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军事 > 中国政治 >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学斌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书籍编号:30615854

ISBN:978720113849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45176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全书内容: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公共观念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委会


顾问:徐大同 赵宝煦


主编:高建 马德普


学术委员会(姓氏笔画排序):


马德普 王浦劬 王乐理 丛日云 任剑涛 孙晓春


朱光磊 何包钢 应 奇 肖 滨 张凤阳 张桂林


杨 龙 杨海蛟 周光辉 林尚立 徐湘林 徐 勇


高 建 韩冬雪 葛 荃 谭君久


编辑委员会:


高 建 马德普 余金成 吴春华 常士訚


刘晓津 佟德志 王存刚 刘训练 王 康

  • 关于中国文明产生时间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之后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旨在探索中国早期文明的情况。应该说中国文明的起源是比较早的,只是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曹桂岑指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文明的步伐应与古代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相同,即应从古城的出现开始。而一些学者所说的中国古代文明始于夏王朝,我认为夏代已经进入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统一了全国,以九州取代了城邦割据,确立了奴隶制社会的王权。而夏王朝绝对不是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的开始,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的时间应该提前,应该从炎帝时代开始,把‘五帝时代’包括在内。”(参见《曹桂岑考古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55页。)
  • 王超:《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公共性”之困境及其再生产》,《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 刘畅:《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南开学报》,2003年第4期。
  • 刘畅:《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南开学报》,2003年第4期。
  • 王中江:《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中州学刊》,1995年第6期。
  • 参见范德茂、吴蕊:《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文史哲》,2002年第3期;刘畅的商榷文章《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商略,《史学集刊》,2004年第1期。
  •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51~452页。
  • 黄建跃:《论“公”与“私”的原始意涵》,载黎红雷主编:《治道新诠: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90页。
  • 黄建跃:《论“公”与“私”的原始意涵》,载黎红雷主编:《治道新诠: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90~591页。
  • 日文中的公也指君主和政府,“众所周知,在日本,传统意义上的‘公’实际上意味着天皇和政府,‘私’在很多情形下意味着市场原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田毅鹏:《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54页。)
  • 李先登:《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铜器残片及其它》,《文物》,1984年第11期。
  • 李辑:《中国远古暨三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页。
  • “the community,”1610s,from public(adj.);meaning“people in general”is from 1660s.Inpublic“inpublic view,publicly”is attested from c.1500.”“late 14c.,“open to general observation,”from Old French public(c.1300)and directly from Latin publicus“of the people;of the state;done for the state,”also”common,general,public;ordinary,vulgar,”and as a noun,“a commonwealth;public property,”altered(probably by influence of Latin pubes“adult population,adult”)from Old Latin poplicus“pertaining to the people,”from populus“people”[(see people(n.)].”“Early 15c.as”pertaining to the people.“From late 15c.as”pertaining to public affairs;“meaning”open to all in the community“is from 1540s in English.An Old English adjective in this sense was folclic.Public relations first recorded 1913(after an isolated use by Thomas Jefferson in 1807)”.(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allowed_in_frame=0&search=public&searchmode=none)
  •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19页。
  •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9~20页。
  • 张法:《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从世界思想史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当代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79页。
  • 胡群英:《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148~149页。
  • 杨仁忠主编:《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8页。
  • 张法指出:“中国学人谈论公共性的资源,主要来自李普曼的公共哲学,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张法:《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从世界思想史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当代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78页。)
  •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 同上,第40页。
  •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初版序言第2页。
  •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1990年版序言。
  •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初版序言第1页。
  • 同上,第2页。
  • 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王同新:《论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论价值》,《学术论坛》,2013年第8期。
  • 田毅鹏:《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51页。
  • 张法:《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从世界思想史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与当代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80页。
  • 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 刘鑫淼:《试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品质》,《长白学刊》,2007年第4期。
  • 郭湛、王维国:《公共性论纲》,《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 吴立群:《儒家哲学视阈中公共性问题语境分析》,《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
  • 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
  • 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 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 胡晓芳:《公共性的知识图景:文献评述》,《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 沈湘平:《个人利益、普遍利益与公共性批判》,《哲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 刘圣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公共权力的两重属性及其归宿》,《浙江学刊》,2003年第2期。
  • 沈湘平:《个人利益、普遍利益与公共性批判》,《哲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 秦菊波:《论公共性范畴的的不同研究理路》,《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
  • 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 任剑涛:《公共与公共性:一个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 高鹏程:《公共性:概念、模式与特征》,《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 杨东东:《公共性观念的价值——哈贝马斯公共性思想的功能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2页。
  • 罗检秋编:《梁启超心语》,岳麓书社,1999年,第187页。
  • 张康之、张乾友:《公共行政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 同上,第5页。
  • 晏辉:《现代性语境下公共性问题的哲学批判》,《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 邓莉:《公共性问题:研究现状与路径选择》,《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
  • 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兼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与专业性》,载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 同上,第17页。
  • 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页。
  • 陈明:《当代中国的儒者之维》,载唐磊主编:《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219页。
  • 同上,第223页。
  • 时胜勋:《西学·维新·传统:现代中国文论的多元化话语》,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3~104页。
  •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现代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42页。
  • 邓九平编:《张岱年哲学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283页。
  • 方克立:《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314页。
  • 胡群英:《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163页。
  • 同上,第165页。
  • 葛荃:《社会性与公共性析论——兼论中国社会三层次说及其方法论意义》,《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0期。
  • 对政治思想的评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如政治思想的哲理化程度、历史影响、历史影响等。根据需要,此处近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进行讨论。
  •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虞崇胜、周志刚主张“以公民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街童标准”。(参见虞崇胜、周志刚:《关于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衡量标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童超贵认为衡量政治文明有六大标准:时代标准、阶级标准、民主标准、生产力标准、法律标准、道德标准。(参见童超贵:《论政治文明的标准》,《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谷红瑞则主张从人的解放、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三个方面来衡量政治文明。(参见谷红瑞:《政治文明衡量标准浅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及谷红瑞:《政治文明:特征、类型与衡量标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 刘学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文明审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2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本书旨在从公共性角度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系统发掘和整理其中的公共观念,并探求其现代价值,从而合理地解释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之间,特别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则包括一系列小的问题:公共观念指什么?哪些观念属于公共观念?公共观念的判别标准是什么?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中哪些观念是具有公共性的观念?中国传统公共观念集中体现在哪里?中国传统公共观念在国家治理中有何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如何应对公共性受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家公共性的依托力量是什么?中国传统公共观念的特征是什么?在中国历史思想史发展、历史演变中的作用是什么?产生、存在、延续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本书所说的公共观念是体现出较多公共性的观念,即围绕公共事务、反映公共利益,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增进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既包括以理论化形式出现的观念,也包括制度、事件等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本书所说的“传统”大致指中国古代。
    这一问题的提出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