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赵天池著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书籍编号:30614044
ISBN:978751820745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02820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名家文集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赵天池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12
ISBN 978-7-5182-0745-9
Ⅰ.①天… Ⅱ.①赵… Ⅲ.①李政道(Lee,Tsung-Dao 1926-)—评传 Ⅳ.①K837.126.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66910号
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
TIAN YU WU DAO:LI ZHENGDAO PINGZHUAN
赵天池 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787mm×1092mm 1/16 28.25印张 434千字
2017年12月第1版 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数1—5000册
ISBN 978-7-5182-0745-9
定价:58.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书环衬使用中国计划出版社专用防伪纸,封面贴有中国计划出版社
专用防伪标,否则为盗版书。请读者注意鉴别、监督!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谨以此书
献给恩师李政道先生
敬贺李先生九十一岁寿辰
纪念李先生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十周年
1957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Gustar Adolphus为李政道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2年1月29日,笔者应邀参加李政道老师的春节家宴
2016年12月,李政道老师寄给笔者的圣诞新年贺卡
推荐序
《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是一位后辈物理学家为一位著名前辈物理学家撰写的传记,也是学生为老师所做的传记。该评传以纪实为主,辅以作者的评述和注释,将李政道的一生徐徐地向世人展开。我阅读了全书,对该书高度评价并向读者推荐。
这本书记述了15岁的政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别亲离家逃亡大后方,一路上艰难求学,1946年赴美国留学拜得名师费米,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直到登上物理科学巅峰的不平凡历程。本书作者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每个事件都经过仔细调研和考证,深具厚重的历史感。本书史料翔实,学术论证准确,参考资料丰富,来龙去脉清晰。若非作者在物理领域造诣深厚,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深度。作者精心组织了全书内容,采用传奇小说的文体,将略显枯燥的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学术生涯和对物理学科的贡献,变为既互相独立,又承前启后的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读了这本评传,你就看到一个真实的政道,就能够理解政道的学术贡献。
1957年11月1日,中国报纸在头版刊登消息:“留美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被授予世界科学家最高等级的荣誉。”当时我读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并不意外。我和政道等同学在西南联大校门外茶馆小楼上,围坐八仙桌一人一杯清茶,挑灯夜读、谈天论道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年西南联大同学中政道虽然年龄最小,但他学习勤奋,其数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理解深度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政道的成就除去来源于他本人的才华和勤奋,与他受到多位名师的教育、引领和提携也是分不开的。其中也包括束星北、吴大猷和我的叔父叶企孙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政道的求学经历可以说是最为坎坷的。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政道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都没有系统地完成。他依靠自己敏锐的悟性和在困境中奋争的精神,建立了特有的思维方法并逐渐获得独立破解难题的能力,做出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成绩,并在学术生涯中屡屡创新。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政道开始频繁地访问祖国。他利用自己在美国学术界、教育界和政界的影响,努力促进中国与美国的科学交流,帮助落后的中国科学快速进步,为中国科学事业和科学人才的培养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努力推动其实施。为了祖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政道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用去了大量宝贵时间。政道所做的这些工作繁难艰辛、成效卓著、影响深远。我自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亲身感受了40余年来政道为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不辞辛劳、殚精竭虑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实效,以及政道对于科学和艺术交融的追求、忠厚诚信的为人处世态度和人格魅力。
政道1972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面对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停顿倒退的状况,直接向中国领导人陈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促成了科技期刊的恢复出版,并初步改善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环境。1974年10月政道第二次访问祖国,当面向中国领导人提议创建培养科学人才的少年班。同年,政道开始介入中国高能物理学科的发展。对此政道投入的精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事务之繁杂,所获得的成果之卓著,难以言表。中国高能粒子加速器的研制自20世纪50年代起,历尽周折。政道不辞辛劳奔波于大洋两岸,函电无数,协调中美双方政府和技术专家凡七年。1981年,政道直接向邓小平提出建议,使得符合中国国情、科学意义重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获得批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1984年开工,1988年按计划建成。这期间我正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主持了这一中国前所未有的大科学装置的建造。在与政道的合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远见卓识、筹划组织能力,以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工作风格。
