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住宅电气防火技术指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村镇住宅电气防火技术指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炎锋,蒋慧灵等编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01
书籍编号:30614077
ISBN:978751820364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3171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建筑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村镇住宅电气防火技术指南/李炎锋,蒋慧灵主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4
ISBN 978-7-5182-0364-2
Ⅰ.①村… Ⅱ.①李…②蒋… Ⅲ.①农村住宅-房屋建筑设备-电气设备-防火-指南 Ⅳ.①TU892-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38213号
村镇住宅电气防火技术指南
李炎锋 蒋慧灵 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850mm×1168mm 1/32 5.75印张 163千字
2016年4月第1版 2016年4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000册
ISBN 978-7-5182-0364-2
定价:1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书环衬使用中国计划出版社专用防伪纸,封面贴有中国计划出版社
专用防伪标,否则为盗版书。请读者注意鉴别、监督!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导致村镇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将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前,村镇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地区具备了进行大量新建或改造村镇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在新建或改造的过程中,若能同时考虑建筑电气防火功能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村镇住宅防火安全的整体水平,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农村因电气引起的火灾在总火灾数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相比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建筑电气火灾更易于防范。建筑电气防火方面的消防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在村镇新建或改造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采取适当的电气消防安全措施,做到用电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本指南的完成得益于“十二五”村镇建设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村镇火灾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4BAL05B00)项目“村镇综合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5B04)”的子课题“提升村镇建筑防火及灭火能力的技术及设施研究(2014BAL05B04-3)”。本指南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电气防火安全设计方法与村镇电气火灾的规律和特点相结合,从村镇住宅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村镇住宅供配电线路敷设与布置、村镇住宅常见家用电器选择与布置、村镇电气防火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村镇住宅电气防火技术,同时提供了典型住宅电气防火设计图,使用者可以选用指南中的技术方法和样图,以提高建筑电气防火安全性能。本书可以为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建筑电气防火技术改造或者新设计住宅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提供指导。
本指南由北京工业大学李炎锋教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蒋慧灵教授负责组织编写并统稿,王允、褚利为、王文博、李杰、彭开文、吴剑付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章 村镇住宅电气防火现状
电气火灾是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产生火源而引起的火灾,是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的热能,是由于非正常的原因,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中因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的火灾,如电热器具的炽热表面。电气火灾的火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火花与电弧,另一种是电气设备或线路上产生的危险高温。近年来,随着农村用电量的激增,电气火灾呈现高发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第一节 村镇住宅电气火灾的特点
电气火灾的特点就是火灾隐患的分布性、持续性和隐蔽性。电气线路通常敷设在隐蔽处,由于长期持续运行,火灾初期不易被发现,肉眼观察不到,当用电负荷增大时,容易因过电流而造成电气火灾。当人群疏散困难、排烟不畅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
一、从宏观方面来看,电气火灾特点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时段性
1.村镇电气火灾具有季节性
村镇火灾在夏季、冬季多发易发,夏天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电气线路或电器由于电流过大产生高温,同时气温又高,温度不易散发出去,而使用功率较大的电器,或者用电量过大,容易导致线路接头等发热着火或短路打火,从而引发火灾,另外,夏季雷雨天气多发,因雷电引发的火灾也会增加。冬季雨雪及大风对线路影响很大,架空线受大雪、大风影响容易发生杆倒、线断事故,电线互碰放电引发火灾。
2.村镇电气火灾具有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民族各异、建筑结构相差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村镇电气火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首先,因地处西南的贵州云南等地的房屋多以竹木结构为主,房间火灾荷载较大,房屋间的防火间距很小,而华北、东北地区村镇房屋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相对较高,所以该地区村镇的电气火灾较之华北、东北地区村镇多发。另外,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电气火灾发生起数比内地经济较落后地区多。
3.村镇电气火灾具有时段性
电气火灾24小时内的发生频率有明显的规律性:0~4时为第一个高峰,10~14时为第二个高峰,18~22时为第三个高峰。重大电气火灾的分布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
二、从微观角度来看,电气火灾特点有隐蔽性、突发性、易蔓延性、易带电性和不易扑救
1.村镇电气火灾具有隐蔽性
电气设备本身就是一个电热源,在其规定的条件下不会引发火灾,而电气火灾从隐患(热故障)的存在到火灾的发生是一个过程,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2.村镇电气火灾具有突发性
所谓突发性是指电气火灾发生的条件,即电热源、可燃物、通风三个燃烧要素的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一定的概率性。
