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七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七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01
书籍编号:30612795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5073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七期)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01
ISBN:977100577418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一家人“垄断”世界名团三首席
在古典音乐界,奥登萨默这个名字代表了单簧管演奏的传奇。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这两支世界顶尖乐团的单簧管首席,加起来才不过五席,而才华横溢的奥登萨默父子三人就“垄断”了其中的三席。
2016年7月16日,这个独特的家族单簧管三重奏——奥登萨默单簧管三重奏(The Clarinotts)将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会曲目包括莫扎特歌剧咏叹调改编曲、杜普勒《“弄臣”幻想曲》、罗西尼《舞曲》以及科瓦契、席布卡等从奥登萨默父子代表曲目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由钢琴家菊池洋子担任伴奏。通过这场音乐会,乐迷们能充分领略到单簧管这件乐器在表现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音乐中的无限可能性。
Music book 音乐书屋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子庚
《BBC音乐》
BBCMusic
2016年5月号
●英国作曲家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Peter Maxwell Davies)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是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作曲风格多样性之高,在1960年的先锋派作曲家群体里也算出类拔萃。
● BBC 唱片大奖评选终于水落石出:帕帕诺指挥的《阿依达》获年度唱片可能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BIS公司的尼尔森《第一、第三交响曲》成为了乐队奖项的头一名,指挥是奥拉莫(Sakari Oramo);合唱类最佳是舒尔特(Nigel Short)指挥熄灯礼拜合唱团演唱勃拉姆斯与布鲁克纳的宗教作品(Signum 厂牌);假声男高音雅罗斯基(Philippe Jaroussky)摘得声乐奖确是实力的体现;室内乐奖得主是哈斯(Pavel Haas)四重奏组,他们的两首斯美塔那四重奏赢得多方好评;DVD奖项颁给了Erato出品的普朗克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最佳新人奖花落舒曼四重奏组,他们的莫扎特、威尔第与艾夫斯的弦乐四重奏(A R S出品)虽初出茅庐,却已令人刮目相看;女小提琴家波杰凭借维瓦尔第拿下协奏曲类最佳;独奏器乐奖则由一枚Resonus厂牌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拿下,由长期在英国从事古乐的瓦特金(David Watkin)演释。
●“建立你的录音图书馆”栏目聚焦马勒的《吕克特歌曲》,英国女中音歌唱家珍妮·蓓克的版本列于首席是当之无愧的。不过另两个男中音版(格尔哈赫和菲舍尔-迪斯考)与女高音版(安娜·施瓦娜维尔姆斯)同样非常优秀。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6年5月号
●在过去的七年间,恐怕没有第二件“过时”的物理载体,能够迎来这样的大翻盘。虽然它们看起来像是“为四十岁出头的大叔准备的东西”,然而年轻群体在初次接触后,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稳定消费者。在《黑胶的逆袭》一文中作曲家马克斯·里希特(Max Richter)如此解释此中缘由:“它能提供一种‘集体回忆’ (collective memory),那是与往昔时代伟大音乐的联系。”
●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十号小夜曲》(K.361)作于1781年左右,稍晚于《伊多梅纽》,并在三年后首演。他写给十三件管乐器,共五个乐章,其技巧之复杂,进度之漫长,在莫扎特的管乐重奏作品里是绝对的佼佼者。那个“大帕蒂塔”的绰号,暗示着它绝非是莫扎特写给好友消遣的普通夜曲,庞大的管乐编制(巴赛特管和圆号的组合)有能力给出一种稠密深邃的音色——你无法从头几个纯情的小节里揣度到。一年前,指挥家平诺克(Trevor Pinnock)完成了这一心水作品的录制,他尤其青睐庞大的第一乐章广板:“真是天才手笔!引子慢极了,唯有孤零零的和弦,然后是单簧管琶音。一切都显得那么奥妙,你不禁联想:究竟会发生什么呢?真像是一场仪式啊。”他接着打趣道:“莫扎特手稿上的字迹仍旧能激发我的想象,如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的开头,第一单簧管声部有个小错,虽然我们不大方便说莫扎特失误了……我打了个电话给莫扎特,他表示喜欢我的演释。”
