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612825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6595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辛丰年音乐文集》集结出版


本套丛书精选辛丰年先生曾经出版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五本音乐文集,经重新编辑排版后再次出版,包括《处处有音乐》《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


辛丰年先生的音乐随笔在国内乐迷和书迷中享有很大的名气,受到诸多名家的喜爱与推荐。辛丰年先生的文章深入浅出,既适合深度的古典乐迷阅读,也适合入门级的读者。此外,本书邀请著名设计师担纲封面与内页的设计,具有审美和收藏价值。

figure_0004_0002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张可驹


《BBC音乐》


BBCMusic


2018年11月号

figure_0004_0003

●帕格尼尼单凭一己之力,就将小提琴演奏带入了新的时代。他的演奏已经成为传奇,或者说,拥有接近于神话的地位。正是因此,帕格尼尼的人生轨迹、演奏风格、创作特点等等,都已经被谈论过无数次。这位音乐家的确为人们提供了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BBC音乐》再次聚焦于他,通过两篇文章,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帕格尼尼。第一篇文章是通过历史的角度,回顾帕格尼尼的音乐生涯。第二篇文章则通过观察帕格尼尼的几次英国之行,表现出大师职业生涯中的某一个剖面。


●杂志有一篇重要的专访,被访问的对象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指挥台上的话题人物梵志登。目前,正是他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第一个乐季。梵志登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指挥家,此番他前往纽约赴任,也让很多乐迷翘首以盼:此人究竟会干出怎样的成绩?之前,纽约爱乐刚刚送别了或许是乐团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音乐总监阿尔伯特。现在,以扎实的技巧著称的梵志登,会如何同纽约爱乐磨合,自然令人好奇。指挥家在访谈的开头表示:每个音乐家在早晨醒来的第一时间,首先问自己的,应该是“我今天能够学到什么”,甚至超过“如何能让自己演奏得更好”。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8年11月号

figure_0004_0004

●本期《留声机》有两篇吸引读者的文章都围绕着歌唱家。首先是卡巴耶简短的纪念文。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歌剧舞台而言,卡巴耶绝对是位现象级的歌唱家。她的保留曲目极宽泛。这篇文章就是在回顾歌唱家职业生涯的同时,列举各款精彩的演释。封面主题是歌唱家博斯特里奇的唱片访谈。目前,他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艺术歌曲领域的旗帜人物。他从歌唱、歌曲在人类生命中本质的意义谈起,继而延伸到十分丰富的内容。歌唱家回忆道,自己记忆中的第一首歌,是披头士的《黄色潜水艇》。他第一次听舒伯特的《魔王》,是在中学时期的德语课上,那音乐仿佛将他“击倒”。


●“月度唱片”选中了希拉里·哈恩最新灌录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毫无疑问,这是近期乐坛的一款话题之作。在这张唱片完成后,哈恩的巴赫无伴奏全集就构成“完璧”了。然而,另外三首完成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年。我们不会忘记,彼时哈恩还被人们视为小提琴界最耀眼的新星之一,而她在Sony灌录的巴赫无伴奏作品,也成为最畅销的古典唱片。原本人们以为她会尽快录完全集,不想一晃就过了这么多年。其间,哈恩灌录过巴赫的协奏曲,以及一张视角独到的小提琴与声乐作品,即巴赫的康塔塔中,人声与小提琴合作的分曲。


●杂志有三篇文章回顾黄金年代的名人。第一篇是关于卡琴的,这位英年早逝的美国钢琴家至今拥护者众。本篇文章的篇幅虽不长,却涉及到钢琴家宽广曲目的不同方面。这些美妙,在他的录音中得以保存,本文将读者的视角拓宽,提醒人们卡琴的成就远不限于他对勃拉姆斯的诠释。第二篇文章是关于西班牙钢琴大师拉罗查的,不久前,Decca将她的录音以全集的形式再版。人们很难想象,这位以手小而著称的钢琴家,曲目竟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演奏风格也是如此的自成一格。她的商业录音主要集中于Decca和RCA两家,这套唱片是近期非常重要的发行。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乔治·赛尔的,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由乐评老将理查德·奥斯本执笔的。

