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十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十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十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十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01

书籍编号:30612822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614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十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海共青森林音乐节

figure_0004_0003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上海共青森林音乐节,金秋再度开启公益惠民系列演出。


10月19日,指挥家里卡多·夏伊携手钢琴家张昊辰,执棒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奏响瓦格纳、莫扎特和拉威尔的经典旋律。


10月20日,金承志带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唱响森林版《白马村游记》。


10月21日,意大利新斯卡拉蒂交响乐团与西西里合唱团合作献上世界经典歌剧选段交响合唱音乐会。


相信这三场不同风格的高质量演出,可以给沪上乐迷们带来如同“柏林森林音乐会”般的美妙享受。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张可驹


《BBC音乐》


BBCMusic


2018年8月号

figure_0004_0004

●本期的专访栏目有一篇小众但很有意思的访谈,访谈对象是本真演奏家沃兹沃斯(Matthew Wadsworth)。目前,虽然采用纯粹的本真风格或(现代乐队的)复古风格演奏来表现一些作品渐渐成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纯粹的本真乐器独奏家还是相对小众的。沃兹沃斯则更可谓小众中的小众,因为他并非演奏早期钢琴或巴洛克提琴,而是一位琉特琴演奏家。不过目前,他还是灌录了一定数量的唱片。


●“建立你的音乐图书馆”栏目聚焦于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哪怕有舒伯特那两部伟大的套曲在侧,《诗人之恋》也毫不失色地成为浪漫派艺术歌曲的冠冕之作。这期的首选很自然地给了费舍尔-迪斯考的录音,却并非歌唱家的任何一次录音室制作,而是他在萨尔茨堡艺术节上与杰拉德·摩尔合作的现场录音。费舍尔-迪斯考对该作的重视几乎不亚于《冬之旅》,先后同德慕斯、艾森巴赫、布伦德尔等著名钢琴家合作录音。文中略微分析了那款现场录音如何在一众黄金组合中脱颖而出。同时获得推荐的,还有另一款现象级演释:翁德里希在DG的录音室版本,以及一度在Philips当红的艺术歌曲专家霍泽迈尔的唱片。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8年8月号

figure_0004_0005

●本期杂志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地落在伯恩斯坦身上。今年是这位身兼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古典音乐普及专家之多重身份的大师诞辰一百周年。很少有音乐杂志如此集中地介绍一位音乐家(特刊除外):封面主题部分连续奉上三大篇文章,之后“版本比较”的栏目选择了伯恩斯坦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小夜曲》,甚至书评栏目也聚焦于有关这位大师的专著。最吸引我的是封面主题部分的关于伯恩斯坦诠释风格与录音遗产的专文。虽然它的题目可能并不像前两篇文章那样追求独特的立意,但在此,版本专家罗伯·考万(Rob Cowan)以深厚的见识与扎实的笔力剖析大师的艺术,实实在在是雄文一篇。


说到伯恩斯坦的创作,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西区故事》。然而,从本期罗列的伯恩斯坦《小夜曲》的录音来看,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该作获得了几代音乐家的普遍认可。像穆特、贝尔这样曲目宽广的演奏家自不待言,而克莱默更是留下两次录音(伯恩斯坦的指挥艺术也是他极推崇的)。老一辈人中,除了对现代音乐态度开放的斯特恩以外,像弗兰切斯卡蒂这样较多与浪漫派音乐联系在一起的大师也灌录了该作重要的早期版本。在伯恩斯坦同时代的作曲家中,获得如此普遍拥戴的又有几人?


●本期考万先生谈论近阶段再版录音的专文也很值得一读。文章的标题即指出,最近的许多历史录音再版都聚焦于“五十年代”。或许,这多少是因为当时的录音技术,包括现场录音的部分已较为成熟。而唱片公司对于“知名人物”和“隐藏大师”的选择,也越来越令人期待。Sony再版的布达佩斯四重奏单声道版《贝多芬四重奏全集》,已成为现象级的再版录音。文中推荐的唱片还包括弗里茨·莱曼(Fritz Lehmann)指挥的巴赫康塔塔集,以及罗斯鲍德(Hans Rosbaud)指挥海顿交响曲、协奏曲的套装唱片。还有一篇文章关于歌唱家瓦拉迪(Julia Varady),作为二十世纪最后一批德奥声乐作品专家中的代表,她的歌唱艺术值得我们更多地去留意。

