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六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六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六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六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612806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0495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六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音乐书屋Music book



外刊介绍


文字_张可驹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74月号

figure_0004_0003

●杂志有两篇和“本真演奏”相关的重要文章。首先是作为封面主题的高男高音(Countertenor,一译“假声男高音”)专题。作为本真演奏的歌剧和圣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男高音歌唱家的行当随着古乐的复兴而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任何本真演绎的爱好者或许都有自己心目中特别认同的某位歌唱家。但整体上这个行当仍数小众,以此为主题的专文也越发显得可贵了。文章从访问当红的高男高音歌唱家雅罗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开始,“在如今这个时代,高男高音这个行当意味着什么呢?”接着在后者的回答中,引入近代高男高音参与演出歌剧及圣乐作品的历史,一方面上溯到德拉(Alfred Deller)这样非凡的先驱,另一方面也平行地谈到了贝克、霍恩与巴托丽这些现代女性歌唱家的演唱。


●另一篇巴洛克主题的文章,就是《留声机》所选择的月度唱片,应该是毫无争议、实至名归地属于加德纳灌录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新录音。毕竟,指挥家已为此铺陈太久了。从他自创品牌SDG灌录唱片以来,哪怕有广受好评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录音问世,巴赫作品也依旧是该品牌绝对的中心。在系统性地发行康塔塔录音的同时,SDG已经先一步发行了《约翰受难曲》的唱片,还有巴赫的经文歌,显然,《马太受难曲》已经呼之欲出。加德纳第一次在Archiv灌录该曲目的唱片不仅被奉为经典,更是本真演释旗帜性的版本。今次重录,《留声机》很自然地展开专文讨论。


●本期留给演奏家最大的篇幅,是关于钢琴家哈默林的文章。长久以来,这位钢琴家都以征服超难乐曲闻名。他不仅在戈多夫斯基超难技巧的园地中持续耕耘,还灌录了阿尔坎的作品。近来,哈默林的新唱片推出之后,人们或许会惊奇,原来他一直都没有录那首超技协奏曲的代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而钢琴家选择的搭配曲目,并不是标配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是冷门的梅特纳《第二协奏曲》。哈里特·史密斯(Harriet Smith)以这张新唱片为契机,观察哈默林其人,同时在文中融入钢琴家的访谈。他接下来要录制是远离超技风格的舒伯特D.960。令人惊奇的是,哈默林十分希望能唤起人们关注法因贝格的作品,他是俄罗斯划时代的钢琴家和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作曲家。目前他的作品大多被人遗忘,而哈默林却乐于演奏这些音乐。


BBC音乐》


BBCMusic


20174月号


●加德纳爵士依旧是话题人物,在本期《BBC音乐》中,他的专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也成为封面主题。2017年是蒙特威尔第诞辰四百五十周年,加德纳作为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建立者,和这位作曲家确实有不解之缘。他在文中详细谈论了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这位作曲家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歌剧作者,如今他的作品也被整体性地划入“早期音乐”最典型的范畴。加德纳提醒人们,蒙特威尔第对于歌剧的不同方面有着细致的关注,观念是相当超前的——他不仅是一位先驱,更是一位真正的歌剧专家。指挥家特别指出,“阅读蒙特威尔第(关于歌剧)的信件时,你简直像是在读莫扎特、威尔第,甚至是布里顿的信一样”。

figure_0004_0004

●在月度作曲家的栏目里选择了一位歌剧大师,比蒙特威尔第晚许多的多尼采蒂。说到这位作曲家,我们通常会想到他是意大利美声三杰之一,而关于此人创作的具体印象我们又留下多少呢?《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结尾的疯狂场景,还是《军中女郎》里面的狂飙高音?这些固然精彩,但对于建立多尼采蒂完整的形象而言终究还是有些片面。文章大致依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多尼采蒂的生平与创作,有助于读者建立比较完整的认识。文章在历数不同的歌剧时,对作曲家风格与技巧的分析虽然不多,却在开头单列一块,总结了多尼采蒂的创作中旋律、和声、管弦乐法与戏剧构思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颇有可读性。 figure_0004_0005

特稿Feature



MISA,为古典加料


MISA 8th / Classical +


复兴中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对面有一家手工制鞋店,店名下跟着一行小字“Since 2005”。有人打趣地问老板,“2005也好意思说啊?”老板理直气壮回答:“这条路上你给我找一家开了十二年的店试试!”


