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新知 > 工业技术 >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学生参加生产及实习过程的工具书;专业研究人员和高校老师的参考书

作者:钟云飞著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613949

ISBN:97875142264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7350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工业技术

全书内容: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习中,学校的育人目标与管理学生的职能没有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结合实习内容和生产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带领学生在实习点的生产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将科研渗透到实习中去,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针对印刷包装类专业的学生在当前现实条件下进行生产实习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写。内容包括绪论、生产实习资料准备、实习内容、实习企业及行业简介、文明实习规范、安全实习指导、实习思考题及附录部分。


《大学生生产实习规范与指导——印刷包装类专业用》可作为印刷包装类专业本科教学用书,亦可供印刷包装类专业研究人员、企业管理者及高校教师阅读和参考。


本书根据湖南工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http://dg.hut.edu.cn/)实际运行管理经验编写,可供高等学校印刷包装类专业学生在生产和实习过程中随时学习、查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编者的微信公众号“印刷包装1985”就本书内容进行交流。


编者


2019年7月

第1章 绪论


1.1 大学生生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之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向工作岗位顺利过渡的重要台阶。


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应:(1)学知(learning to know)即掌握和复习专业知识,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学做(learning to do)即学会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中工作,强调“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能力包括处理实习工作中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能力、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等综合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工厂,工厂环境与校园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于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live),适应环境、改造自己,通过生产实习给自己在进入社会舞台前进行社会角色定位,确定将来个人发展目标,并使自己朝目标前进。


对于印刷包装类专业本科生而言,生产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工程技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过渡的桥梁。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印刷包装生产全过程以及相关的各种技术、工艺及设备等专业知识,并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同时深化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过程,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在深入生产现场,接触生产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印刷包装领域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目的。

1.2 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印刷包装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一直存在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企业不再愿意接待实习学生、实习经费短缺、学生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原有生产实习模式中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旧的生产实习模式无法与时俱进


印刷包装类专业是综合性强、宽口径专业,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实践性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印刷包装类专业的培训目标。以往的生产实习针对性并不强,且实习模式多采用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集中实习的形式。近年由于专业教学改革,逐步推行宽口径专业教学,并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及就业岗位也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本专业模块理论及实践专业知识之外,必须对其他专业模块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或了解。如仍按照原有的生产实习模式,即学生的实习内容较单一,只能参加一个或两个专业模块的实习,而对其他模块的内容缺乏实践环节,则必然不能满足宽口径专业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需求。


1.2.2 实习单位难以联系和稳固


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很难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反而会给其带来管理和生产上的不便;许多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调整,无暇顾及学生的实习;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担心技术和管理方法被泄露,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而不愿接待;诸多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且接纳实习生对企业自身来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单位为了自身发展和效益,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和创造效益等诸多现实问题上,已无暇顾及大学生实习的需求,缺乏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即使有单位愿意接收,也很少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动手实践机会,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


此外,其他原因还包括:近年来招生人数骤增,大多数原有的定点实习单位无法大量接收实习生;企业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企业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担心大批学生实习对生产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安全问题等。


1.2.3 生产实习形式单一


生产实习采用单一的集中式实习模式,基本上是在教师的统一带领下到某一实习基地,由实习企业的工程师介绍现场工艺设备,讲解生产流程等,然后参观学习。在整个实习期间,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去,生产实习演变成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缺乏亲自动手的环节,也就失去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


1.2.4 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交通费、住宿费等上涨,而学校下发的实习经费却并未做大的调整,造成学生生产实习经费紧张,影响了实习单位的选择。为了节省经费,只好将实习时间和实习工厂数量减少,势必影响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


1.2.5 教师指导环节薄弱


由于指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学生纪律与安全等问题上,加上实习现场缺少基本的教学条件,因此分散了指导教师的精力,影响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式单一且手段落后的生产实习模式不可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生产实习的改革势在必行。

