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书籍编号:30612815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875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三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上海青少年打击乐团的英国之旅


2018年2月1日至8日,由上海市打击乐协会主办的“文化强国,打击乐先行——2018上海青少年打击乐团英国打击乐之旅”如期举办。在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打击乐艺术节上,上海青少年打击乐团演奏了中国作品《春节序曲》,获得雷鸣般的掌声长达半分钟,这也是该学校二十六年的打击乐艺术节历史上首支表演的中国乐团。


在中英友好的大背景下,上海青少年打击乐爱好者们用打击乐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文化强国应有的精神面貌与内在素养。

figure_0004_0003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张可驹


《BBC音乐》


BBCMusic


2018年1月号

figure_0004_0004

● 2018年是伯恩斯坦诞辰一百周年,《BBC音乐》的封面主题以及大量的篇幅都留给了这位非凡的音乐家。伯恩斯坦兼具指挥家、作曲家、现代音乐推广者、古典音乐普及专家等多重身份。虽然人们最熟悉的或许是他指挥家的身份,但伯恩斯坦在创作方面的成功,尤其是音乐剧《西区故事》划时代的影响,都使他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这次的纪念文章倒也并非选择了意想不到的新奇角度,而是循序渐进地回顾了这位大师的发展历史。其中有不小的一块留给了伯恩斯坦与百老汇之间的情缘,当然还有他本人的创作。在主题文章之后,另有一文汇集了伯恩斯坦的女儿和两位学生对他的回忆,其中一位就是女指挥家马琳·阿尔索普。


●在新片推荐的几个板块中,重点推荐了钢琴家郭纳(Nelson Goerner)演奏肖邦《夜曲》的新录音,在演奏和录音两方面都给予了五星的最高评价。钢琴家的演释被形容为“深情而远离多愁善感……贴近于阿劳著名录音中所表现的灵魂”。另一款获得重点推荐的新唱片,是雅各布斯指挥莫扎特《安魂曲》的录音。目前,雅各布斯与弗莱堡巴洛克管弦乐团俨然已经成为古乐中坚品牌Harmonia Mundi的一面旗帜。


●在“建立你的音乐图书馆”栏目选择了贝多芬的晚期巨作《“槌子键琴”奏鸣曲》。这篇文章或许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槌子键琴”本身的分量和魅力对于热爱贝多芬晚期风格的人来说总是最有吸引力的。而另一方面,通常,杂志会乐于推荐一些新录音,可这次基本上完全倾向于老一辈人的演释了。更出人意料的是,肯普夫、巴克豪斯、鲁道夫·赛尔金等人的经典都未在列,入选的是所罗门、古尔达与古尔德的录音。最让人惊奇的,莫过于首选版本竟留给了一款本真录音——彼得·赛尔金在一架格拉夫(早期)钢琴上演奏的唱片。彼得一直活在父亲鲁道夫·赛尔金的阴影下,但其实他真是位了不起的钢琴家。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8年1月号


●开年第一期的《留声机》安排了一次特别的访谈,同时有三位音乐家接受访问:雅尔维家的两代人,尼米·雅尔维和他的两个儿子帕沃与克里斯蒂安。老雅尔维是乐坛常青树,帕沃则是目前风头正健的中生代指挥家。通常,《留声机》的访谈都会将对话整理成文,而这次或许由于被访对象太多,还是以对答形式来呈现了,这样确实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获得其中丰富、有趣的细节。本期杂志的新片推荐中,也包含了同一组合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新录音。

figure_0004_0005

●这期《留声机》也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套装再版唱片。获得最多篇幅的是阿什肯纳奇的自选集,有专文分析。同样受到瞩目的,是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钢琴家玛丽拉·乔纳斯(Maryla Jonas)。这位才女在“二战”中饱受挫折,战后也终因身心受创而英年早逝。她所留下的录音原本仅有小公司再版发行,目前Sony将钢琴家的商业录音集结为一套。它是这期最受关注的再版历史录音。本期经典录音对谈的栏目选择了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灌录的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唱片。版本比较则聚焦于歌剧《安德列·谢尼埃》。此外,还有一篇让人倍感亲切的文章——图里·波特撰文回顾梅洛斯四重奏。该组合曾是DG的室内乐王牌。figure_0004_0006

