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现代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配有多媒体光盘,包括电子教案、素材文件和动画文件
作者:邹玉堂,路慧彪,王淑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书籍编号:30613971
ISBN:978711150775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1757
版次:3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计算机绘图与传统机械制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辅以多媒体课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绘图基础,投影基础,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CAD应用基础。
为配合教学,本书配有习题集及多媒体光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机械类本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夜大、函授及专科学校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现代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邹玉堂,路慧彪,王淑英主编.—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助设计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50775-8
Ⅰ.①现… Ⅱ.①邹…②路…③王… Ⅲ.①工程制图-高等学校-教材②计算机制图-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TB23②TP391.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49535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策划编辑:和庆娣 责任编辑:和庆娣
责任校对:常天培
涿州市京南印刷厂印刷
2015年9月第3版第1次印刷
184mm×260mm·13.5印张·334千字
3001—48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0775-8
ISBN 978-7-89405-862-1(光盘)
定价:39.00元(含1CD)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79833
读者购书热线:010-8837964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第3版前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校近年来对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吸取了各兄弟院校对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在密切跟踪最新的国家标准及其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和尺规绘图有机融合,调整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辅以多媒体课件,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徒手绘图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图学理论与工程技能并重,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第2版,第3版主要在最新国家标准追踪、绘图软件版本更新、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发展等方面做了修改和补充。
本书由邹玉堂、路慧彪、王淑英主编,王跃辉教授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于彦(第8章)、刘德良(第4、5、11章)、王淑英(第2、3、9章)、路慧彪(第1、7章、附录)、邹玉堂(绪论、第6、10章)。于哲夫、孙昂、曹淑华、原彬、孙昌国绘制了本书的部分插图。
为配合教学,另有配套习题集《现代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习题集第2版》。
多媒体光盘主要由刘德良、孙昌国、于哲夫负责研制,刘德良、于哲夫、原彬、曹淑华、王淑英、孙昂、于彦、路慧彪、邹玉堂参与了编绘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的大力支持,苗华迅同志为上机绘图做了大量的辅助性工作,在此表示感谢。并向在编写过程中所参考的同类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第2版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工程制图也经历着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书第2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校近年来对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吸取了各兄弟院校对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编写而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密切跟踪最新的国家标准及其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和尺规绘图有机融合,调整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辅以多媒体课件,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徒手绘图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图学理论与工程技能并重,以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书第2版新增第11章,对三维CAD技术作了介绍,以使读者了解现代工程图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书适用于50~80学时的高等学校非机械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本书由邹玉堂、路慧彪、王淑英任主编,王跃辉教授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于彦(第8章)、刘德良(第4、5、11章)、王淑英(第2、3、9章)、路慧彪(第1、7章、附录)、邹玉堂(绪论、第6、10章)。于哲夫、孙昂、曹淑华、原彬绘制了本书的部分插图。
为配合教学,另有配套习题集及多媒体光盘同时出版。
多媒体光盘主要由刘德良、于哲夫负责研制,刘德良、于哲夫、原彬、曹淑华、王淑英、孙昂、于彦、路慧彪、邹玉堂参与了编绘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大力支持,苗华迅同志为教师上机绘图做了大量的辅助性工作,在此表示感谢;并向在编写过程中所参考的同类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第1版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工程制图也经历着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书参照高等学校工科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指导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校近年来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吸取了各兄弟院校对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编写而成。