1.3 印刷包装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包装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从1987年设置包装工程专业开始,1989年开办第一个本科专业——印刷工程。30多年来,重点围绕包装工业体系和行业人才需求,着力构建覆盖包装产业全流程的特色专业群,在目前设置的56个本科专业中,有15个为包装类专业或突出包装方向,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系统培养体系,被中国包装联合会誉为我国包装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为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湖南工业大学按照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部署,主动融入国家包装产业集聚地——广东东莞,深入研究、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莞模式”。


1.3.1 创新管理体制


为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组织和合作育人落到实处,东莞包装学院实行专业团队统一管理、校院两级联合管理、合作企业协同管理的“三位一体”模式。


专业团队统一管理:学校将东莞包装学院定位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中心、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组织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作中心。委派了包括3名处级干部在内的12名工作人员负责东莞包装学院的工作,专职开展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和实践教学组织。设立了综合管理办、实践教育办、学工教育办等工作机构,从计划实施、指导团队、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等各方面健全了基地实践教学的系统制度,并在过程管理上实现与合作企业的无缝对接。


校院两级联合管理:学校明确了教学副校长分管东莞包装学院,教务处负责总体协调和指导;东莞包装学院按照教务处下达的实习计划和实习任务与实习专业的所在院系进行直接对接,安排时间、联系企业、分配岗位、制定流程、落实责任、跟踪过程、评价质量;学生所在院系负责确立教学大纲、设定实习任务、遴选带队教师、组建指导队伍,并与东莞包装学院、合作企业进行衔接、协调,三方共同确定实践教学的组织方案。


合作企业协同管理:合作企业选派专家参加东莞包装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指导组,参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组织方案;为实习学生免费提供设备、场地、材料、食宿、医疗、业余学习、文化生活等条件,满足学生实习的基本需要;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每批次学生制定详细的实习安排,与学校共建专兼结合的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制定实习守则、请假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办法、企业指导教师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等,与学校共管实习过程。


1.3.2 创新教学模式


我校以合作育人为目标,在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组织中推动“双主体、双嵌入”培养,突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同等主体作用。校企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凝成整体,有效嵌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一、方案双定


在每批次实习学生进入企业之前,东莞包装学院组织教学管理部门、院系专业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一起,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实习任务,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系统提升的三个培养模块,共同研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计划、流程、工作规范、指导性文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拟定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小课题,确定实习评价的体系与模式,通过反复修改,形成翔实的实习工作指南和实践教学组织方案,确保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岗位双选


为确保学生专业对口,岗位对应,东莞包装学院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在每批次实习学生下到企业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企业信息、岗位信息、学生信息,组织企业和学生进行实习岗位的“网络双选”,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实习单位,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为避免就业同质化竞争,原则上每家企业一批次安排学生实习人数不超过20人。通过双向选择后,实习企业根据学院提供的实习计划范本,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制定三个培养模块的细化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课题分别进入不同生产线,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完成生产一线实习任务后进入技术和管理部门轮岗。这种“双选”模式既点对点增强了企业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又面对面明确了实习学生的培养目标,深受企业与学生的欢迎。


三、过程双导


建立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联合组成的实习指导队伍。实习前,学校要求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建立结对关系,努力掌握行业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实习中,企业指导教师按照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的形式对实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生产一线,跟踪负责现场的理论指导和日常管理,校企指导教师根据不同侧重联合落实每个实习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小课题或企业的技术改造小项目。与此同时,企业指导教师还为学生定期与不定期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专业技术讲座,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


四、质量双评


实习期间,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双评”方式跟踪、考核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职业素养评价,评价模块包括劳动纪律、工作态度、行为规范、责任意识、协作精神等。二是综合能力评价,评价模块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三是质量等级评价,评价模块包括综合表现等级、课题质量等级、实习任务完成等级、职业发展能力评估等级等。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直接与实践指导教师的津贴挂钩。除此之外,每批次学生实习结束后,东莞包装学院组织所有校企指导教师召开分析会,交流情况、交换意见,总结实习组织、管理上的经验与不足,并在教学内容改革、学生素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第2章 生产实习资料准备


2.1 印刷包装类专业生产实习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