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达涅拉·德·尼兹


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

figure_0005_0007

文字_陆平


在声乐界,人们习惯将红极一时的歌剧女主角称作“pA”。


很少有哪位pA既能权威地演绎正统歌剧角色,又能在音乐剧里如鱼得水;


既能让忠实的古典乐迷心悦诚服,又能使初涉歌剧的门外汉为之倾倒;


既能在电影配乐中一展歌喉,又能与饶舌歌手同台竞技。


这位不可多得的女高音就是本文的主角——达涅拉·德·尼兹(Danielle de Niese)。

figure_0005_0008

figure_0006_0009

figure_0006_0010

年少成名


达涅拉·德·尼兹197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父母是来自斯里兰卡的移民,他们的身上还分别拥有荷兰和苏格兰的血统,这一点或许使得达涅拉有着与生俱来的多元文化的亲近感。


达涅拉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当听到妈妈给她唱的歌曲时,她能将其准确无误地复唱出来,而且从不跑调。七岁时,音乐剧《悲惨世界》剧组来到澳洲选拔演员,小达涅拉报名参加了珂赛特一角的面试,并成功入选。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有记者问她:“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她答道:“想出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答案听来不免令人发笑,然而从达涅拉日后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当初的这句无忌童言倒是颇具预见性,她未来的大红大紫竟被十多年前的自己一语言中。


每逢周末,小达涅拉就会缠着父母带她去上芭蕾、爵士乐、戏剧表演和声乐等各种课程班,这种对于艺术学习的强烈自觉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儿时在墨尔本接受的古典音乐、音乐剧和通俗唱法训练为她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学艺并没有门户之见,民谣、古典、流行等音乐类型样样涉猎,天资聪颖的达涅拉在各项科目中都表现突出。九岁时,达涅拉参加了澳大利亚电视台的一档名为《少年达人时间》的选秀节目,凭借演唱儿时偶像惠特妮·休斯顿的歌曲串烧,她成为了该项赛事年龄最小的冠军得主。


1990年,德·尼兹举家迁往美国洛杉矶,达涅拉进入闻名遐迩的柯本表演艺术学校(Colburn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继续她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达涅拉的童星之路依然畅通无阻,她时常在热播电视节目《洛城少儿》中客串主持,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十六岁时更是借此捧回一座艾美奖杯。


步入歌坛


达涅拉·德·尼兹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洛杉矶歌剧院,随后她来到纽约曼哈顿的曼尼斯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作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中最年轻的成员,年仅十九岁的达涅拉在指挥大师詹姆斯·莱文的执棒下出色地饰演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芭芭丽娜,完成了她在世界顶尖歌剧舞台上的处女秀。舞台上的达涅拉始终同观众保持着密切交流,而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声音之外,她还擅长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由音符和唱词唤起的各种情感。她说:“当你把你对音乐的诠释与人分享时,你是在向听众敞开心扉,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他们,将其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中去。”观众自然对这位形象出众、嗓音动听的新生代女高音青睐有加,达涅拉·德·尼兹的芳名迅速蜚声歌坛。


此后,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到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各大知名院团的演出邀约纷至沓来,人们在《奥菲欧与尤丽迪西》《朱利奥·凯撒》《女人心》《爱之甘醇》《唐·帕斯夸勒》等歌剧中总能看到达涅拉以领衔主演的身份活跃于舞台。而在众多擅演剧目中,达涅拉还有一门看家本领——早期歌剧。


所谓“早期歌剧”,一般是指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以前的作曲家创作的歌剧作品。从音乐史的角度看,当时的歌剧体裁正在从幼年走向成熟,其音乐风格、题材内容、演唱方法和表现手段都与步入黄金时期后的常演剧目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演出早期歌剧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这对任何一名歌唱家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而达涅拉恰恰以擅演早期歌剧著称,在2005年的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节上,她完美地诠释了亨德尔歌剧《朱利奥·凯撒》中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这一角色,跻身世界一线女高音行列。2008年,由达涅拉主演的蒙特威尔第歌剧《波佩阿的加冕》被制作成DV D在全球发行,英国《BBC音乐》杂志评论道:“达涅拉·德·尼兹出演的波佩阿令人惊艳,她以灵动的音乐处理配合着故事情节。”此外,拉莫的芭蕾歌剧《殷勤的印度人》、弗朗切斯科·卡瓦利的神话歌剧《卡里斯托》等巴洛克歌剧也都是达涅拉的拿手戏。


