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材教辅 > 中职/高职 > 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潘杰,金文堂,董建军、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书籍编号:30613939

ISBN:978751422625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3598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职/高职

全书内容:

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根据国家印刷工业“十三五”对印刷技术的发展规划要求,我们编写了与现代印刷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特色教材《印务管理》,我们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印务管理的要求,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把管理案例内容融入教材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确保教材内容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能够紧扣国家高等职业标准思想体系,所以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对印务管理的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组织在教材当中,以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要。本教材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计价管理、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由潘杰、金文堂、董建军、赖志小、李森、王琳等编写,潘杰统稿,徐东审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汪军、朱道光、何从友、尚庆昌、温良军、薛克、乔俊伟、谷继军、葛惊寰、龚云、田东文、俞忠华、金琳、李孟晓、周淑宝、钱沛堂、陈力敏、付婉莹、马静君、周萍、王彩虹、陈昱、栾世杰、袁艳芳、陈辰、侯剑波、钱平、邬虹旦、顾全珍、潘嘉屹、管大伟、宋强、石振威、徐东豪、吕华东、马楠楠等同人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学识和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还有差错,恳请读者给予批评与指正、包容与支持。


编者
2019年7月

第一章 概述


进入21世纪已近20年,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软媒体化与可移动化的信息大潮中,印刷业在技术层面面临着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转变。技术基础的革新又带动了印刷产业形态、产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巨大改变。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从新常态下印刷企业的运营需求和管理实务方面,介绍公司设立的市场环境和组织架构。

第一节 印务管理概述


印务管理主要是指印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务管理,它涉及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实务工作。由于印刷分类或产品方向的分类相当复杂,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规模也相差巨大,不同的印刷企业都应针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做出积极的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印刷企业的特征


印刷业的历史绵长悠久,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业也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但这并不代表印刷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许多传统产业也都经历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化过程。所谓朝阳产业是指随着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推进,诞生出的新的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印刷虽然不属于“朝阳产业”的范畴,但显然也不是“夕阳产业”。作为人类的一种恒久需求,纸制品(包装产品和作为文化与信息载体的书刊)不可能淡出人类的生活,虽然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的无纸化趋势在大大增强,但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可以并存的信息载体,不完全是简单的取代关系。正因为如此,属于加工业的印刷企业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1. 产业活跃,风险小


印刷业也常被认为是中小企业非常活跃的产业,大部分是中小规模的企业。不过,有的企业尽管规模小,却在特殊的印刷领域做出了特色,其订单量及其拥有的技术也不亚于大型印刷企业。但是,受技术开发能力、研究人员、开发经费等制约,中小规模企业一般难以涉足IC卡、电子精密器件等产品领域。此外,将来的制版部门数字化的推进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印刷部门的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化,也都需要资本实力,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将越来越大。


印刷工业的所有工作需按客户订单要求来做。与一般制造商不同,印刷企业在接受订单后才着手准备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材料,可以说几乎没有风险。此外,当工作量超过本公司的生产能力时,还可采取委托其他印刷企业外加工的方式,因而公司内部的设备开工率比较高。当工作量到了连外加工也来不及消化时,才会考虑新增印刷设备。这点也说明印刷业属于风险小的行业。反过来,印刷业又属于一种话语权很小的行业。这是因为它的工作要等客户下单才能开始,必然使得争夺订单的竞争非常激烈,且在价格、交货期、印刷质量等方面,容易对客户委曲求全。


2.生产过程中印刷质量波动较大


依靠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制版部门实现了数字化,已经能够用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但是,印刷工序仍存在很多变动因素,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质量问题。可以说这也是印刷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印刷机把纸张正确地输送到印刷滚筒,然后印刷指定的图文。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问题,例如:纸张的褶皱与伸张、图案的位置偏移、张力问题等引起套印不准;墨量、水量的变化引起色调变化;印张打滑引起折页位置不准;干燥不充分引起蹭脏,甚至还会从印刷机上滴落油墨、水、润滑油。


印刷过程一般很少能够按照最初的设定一直保持不变。实际上,操作者要一直注意观察印刷品的质量变化,一边调整,一边操作。同时,由于印刷机运转速度非常快,稍有疏忽便会出现大量废张。对于未来的印刷机来说,如何避免产生这些变化因素是一项重要课题。


3.对质量的评价因人而异


印刷是将文字、图案大批量地转印到承印物上,再对印刷品进行裁切、装订等加工,然后作为产品交给客户。其中,色调、套准等印刷质量的评价很少用测量仪器来进行,一般是通过人眼目测来评价。因此,在客户与印刷企业的制版、印刷等操作者之间,就会出现对质量的评价不一致的情况。与此同时,有关印刷质量的要求也没有完整的量化表达方式,都是一些“红的稍微增加一点”“脸色表现得健康一些”等含糊的说法。因此,印刷过程存在着不少人为因素,还残留着不少手艺人干活的模式。这一点也是今后数据化、规范化的课题。


4.印刷技术是许多理工科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大学里,印刷技术过去对应的是印刷工程学科,现在逐步改称图像工程学,将印刷的视点转向图像信息所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印刷的主要技术包括:制作印刷用版,通过油墨将图文信息转印到纸、薄膜等承印物上,再加工成书籍等指定形状。


