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 >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瑞新,汪远征,曹欢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书籍编号:30613965

ISBN:97871114821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932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大学

全书内容: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第3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书以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为语言背景,以程序语言结构为主线,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据库与Visual FoxPro的基础知识、Visual FoxPro的编程环境与编程基础、Visual FoxPro编程的工具与编程步骤、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自定义属性与方法、表单集与多重表单、菜单与工具栏、数据表和索引、多表操作与数据库、查询与视图、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和报表。本书内容涵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大纲(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本书适合作为大学、高职高专及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计算机培训班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各类应试人员的学习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QQ:2966938356,电话:010-88379739)。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刘瑞新等编者.—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


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48219-2


Ⅰ.①V… Ⅱ.①刘… Ⅲ.①关系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TP311.13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33219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责任编辑:和庆娣 责任校对:张艳霞


责任印制:刘岚


涿州市京南印刷厂印刷


2015年1月第3版·第1次印刷


184mm×260mm·20印张·496千字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8219-2


定价:39.9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79833


读者购书热线:(010)8837964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出版说明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层次人才,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之一。高等教育要培养基础性、学术型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加大力度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为顺应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配合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满足高质量高校教材的迫切需求,机械工业出版社邀请了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一线教师及教务部门,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针对相关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组织出版了这套“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符合高等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大案例篇幅或实训内容,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


2)针对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知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叙述准确而精炼、图文并茂,使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学以致用。


3)凝结一线骨干教师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出创新。


4)为了体现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宗旨,本套教材为主干课程配备了电子教案、学习与上机指导、习题解答、源代码或源程序、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等资源。


5)注重教材的实用性、通用性,适合各类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及相关院校的教学,也可作为各类培训班教材和自学用书。


欢迎教育界的专家和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衷心感谢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与帮助!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前言


本教材第1版、第2版由于结构合理,内容取舍得当,易于教师讲授和方便学生理解,被许多大专院校连续多年选为教材,也因此成为同类书中印刷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为了使本教材更加完善,我们对第2版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充实,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大专院校对Visual FoxPro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本书无论在内容和课时安排上,都更加适应教学的需要。


本书作为第二个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建立在读者没有任何程序设计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基本元素与结构、语言本身所支持的数据类型、数组、各种表达式的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程序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及文件的使用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和程序中常用的算法等。本书的基本内容主要围绕“程序设计”这个主题。


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系列语言不仅在功能上趋于统一,而且在编程的方法上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简化版——可视化编程。这是一种程序设计的新概念、新方法,学会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另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所以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想和方法,还可以学会可视化程序设计的通用方法与步骤。


本书以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为语言背景,以程序语言结构为主线,把可视化控件、向导分散到各章中介绍,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据库与Visual FoxPro的基础知识、Visual FoxPro的编程环境与编程基础、Visual FoxPro编程的工具与步骤、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自定义属性与方法、表单集与多重表单、菜单与工具栏、数据表和索引、多表操作与数据库、查询与视图、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和报表等。本书概念清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例题丰富,适合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内容涵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大纲(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全书通过大量有趣的实例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础和方法,使读者可以轻松学会使用Windows环境中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在例题讲解中,按照先给出设计目标,然后介绍为实现设计目标而采取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全书图文并茂,所有操作都依实际屏幕显示一步一步讲述,读者可以边看书边上机操作,通过范例和具体操作,理解基本概念并学会操作方法。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全书在编排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力求通俗易懂、简捷实用。


本书由刘瑞新、汪远征、曹欢欢等编著,刘瑞新编写第1、12章,汪远征编写第2、3、4章,曹欢欢编写第5、6、8章,徐雅静编写第7、15章,刘桂玲编写第9、11章,刘克纯、田金雨、骆秋容、王如雪、曹媚珠、陈文焕、刘有荣、李刚、孙明建、李索、刘大学编写第10章,张超林编写第13、16章,沙世雁、缪丽丽、田金凤、陈文娟、李继臣、王如新、赵艳波、王茹霞、田同福、徐维维、徐云林编写第14章以及课件的制作、程序的调试等。全书由刘瑞新、汪远征教授统编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难免,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编者

第1章 数据库基础和Visual FoxPro编程环境


数据库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以及Visual FoxPro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按一定方式把相关数据组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不仅存放数据,而且还存放数据之间的联系。


1.1.1 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的概念有两个方面的涵义: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以及存储在媒体上的数据形式。数据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2015年1月16日”是一个数据,它可以表示为“2015-1-16”“15/16/2004”等多种形式。


数据的概念在数据处理领域中已经大大地拓宽了,数据不仅包括各种文字或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的数据,而且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获得信息,如通过商店的进货量和销售量,就可以知道库存量,从而为进货提供依据。


1.1.2 数据库的产生


计算机管理数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经历了4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计算机诞生之初,外存储器只有纸带、磁带、卡片等,没有像磁盘这样的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随机访问、直接存储的外存储器。软件方面,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包含在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之中。数据管理的任务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完全由程序员通过编程实现。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称为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大量地用于各种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工作,大量的数据存储、检索和维护成为紧迫的需求。此时,在硬件方面,可直接存取的磁盘成为外存储器的主流;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这一阶段的数据处理采用程序与数据分离的方式,有了程序文件与数据文件的区别。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在外存储器上被多次存取,在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支持下,程序使用文件名访问数据文件,程序员只需关注数据处理的算法,而不必关心数据在存储器上如何存取。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称为文件(系统)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为某一特定的程序而使用,数据与程序相互依赖。同一数据可能出现在多个文件中,这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而且由于不能统一更新,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3.数据库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迅猛增长,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也相应增大,文件系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于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从而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费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以来,一直是计算机管理数据的主要方式。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数据库多数是集中式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库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使数据库从集中式发展到分布式,从主机/终端系统结构发展到客户/服务器系统结构。


1.1.3 数据库系统


1.基本概念


①数据库(DataBase):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存放数据,而且还存放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中的数据面向多种应用,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数据的程序,对于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检索由系统软件进行统一的控制。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数据描述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以及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


③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一个DBAS通常由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两部分构成,它们都需要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开发和工作。


④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等5部分。


其中,硬件系统是指运行数据库系统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数据库集合是指数据库系统包含的若干个设计合理、满足应用需要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是指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管理的专门人员;数据库系统最终面对的是用户。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数据的独立性强,减少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的相互依赖性。


②数据的冗余度小,尽量避免存储数据的相互重复。


③数据的高度共享,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所使用。


④数据的结构化,便于对数据统一管理和控制。


1.2 数据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例如,学校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课程、成绩等都是相互关联的。通常把表示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及结构称为数据模型。


1.2.1 基本概念


1.实体


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