这年头做推广,要么是老字号,要么是“赤刮辣新”。八岁的上海夏季音乐节(Music in the Summer Air,简称MISA)有点尴尬,八不是什么大数字,但古话讲“三岁看到老”,八岁的MISA也足以被拿来说事儿。一支交响乐团做音乐节,总想多些新观众,也乐于往常规的古典音乐里加点料。我们且把自己当个老字号,来介绍下今年都有些什么料。


八是个吉利数字,今年我们讨了个彩头,成双成对地安排了这些节目:


《莫扎特传》与《泰坦尼克号》


1985年获八项奥斯卡大奖的《莫扎特传》因其引人入胜的剧本和音乐,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上海交响乐团将联合器乐独奏与合唱共同演绎这部传奇电影,《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安魂曲》等贯穿莫扎特一生的音乐在这部电影中巧妙地用剧情串联起来。另一部电影史上的主流经典《泰坦尼克号》今年将迎来上映二十周年纪念,MISA将以交响乐团现场伴奏的形式在户外草坪上完整地呈现三小时的电影原作。


马萨利斯与交响爵士


由贫民窟改建而来的林肯中心作为纽约舞台艺术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林肯中心的双子星——纽约爱乐与爵士乐团更是全世界舞台炙手可热的一流团体。今年的MISA两团分别由音乐总监艾伦·吉尔伯特(Alan Gilbert)和首次来沪的传奇小号手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挂帅,为观众奉献两场音乐会:一场是林肯中心爵士乐团的沪上首演,另一场是更为珍贵的纽约爱乐与林肯中心爵士乐团联合音乐会——这样豪华的阵容在纽约本土也是千载难逢。


Echo与彩虹的合唱


上海最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她的市民社会传统。在80/90后的这一代人中,在公共空间和个人爱好的交集处,民间合唱势力近两年的成长已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多元景观。今年,全国知名的“网红团体”彩虹合唱团用日本知名作曲家相泽直人的作品与金承志新作《落霞集》组成新一季的“双城记”音乐会,而诞生于复旦大学、近年来同样令专业合唱圈刮目相看的Echo合唱团,将与男中音沈洋一同探索民国作曲家黄自的代表作《长恨歌》。


企鹅咖啡馆与杭盖


MISA每年的节目构成中都会有两场“纯正非古典”音乐会,吸引的观众五花八门:从媒体出版人到创意产业人,从电影爱好者到电音玩家,这些文化产业内的交流互动令我们十分兴奋。今年我们设计的两套音乐会中,一支是享誉二十世纪的多元音乐组合“企鹅咖啡馆乐团”,他们在沉寂十年后将以一张新专辑登录MISA。而当下国际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摇滚乐队杭盖,则由古典音乐创意大师谭盾“做媒”牵手上海交响乐团——交响摇滚的现场定是热闹非凡。


纽约爱乐与上海交响


MISA自2015年起形成的“纽约爱乐-上海交响”两支驻节乐团模式延续到了第三年,两支乐团分别担纲了音乐节的开闭幕演出:纽约爱乐以一场纪念曾经担任其音乐总监的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专场开场,上海交响乐团则将在音乐总监余隆的带领下,以一套即将于今年8月献演于琉森音乐节的曲目,为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顶尖舞台上的首次亮相预热。


此外,MISA独具特色的露天舞台上,波罗的海吉他四重奏、萨克森铜管五重奏与指挥大师阿巴多创立的欧洲音乐家室内乐团将依次登台;在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合作多年的青少年板块,小作曲家工作坊、学生节日乐队、青少年职业体验等主题项目将继续深入进行;从2010年创办起,MISA舞台上见证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上海学生民族乐团和国际青少年音乐夏令营的呱呱坠地和羽翼丰满。本届MISA将会继续呈现这三支代表本市学生艺术最高水准的团体,以及国际学生团体与本市高校艺术团体夏令营及主题活动日共计四场专场演出。


