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 第4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 第4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瑞新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书籍编号:30613960
ISBN:978711145858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8046
版次:4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设计力方法。书中以流行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技术案例和实验平台,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书中每章附有丰富习题。,为便于组织教学和实验,本书的最后一章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标准、实验标准和实验方,案,供读者参考。
本书具有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章节安排合理,以及重视上机实验环节等特点。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教学生学习数据库系统的教材,也可供数据库爱好者阅读。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和习题解答,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还可联系编辑索取(QQ:2966938356,电话:010-88379739)。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苗雪兰等编著.—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2016.8重印)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同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ISBN 978-7-111-45858-6
I.①数… Ⅱ.①苗… Ⅲ.①数据库系统-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TP311.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27921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责任编辑:和庆娣 师沫迪
责任印制:李洋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2016年8月第4版第4次印刷
184mmx260mm.19.5印张.482千字
13001—18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J1-15858-6
定价:39.9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79833
读者购书热线:(010)8837964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rn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出版说明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引擎。在我国,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应用的新阶段。现在,掌握计算机技术已成为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满足计算机学科教育的需求,机械工业出版社聘请了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针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特点,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组织出版了这套“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反映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2)为了体现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宗旨,本套教材为主干课程配备了电子教案、学习与上机指导、习题解答、多媒体光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等内容。
3)针对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知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叙述准确而精炼、图文并茂,使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学以致用。
4)符合高等院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
5)注重教材的实用性、通用性,适合各类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及相关院校的教学,也可作为各类培训班和自学用书。
希望计算机教育界的专家和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衷心感谢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帮助!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前言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与同类教科书相比,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把数据库系统设计和SQL Server 2008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在前面章节中,比较合理地使其内容沿数据库的设计、定义、操作和控制的方向平滑伸展,符合“理论——实践——提高”这一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师容易讲解,并有利于尽早地安排上机实验;二是以SQL Server 2008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案例,介绍数据库使用技术和相关的理论概念。例如,通过它讲述有关数据库建立、查询和维护方法,T-SQL语句特征及表示方法,数据库安全保护及完整性保护等实用技术,使原本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利。
本书以满足学生对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求知需要为目的,服从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包括第1章的数据库基础知识、第4章关系数据库、第7章关系数据库理论、第9章新型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另一条是数据库实用技术,包括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第3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第5章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第6章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第8章数据库保护技术等。这两条主线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讲概念,掌握相关技术,比较容易地切入数据库的深层次问题,书中例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例题后有解题说明及例题分析,指出该例解题的方法、易错之处和易混概念,起到了对正文概念的解释和补充的作用。其次,书中的例题具有整体性和示范性,在上机实验的操作中,例题可被直接引用、变形引用或参考引用。
本书最后一章是教学标准、实验标准及实验方案,它包括了9个实验,这些实验从第3章起就可以开始进行。本书的课程实验软件是SQL Server 2008 DBMS,该系统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非常广泛。本书中的实验部分包括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题目等,还提供了实验数据、T-SQL语句和结果,供教学参考。
教材第4版保持了前面版本的总体风格,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改动:一是改用目前流行的SQL Server 2008为RDBMS,介绍数据库管理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二是将数据库操作语言T-SQL和SSMS(SQL Server 2008的集成管理平台)融为一体,介绍数据库的建立、维护、查询及管理方法,突出了各自功能特色和应用特色;三是重新修订了教学标准、实验标准及实验方案,突出了实验教学环节,更方便教学和自学。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数据库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主要由苗雪兰、刘瑞新、邓宇乔、宋歌编著,参加编写的还有宋会群、邢英俊、卢振标、翁润钡、黄富平、蔡泽锋、全珍林、曹军、胡桂武、谢文亮、刘克纯、徐云林和缪丽丽。本书作者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但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飞速,所以难免顾此失彼。对于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编者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的应用领域。要想掌握好数据库系统技术,必须弄清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概念模型等专业术语,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过程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分清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
1.1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技术。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共享性、安全性和完整性。本节介绍数据库中数据的特点,介绍有关信息、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基本概念。
1.1.1 信息与数据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信息”和“数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东西。“信息”可以告诉我们有用的事实和知识,“数据”可以更有效地表示、存储和抽取信息。
1.信息、信息特征及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信息(Information)”这个名词。什么是信息呢?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新的、有用的事实和知识。信息具有实效性、有用性和知识性的特性,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信息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1)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客观事物或思想方面的知识
信息的内容能反映已存在的客观事实,能预测未发生事物的状态,能用于指挥控制事物发展的决策。
(2)信息是有用的
信息是人们活动的必需知识,利用信息能够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主动性和科学性,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好。
(3)信息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传递
在空间上传递信息称为信息通信,在时间上传递信息称为信息存储。
(4)信息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示
信息与其表现符号不可分离。信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减少人们活动的盲目性;信息是社会机体进行活动的纽带,社会的各个组织通过信息网相互了解并协同工作,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越发展,信息的作用就越突出;信息又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要想管理好事物,就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工作。
2.数据、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及数据的特征
数据(Data)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就是说,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通过能书写的编码表示信息。尽管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手势、眼神、声音或图形等方式表达,但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
必须指出的是,在许多不严格的情况下,会把“数据”和“信息”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称“数据”为“信息”。其实,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是谬误,不是信息。
数据有以下4个特征。
(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
数据的型是指数据的结构,而数据的值是指数据的具体取值。数据的结构指数据的内部构成和对外联系。例如:学生的数据由“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所在系”等属性构成,其中“学生”为数据名,“学号”“姓名”等为属性名(或称数据项名);课程也是数据,它由“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时数”等数据项构成;“学生”和“课程”之间有“选课”的联系。“学生”和“课程”数据的内部构成及其相互联系就是学生课程数据的类型,而一个具体取值,如“08936,张三,23,男,计算机系”,就是一个学生数据值。
(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
数据类型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设计的数据约束。根据数据类型不同,数据的表示形式、存储方式及能进行的操作运算各不相同。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我们应当对数据类型特别重视,为数据选择合适的类型,千万马虎不得。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数值型、字符串型、日期型和逻辑型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数值型数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算术数据,它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字符串型数据是最常用的数据,它可以表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等类数据,字符串型数据能够进行查找子串、取子串和连接子串的运算操作;日期型数据适合表达日期和时间信息;逻辑型数据能够表达“真”和“假”、“是”和“否”等逻辑信息。
数据的取值范围亦称数据的值域,例如学生性别的值域是{“男”,“女”}。为数据设置值域是保证数据的有效性、避免数据输入或修改时出现错误的重要措施。
(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
我们在表示职工的年龄时,可以用“老”“中”“青”定性表示,也可以用具体岁数定量表示。由于数据的定性表示是带有模糊因素的粗略表示方式,而数据的定量表示是描述事物的精确表示方式,所以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数据的定量表示方式。
(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数据是客体(即客观物体或概念)属性的记录,它必须有一定的物理载体。当数据记录在纸上时,纸张是数据的载体;当数据记录在计算机的外存上时,保存数据的硬盘、软盘或磁带就是数据的载体。数据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用报表、图形、语音及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
1.1.2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工作,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和共享性。
1.数据处理及分类
围绕着数据所做的工作均称为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工作。数据处理工作分为3类。
(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并按类别组织保存。数据管理的目的是为各种数据处理快速、正确地提供必要的数据。
(2)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变换、抽取和运算。通过数据加工会得到更有用的数据,以指导或控制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变化趋势。
(3)数据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