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吴牧野:即兴而作,瞬间永恒


Wu Muye:The Eternal Impromptus

figure_0005_0005

吴牧野为自己的新专辑取名叫“灵感的刻录”,


是因为他每次演奏舒伯特的即兴曲时,


都有着不同的音乐灵感与处理方式。


他希望将自己这些最初的、最纯粹的、


转瞬即逝的灵感记录下来,


“即兴而作,瞬间永恒”。


文字_胡越菲


“顶配”新唱片《灵感的刻录》


2018年对吴牧野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3月,他正式加盟索尼音乐娱乐,并举办了故宫记者发布会。他特别为纪念舒伯特逝世一百九十周年而举办的全球巡回钢琴独奏会也轰动了海内外。10月29日,吴牧野酝酿已久的个人专辑《灵感的刻录——舒伯特即兴曲全集》又在全球同步发行。

演奏舒伯特即兴曲的钢琴家很多,但大多只是挑了其中的几首来弹。而我这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弹下来,就是想体验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吴牧野


为了使新专辑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吴牧野特地从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抽出了两个月的时间,去了“全球三大录音室之一”的英国大都会录音室(Metropolis Studios)录音,该录音室曾与迈克尔·杰克逊、U2乐队等合作过。此外,索尼音乐还邀请了“流行天后”阿黛尔的御用录音师、两座格莱美奖得主诺兰(Liam Nolan)对唱片精雕细琢,以及亚洲顶尖古典制作人、三次“金曲奖”得主杨敏奇(Micky Yang)倾力制作——如此的录制阵容,已经不能仅仅用“高配”来形容了,简直是“顶配”啊!

figure_0006_0006

吴牧野新唱片《灵感的刻录》

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美誉的舒伯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器乐作曲家,将浪漫主义的音乐气息带入钢琴之中。即兴曲是舒伯特的钢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每一首乐曲都清澈而优美,富有灵性与诗意。《灵感的刻录》完整地收录了舒伯特的全部十一首即兴曲,包括D.899的四首、D.935的四首以及D.946的三首。对吴牧野来说,舒伯特的即兴曲是他内心中最为柔软的一个部分。“演奏舒伯特即兴曲的钢琴家很多,但大多只是挑了其中的几首来弹。而我这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弹下来,就是想体验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于是,吴牧野便以其法国学派的触键方式和直击人心的音乐力量,勾勒出了他心目中独特的舒伯特的模样。

figure_0006_0007

吴牧野手下的舒伯特的确够“独特”。舒伯特的即兴曲给人的感觉向来是柔美细腻,甚至是有些女性化的。然而在吴牧野的十指之间,舒伯特却似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浑身散发出一股阳刚之气。为方玩。其实他内心何尝不想在大音乐厅里演奏呢,对不对?”吴牧野颇有信心地表示,自己这种带有“阳刚气”的舒伯特风格,在一两千座的大音乐厅内会显得更为恰如其分。

figure_0007_0008

大家通常喜欢把舒伯特的即兴曲演奏得很柔美,就好像是饭后的一道甜品……我希望能够把舒伯特的音乐从甜品变成正餐。

——吴牧野


“为国发声”的青年钢琴家


在新专辑《灵感的刻录》全球发行的前一周,吴牧野在上海思南公馆举办了新闻发布会。说是发布会,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小型的钢琴独奏会——没有惯常的一个接一个的领导发言,在极其简短的介绍之后,吴牧野就坐到钢琴旁,独自演奏了长达四十五分钟之久。


“临时艺术”,是吴牧野对“灵感”的个人注解,“就是一个艺术家对实际情况做出的一种临时反应”。在发布会后的独家专访中,吴牧野告诉我,他刚才演奏的几首作品,都是他突发奇想,根据今天的天气与心情临时决定的。随着音乐的进行,他的兴致越弹越高,从舒伯特一直弹到《我的祖国》。也许对吴牧野来说,用音乐来与大家交流显得更为自然、舒适。“要不是时间有限制,我可以一直弹下去,弹满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他笑说。


