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军事 > 中国政治 > 当代中国政府概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概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当代中国政府概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当代中国政府概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鲁敏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615827

ISBN:978720114310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34940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全书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概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多数研究成果都是研究者站在特定的角度,用一定的方法,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同样如此。研究者通过构建理论体系,创新归纳方式,将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和解释。但任何一种研究都只能无限地接近客观事物本身,却无法完整确切地还原其本来面目。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纷繁复杂,这种复杂性至少与下列因素相关:超大国家形态、独特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政治基因、处于快速变迁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全球化进程中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正因如此,用任何一种方法、一个视角来勾勒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都可能挂一漏万。编者无意将这一“庞然大物”勾勒得完整细致,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面对众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困惑,编者不敢推卸责任,尝试着尽力勾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大致轮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书在构建基本框架时,注重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执行。


首先立足于宏观,总体把握,即从整体上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来源、权力主体的基本结构和相互关系。一般而言,政府需要采用某种方式,在社会中汲取合法性,形成自己合法的权力来源,现代政府基本是采用选举的方式。当代中国政府是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织国家政权,统一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府获得民意的基础,组织国家政权的基本途径。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其独特的历史贡献成为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执政党同样需要在党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获得认同,遴选精英,形成领导集团。在国家层面,这两种方式如何操作?两种方式又是如何有效耦合起来?两种途径形成的国家机构在宏观政治层面上如何进行权力架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互动的?这都是本部分需要回答的问题。


其次是注重微观,分类解剖。即根据政府的构成要素,对当代中国政府进行剖析,形成政府职能、权责、组织、人事、法治等若干断面,从这些断面来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的特征。现代政府是一个具有明确职能设定、组织结构、权责配置、运行规则、人事制度和财政保障的有机体系。分类剖析当代政府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其基本特征,将这个庞然大物具体化、微观化、清晰化。当然,受制于本书的篇章限制,本部分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将中国政府所有的构成要素都一一解剖,只是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且有些构成要素(如政府公共财政)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和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书暂不分析。


最后是注重过程,动态分析。任何实际运行的政府都不仅是一种体制,而且是一个过程。与相对静态的权力结构和政府要素相比,过程分析明显具有动态性。政府过程是政府实际运作的基本环节和工作程序。从理论上讲,现代政府是化解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冲突、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因而,它需要从社会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对这些声音进行审查和处理,寻求响应社会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还需要将“最大公约数”上升为国家政策和制度,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反馈社会的要求。这样,政府过程就应当包括“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施政”等基本环节,同时还包括“政务信息传输”和“政务监督”两个辅助环节。用政府过程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政府,可以看到不同于其他视角的、更为鲜活更具动感的画面。


基于此,本书将从三个大的模块来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第一个模块称为“权力结构篇”。着重介绍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纵向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理解中国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中央政府的权力构造、纵向政府之间的关系等。第二个模块称为“政府要素篇”。着重介绍职能、权责、人事、组织、法治等现代政府基本构成要素的中国特征,从这些特定的切面来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第三个模块称为“政府过程篇”。用现代政府运行的过程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政府的运行模式,从政府政策的形成、执行、反馈和监督等若干环节来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政府。


本书由华北理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共同完成。鲁敏提出全书的总体思路,在编写小组成员讨论同意的基础上确定了篇章结构。各章节的具体分工是:鲁敏撰写绪论和第一章、二章、三章、四章,韦长伟撰写第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张涛撰写第六章、七章、八章,鲁威撰写第五章。