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谭盾:武侠音乐首创“立案”


三重奏、奏鸣曲乐谱出版


Tan Dun:


Establishing an Original Genre for Martial Arts Music


Announcing the Publishing of Tan Dun’s Trio and Sonata Scores


在谭盾看来,武侠音乐应该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立一个案”——


“武侠其实是传承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精髓的最好载体,


其小说、诗歌、哲学、电影、音乐等都是相通的。


武侠里有‘琴心剑胆’,音乐里就有‘大音希声’;


武侠里有‘形断意不断’,音乐里就有‘余音缭绕’‘此处无声胜有声’。”


2018年10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谭盾《武侠》(套装版)室内乐乐谱,


这可以说是全球首次为武侠音乐“立案”。


文字_胡越菲

figure_0005_0006

谭盾《武侠》(套装版)全球首发


当代著名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和《夜宴》所作的配乐,开创了武侠电影配乐的新纪元。在这三部电影中,谭盾用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来诠释三位女主角——大提琴代表《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小提琴代表《英雄》中的张曼玉,钢琴代表《夜宴》中的周迅。后来,他又将这三件乐器所表达的音乐主题抽取出来,通过复调的写法层层重叠并展开,写成了一部全新的作品——三重协奏曲《复活》,广受好评。《华盛顿邮报》评论道:“这是一部音乐的史诗,它有着丰富的情感,极富戏剧性。”《大公报》称赞道:“《复活》中蕴藏的普世精神,以崭新的音乐形式谱出拥有生命力量的伟大交响,这是谭盾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理解。”


在采访中,谭盾告诉我,《复活》的创作其实是受到了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启发。2013年,恰逢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德国莱比锡电台委约谭盾创作一部相关的作品,问他:“你有什么作品可以贡献给我们德国的观众呢?”谭盾便想到了自己的“武侠三部曲”《卧虎藏龙》《英雄》和《夜宴》的配乐。“在电影中,三位女主角因为不同的理由而失去了她们的爱情与生命,我觉得她们活得太遗憾了。我总有一个情结,梦想她们三个人穿越轮回,可以回到人间再活一次,再爱一回。”就这样,“武侠”第四部《复活》应运而生。“瓦格纳通过音乐的桥段、素材和动机,将《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中四部独立的歌剧串联在了一起,而我的‘武侠四部曲’同样如此,水、火、剑、女人和英雄的主题贯穿了这四部作品。”谭盾说,《复活》所要表达的是人类对圆满和纯粹的追求,“这是生命的复活、爱的复活,更是希望的复活”。

figure_0006_0007

谭盾《武侠》(套装版)室内乐乐谱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年10月出版

figure_0006_0008

figure_0006_0009

在谭盾看来,武侠其实是传承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精髓的最好载体。武侠与音乐的哲意、美学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比如一千多年前嵇康演奏的古琴曲《广陵散》中就几乎包含了中国武侠哲学的全部因素。“武侠里有‘琴心剑胆’,音乐里就有‘大音希声’;武侠里有‘形断意不断’,音乐里就有‘余音缭绕’‘此处无声胜有声’。”然而,从古至今,很少有人从音乐的角度去探索武侠精神,谭盾觉得这艺术节;他的多媒体作品《地图》的手稿被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世界作曲大师手稿廊”永久收藏并展出……

我这次特地带了两套指挥服,我怕别人也向我扔鸡蛋,这样下半场我还有衣服可换。

——谭盾

2018年5月23日,谭盾以敦煌壁画为创作主题的作品《敦煌 慈悲颂》(Buddha Passion)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了世界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他曾去往英国、法国、日本等图书馆、博物馆,寻找、研究敦煌的古乐谱手稿,并多次赴敦煌考察,历时五年,呕心沥血之作《敦煌慈悲颂》终于诞世。作品用六个故事来诠释关于生命本身、关于人生修行的东方智慧。谭盾还成功还原了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奚琴两件乐器,用以演奏他解译出的唐代十世纪的敦煌古乐谱,把敦煌壁画变成了声音,将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精髓展现在世界面前。


