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电路基础与实践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电路基础与实践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电路基础与实践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电路基础与实践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基本理论与实践项目结合。

作者:刘科,祁春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613974

ISBN:978711152064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2987

版次:2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电路基础与实践 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书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项目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及磁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等。实践项目有: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验证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测试有源二端网络和验证戴维南定理、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交流电路的测量、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RLC串联电路谐振参数测量、选频电路的设计实现、三相电路的联结和测量、互感线圈的测量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电类各专业的教材;本书含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及其答案,也可供自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配有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1239258369,电话:010-88379739)。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电路基础与实践/刘科,祁春清主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52064-1


Ⅰ.①电… Ⅱ.①刘…②祁… Ⅲ.①电路理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①TM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9700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策划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王颖


责任校对:陈立辉 责任印制:李洋


北京瑞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三河市胜利装订厂装订)


2016年1月第2版第1次印刷


184mm×260mm·14.25印张·353千字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2064-1


定价:35.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79833


读者购书热线:010-8837964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子类专业编委会成员名单


主 任 曹建林


副主任 张中洲 张福强 董维佳 俞 宁 杨元挺 任德齐


    华永平 吴元凯 蒋蒙安 祖 炬 梁永生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宝明 尹立贤 王用伦 王树忠 王新新 任艳君


    刘 松 刘 勇 华天京 吉雪峰 孙学耕 孙津平


    孙 萍 朱咏梅 朱晓红 齐 虹 张静之 李菊芳


    杨打生 杨国华 汪赵强 陈子聪 陈必群 陈晓文


    季顺宁 罗厚军 姚建永 胡克满 钮文良 夏西泉


    聂开俊 袁启昌 郭 兵 郭 勇 郭雄艺 高 健


    曹 毅 章大钧 黄永定 曾晓宏 程远东 谭克清


    戴红霞


秘书长 胡毓坚


副秘书长 蔡建军

出版说明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全国60余所职业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的骨干教师共同策划、编写并出版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系列丛书,已历经十余年的积淀和发展,今后将更加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文件精神,致力于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材体系,打造充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新型精品化教材。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涵盖计算机、电子和机电三个专业,目前在销教材300余种,其中“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累计获奖教材60余种,更有4种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该系列教材依托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电子、机电三个专业编委会,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其内容和质量颇受授课教师的认可。


在系列教材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主编院校通过编委会平台充分调研相关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认真讨论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并融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吸收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寻求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采取差异化的编写策略。其中,核心基础课程的教材在保持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增加实训和习题以及相关的多媒体配套资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强调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采用理实一体的编写模式;涉及实用技术的课程则在教材中引入了最新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同时重视企业参与,吸纳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此外,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归纳起来,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内容和形式。


2)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例。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专业


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适当增加实训环节。


3)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容易理解、清晰简洁,多用图表来表达信息;增加相关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4)教材内容紧随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案例等引入教材。同时注重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支持新专业的教材建设。


5)注重立体化教材建设。通过主教材、电子教案、配套素材光盘、实训指导和习题及解答等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服务水平,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很快,加之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和疏漏。我们恳请使用这套教材的师生及时向我们反馈质量信息,以利于我们今后不断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适用的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前言


本书将电路基础知识与实践项目有机融合。基础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摒弃繁杂推导,注重用简练的语言叙述电路原理;实践项目注重与生活和工程应用相结合,也注重新方法、新工具的应用。在实践项目组织中,既有实际操作内容,又有计算机仿真的方法。


本书一共有8章内容,建议使用学时为80~100学时。其中第6章的6.3、6.4节的内容供电气等专业选讲;第7章、第8章供通信等专业选讲,其他各个章节为电类各专业必修的内容。


在书中的实践项目中,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验证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测试有源二端网络和验证戴维南定理、交流电路的测量、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互感线圈的测量等均为实际操作项目,各需要2学时完成;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RLC串联电路谐振参数测量、选频电路的设计实现、三相电路的联结和测量有2学时仿真和2学时实际操作,使用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


