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军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书籍编号:30615856

ISBN:978720114268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67906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书内容: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年度卷次和大家见面了。2017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特别是大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宣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对全国乃至当今世界都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不久,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了集体学习,向我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宣示了重要的意涵。习近平同志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当中充分肯定了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意义和作用,再次强调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对辩证统一的范畴,指示着我们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帮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次讲话,是继习近平同志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谈及他本人阅读“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的经验并对它们作出积极评价之后,又一次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立场和方法的根本遵循,我们理应牢牢记取和自觉贯彻。


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之下,我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的2017年度卷次也相应在各分报告的内容安排上和总报告的综合概述当中,注意加强了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讲话当中的重点方向指引。我们加强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加强关注狭义的“西方”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人民和思想家理解、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加强关注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之间的比较研究视域。并且2016年度的发展报告问世后,我们也收获了学界内外热心读者的较好反响和不少反馈意见,包括此前我们本身也尤其注意到2016年度发展报告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覆盖面不够,主要还是局限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对“哲学”式理论阐发的研究。因而2017年度的报告作上述调整,同时也可以说是基于报告编写者和学界同人们的自觉反思和努力改进的结果。但无论具体内容编排上作如何调整,我们之所以决定推出本发展报告并年度性地呈现给读者的宗旨,或者说我们所抱定的“初心”是不变的,这个宗旨和“初心”就是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加以回顾、总结和反思,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研究”,特别是回顾、总结和反思出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故而在此,我们不才,愿效法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写作序言的方式,将2016年度发展报告的前言中几个表明我们“初心”的关键段落全文转录如下:


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学界对其进行了长达近四十年的研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迄今全部的历史进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以及我们对其所进行的研究、阐发、借鉴,在理论上和实际生活中都对当今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中、甚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显学”。在党中央领导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进当中,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列为其下的二级学科,这一举措既顺应现实发展状况,肯定了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既往研究工作的成绩和意义,又具有战略前瞻视野,为我们今后推进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鞭策。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还比较缺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回顾、总结与反思,也就是说,缺少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本身进展快速,相应所产生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但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传播和研究的历程的探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并没有成比例地齐头并进。有时,即使有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与影响作出了一些探讨,但这种探讨或者呈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或者只是停留在现象上、缺少寻根究底的追问,或者没有明确的目的、缺少把反思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研究范式的自觉性。乃至于今天我们还会面临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圈子”之外的人士的外在评判,但这种评论无论毁誉,往往都只是“隔岸观火”,他们并没有参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并不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趣、研究成果的方方面面,对其存在种种的隔膜、偏差和误解。


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缺少自我研究,缺少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由于把“评价权”拱手相让,从而造成目前国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本身,对我们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评价都极为混乱,该肯定的没有给予理直气壮的肯定,而该否定的也未加以旗帜鲜明的否定;另一方面,由于未对自己的工作及时地作出总结,我们也就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研究目标、方式和手段,以适应党和国家、适应中国社会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期望。在一定意义上,近四十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往往是在“自发”“自然”状态下进行,而不是自觉地展开。只有在切实地回顾、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对近四十年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估,自觉指导我国今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的工作才能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正能量。


总而言之,我们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编写计划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这是丝毫不亚于其开端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表明我们在初心之下继续前进。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写过一副文字浅白却意蕴深刻的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我们在此也希望广大读者继续保持对这一年度报告的关注,特别是对其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指导,乃至加入到我们的作者队伍中来,共同把这份报告编写好。


本年度报告由陈学明策划和组稿,参与各部分编写的是:


总报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时代的再出发》,姜国敏、张寅、祁涛撰写;


分报告一:《对齐泽克的研究》,韩振江撰写;


分报告二:《对巴迪欧的研究》,李健撰写;


分报告三:《对阿甘本的研究》,蓝江撰写;


分报告四:《对大卫·哈维的研究》,张佳、王雨辰撰写;


分报告五:《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户晓坤撰写;


分报告六:《对越南、老挝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潘金娥、周培亮撰写;


分报告七:《对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贺钦撰写;


分报告八:《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杨礼银撰写。


全书由陈学明、姜国敏统稿。


最后,感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领导对编写本年度报告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编写本年度报告的各位专家学者的倾心付出;感谢天津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为本年度报告的编辑出版工作所做出的辛勤工作。


陈学明


2018年10月18日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5页。
  • 同上,第66~67页。
  •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 韩秋红、王馨曼:《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可能空间》,《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12期。
  • 庞立生、聂阳:《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双重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6期。
  • 参见张炯:《等同链条、内在分野与大众认同——厄内斯托·拉克劳论“民粹主义”的三个结构性维度》,《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
  •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论数字资本主义与人类纪》,张义修译,《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 参见蓝江:《数字异化与一般数据: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序曲》,《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 [英]阿列克斯·威廉姆斯、[加拿大]尼克·斯尔尼塞克:《加速主义宣言》,蓝江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ef2b20102woxq.html。
  •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 参见游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反思、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12期。
  • 参见陈学明等口述、包大卫执笔:《21世纪语境中的当代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笔谈)》,《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2期。
  • 参见徐洋:《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册的编辑工作——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考察》,《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 参见张钟朴:《马克思晚年留下的〈资本论〉第二册手稿和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的工作——〈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3期。
  • 参见陈长安、张子骞、连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中文第二版及日文〈资本论〉手稿集版〈大纲〉编辑比较研究初探——以〈编辑说明〉和〈凡例〉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5期。
  • 参见孙乐强:《〈资本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5日。
  • 参见鲁绍臣:《〈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三种诠释路径》,《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8期。
  • 参见覃万历:《货币的隐喻学: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货币之谜”》,《现代哲学》,2017年第6期。
  • 参见马天俊:《蛹隐喻:〈资本论〉的一种阐述方式》,《哲学研究》,2017年第9期。
  • 参见郗戈:《〈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在张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 参见郗戈:《“三种社会形态论”与“四种生产方式论”再研究——以〈资本论〉及手稿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 参见肖鹏:《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具体构建——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2期。
  • 参见[法]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利巴尔:《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
  • 参见王庆丰:《〈资本论〉的对象问题——阿尔都塞哲学解读的切入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 参见王庆丰:《〈资本论〉中的“历史”概念——阿尔都塞解读〈资本论〉的关键问题》,《理论探讨》,2017年第5期。
  • 参见张寅:《阿尔都塞的因果性理论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贡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4),人民出版社,2017年。
  • 参见唐正东:《雅克·比岱对〈资本论〉的“元结构”式解读及其评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 参见杨乔喻:《朗西埃眼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 参见赵敦华:《〈资本论〉和〈逻辑学〉的互文性解读》,《哲学研究》,2017年第7期。
  • 参见张一兵:《续写〈资本论〉:“伪我们”意识流的臣服性接受——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东南学术》,2017年第4期。
  • 参见孙亮:《“形式批判”与“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约翰·霍洛威对〈资本论〉起点的重构及其政治效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 参见杨建飞、李军域:《从剩余价值、地租到当代城市空间资源的占有与配置——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逻辑与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 参见林密:《空间转向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以列斐伏尔、大卫·哈维为中心》,《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 参见张寅:《消费主义文化领导权及其对剩余价值榨取的影响》,《哲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 参见王亚丽:《〈资本论〉对共享经济的现代指导意义》,《〈资本论〉研究》(第13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 参见郭广迪:《现代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中的〈资本论〉》,《经济纵横》,2017年第11期。
  • 参见伍洋:《从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再思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4),人民出版社,2017年。
  • See Alex Williams & Nick Srnicek,Accelerate Manifesto for an Accelerationist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