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电工技术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电工技术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电工技术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电工技术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技能训练贯穿始终,配有综合实训,方便理实一体化教学。

作者:牛百齐,许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书籍编号:30613984

ISBN:97871115649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0061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电工技术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体现在对部分内容作了结构调整和更新,优化了例题、习题,更侧重电工技术的应用,使其内容更科学、结构更合理、专业适用性更强。


本书共分为9章,分别介绍了直流电路、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磁路与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及综合实训等内容。本书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技能训练,实训内容贯穿全书,最后还安排了室内照明电路安装的综合实训。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电工及相关技术的工程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1239258369,电话:010-88379739)。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电工技术/牛百齐,许斌主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6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56493-5


Ⅰ.①电… Ⅱ.①牛…②许… Ⅲ.①电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①TM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68370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策划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王颖


责任校对:樊钟英 责任印制:李飞


北京振兴源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2017年5月第2版第1次印刷


184mm×260mm·13.75印张·331千字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6493-5


定价:39.9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79833


读者购书热线:010-8837964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子类专业编委会成员名单


主 任 曹建林


副主任 张中洲 张福强 董维佳 俞 宁 杨元挺 任德齐


    华永平 吴元凯 蒋蒙安 梁永生 曹 毅 程远东


    吴雪纯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宝明 王卫兵 王树忠 王新新 牛百齐 吉雪峰


    朱小祥 庄海军 刘 松 刘 勇 孙 刚 孙 萍


    孙学耕 李菊芳 杨打生 杨国华 何丽梅 邹洪芬


    汪赵强 张静之 陈子聪 陈东群 陈必群 陈晓文


    邵 瑛 季顺宁 赵新宽 胡克满 姚建永 聂开俊


    贾正松 夏西泉 高 波 高 健 郭 兵 郭 勇


    郭雄艺 黄永定 章大钧 彭 勇 董春利 程智宾


    曾晓宏 詹新生 蔡建军 谭克清 戴红霞


秘书长 胡毓坚

出版说明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全国60余所职业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的骨干教师共同策划、编写并出版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系列丛书,已历经十余年的积淀和发展,今后将更加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文件精神,致力于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材体系,打造充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新型精品化教材。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涵盖计算机、电子和机电3个专业,目前在销教材300余种,其中“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累计获奖教材60余种,更有4种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该系列教材依托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电子和机电3个专业编委会,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其内容和质量颇受授课教师的认可。


在系列教材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主编院校通过编委会平台充分调研相关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认真讨论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并融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吸收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寻求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采取差异化的编写策略。其中,核心基础课程的教材在保持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增加实训和习题以及相关的多媒体配套资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强调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编写模式;涉及实用技术的课程则在教材中引入了最新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同时重视企业参与,吸纳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此外,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归纳起来,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内容和形式。


2)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适当增加实训环节。


3)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容易理解、清晰简洁,多用图表来表达信息;增加相关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4)教材内容紧随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案例等引入教材。同时注重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支持新专业的教材建设。


5)注重立体化教材建设。通过主教材、电子教案、配套素材光盘、实训指导和习题及解答等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服务水平,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很快,加之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和疏漏。恳请使用这套教材的师生及时向我们反馈质量信息,以利于我们今后不断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适用的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前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及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编者对《电工技术》进行了修订,体现在根据教学需要更新了部分内容,优化了例题、习题,更侧重于电工技术的应用,使其内容更科学、结构更合理、专业适用性更强。具体如下。


1)调整结构。将本书内容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路的动态分析、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综合实训等部分。相对于第1版,第2版增加了第8章电气控制的内容,将第1版第8章安全用电与急救内容合并到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中,删除第1版中电工测量的内容,将万用表等电工仪表的使用分散到相关的实训中。


2)更新内容。例如,在交流电路章节中,补充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供电与配电系统等;直流电路章节中,增加了电路中的元器件介绍,电路分析方法增加了电阻串并联及等效变换等。


3)优化例题、习题。删除第1版中难度较大、运算复杂的习题、例题,补充体现概念理解、独立思考及应用性的习题、例题。


4)体现应用性,加强能力培养。知识点内容描述增加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将综合实训部分内容调整为室内照明电路安装。