MISA 8有别于以往的最大变化之一,是今年音乐节得到了上海医药集团的大力支持。上海医药集团长期致力于提高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并且积极探索艺术与商业的有机融合。我们由衷地感到,是热心推动上海文化发展的社会机构与八年来关注并参与的每一位观众共同创造了MISA。感激之外,愿我们一起前行得更远。

figure_0005_0006

兼具技巧与气魄的琴坛大家——叶菲姆·布朗夫曼


Yefim Bronfman: Go with Gut


文字_李严欢


初识即将于本届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中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的钢琴名家叶菲姆·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缘于多年前收到的一张他与小提琴大师斯特恩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集》唱片。向来痴迷勃拉姆斯这三首作品的我,此前一直都在寻觅斯特恩的演绎版本,但真当与这张唱片不期而遇时,望着封面上大师身旁那个年轻的身影,有了些许迟疑,但转念想到能被斯特恩选为合作对象者,艺术质量应有相当保证,便欣然将之收入囊中。布朗夫曼终究没有令我失望,当他在《G大调第一奏鸣曲》中以轻诉般的声音奏出勃拉姆斯作品所特有的哀愁感和抒情性时,他的名字与琴声便从此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figure_0006_0007

figure_0006_0008

在家庭浓郁音乐氛围的熏陶下,布朗夫曼自幼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两年后进入塔什干的中央音乐学校。十五岁移民以色列后,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老师:阿里·瓦迪。教学中,老师始终强调背谱的重要性,每当布置一首新作品时,都会要求布朗夫曼尽快熟记,这样的训练方式为他积累大量的演奏曲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知道怎样安排我的学习,我十分感激他的智慧”,如今忆起,布朗夫曼仍觉得那是一段“了不起的经历”。课堂之外,当地丰富的音乐生活同样让他眼界大开。在那里他不仅常欣赏到伯恩斯坦、梅塔等大师执棒以色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还亲聆了鲁宾斯坦、斯特恩、费舍尔-迪斯考等名家的演奏和演唱。在卡萨尔斯逝世前两个月,他更有幸目睹了这位当时已九十七岁高龄的传奇人物最后的舞台风采。这一切都让他在日后的艺术道路中获益匪浅。

figure_0006_0009

与许多同行一样,美国也成了布朗夫曼音乐生涯的福地。起初他在那里接受莱昂·弗莱舍、鲁道夫·菲尔库什尼、鲁道夫·塞尔金等前辈的教导,很快他的才华就受到业界和公众的认可,各大乐团纷纷向他发出合作邀约。特别是斯特恩这位在乐坛一言九鼎的长者对其尤为赏识,给予大力提携,不仅邀他录制了一系列莫扎特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还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即与他共赴俄罗斯举行了历史性的演出。先前提及的那张勃拉姆斯奏鸣曲的唱片,便是两人当时于圣彼得堡的音乐会实况。布朗夫曼常说自己从斯特恩那里学到许多东西,“跟他一起演奏时,他用心听别人,令人钦佩”。与前辈的合作也激发起他日后对室内乐持久的热情,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行们一起演奏室内乐、分享音乐的美好对他而言是最美妙的体验。


自从获得埃弗里·费舍尔奖(Avery Fisher Prize)这一美国器乐演出的最高荣誉后,布朗夫曼的事业更是如日中天。他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时的场景甚至还被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写入其著名的小说《人性污点》中,罗斯笔下的他“一股天生的力量委身于衣着内的魁梧身躯……当他弹琴的时候,所有宣泄而出的情感全都隐藏不住”。面对种种成就,布朗夫曼从不曾懈怠,不断挑战自我。近年来,他不仅成为纽约、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洛杉矶等美国大团的座上宾,翻看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等欧洲名团的乐季手册,他的名字同样频繁出现,且常规乐季之外,他也是大家乐于在巡演中合作的对象。这一切皆因他宽泛的曲目储备,以及几乎对每种音乐风格都具有的非凡的洞察力。同时,透过布朗夫曼与梅塔指挥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录制的普罗科菲耶夫全部协奏曲、与萨洛宁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以及最近与莫斯特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演奏的勃拉姆斯两部协奏曲等录音,他那兼具技巧与气魄,又不过多渗入个人主观色彩的演奏风格更为其赢来了外界高度的评价。

figure_0007_0010

开幕式海报

很多人在聆听布朗夫曼的演奏时,都会感叹于他那即使面对最困难的片段依旧能举重若轻,同时表现出极佳的音乐性,这显然与他的“技巧从音乐而来”的理念相关。他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