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斯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百年斯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你的世界,书的天地,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作者:汪修荣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书籍编号:30615714
ISBN:97873081817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6442
版次:
所属分类:文学-名家文集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百年斯文 / 汪修荣著.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7
ISBN 978-7-308-18173-0
Ⅰ.①百…Ⅱ.①汪…Ⅲ.①传记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84767号
百年斯文
汪修荣 著
责任编辑 唐妙琴
责任校对 刘雪峰 张小苹
封面设计 周 灵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朝曦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绍兴市越生彩印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20
字 数 297千
版 印 次 2018年7月第1版 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18173-0
定 价 35.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中心联系方式:(0571)88925591;http://zjdxcbs.tmall.com
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往事知多少
在现代文化名人中,林徽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古典建筑研究学者、大学教授,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写出了许多才气横溢的小说、诗歌、散文。然而,一般人对林徽因的了解,多半因为她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充满传奇色彩的情感纠葛。令人敬佩的是,由于她的妥善处理,这些感情纠葛最终都升华为高尚的友情,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这就是林徽因有别于一般女性的地方,她也因此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关于林徽因,著名作家萧乾晚年在《才女林徽因》中曾怀着钦敬的心情这样写道:
这段话可以说是林徽因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林徽因一九一六年于北平
梁思成:志同道合的伴侣
梁思成和林徽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门当户对的结合。梁思成是著名学者、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是一位有名的学者和官员。林徽因十五岁的那年,林长民和梁启超成了好朋友。他们都在日本待过,又都在北洋政府中任过高级官吏,作为朋友,他们自然地希望通过子女的婚姻关系使两个家庭进一步联系在一起。一九一九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双方父母的介绍下相识了。这一年,梁思成十八岁,林徽因十五岁。虽然梁启超和林长民希望他们将来结合在一起,但作为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他们都主张由子女自己来决定他们的婚事。梁思成当时刚考入清华学堂,热爱音乐、美术和艺术,同时又是运动健将。林徽因则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爱好文学艺术,而且天生丽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两人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接触不久,很快两人便都有了好感。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约会时,由于矜持和紧张,梁思成居然独自爬到一棵树上,把林徽因丢在了树下,林徽因被气得半死。这件事林徽因多年后想起来,仍令她耿耿于怀。
一九二〇年,林长民被任命为中国驻英国国际联盟的主任,为了排遣寂寞,他把女儿带去作伴。这一年林徽因十六岁。出国前,林徽因已经在上海和北京的教会学校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到英国后,很顺利地进入圣玛丽女子学院学习。这时欧战结束了,林徽因作为父亲的女主人,经常负责接待国内外的客人。就在这时,一个父辈的男人突然闯了进来,扰乱了父女平静的生活。他就是徐志摩。作为过来人,林长民发现徐志摩显然来得太勤了,而且徐对自己女儿的过分热情引起了林的警觉和不满,为了不节外生枝,林长民便带着林徽因离开英国回国。为防夜长梦多,林长民和梁启超把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事重新提了出来,梁启超自然也十分乐意。一九二三年,梁启超在写给梁思成大姐的信中说:“思诚与徽因已约定结婚。”但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思想家,梁启超对这对年轻的恋人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在正式结婚之前必须完成自己的学业。在梁启超的建议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决定赴美国深造,攻读建筑。
虽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关系口头定了下来,但他们之间来往并不多。林徽因这时迷恋创作,多少仍被徐志摩吸引着,这时意外发生的一件交通事故,加深了她和梁思成之间的感情。一九二三年五月七日,梁思成与弟弟思永骑着一辆摩托车准备参加学生游行示威,这一天是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两人正在路上行驶,突然被一辆大轿车撞翻了,梁思成左腿被撞断,只好在医院卧床休息。这次车祸给梁思成留下了终生残疾,对他后来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车祸虽然给梁思成带来了巨大痛苦,但却使他意外地与林徽因亲近起来。梁思成住院后,林徽因每天都到医院来看望梁思成,陪他说话,开玩笑,或者安慰他。这段时间,他们之间加深了相互理解与感情,三个月后,等到梁思成出院时,他们之间已经成了密不可分的恋人。这一年时间,林徽因常常陪梁思成到公园散步,到了几乎形影不离的地步。
由于车祸,赴美留学的时间被推迟了一年。一九二四年夏天,梁思成与林徽因才一起离开中国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梁思成顺利进了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进了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的课程。一九二七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从宾大毕业,林徽因获得了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取得了建筑师的资格。大学毕业后,梁思成一度到哈佛大学研究美术史,林徽因则到耶鲁大学师从贝克教授学习舞台美术。两人在美国度过了三年难忘的留学生活。
一九二八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欧洲度蜜月
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和林徽因按照严格的传统习俗,在测了生辰八字后,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中国驻加总领事馆按传统方式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周希贤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总领事。林徽因一时没有合适的结婚礼服,特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东方式”带头饰的结婚礼服,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这也算林徽因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设计作品。婚后,两人便启程游历欧洲,开始了蜜月之旅,先后到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等国考察西方建筑,数月后才回到国内。