为完成上述工序,印刷技术要涉及多种学科。制版、印版、油墨等涉及化学;腐蚀、电解等涉及电化学;印刷机、装订机等涉及机械工程;图像处理计算机、传感器等涉及工学类的程序设计、电子学、光学等,还涉及理学类的物理、数学等。因此印刷技术被认为是一种边缘技术或交叉技术。


5.生产上需要技能


平版印刷依靠水和油墨的不相混溶,而凹版印刷的色调受变化的溶剂浓度所左右。这些都使得印刷需要有较高的技能才能稳定地进行。此外,凹印版的网点下凹深浅、局部形状都会对色调产生微妙的影响,其制作也需要操作者有常年的经验积累。印后加工也同样需要丰富的经验,例如在输送柔性的纸张时,会出现卷曲、折叠等问题。为此,制版、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所有工序都不太好实现数字化管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技能的重要性。只有当各种传感器、自动控制技术等尖端技术可用于印刷质量的数字化评价,技能才会被技术所代替。


6.设备两极分化


我国印刷行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两极分化:市场上既有各种高速、高档,处于世界领先的进口印刷机,也有各种技术含量低、品质低劣的印刷设备。特别是大部分中小型印刷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大多使用中低档的印刷设备。许多印刷企业买的是二手的进口印刷设备,许多小规模企业使用的是老式印刷机,印后工序生产设备也比较落后,有些印刷设备已近老化。而与这些中小企业相比,一些大型印刷企业的设备则比较先进,其设备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能够承印各种高档印刷产品。这一弱一强的现状,显示出我国印刷业整体实力不足。


7.不断改善的3K(累、脏、危险)形象


在印刷车间,飞溅出来的油墨或润滑油、纸张上脱落的纸粉、防粘脏的喷粉等,使印刷机周边及车间变得非常脏。溶剂、酒精的气味更使得车间环境进一步恶化,大家普遍认为印刷业是3K行业。不过,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关注车间的环境、开展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运动,车间环境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今后,还要进一步探讨印刷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的方法以及印刷机的全自动清洗系统等。


再从订单竞争方面来看,为了应对越来越短的交货期,或者为了确保生产量,企业里加班现象非常普遍。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一直在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印刷界也必须把缩短工作时间作为课题加以重视。表1-1列出了印刷企业的特征。


表1-1 印刷企业的特征


印务管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二、印刷企业的现状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具有万亿市场规模。近十年来,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撑性产业。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趋势,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发展迅猛。


1.小企业偏多


从布局上看,印刷企业相对比较分散,不利于印刷业的日常监管。从企业规模上看,沿海等发达地区印刷企业规模较大,而内陆等地区印刷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从业务结构上看,仅有少数企业货源充足,而大多数企业货源紧张。规模小的印刷企业偏多,有低档次、重复建设等现象,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高新技术在这些印刷企业的运用比重还很低。


2.劳动效率提高的空间很大


印刷具有提高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增强消费等功能和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刷业的总产值仍然很低。有数字为证:目前,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仅占全世界印刷工业总产值的4%左右,而占全国GDP也只有2.5%。而我国印刷行业的劳动效率也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劳动效率低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另一方面也因从业人员的来源多样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也为受过中职或高等教育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地区发展不平衡


印刷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这是产业特点所决定的。值得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印刷企业的分布不均衡。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印刷业呈繁荣之势,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印刷产业则比较低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四省一市的印刷总产值约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而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印刷总产值仅占全国的5%左右。这种现状,一是造成了印刷资源浪费;二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三是阻碍了印刷企业的自身发展。


三、印刷企业的分类


一般把印刷工艺流程的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即印前、印刷、印后,而依据《印刷业管理条例》,我国对印刷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了规定,该条例主要用于规范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明确国家实行印刷经营许可证制度,未依照此条例规定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从事包装印刷经营活动。我们常见的印刷企业如下。


1.印前企业


图文公司普遍是指以图像文字处理制作为主的广告公司,而这类公司主要承接的业务都是设计制作、打印、喷画和制作CAD图等业务,从事出版物印前的公司需取得出版物印前的行政许可。


2.印刷企业


以印刷业务为主的印刷企业,又可分为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


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后,出版物印刷企业数量、年职工工资总额和人均年工资纷纷提升,配置资源的效率明显提高,百强企业中单一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当前我国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数量达数万家,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欧美日、港台、国有和民营。


欧美日资企业主要指来自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老牌包装印刷企业在中国建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这类企业登高望远、久经磨砺,对世界经济形势了如指掌,兵锋所到之处,必是经济热点。它们在发达国家拥有深耕数十年的市场,且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初入中国时享受超国民待遇。自2010年始,中国取消了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加上2008年之后,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国有企业,让外资企业深感不适。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垄断型包装企业的监管,让一向对政治非常敏感的跨国外资包装企业深感忧惧。


港台企业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韩国等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包装印刷企业。由于受英国多元文化的影响,崇尚绅士风格的港资企业相对比较人性化。台资企业深谙中国的国情,对员工比较苛刻,对政府官员善于投其所好,因此在大陆也是风生水起。但港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理性投资客,稳健经营者。由于与大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港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大陆的企业,可谓得风气之先。台资企业虽然稍晚一点,但是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苛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