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01
书籍编号:30612827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3483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三期)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01
ISBN:977100577418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一部多维视角的萨满乐器志
鼓,是萨满的象征。以鼓为核心而构成的器声与人声,是萨满通天地、降神谕、明人伦的“语言”,即鼓语。《鼓语:中国萨满乐器图释》一书作为图志,其千幅图片皆为作者的第一手摄影资料,品质优良;作为乐器志,这本图释扎实丰富,横跨了历史、族属、地域、语系的萨满音乐资料,并给予田野实地调查的文化学诠释。
本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远古而来的萨满祭祀风俗”,可了解认知萨满信仰及其仪式知识;第二部分“作为象征符号的萨满乐器”,可看到对万物有灵观物化形式的萨满乐器之深描;第三部分“融入世俗之中的萨满艺术”,可窥探传统在当代流动的文化过程。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张可驹
《BBC音乐》
BBCMusic
2019年1月号
●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录音版本车载斗量,关于它们的赏析、介绍也不时能够读到,但本期《BBC音乐》围绕这一杰作的封面主题文章依旧让人眼前一亮。杂志别出心裁地请来四位小提琴家,让他们分别谈论《四季》中的每一首作品。丹尼尔·霍普谈《春》,波德加谈《夏》,陈锐谈《秋》,利特尔(Tasmin Little)谈《冬》。
●在新片介绍的部分中,有不少引人注目的新作。雅各布斯属于现今最重要的古乐指挥家,但他离开自己擅长的声乐作品而灌录交响曲的唱片,可说评价不一。他指挥舒伯特第一、第六交响曲的新片在录音方面获得五星好评,但杂志对其演释却仅是很保守地给出三星。另一张唱片,包括穆洛娃在内的三位独奏家与帕沃·雅尔维合作,演释帕特的作品,可说是备受期待,评价也颇高。
● “建立你的音乐图书馆”选择了舒伯特室内乐的巨作——《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长期以来,《BBC音乐》的这个栏目给我的印象,基本是比较侧重于新录音的,但先前也不时推荐一些行之有年的经典。本篇文章算是彻底回归侧重新录音的风格。在罗列该作的录音版本时,作者依旧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再谈及阿玛迪乌斯四重奏、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的立体声录音。不过,最终推荐的几张唱片无一例外都是新作,包括捷克组合帕维尔·哈斯四重奏的录音等等。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9年1月号
● 乌克兰指挥家卡拉彼茨(Kirill Karabits)的专访是本期《留声机》的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此人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也是指挥家,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母亲是一位音乐学家。虽然目前卡拉彼茨名声并没有太响,但他在西方的发展还是相当稳健的。他与英国的伯恩茅斯交响乐团特似乎特别有缘,2006年初次与这支乐队合作,一年后即成为乐队的第十三任首席指挥。目前,Onyx发行了他们灌录俄罗斯音乐的唱片。而本期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指挥家特别谈到了一位目前受到忽视的作曲家:利亚托辛斯基(Boris Lyatoshinsky)。这位作曲家也是乌克兰人,他在基辅生活,苏联时期并没有前往首都莫斯科。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对利亚托辛斯基作品的评价可说是非常之高。他指出,如果作曲家前往莫斯科发展,他的地位将仅次于肖斯塔科维奇。目前,卡拉彼茨与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已经灌录了利亚托辛斯基的《第三交响曲》。指挥家将该作称为“无疑是一部杰作,真正的伟大之作”。
● 小提琴家梅尔库斯(Eduard Melkus)目前的知名度并不是非常高,因此本期的专文就更值得一读。从大范围来说,这位“早期本真演奏家”属于卡尔·里希特、瓦尔哈那个时代的古乐演奏。当时,这些人采用的乐器,或是整体的风格倾向,仍有很多现代演奏的延续。因此,有人将他们的演绎称为“浪漫的复古”。相对而言,哈农库特、莱昂哈特等人崛起之后,基本就全面确立了纯正的古乐演奏的典范。被怀疑延续一些浪漫化的本真演释者们,此后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人们对于梅尔库斯重视不足实在不太应该。毕竟,无论后人如何看待他的演奏,小提琴家灌录某些作品,譬如比贝尔《玫瑰经奏鸣曲》的早期录音,其历史性的地位仍是无人可以否认的。