修订后的第2版,内容较第1版丰富,结构更加合理,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专业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内容组织教学。


本书由牛百齐、许斌任主编,程勇、梁海霞任副主编,孙盟、曹秀海、李汉庭参编,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疏漏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也希望得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编者

第1章 直流电路


学习目标


● 熟悉电路的组成,掌握描述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 熟悉电路中的元件及其特性。


● 熟练分析电路的状态,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


● 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


●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内容及应用。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知识向各个专业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入,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电工技术知识。学习电工技术要从电路的基础知识开始。直流电路是电路最基本的形式,直流电路的一些定律、定理在其他电路中同样适用,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是研究其他电路的基础。


1.1 电路及其模型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电路,如照明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以及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放大电路等。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是分析、计算电路的基础。


1.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 电路的组成


简单来说,电路是电流流通的路径,它是根据某种需要把一些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用导线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组成通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包括开关和导线等)3部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例如,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负载取用电能,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电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等。电路作为中间环节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为电流提供通路,把电源的能量供给负载,并根据负载的需要接通或断开电路。


最简单的电路是手电筒电路,其电路组成的3部分是:电源——干电池,负载——小灯泡,中间环节——开关和筒体金属连片。手电筒电路示意图如图1-1所示。


978-7-111-56493-5-Chapter01-1.jpg


图1-1 手电筒电路示意图


2. 电路的作用


电路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典型应用是电力电路(其示意图如图1-2所示),即发电机产生电能,经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输送到各用电单位,再由负载把电能转换为光能、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另一类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如放大器电路(其示意图如图1-3所示),传声器将声能信号变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将其送入电子线路加以放大,然后,通过扬声器把放大了的电信号还原成更大的声能信号。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是在电源或信号源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电源又称为激励。由激励在电路中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统称为响应。有时根据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把激励称为输入,响应称为输出。


978-7-111-56493-5-Chapter01-2.jpg


1.1.2 电路模型


在电路的分析中,用电流、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来描述其工作过程,然而,实际电路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组成的,它们的电磁性质较为复杂。


978-7-111-56493-5-Chapter01-3.jpg


图1-2 电力电路示意图


为方便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在一定条件下将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忽略其次要因素,近似地看作理想电路元器件。例如,将电路中的电热炉、白炽灯等看作理想电阻元器件,将电感线圈看作理想电感,将各种电容器看作理想电容等。用一个理想电路元器件或几个理想电路元器件的组合来代替实际电路中的具体元器件称为实际电路的模型化。


可见,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器件和理想导线相互连接而成的,是对实际电路进行科学抽象的结果。


将一个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过程,又称为建模过程,其结果与实际电路的工作条件以及对计算精度的要求有关。例如,手电筒电路,其实际电路器件有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和筒体,它的电路模型如图1-4所示。其中,理想电阻元件是小白炽灯的电路模型,理想电压源US和理想电阻元件RS的串联组合是干电池的电路模型,筒体起传导电流的作用,其电阻忽略不计,用理想导线表示。


978-7-111-56493-5-Chapter01-4.jpg


图1-3 放大器电路示意图


图1-4所示的电路模型又称为电路图。在电路图中,将理想电路元器件用特定的电路符号表示;理想导线可以画成直线、折线或曲线等。思考与练习


1-1-1 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1-1-2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有什么关系?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电路分析中常用到电流、电压、电位和功率等物理量,本节对这些物理量以及与它们有关的概念进行简要说明。


1.2.1 电流及参考方向


1. 电流


早期的科学家规定,电流的正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这个规定沿用至今。后来,科学家发现电流本质上是电子的定向运动,而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因此,电流的正方向是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的。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衡量。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截面的电量。设在d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dq,则通过该截面的电流强度为:


978-7-111-56493-5-Chapter01-5.jpg


图1-4 电路模型


在一般情况下,电流强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如果电流强度不随时间而变,即ddqt=常数,这种电流就称为恒定电流,简称直流;所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在直流电路中,式(1-1)可写成:


978-7-111-56493-5-Chapter01-6.jpg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简称为安),实际使用中还有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A=103A 1A=103mA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