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物种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双船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01
书籍编号:30613781
ISBN:97875507247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37116
版次:1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生物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物种论 / 张双船著. — 深圳: 海天出版社,2018.10
ISBN 978-7-5507-2473-0
Ⅰ. ①物… Ⅱ. ①张… Ⅲ. ①物种-研究 Ⅳ.①Q11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18852号
物种论
WUZHONG LUN
出 品 人 聂雄前
责任编辑 何志红
责任技编 梁立新
责任校对 李春
封面设计 龙瀚文化
出版发行 海天出版社
地 址 深圳市彩田南路海天综合大厦(518033)
网 址 www.htph.com.cn
订购电话 0755-83460397(批发) 83460239(邮购)
排版制作 深圳市龙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电话:0755-33133493)
印 刷 深圳市华信图文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36.75
字 数 700千
版 次 2018年10月第1版
印 次 2018年10月第1次
定 价 19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有印装质量问题,请随时向承印厂调换。
张双船
Zhang Shuangchua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通信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1120号
Add:No. 1120, Lianhua R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C
由于本书所涉及的诸多观点来源于作者本人之判断,故书中相关论述内容请读者谨慎引用。
张双船
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中推论出基本现象。
爱因斯坦
前言
我在2014年出版的《再议物种起源》一书中所阐述的有关物种起源的观点,究其本质来说就是想阐述一种新的物种起源理论。这一理论与既往生物学中有关物种起源的学说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否定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进化互变的关系,即物种之间不可能跨越种的限制发生所谓的进化。要回答为什么物种具有稳定性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染色体核型的稳定性、细胞的稳定性和肉体的稳定性,以及这三者为什么必须具有稳定性的生物学需要来阐述。而回答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就需要在基因层面、细胞层面,以及肉体层面对它们所涉及的相关生物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这三个层面所涉及的学说中逐级剥离进化论的影响,让物种起源与生物学理论更有依据,更加具体。很显然,现有的生物学理论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在既往的思维模式里面,几乎完全忽略了任何一个物种基因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肉体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任何对于基因是如何获得细胞结构、细胞是如何获得肉体结构的细节阐述。也就是说,过去的生物学没有很好地阐述自然界存在着的杂乱无序的物质元素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得有序,最后形成物种肉体的。这一问题就涵盖了物种起源与起源后物种的生存与繁衍,其中也包括与人类最密切关注的问题—生老病死。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将物种起源、起源后物种的自我运行规律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上每一个学说中所包含的固有规律进行探索与研究。《再议物种起源》出版后,读者也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所折射出来的纠结点,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在对物种起源问题的思考中,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进化”的思想。为了对物种起源的新观点描述得更加具体,对物种的生理运行更加细节化与整体化,也为了在以后的时间里,通过新的物种起源理论来解释生物学与医学现象,我就想到了需要再著一部介于物种起源与医学之间的生物学书籍,所以,我从2014年就开始着手写这本《物种论》。
物种论的本质其实是整体生物学与整体生理学的混合体。它是研究物种肉体整体的成因和涉及物种肉体成因的诸多因素最后是如何具体地组合在一起,将无机物质演绎为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演绎为生命体的形式存在的学说。它探讨了物种肉体在其构成的不同层面的稳定性与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即任何物种无论是在基因层面和肉体层面都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变异,这种有限性在小到病毒、大到哺乳动物的所有生物的生物学现象中都存在。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基因构成和其固有的基因变异阈值,且都有其特定的肉体构成和固有的合理肉体变异阈值范围,一旦超出任何一个层面的变异阈值,则二者均无法存在。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生物学认为物种的变异是毫无约束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变异,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种物种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的思想使得现代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指向中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基因阴谋论,或者肉体阴谋论。常常使我们感觉到,过去的某一个未来的时刻里面,肉体的不适应带来了基因的自由变异,这种二者近乎同时的自由变异最终找到了二者之间的最佳方案,其结果是物种肉体在这种被人类异想天开的“进化”中获得了基因的支持而脱颖而出。这就造成了现代生物学只要在DNA、细胞和肉体中看到任何一个孤立的或整体的构造都会加以主观联想,诸如为什么这些结构会“主动”存在于这里,而且,这些基因与肉体结构居然“有预谋”地在这里代谢着、演绎着,甚至祸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基因疾病和其他疾病)。这样的思维指向使得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变得千头万绪,在主观上似乎找到了某种答案,但是,在客观上却忙得不可开交且收获甚少,其结果往往是没有多少实用性。作为《物种论》的一个内容,整体生物学对于物种的认识是:基因决定肉体;肉体肯定或者否定基因。基因只能蕴藏于对应肉体中,否则,基因就无法存在。也就是说,基因与肉体二者均以整体形式互存。二者中的任何一方的变异一旦偏离了共存的生物学基础(各自的规律),则此类物种将消失,或者,此类物种在宇宙中从来就不存在。现有的生物学理论常常把基因或者DNA孤立于染色体核型(DNA第五级结构)之外来联系物种肉体,物种论则以DNA第五级结构为特定物种基因整体单位,并且生物学作用表现在其为核心遗传物质的主体遗传中,无论是物种的基因构成与肉体构成,主体遗传只需要满足遗传物质自我构成的合理性与对应孕育的肉体构成的合理性即可,这两种合理性之和就是物种常数产生的本质原因。通俗地说主体遗传的合理性就是染色体核型的正确性加上肉体孕育的正确性。而主体遗传之外的存在于细胞与肉体中的其他遗传学规律,则更多的是被动的和伴随性的遗传规律(现象)。在基因与肉体这二者之中,前者是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后者是蛋白质结构的大分子,故而,在必要的规律满足后,所有这些规律之和,从整体上看更多的是各种规律不得不这样地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物种的种内变异就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了。