Feature 聚光灯下
与克利夫兰同踏中国台阶
访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
FRANZ WELSER-MÖST
SHARING THE STAGE IN CHINA WITH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素来在乐迷心目中,
有着美国“五大”乐团的地位,
而克利夫兰更可说是在“五大”当中深具欧洲特色的乐团。
乐团现任的音乐总监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
已与乐团合作长达十七年之久。
他将首次与合作多年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访问中国。
这样的演出阵容,绝对令中国乐迷翘首以盼。
文字_蓝卓露
指挥中的韦尔瑟-莫斯特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这次访华之旅,实在是一个跟中国乐迷久违了的会面。
1987年,乐团在时任音乐总监多纳伊(Christoph von Dohnányi)的带领下,首次在台北演出;其后的1998年,乐团首次踏足上海及北京。至今,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已逾二十年未涉足大中华地区。这次乐团在庆祝成立百年后再度来华,并在多达七个城市举行十一场演出,其间亦会首次踏足南京、武汉、深圳及澳门的舞台,以飨大中华地区的知音。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素来在乐迷心目中有着美国“五大”乐团的地位,而克利夫兰更可说是在“五大”当中深具欧洲特色的乐团:他们近数任的音乐总监,包括埃里希·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乔治·赛尔(George Szell)、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及克里斯托弗·冯·多纳伊,均在中欧出生并接受音乐教育,亦与欧洲的主要乐团合作过。他们致力于在克利夫兰塑造出一种媲美欧洲一流乐团的声音,并世代相传。
乐团现任的音乐总监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已与乐团合作长达十七年之久。他在任职期间,不但经历了乐团具历史性的第一百个乐季(2017/18乐季),并即将在2019年3月至4月率领乐团到中国演出。虽然中国乐迷对韦尔瑟-莫斯特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尤其是他近两年都在中国亮相过,但这次将会是他首次与合作多年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访问中国。这样的演出阵容,绝对令中国乐迷翘首以盼。
为此,本刊特与韦尔瑟-莫斯特进行了邮件访问,向大师深入了解他与乐团的合作历程,并谈论他近期指挥的演出。
塞佛伦斯音乐厅也是他们的“乐器”
韦尔瑟-莫斯特在 2002 年从多纳伊手中接棒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一职至今,已有十七年了。在职期间,他不仅与乐团合作灌录了多个甚获好评的录音及录像,更带领乐团多次去海外巡演,到访欧洲多个著名的音乐厅,在重要的音乐节上演出,并带领乐团到他的家乡奥地利林茨(Linz)的圣弗洛瑞安修道院(Stift St. Florian),也就是跟布鲁克纳一生有着密切关系的修道院,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并发行现场录像的 DVD。
谈及这个长久的合作关系,韦尔瑟-莫斯特认为,乐团的成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但他们来到克利夫兰后,都会放下自我,视音乐演奏为终极目标。“我最初来到克利夫兰时,乐团在技术上、演奏准确度以及团队合作方面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而我的艺术远景,是希望乐团能够如同歌唱般地演奏。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他们现在的确做到了。现在我跟乐团的合作有着独特而奇妙的契合,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能够做到其他乐团做不到的事。”
——韦尔瑟-莫斯特
出生于奥地利,活跃在欧洲古典乐坛的韦尔瑟-莫斯特,一直与不同的欧洲乐团合作无间。面对植根美国,同时有着深厚欧陆传统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他认为,乐团成员之间有着如同室内乐般紧密的合作,形成了相当和谐的温暖音色,加上如歌般的线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当然,历任音乐总监留下的带有欧陆色彩的演奏风格,结合美国人追求完美的理想,成就了今天乐团的美誉。“我是听着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长大的,当时两团的声音有着强烈的个性,这种声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管弦乐音响的极致理念。”韦尔瑟-莫斯特如是说。