如今刚过而立之年的吴牧野,手持一份光鲜的履历:1985年,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是远近闻名的“小学霸”。1996年,他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钢琴专业,并以全额奖学金被保送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吴牧野不仅代表学院出访欧洲五国演出,还获得了全国星海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专业组第一名。2001年2月,吴牧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李斯特的“嫡传弟子”——法国钢琴学派大师雅克·胡维耶尔(Jacques Rouvier)。


什么会这样处理呢?吴牧野解释道:“大家通常喜欢把舒伯特的即兴曲演奏得很柔美,就好像是饭后的一道甜品,但那样的诠释更适合在小型沙龙式的场所。如果是在大型音乐厅,我希望能够把舒伯特的音乐从甜品变成正餐。”吴牧野甚至还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也许舒伯特在写这些即兴曲的时候,也想把它弄成‘正餐’的,只不过当时没条件,只能在小的地

figure_0008_0010

吴牧野超凡脱俗的钢琴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赢得了欧洲音乐界的赞誉。他频繁受邀于欧洲各大艺术节,被法国最权威的媒体《世界报》称赞为欧洲钢琴界的“金手指”。2010年,吴牧野在上海世博园区内演出;2014年,他在巴黎大皇宫隆重参演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官方庆祝活动,同年在上海亚信峰会文艺晚会及APEC会议后的国宴上演奏;2016年,他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上演奏;2018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奏……吴牧野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为国发声”的使命,而他此前录制的一张名为《金手指》的唱片,更是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其实一种音乐就代表了一种时空,怎么样去创造我的时空,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吴牧野


吴牧野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健康特使。为迎接2017年12月1日第三十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吴牧野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赴日内瓦总部参加“带你一起看世界”的公益活动,成为了第一位受邀在世卫总部演奏的钢琴家。


除了弹得一手好钢琴以外,吴牧野还会作曲,发布会当天演奏的《我的祖国》就是他改编的钢琴版。在吴牧野看来,作曲主要靠天赋,“当然,技巧可以后天学习,但如果只有技巧、没有感觉的话,那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作品”。吴牧野自己的作曲原则是:“不会刻意地去秀很多技巧,不会为了显示我的作曲水平有多高,而去转各种各样的调破坏主体。”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业内某些现象的不认同。“有的作曲家就是喜欢把作品弄得特别艰难,结果别人呈现出来一听,他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自己都不知道,”吴牧野有些激动地说,“我就想问一句,你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别人怎么能搞得清楚呢?的确,我们要尊重劳动,但你的劳动成果有没有价值,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未来,吴牧野不仅打算继续弹奏音乐大师们的作品,还计划出版一些个人的原创作品。“其实一种音乐就代表了一种时空,怎么样去创造我的时空,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Interview & report 采访与报道



做好文化艺术“中介人”


采访香港中文大学林国伟教授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Benny Lim


文字_杨一舞


想一直走在最前端,就不能缺少对新的可能的思考和研究,


这样艺术管理才会不断发展,我们才能看见艺术管理的未来。


——林国伟


林国伟教授,意大利利贝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戏剧系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课程副主任。他监制与指导过的多类艺术作品(戏剧、展览、艺术节)达七十余项,曾在亚、美、欧多国自创自演多部独角剧。入职香港中文大学后,林教授每年都会策划和管理一个与香港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节。2017年,林教授出版了著作《我是艺管人》。


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课程(M A in Cultural Management)主办的2018年“靠边站”(Along the Edge)艺术节,自4月18日起在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CCAC)举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艺术节的主要策划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硕士课程副主任林国伟教授。


林国伟教授出差刚抵达住处后不久,便接受了我们的视频采访。即便隔着电脑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亲切和可爱。他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做好艺术节背后的文化艺术“中介人”。

figure_0009_0011

林国伟

figure_0009_0012

林国伟教授讲课

● -杨一舞 ○ -林国伟


●作为曾经在亚、美、欧各国表演过的艺术家,您是如何看待艺术管理这个行业的?为何会再选择艺术管理这一行业呢?


○在新加坡时我创建了自己的剧团,并以艺术总监的身份,从表演艺术走进了艺术管理行业。剧团里会有很多不同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