3.村镇电气火灾具有易蔓延性
着火后烟雾和火焰会沿着电线电缆绝缘线路的路径,导管、槽盒穿墙和楼板上的洞口,灯具安装破坏天花板留下的孔洞,并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蔓延。
4.村镇电气火灾具有易带电性
电气火灾发生后,线路绝缘烧损、破坏,现场电线可能纵横交错,由于水渍漏电而电线线路极有可能没有断电使线路还带电,情急之下如果用水进行灭火,极有可能出现触电伤害,加大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5.村镇电气火灾扑救困难
电气设备起火时,火势蔓延迅速,燃烧的范围大,发烟量比较大,不容易扑救,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绝缘材料大部分是可燃物质,燃烧时浓烟滚滚,火场能见度比较低,给人员疏散、火灾的扑救也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二节 村镇住宅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村镇住宅电气火灾的规律
以贵州省为例,根据2007~2013年的数据统计,农村因电气引起的火灾占总火灾起数的34.9%,并且村镇电气火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冬季多发、易发;同时,村镇电气火灾具有时段性,电气火灾24小时内的发生频率有明显的规律性:0~4时为第一个高峰,10~14时为第二个高峰,18~22时为第三个高峰。
二、村镇住宅电气火灾的成因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直接原因有过载、静电、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等,还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疏忽大意、违规操作等,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气线路问题
从电气火灾的统计数据来看,电气线路火灾占到了电气火灾的50%甚至更多。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线路设计截面偏小,载流量小,随着各种家用电器及电气设备的普及,用电量不断提高,导致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缩短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老式建筑中配电设施的老化、磨损、开裂及其电线电缆绝缘性能的下降等;重新装修的建筑中,旧的线路没有完全清除,有的甚至处于带电状态。以西南农村地区为例,各村寨正在进行全面的电气线路改造,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西南农村数量大、分布广以及资金拨发迟缓、交通状况极差等问题,电气线路的改造大多只进行到户外部分,户外的电度表基本更换完毕,改造过的线路全部使用铝线。村寨中的电度表全部设于室外,有金属外壳的防水保护,个别电表箱腐蚀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更换。电气线路改造更换的电度表规格各不相同,存在极少数电表的使用最大额定电流不能满足室内使用电器负荷要求的现象,使用负荷若超过其电表最大承载量易使电度表发生损毁。
户外线路在电度表连接入户线路处,存在穿管偷工减料的现象,入户线直接穿过农户房屋的木质墙壁,孔洞处没有防护封堵措施,若在此处发生故障而引发火灾,会对户内人员、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户外的线路虽然已经基本更换完毕,但仍遗留部分老旧线路没有进行及时清理,这些线路部分还连接着相线,很容易发生触电造成危险。另外,由于地形限制,架空线路与建筑物和树木之间距离很小,线路的机械强度不足,很容易发生短路,引发火灾。
1.电气线路老化严重
电气绝缘老化是一种正常现象,线路老化程度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线路绝缘材料老化有着一定的火灾隐患,绝缘老化会引起漏电电流增加,导致电气设备、导线温度过高,形成火源。当绝缘材料严重老化时,电气线路很容易被击穿,造成交流相间短路、相线对地短路或直流电路的极间短路。一旦短路,通过导线的电流非常大,而导线的放热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线路温度急剧上升,从短路点到电源都是高温释放源,遇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西南地区的农村有的已经建寨达百年之久,相应的,一些住户中使用线路的时间就会超出一定年限。在调研的73户农户中,电气线路使用超过10年的住户占31.5%,具体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 西南地区调研住户电气线路使用年数分布
电气线路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中可使用10年左右,但西南地区温度、湿度相对较高,农户中环境恶劣,线路上布满油渍和蛛网,加速了电气线路的老化程度。农民的电气防火意识差,线路绝缘老化、损坏却不知道及时更换,火灾隐患相对较高,发生火灾的风险较大。
2.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导线接头的处理不规范
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导线接头是电气线路最薄弱的环节,常常是发生故障的地方。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松脱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接头过热而烧毁,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还可能产生火花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严重的会酿成火灾和触电事故。主要原因是: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接头松动;铜铝混接时,因有一定电位差的存在,潮湿时会发生电解作用,使铝腐蚀,造成接触不良等。这些原因使得接头处局部过热,金属变色甚至熔化等,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的燃烧,并使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引起火灾。因此,接头务必牢靠、紧密,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原导线机械强度的80%,接头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的绝缘强度,应尽可能减少导线的接头,接头过多的导线不宜使用。对于可移动线路的接头,更应特别注意。
经调研统计,西南地区农村私拉乱接现象是极为普遍和严重的,所调研的每一户几乎都有私拉乱接电线的情况,村镇居民对电气线路根据自己的需要私拉乱扯、用铜线或铝线代替保险丝、铜线铝线混接等情况普遍存在,多数村民直接从灯管底部、插板、已做好穿管的线路上连接电线使用电器,有的甚至违法偷电。同时,村镇导线接头处理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居民室内电线大多使用铝线,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铜线、铝线混用,这样一来,就存在铜铝连接的现象,如没有采用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就很容易松动。松动原因如下:铜铝导线直接连接的时候,在铜铝连接处有电位差,会发生电解作用,使导体腐蚀,导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接头部位温度升高,严重时使接头熔化,引起附近易燃物、可燃物起火。有的居民还未使用绝缘胶带,直接使用普通的胶带进行连接,这样极易发生触电或引发火灾,如图1-2所示。
图1-2 私拉乱接的电线
3.电气线路截面小,超负荷运行严重
超负荷即过载,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设备和导线超过其最大额定承载值。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家用大功率电器设备不断增加,比如电磁炉、空调、电暖气等,而电气线路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造,户内大多随意增添负荷、装填导线,使设备和线路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而线路中接入过多的或功率过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