谭盾坦言,自己事先并未想到这部关于东方文化的作品会得到西方观众如此大的共鸣。“我去德国之前,正好看了一部电影,讲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时的情况,观众朝他扔鸡蛋、西红柿,扔得满身都是。所以我这次特地带了两套指挥服,我怕别人也向我扔鸡蛋,这样下半场我还有衣服可换,”谭盾解释道,“因为德累斯顿是一个文化非常传统的地方,因此我来演出《敦煌 慈悲颂》,从哲学的层面来探讨中国的儒释道文化,至于德国的非常遗憾,“武侠音乐应该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立一个案’”。因此,2018年10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谭盾《武侠》(套装版)室内乐乐谱,可以说是全球首次为武侠音乐“立案”。

figure_0007_0010

谭盾独一无二的艺术声音受到国际观众的喜爱

figure_0007_0011

谭盾在他的工作室中

figure_0007_0012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歌》是谭盾学习和创作时经常翻阅的珍贵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演奏需要,此番谭盾特别将原来的管弦乐版本改编成了室内乐版。“我将大提琴协奏曲《卧虎藏龙》、小提琴协奏曲《英雄》、钢琴协奏曲《夜宴》分别改编成了大提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和钢琴奏鸣曲,并且将三重协奏曲《复活》改编成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方便全世界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们在小型音乐会上演奏,这是一项深远的教育计划。”谭盾期盼《武侠》(套装版)室内乐乐谱的出版,能够圆年轻音乐家们一个“武侠梦”。


世界上有谁听不懂“敦煌”?


谭盾的作品视听元素多样,常借鉴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并运用非常规乐器进行实验音乐的探索,其独一无二的艺术声音受到了国际观众的喜爱。谭盾赢得过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奖,包括美国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德国巴赫奖,俄国肖斯塔克维奇大奖、美国格文美尔大奖以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他对当代音乐和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谭盾的歌剧《秦始皇》由多明戈主演,首演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剧《门》跨越了中国京剧、西方歌剧及传统木偶剧的界限;他的“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和《乐》经 常 上 演 于 世 界 各大 音乐 厅及观众能不能理解,我心里实在没有底。”当谭盾指挥完最后一个音后,下意识地把手放到头上,“我怕‘嘣’的一下,一个鸡蛋就扔过来了”。而事实是,观众全体起立,鼓掌、欢呼。刹那间,谭盾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我心想,哇,他们听懂了敦煌。但我转念一想,他们怎么会听不懂敦煌呢?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会听不懂敦煌呢?”对谭盾来说,“敦煌”不只是有美丽的壁画和音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怎能不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呢?

我算了一下,从头到尾地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指挥下来,手臂一共要挥六万多下。

——谭盾

电影音乐作曲要讲求“对位”


作为全球知名的作曲家,谭盾与张艺谋、李安等许多大导演都合作过。他介绍道,与一般的作曲相比,电影音乐作曲最大的不同是,作曲家可以把故事放进音符里,这样音乐就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我们现在训练小孩子演奏乐器,除了要把技术训练得非常完美、成为肌肉的一种自然动作以外,还要训练孩子们用音符来讲故事,这是演奏的最高境界。”


正因为有了故事情节,电影音乐作曲对“声画同步”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作曲家认为这限制了他们的创作。不过,在谭盾看来,这是有一定的“秘诀”可遵循的。“当你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时,你会觉得为电影配乐的每一秒钟创作都是限制;而当你受过训练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导演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你会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谭盾笑道。


那么,这个所谓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声画对位”——当画面在动时,音乐要尽可能趋于安静;而当画面变化缓慢、接近于静止时,音乐便可以大有发挥的空间。“你动我静,你静我动,这就叫‘对位’。”谭盾认为,电影的这种“声画对位”其实是源自巴赫的“对位法”,只不过它不是简单的一个音和一个音的对位,而是电影导演和作曲家的对位,电影画面和交响乐的对位。谭盾还说,“这套《武侠》室内乐(套装版)乐谱出版后,可以用它来讲对位的哲学,声音和画面的对位,情感与义气的对位”。


除了广为人知的作曲家身份以外,谭盾还是一位当今活跃于国内外舞台的指挥家,不但指挥自己的作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