一九二八年八月,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系的筹备工作,担任教授兼系主任。次年,林徽因也来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教师,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当时建筑系初创,只有梁、林二位教师,两人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为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有一种说法,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曾担任建筑系教授。东北大学校徽征集图案时,林徽因以“白山黑水”设计得奖。两人在东北大学一共待了三年时间,可以说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二人一手创办的。
一九二九年八月,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女儿,为了纪念祖父梁启超,取名再冰。在父亲的影响下,梁思成转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生下女儿后,林徽因的身体变得体弱多病,不久医生诊断她患上了肺病,东北寒冷的气候显然不适合她,为了林徽因的健康,梁思成决定把妻子送回北京治疗。
一九三〇年秋天,梁思成把林徽因母女和林母接到靠近东城墙北总布胡同3号一处北京四合院里。一九三一年四月,梁思成也回到北京,到“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到“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校理”。这是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始,后来他们便把全部精力用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中去了。“从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年,母亲作为父亲的同事和学术上的密切合作者,曾多次同父亲和其他同学们一道,在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进行古建筑的野外调查和实测。”(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梁、林二人不仅共同致力于古建筑的考察研究,还共同从事建筑设计。一九三四年,二人共同完成了北京大学地质馆的设计。一九三五年,二人又共同完成了北京大学学生宿舍的设计。
七七事变后,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家大小与清华北大教授们一起流亡大后方昆明。一九四〇年冬,梁家随中央研究院一起迁往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一九四六年八月举家回到北京。
战争环境对他们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即使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没有停止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在林徽因全力支持下,梁思成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批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赢得了世界建筑界的尊敬。抗战胜利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同时邀请他前去讲学,耶大请他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艺术与建筑艺术,普大请他参与“远东文化与社会”国际研讨会的领导工作。梁思成还应邀参加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鉴于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普大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创造性的建筑师,同时又是建筑史的讲授者、在中国建筑的历史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开创者和恢复、保护他本国的建筑遗存的带头人。”(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
一九四九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同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论等课程。同年九月,林徽因、梁思成等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一九五一年,林徽因又和梁思成一起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修建工作。
直到病逝前,林徽因一直是梁思成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可以说,梁思成在中国古代建筑方面开创性的研究成果都是与她的参与分不开的,正是二人的共同努力,才使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成果走向了世界。
与徐志摩的插曲
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之所以在现代文学史上一度为人称道,与徐志摩有一定的关系。
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完全是因为林长民的关系。徐志摩最初是以父辈的身份与林徽因相识的。
徐志摩是浙江一位银行家的儿子。一九一五年与张幼仪结婚,并生有一子。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赴美留学,两年后转赴英国。徐志摩在妻兄张君劢介绍下结识梁启超并成为梁的得意弟子。徐志摩具有创造的热情和幽默感,他身上的诗人气质非常吸引人。由于共同的爱好与志趣,他与林长民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忘年交,彼此十分相投,感情很深。一九二〇年,林长民到达伦敦,徐志摩便以朋友的身分来看望他。那时林徽因刚到英国不久。徐比林徽因年长近十岁,一开始,林徽因称他叔叔。徐志摩本来是来找林长民的,却被这位年轻的女主人吸引住了。她活泼的个性、美丽的外表、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文学才能令他一见钟情。这时徐志摩结识了一批英国诗人,在与诗人的交往中,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写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生活方式也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他便自然地成了林徽因的文学导师。在徐志摩介绍下,林徽因进入英国的诗歌和戏剧界。结识林徽因后,徐志摩对她开始了疯狂的追求,这一年,林徽因才十六岁。他身上的才气,他的举止风度,他的诗人气质和热情深深地吸引了林徽因,她也很喜欢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林长民虽然喜欢这位年轻的朋友,但对他追求自己女儿的做法显然并不满意,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年,他便带着女儿回国了。
一九二一年春天,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也来到了英国。不久张幼仪到德国留学,随着两人的分离,以及对林徽因的爱恋,徐对妻子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张幼仪生下第二个孩子才一个月,徐志摩便写信向妻子提出离婚,表示要追求一种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张与徐本不十分融洽,见徐志摩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离婚,知道拖下去也无益,便同意了徐志摩的要求,一九二二年三月,两人理智地分手。徐、张的离婚遭到了双方家庭一致反对,徐志摩的父亲知道儿子离婚的消息后,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和经济来源相威胁。
林长民和林徽因回到北京后,徐志摩不久也回到了北京,继续追求林徽因。徐志摩对梁家未来儿媳妇的危险感情是梁启超始料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