《纽约时报》曾这样形容达涅拉:“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


录音红人


在现场演出之余,达涅拉·德·尼兹在唱片录音领域也屡获佳绩。2007年,她与古典唱片界龙头老大——环球音乐公司签约,开始在旗下迪卡(Decca)厂牌发行录音,这使得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乐迷得以一饱耳福。


她的第一张专辑《亨德尔咏叹调》尽显达涅拉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的热爱,她挑选的这套曲目完美呈现出她富于戏剧性的音质与宽厚的音域,备受尊敬的亨德尔专家威廉·克里斯蒂执棒一支本真主义乐团,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音乐风貌。这张唱片一经问世,就为达涅拉赢得了当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评选的“年度新人”殊荣,进一步名声远扬。


随后,达涅拉以每两年发行一张新唱片的节奏步步迈进:2009年的《莫扎特专辑》将乐坛神童的歌剧精粹一网打尽,其中不乏《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伊多美尼奥》等核心剧目中的女高音经典唱段;在《唐璜》选段中,达涅拉还力邀男中音“一哥”布莱恩·特菲尔友情加盟,合作录制令人醉心的二重唱,该专辑被英国《歌剧》杂志誉为“一张引人入胜的唱片”。她于2011年发行的《巴洛克之美》专辑汇聚了巴洛克时期最悦耳的声乐佳作,这张迷人的专辑展现出达涅拉的巅峰状态,她用动人甜美的嗓音演绎了道兰、亨德尔、普赛尔和佩尔格莱西等巴洛克大师的音乐魅力,让人得以重新审视早期声乐作品,发现其中蕴藏着的古朴之美。


跨界天后


作为当今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女高音之一,达涅拉·德·尼兹不仅可以令人信服地演绎传统歌剧角色,还善于突破陈规旧律,将艺术触角延伸至姊妹音乐领域。《纽约时报》曾这样形容达涅拉:“歌剧界最酷的女高音。”


达涅拉总是用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向普罗大众推广古典歌剧,她建议人们像看电影一样地去看一部歌剧,根据自己的直觉“用脚投票”。曾经有一位朋友向她抱怨:“我不懂歌剧,因为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达涅拉则不无幽默地反唇相讥:“对啊,这就是剧院四十年来一直在打字幕的原因!”不过,达涅拉也以理性且务实的方式思考着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她表示,三十年前的人可能会问:“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音乐?”而如今没有人再这样问了,因为大家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听。她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古典音乐成为音乐版图中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figure_0007_0011

在达涅拉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固步自封”这个词。出道早期,她就在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2011年拍摄的电影《汉尼拔》中出演了一个角色,献唱帕特里克·卡西迪创作的歌曲《看见我心》。纵观达涅拉的职业生涯,她的演出剧目从巴洛克时期到莫扎特,再到现代作曲家,可谓十分宽广。值得称道的是,不少当代作曲家的歌剧首演都是由她完成的,其中就包括荷兰作曲家罗宾·德·拉夫的《拉夫》、杰里米·萨姆斯根据巴洛克作曲家片段集腋编创的《魔幻岛》、秘鲁作曲家吉米·洛佩兹创作的歌剧《美声》等。

figure_0008_0012

达涅拉说:“歌剧属于每一个人。”2012年,她身着英国时装大师“朋克之母”薇薇安·维斯特伍德设计的鱼尾长裙与美国饶舌歌手LL Cool J一道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后者将达涅拉演唱的歌剧《茶花女》唱词转化为说唱音乐,两人共同完成了一段嘻哈与歌剧混合的hip-hopera演出。


申城首演


2018年3月9日,沪上乐迷将有幸在上海大剧院现场目睹达涅拉·德·尼兹的“绝代芳华”。此次音乐会的曲目单犹如一个横断面,代表了达涅拉最富特点的艺术才能,爱乐者不妨以标题《从莫扎特到百老汇》为切入点,从中按图索骥,逐一领略达涅拉声乐表演的“千娇百媚”。


音乐会以莫扎特作品开场,侧重于展现演唱家的扎实功底。《离开那个负心汉》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情绪大开大合,需要女高音具有夸张的戏剧性。《你知道谁唤醒了我》选自莫扎特的早期正歌剧《米特里达特》的第三幕第一场,旋律时而舒展悠扬,时而激昂跌宕,是抒情女高音的“试金石”。而《保持忠诚》则是莫扎特为女高音歌唱家创作的音乐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