除此以外,在韦尔瑟-莫斯特看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声音很受他们的基地塞佛伦斯音乐厅(Severance Hall)的影响。“这个厅也是我们的‘乐器’,我们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巡回演出时,都着力为观众重构塞佛伦斯音乐厅的音响效果。”
这个坐落于克利夫兰大学园区的塞佛伦斯音乐厅,由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创始人之一休斯(Adella Prentiss Hughes)以及乐团首任音乐总监索科洛夫(Nikolai Sokoloff)大力推动,加上当时的工业家及慈善家塞佛伦斯(John Long Severance)的一百万美元捐款,在1931年建成,座位多达两千一百个。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期间,能够有这样的财力建成一座音乐厅,实在是一个奇迹。音乐厅曾在1958年及1998年至2000年期间经历大整修,如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音乐厅之一。其宽阔的舞台和有着丰富残响的堂音,不论在建筑风格上还是音响效果上,均承袭欧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典音乐厅的风貌。塞佛伦斯音乐厅从开幕至今,一直是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基地。
——韦尔瑟-莫斯特
以“普罗米修斯计划”庆祝百年基业
刚刚过去的2017/18乐季是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第一百个乐季。他们隆重其事,以“普罗米修斯计划”(Prometheus Project)作为整个乐季的重点节目,在2018年5月以五套音乐会演奏贝多芬的全部九首交响曲,并随即把整套音乐会移师到维也纳及东京演出。而在克利夫兰,乐团亦与当地的小区及学校举办一系列外展推广活动,借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启发青少年多方面的创意,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文字创作和摄影,甚至与音乐学生同台演出,让他们参与其中。
该计划也让青少年观众一起在塞佛伦斯音乐厅,以多媒体投影配合韦尔瑟-莫斯特亲自指挥贝多芬的作品,让他们感受乐团的现场演奏。
和韦尔瑟-莫斯特谈及此计划背后的想法与动机,他就联想到贝多芬作品背后的意义。“贝多芬谱写每个音符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人性如何变得更加美好。我想借着普罗米修斯‘把火种从神界带到人类’的故事作为比喻,去放大审视贝多芬的创作,不仅是他的交响曲,还有他一生的所有作品。我们需要不断寻求新的角度,深入反思对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固有认识,才能以新的思维去引领今天的听众,去亲近贝多芬的作品。”
韦尔瑟-莫斯特及乐团也借着“普罗米修斯计划”去重新检视古典音乐在现今社会的角色。“我们也尝试去挑战一些固有的传统想法:人类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只有用它去面对现今的各种问题,为人类谋福祉,我们的社会与文明才能与时俱进。而在音乐中,尤其在伟大的作品里面,作曲家都会秉持这种核心思想,把哲学思考转化为乐音。我们认为,只做到普及、漂亮、让人觉得有点趣味的演奏,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借音乐去鼓舞人心,刺激思考,使人不但意识到人会想什么,而且意识到人为什么会这样想。”
这个在2018年5月到6月间横跨三个城市的贝多芬全套交响曲的演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不但所有场次均告满座,而且舆论反应亦非常热烈。“我想他们经历了这个交响历程,会对贝多芬有更深入的体会,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会更为浓厚。而在克利夫兰,我们有幸拥有一群愿意去探索的听众,因为他们对我们乐团的演奏,不论是主流还是冷门的作品均信心满满。我希望海外的听众对我们的演奏也能有同样的期盼。”
指挥中的韦尔瑟-莫斯特
这个“普罗米修斯计划”,加上乐团一直以来推广青少年听众的各种努力,让克利夫兰拥有了全美国最年轻的古典音乐听众群。
韦尔瑟-莫斯特引以为豪地道出:“我们有20%的古典音乐听众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而最近的‘十八岁以下免费’项目,让四十万年轻听众来到塞佛伦斯音乐厅以及花团锦簇音乐节(Blossom Music Festival)出席古典音乐会。我们不认为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