在偌大的一个DNA分子,以及海量物质种类的细胞、庞大的肉体里,有更多的是那些对于没有阴谋论的整体DNA(主体遗传)来说毫不相干的各种物质分子的不期而遇,造成了彼此之间不得不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生物学的关系(反应),正是这些看似有关,却对于整体DNA分子构成中丝毫没有被“考虑”的合成物(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反应)。并且,这类合成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又因为物种的不同、细胞的不同,甚至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正是因为这一现象使得生物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像盲人摸象,自娱自乐。也就是说,如此庞大的物种DNA分子(染色体核型)本身所包含的遗传指令就已经多如牛毛了,再把那些由染色体核型中必定存在的基因所合成蛋白质在不同细胞和机体中不期而遇后的分子生物学的、生物化学的,甚至是物理层面的相互作用也归结于物种染色体核型DNA分子(主体遗传分子),即将物种细胞与肉体中的一切分子生物学现象全部都被认为是有预谋地放入物种的染色体核型DNA分子(主体遗传分子)中,并且认为主体DNA分子完全控制着每一个细胞或者肉体中的每一个生物化学反应细节是很主观的。它脱离了物种细胞与肉体在其实际生存中,与由主体DNA分子合成的主体有机化合物之间必然存在被动的相互作用的实际存在,而把一切能够在细胞中、肉体中所发现的物质毫不犹豫地、直接地、完完全全地归功于或者归罪于物种的主体DNA分子,这一思路是基因阴谋论的表现。目前的表观遗传学所研究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以上所述的基因阴谋论的陷阱,而物种的肉体整体进化学说(进化论)更是如此。
一直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都是以单个基因、单个代谢途径或者局部的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所以,不可能达成对物种生命整体的真实认识。与此同时,由于其视野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使得其研究仿佛是蚂蚁爬大山,几乎每次在其脚下踏出的皆是“新”路径,然而,蚂蚁终其一生将这些路径汇总起来,也无法描述大山的实际存在情况,假如我们将这一现象用来形容目前的许多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则后者可被比较形象地比喻为蚂蚁绘景。一些分子生物学课题常常在其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上出现许多足以迷惑研究者自己的假象,那就是一些看似不同,而本质雷同的无意义的研究结果。有学者认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浸泡在一个无边无际的、难以找到头绪的“反常”的海洋中。以上的讨论足以使得我们不再纠结于存在诸多杂志和书籍中的诸多大相径庭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结论,或者,对于相同命题却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时间段完成的科学研究结果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感到大惊小怪了。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曾经这样描述他自己对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感受:“当我们对生命中各个分子都了解清楚时,我们对生物整体的图像却变得模糊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所采用的是还原论的方法来对生物学问题的细节进行研究,这就会使得我们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出现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幻影。这就促使我想再著一本《物种论》将生物学的各个门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并且,需要从物种起源、物种个体的基因构成、蛋白质形式、机体代谢方式、肉体孕育和存在等诸多环节中找出既连贯又互相限制的规律,阐明这些规律之间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一种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体中的规律为基础,在其通向生命形成或者存在中的,相互运动过程中的,那些不得不这样而绝对不会那样的现象为节点,再以这些节点在生命现象中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之集合来阐述生物学。所有生命现象都是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与能量的生物规律的集合中获得生存繁衍的,这就是我想通过《物种论》一书来阐述的观点。
总体上说,《物种论》是探讨核苷酸的纯数学排列规律的常数性,以及从基因到细胞、从细胞到肉体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细胞与肉体所具有的本能从何而来,本能与条件反射的关系,本能与条件反射与物种生存的关系,本能与条件反射各自的动态细节与机体疾病的关系。本书对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局限性做了广义的解释,并试图用广义条件反射概念来解释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理现象和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与其对应的临床表现,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解释与阐述诸多生理紊乱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理学机制。
由于本书所涉及的诸多观点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判断,故某些论述内容请读者谨慎引用。
2017年12月13日
第一章 物种论概述
第一节 物种论是对生命体的整体观
物种论是研究与探讨物种基因、细胞和肉体整体成因的学说。同时,也要回答与探讨不同物种之间是依据哪些因素来构成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解释涉及物种肉体成因的诸多因素是如何依据各自规律将化学元素最后演绎为具体物种生命肉体整体的、物种肉体的生存方式,以及物种之间产生关联的环境与生物学原因。物种论至少包含以下相互联系的十几个子系统学说:(1)物种的化学起源与物种种类常数学说。(2)基因必须满足DNA第五级结构学说。(3)基因决定肉体与肉体保存基因或者否定基因组成学说。(4)基因构成与肉体合理二者之间必须同时存在交集的学说。(5)细胞鲁棒性形成的学说。(6)肉体构造细节不绝对由基因决定的学说。(7)物种性别(两性)是遗传分子遵循数学原则的结果。(8)物种肉体维度与基因维度对应学说(基因对于肉体的存在形式具有维度之分。传统基因概念中,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这类已知基因将被本书分类为一维基因,它们所合成的蛋白质对于肉体结构来说只是一个数学上的点;除此之外的染色体内其他的核苷酸序列则是二维基因或三维基因)。(9)物种从病毒到人类遵循肉体越简单基因构成越自由学说。(10)从多细胞物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