从1979年直到1989年,政道推动“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使得916名中国物理学学生得以赴美国一流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批学生中不少成了中美物理学科的领军人物,也有不少人转行在其他领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1985年,政道建议中国政府成立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立的“博士后”制度,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1986年,政道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并亲任主任。我自1996年起在该中心担任学术主任,协助政道组织各项活动。该中心30年来组织了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近千次各类培训班和国内学术会议,小规模的国际、国内科学和技术交流活动难以计数。这些学术交流对于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起了相当可观的作用。其中粒子加速器学校由政道亲自邀请数十位美国粒子加速器顶级专家,在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培养了一大批加速器技术专业人才。毕业后,很多人成了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上海同步辐射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领导人和技术骨干。政道历年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在学术会议及各大学举行讲演和系列讲座。感受过其大师风范的学者、学生不可计数。1996年,夫人秦惠去世后,政道以私人积蓄创建“秦惠
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基金”,至今已泽及数千青年学子。政道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研究组的首席科学家,一直活跃在学科前沿。2011年,85岁的政道退休之后在美国安享晚年,但依然关注着中国科学教育事业,亲自推动了李政道图书馆和李政道研究所的创建。我衷心祝愿政道身体健康,松鹤长春。
赵天池的《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重点讲述1962年前政道青年时代的学术成就。我要感谢天池的努力,也希望他再接再厉,在本书的续集中,对1972年之后政道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为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所做的贡献也能做出更完整的记录。
叶铭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1945—1946年在西南联合大学与李政道是同学。
自序
爱因斯坦如此评价他的挚友居里夫人:“对一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来说,其道德品质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价值,比单纯的智力成就重要得多。即便就智力成就而言,其对人格魅力所依赖的程度,也远比一般人所认识的要高得多。”我想说:李政道先生不仅仅智力成就卓越,而且道德品质优秀、人格高尚。
李政道先生是为近代科学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为数极少的中国人之一。我冒昧撰写李先生的评传,诚惶诚恐,务求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本书首先追溯了李先生祖先和家族的经历,接着记述了先生求学的曲折过程,试图让读者了解家庭、时代和教育环境对李先生成长的影响。本书的后半部分以李先生在1949—1962年间发表的物理学论文为线索,描摹了当时物理学大环境,解析了先生学术研究成功的道路。作为著名科学家的评传,本书以李先生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为中心,介绍了与李先生有过合作和交往的众多大师,讲述了当时物理学的重大事件和突破的大环境。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客观,我广泛收集了先生所著的学术论文、回忆文章,以及他的同事、朋友和合作者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述。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涉及的物理学理论,我就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深度的科普。书中的科普知识,对普通读者理解先生的一生非常有助益。本书将为先生不同凡响的一生留下全面翔实的历史记录,也将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提供人生的启迪。
李政道和杨振宁先生在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中华民族于世界崛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0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人对于科学的追求。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作卓有成效,1962年两人分手令人叹惋。对此我也采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并记录历史。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偶像。如今网络发达,人们有机会公开表达和传播个人观点。不少人士对李杨三合三分,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做出了公正的评述,但一些缺乏专业知识又未能深入了解真相的谬论也在广泛流传。本书将有助于正本清源。
限于篇幅,本书对李先生1962年之后的物理科学学术贡献、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自1975年起李先生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众多深远影响和贡献着墨不多。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机会弥补这一缺憾。
感谢王垂林为本书写作提供的咨询意见。王垂林自1988年起在李政道先生创办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工作,近年来担任李政道先生的中国事务联系人。本书部分历史照片由中国高等科技中心提供。
感谢夫人李宗仪从策划到成稿所提供的建议,以及在文稿成书过程中多次耐心细致的审核。感谢本书特约编辑宋涛女士对文字和内容的修订和加工。
赵天池
2017年10月15日
1 家世篇
天语物道
李政道评传
第01章 著名的基督教家族
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1844—1904),祖籍上海浦东区,清朝时归属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李子义自幼在上海追随来自美国南部的基督教传教士吉姆斯·蓝柏(James Lambuth)(1830—1892)。19世纪60年代,李子义被蓝柏派往苏州府并定居下来。李子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伯莲,二儿子李仲覃,即李政道的祖父。爷仨在苏州城内的天赐庄发展了宏大的基督教会、医院、学校和慈善事业,后代名人迭出。苏州天赐庄李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基督教家族之一。
曾祖父李子义
曾祖母闻氏
南监理会西风东渐 建福音堂曾祖受教
李氏家族与美国基督教南方监理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South)密不可分。源于英国的监理会是美国众多的基督教流派之一。19世纪30年代,美国监理会分为南北两个派系,北方宗派称美以美会,南方宗派称监理会。监理会本部设在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Nashville)。1939年,监理会与美以美会重新融合,定名卫理会。
监理会在美国之外的传教事业始于中国上海,属于上海和江浙一带美国基督教四个主要流派之一,在上海开埠之后不久即派遣牧师团队来发展信徒。李政道的高祖父和曾祖父李子义与监理会的渊源始于这段时期。
清朝末年上海称为上海县,隶属江苏省松江府治,县城位于现在的上海市南部十六铺一带。县城由城墙环绕,面积只有两平方公里。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6月英军攻占上海县城。8月,英国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英江宁(南京)条约》,上海县被定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1843年11月,英国驻中国领事正式宣布上海开埠,在上海县城北设立英租界,允许英国人购买租赁土地经营商贸。租界设在洋泾浜河北岸面积约830亩的荒滩,紧邻黄浦江出海口。很快英租界东区的黄浦江滩涂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商港,也是英国奸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主要基地。随着上海英租界的设立,先是英国传教士,随后美国传教士也来到上海,以英租界为基地开拓传教事业。
1848年,美国监理会派遣戴乐医生(Charles Taylor)携妻子和神学士秦右(Benjamin Jenkins)夫妇来上海。这是美国监理会首次向国外派出传教士。两位传教士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