本书由刘科、祁春清担任主编,陈伟元担任主审。本书的第1章、第2章由祁春清编写;第3章、第4章由刘科编写;第5章、第6章由严俊高编写;第7章、第8章由相会杰编写;附录由刘科、相会杰编写;由刘科担任全书统稿和校订的工作。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编者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线性电阻元件、独立源和受控源以及基尔霍夫定律。本章介绍的概念和定律是学习后面各章节的基础,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基础知识,应认真理解和掌握。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 电路


电作为一种优越的能量形式和信息载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的产生、传输和应用又必须通过电路来实现。由各种电气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并可提供电量传输路径的总体,称为电路或电网络。电路的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等。


1.电路的组成


尽管实际电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本质上都是由电源(或信号源)、负载、中间环节这3个部分组成的。以手电筒电路为例,手电筒电路图如图1-1所示。图1-1中左侧是电池,右侧小灯泡是负载,导线及开关为中间环节。


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


电源(信号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转换成电能。如各类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及各种传感器等。


978-7-111-52064-1-Chapter01-1.jpg


图1-1 手电筒电路图


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小灯泡、荧光灯、电动机及电炉等。


中间环节起连接、控制及分配等作用,包括连接导线、控制器件等。


连接导线:连接电源和负载,以形成回路,让电流流通。


控制器件:其作用是控制电路的状态,即接通或断开电流流通的路径,控制小灯泡的亮暗,如开关。


在图1-1所示的手电筒电路中,电池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小灯泡将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导线实现能量的传输。


2.电路的状态


电路状态可以分为3种:通路、开路及短路。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若开关合上,则电路被接通,小灯泡亮,为通路;若开关断开,则电流不通,小灯泡灭,为开路,也有称断路。当电源不经负载直接闭合形成回路时,为短路,此时电流很大,常会损坏电气器件。


1.1.2 电路模型


模型的概念在各学科的研究中都有应用。只有在一些理想化的条件下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才能对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类似的研究方法,也被应用在电路的研究之中。


成千上万的实际电路的元器件在外形、结构及功能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这给研究实际电路带来不便,但当我们抛开它们的外表、研究其电磁特性时,又会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性存在,比如白炽灯,电流通过时消耗电能,表现电阻性,同时又会产生磁场,表现为电感性。研究表明,其感性很弱。因此,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忽略白炽灯的感性而用一个理想电阻元件来等效。电烙铁、电炉也主要消耗电能,都可以将它们归结为电阻元件。把电池、发电机等能发出电能的器件归结为电源。


把实际电路元件用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等)等效之后,用特定的图形符号表示,这样组成的电路图称为理想电路模型,简称为电路模型。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白炽灯和电炉的电路模型是相同的,都是电阻电路,电阻电路的电路模型如图1-2所示。在本书中所讨论的电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的是电路模型,元器件均为理想元器件。部分电气图形符号见表1-1。


978-7-111-52064-1-Chapter01-2.jpg


图1-2 电阻电路的电路模型


1-1 部分电气图形符号(根据国标GB/T 4728)


978-7-111-52064-1-Chapter01-3.jpg


电路可分为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集总参数电路又按其元件参数是否为常数,分为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本书重点学习集总参数元件和集总参数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1.1.3 电路图


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国家标准化的图形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的图形。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电键)、用电器、电流表及电压表等连接起来组成电路,再按照统一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这样绘制出的图就称为电路图。通过电路图,可以详细地知道电路的工作原理,因此,电路图是分析电路性能、安装电子产品的主要设计文件。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在纸上或计算机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随着计算机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应用计算机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和虚拟的电路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常用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框图、装配图和印制板图等。下面简单介绍其定义。


1)原理图又被叫作电路原理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故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当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样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


2)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样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就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介绍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在于,在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元器件和它们的连接方式,而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按照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因此,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购元器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3)装配图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