计算机绘图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书将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和尺规绘图有机融合,删减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辅以多媒体课件,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徒手绘图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书采用了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选择了广泛使用的AutoCAD软件。本书适用于50~80学时的高等学校非机械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本书由邹玉堂、叶世亮、王淑英主编,王跃辉教授主审。参加编写的有于彦(第1章)、路慧彪(第6章)、王淑英(第2、3、9章)、叶世亮(第4、5、7章)、邹玉堂(绪论、第8、10章、附录)。原彬、曹淑华、孙昂、于哲夫、于彦、路慧彪、王淑英、叶世亮、邹玉堂绘制了本书的插图。
为配合教学,另有配套习题集及多媒体光盘同时出版。
多媒体光盘主要由路慧彪、于哲夫负责研制,刘德良、原彬、曹淑华、王淑英、孙昂、于彦、叶世亮、邹玉堂参与了编绘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轮机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苗华迅同志为教师上机绘图做了大量的辅助性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借此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陈锡娟副教授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作者及本书所参考的其他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绪论
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本课程是以正投影理论和《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有关规定为基础,研究用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以及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在工业生产中,任何产品、设备和仪器的设计、制造、检验、维修、管理等技术工作,都必须通过机械图样来进行。机械图样是以投影原理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图标准而绘制的表示物体形状、大小和结构的图。生产中起指导作用的机械图样主要是零件图和装配图。图样既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又是人类借以构思、分析、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图样常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得图样的绘制、编辑、存储和传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该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制与处理图样。
2.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培养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弄懂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注意绘图和看图相结合,物体与图样相结合。多看、多画、多想,注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
3)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
4)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先进的绘图手段,学习时,应跟随教师的讲解同步操作,尽快熟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反复上机操作实践,掌握快速、准确绘图的技能和技巧。
5)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仪器,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绘图,使所绘制的图样内容正确。
6)工业生产中对图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条线或一个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从学习开始就注意通过每一次作业来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在工业生产中,图样是指导生产的主要依据,也是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为便于生产、管理和交流,必须对图样的各个方面做出统一的规定,如图样的画法、尺寸注法、图线、字体等。《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是工程界重要的技术基础标准,也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必须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本章摘要介绍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基本规定、常见的绘图方式、几何作图方法和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方法等。
1.1 制图标准简介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系列国家标准是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标准。
1.1.1 国家标准的编号及名称
本章将涉及多项国家标准。现以GB/T 14689—2008为例说明标准的编号及名称。
•标准代号“GB”表示“国家标准”,是“国标”的拼音缩写。
•“T”表示该标准属性为“推荐性标准”,无“T”时为“强制性标准”。
•“14689”为该标准的顺序号。
•“2008”为该标准发布年号,为四位数字。
•标准名称中“技术制图”为“引导要素”,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
•标准名称中“图纸幅面和格式”为“主体要素”,表示标准的主要对象。
1.1.2 图纸的幅面和格式(GB/T 14689—2008)
绘制图样时,应优先采用表1-1中规定的基本幅面。
表1-1 图纸基本幅面和尺寸 (单位:mm)
在图样上必须用粗实线绘制图框。不需要装订的图样,图框格式如图1-1所示,尺寸按表1-1中规定的e值;需要装订的图样,图框格式如图1-2所示,尺寸按表1-1中规定的a和c值。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图框格式。
每张图样上都必须绘制标题栏,其位置应位于图样的右下角。标题栏的格式和尺寸按GB/T 10609.1—2008《技术制图 标题栏》的规定绘制,如图1-3a所示。学校制图作业所使用的标题栏可以简化,建议采用如图1-3b所示格式。
图1-1 不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图1-2 留有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图1-3 标题栏格式
a)标准标题栏 b)简化标题栏
一般情况下,看图的方向与看标题栏的方向一致。对于按规定使用预先印制的图纸并旋转后绘图时,为明确绘图与看图时图纸的方向,应在图纸的下边对中符号处画出一个方向符号,如图1-4所示。
1.1.3 比例(GB/T 14690—1993)
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图1-4 按方向符号指示方向看图
比例一般应标注在标题栏中的比例栏内。必要时可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或右侧标注比例。
需要按比例绘制图样时,应在表1-2规定的系列中选取适当的比例。其中括号中为非优先系列,只有在必要时才可采用。
表1-2 图样的比例
注:n为正整数。
为了能从图样上得到机件大小的真实概念,应尽量采用1∶1的比例画图。当不宜采用原值比例时,可根据情况采用适当的缩小或放大比例。在标注尺寸时,应标注实际大小,与所选的比例无关,如图1-5所示。
图1-5 用不同比例绘制的图形
1.1.4 字体(GB/T 14691—1993)
国家标准规定了适用于技术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的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及基本尺寸。
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其公称尺寸系列为:1.8mm、2.5mm、3.5mm、5mm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