  • 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页。
  •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3~159页。
  • 参见王乐夫、倪星主编:《公共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 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页。
  • 参见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6~59页。
  • 参见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02~104页。
  • 《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61页。
  • 转引自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页。
  •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0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6页。
  • 同上,第167页。
  • 《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8页。
    绪论
    一、研究对象
    对于一个学科而言,最首要的问题是确定一个单独属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明确其研究对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政府,是以特定历史环境中为实现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政府权力结构、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任何政府不能脱离特定的政治时代,并必然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在当代中国的交集和投射,是将政治学和行政学综合运用分析解释中国现象,指导政府实践的一门学科。
    由于视角和方法不同,已有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同时,研究者对它的称谓存在差异性,这些具有差异性的称谓有政府理论、政府过程、政府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政府制度、政府体制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抓住最具特色的一面理解和分析当代中国政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对于超大国家、且极具复杂性的中国而言,这些研究成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横看成岭侧成峰”,用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来观察中国政府,看到的东西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在结论上呈现出互补性。而且“不论是政府体制的研究,还是政府过程的研究,它们‘加工’的‘材料’是一样的,都是发生或存在于政府与政治领域里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关系、变化、规范、程序等,但由于核心概念的明显区别,决定了它们‘选材’的角度和‘加工’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多角度地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具有必要性。即便是归纳方式上的变通也能丰富现代政府理论,为人们开拓新的视野。此外,编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总结了一些初学者对于当代中国政府的疑问和困惑,这些都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书尝试另辟他途,重新构建体系,勾勒出当代中国政府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二、政府
    政府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但这一词汇的指涉范围在不同语境下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政府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狭义的政府,主要是与立法和司法相对应的行政。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权和制衡的思想,其巨著《论法的精神》被称为“理性的法典”。在他看来,缺乏制衡的权力将会造成权力的滥用,从而将来自公民的权力变成奴役公民的工具。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关键在于将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实践了这些启蒙思想,根据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联邦的权力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其中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执掌司法权,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执掌行政权。这样,狭义的政府就是执掌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另外,狭义的政府侧重于国家意志的执行。古德诺是“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倡导者之一。在他看来,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前者通过政党活动、投票选举、民意表达等方式形成政府的政策,后者通过政府的活动将政策付诸实施。总之,狭义的政府着重强调“执行的政府”,指的是那些具体从事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就中国而言,狭义的政府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之和。
    二是广义的政府,是所有执掌公共权力的机构的总和。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来以前,政府就是与“民”相对应的“官”。随着国家机构的分化,这种意义上的政府就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各种机构之和。在一般场合,民众所指的政府更偏重于这一含义。广义的政府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竞争性政党的国家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与政党存在一定的联系。政党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对政治的影响能力存在强弱之分,如英国政党对议会和政府的控制能力强于美国,但即便是后者,政党对政府的影响能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广义的政府是指执政党加上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在实践中,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掌政权,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立法、行政和司法,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渗透到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如在英国,执政党通过每五年一次的大选上台,由执政党的党魁出任首相。英国的政党属于强党体制,无论是议会中还是政府中的党员都会受到本政党的制约,政党能够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政策并推行下去。尽管政党并没有以国家机构的身份出现,而且政府官员也不以党的身份参与政府活动,但事实上政党具备较强的、影响政治和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能量。
    在一党制中,执政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党的领袖居于国家权力的核心。党通过特定的方式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关系和运行模式。党实际上处于整个权力结构的中枢地位,成为广义政府的核心所在。
    在一些全民信教的国家中,广义的政府等于国家机构加上宗教领袖集团。由于宗教的深厚影响力,宗教集团的权威高于一般国家机构,政府也需要借助于宗教力量获得合法性。宗教集团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将教徒安置到国家机构当中。尤其是在政教合一的模式中,一些国家的宗教领袖就是国家元首,国家法律遵从宗教教义,成为处理社会事务的准则。这样,宗教集团成为国家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广义的政府自然包括宗教领袖集团。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其独特的历史贡献成为执政党。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等多方式、多途径实现对社会生活的领导,掌握大政方针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具体的政策方面,党综合各方面意见,通过人大将自己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交给政府执行。党是国家机构运行的实际推动力量,探讨当代中国政府是不能离开执政党这一核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中研究的政府应该是广义的政府,包括执政党和国家机构之和。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本书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政府”,但并不是所有出现政府的地方都是这种内涵,部分地方所指涉的政府是与党相对应的狭义的政府,具体情况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三、政治
    政治是人类很早就探讨的命题。中国大约在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政治”一词。《尚书》中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中有“政治禁令”,《管子》中有“政治不悔”,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政治的理解。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很早就开始了对政治的探讨和研究,并形成了《理想国》《政治学》等巨著。千百年来,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过阐释。他们的观点千差万别,甚至风格迥异,但都体现了他们站在特定时代、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从总体来看,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
    第一是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社会价值追求。道德政治观往往从某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出发,阐释实现这种社会状态所需要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得出与这种良好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政治理念和实现方式。但它忽视了现实政治中最本质的利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