● APR公司的重磅再次来袭:从威廉·肯普夫老录音挖掘出的新套装,收有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与协奏曲,其中1936年的《“槌子键琴”奏鸣曲》特别惹人关注,小册子撰写者将这版定义为该套中的“皇冠”——考虑到肯普夫在1920年的该曲版本已成传奇,新发掘出的录音自是无比诱人;贝多芬协奏曲录音是五首里的四首,第三和第四的音效相当不错,分别在1942和1940年由范·肯彭(Paul van Kempen)指挥乐队协奏完成——除了富特文格勒外,范·肯彭是当时在柏林演贝多芬的上佳人选。《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肯普夫弹得精妙绝伦,而他的演奏一向以能在质朴清澈中孕育深度为人称道。另外,肯普夫一直会亲手撰写华彩乐段,譬如他为《第三钢琴协奏曲》所写的华彩乐段就比贝多芬本人写的要内敛许多。
Feature 特稿
来MISA,感受上海的前卫和魔力
MISA: The Appeal of Avant Guard and Magic Spell
上海夏季音乐节,七年了。
在值得回顾和纪念的2016年,MISA将以“狂飙年代”为主题,纪念半个世纪前世界各地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英国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专辑将在舞台原声演绎;“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的“《试镜》十三则”将通过民谣与投影结合呈现;世界打击乐头牌演奏家马丁·格鲁宾格率“跃动星球”以沸腾节奏演释旧日经典;土耳其钢琴、作曲双料鬼才法齐尔·萨伊和中国作曲家邹野都将为MISA创作、改编中国主题新作,将那些打上深刻时代烙印的音乐经典介绍给新一代的中国听众。
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获奖者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加盟开幕演出;小提琴大师吉尔·沙哈姆将联合视觉艺术家大卫·麦卡雷克带来多媒体巴赫;“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带来巴黎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双城故事;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与他的乐团带来他本人电影配乐的精华;纽约爱乐则将现场演绎卓别林经典默片《城市之光》的配乐……在MISA,古典乐拥有无限可能。
MISA 7th首创“上海国际青年艺术节”——学生观众专属的“节中节”。除了全面开放的学生票购票通道外,还有专业音乐家指导、世界各地学生团体共同参与的六场“梦想舞台”专场演出。纽约爱乐演绎的《彼得与狼》将邀请著名主持人大山为学生观众讲述音乐故事。传统的学生职业体验今年将开设会场管理、艺术家接待、媒体宣传等百余个岗位,由专业团队带教并颁发证书。“节中节”还首次尝试小作曲家工作坊、创办学生节日乐队等,欢迎大小朋友来和古典乐进行亲密接触。
这个夏天,就来MISA感受上海的前卫和魔力吧!
一睹“未来大师”的风采
Meet Daniil Trifonov
文字_张雄
每一届音乐节,开幕音乐会无疑是最重要的,MISA也不例外。回想第一届,还是在上海音乐学院搭起大棚的暂时之举,由余隆和指挥家夏尔·迪图瓦担任联合总监,首场音乐会是管弦乐和众多名家的独唱、独奏。第二届以“疯狂古典”为主题的开幕音乐会场地移至上海文化广场,主打曲目是秦立巍(大提琴)和徐惟聆(小提琴)分别演释的古尔达《大提琴协奏曲》和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2012年的MISA开幕音乐会名为“指环王交响音乐会”,超百人的交响乐团以及合唱团加上约二十种世界民族乐器的演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2013年主办方在陆家嘴中心绿地搭起大型篷房音乐厅,开幕音乐会让人们欣赏到亚洲歌剧歌唱家的一流水准。2014年MISA开幕音乐会上的热点是当红小号演奏家艾莉森·巴尔松、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以及约翰·威廉姆斯为本音乐节创作的《钢琴与乐队谐谑曲》。2015年的MISA以“古典+”为主题,主会场正式固定在新建成的上交音乐厅,名为“纽约加辣”的开幕音乐会上,艾伦·吉尔伯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为我们带来了清一色的美国作曲家的作品。
2016年是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第二年。本届MISA以“狂飙年代”为主题,开幕音乐会上,献演的有当今炙手可热的俄罗斯青年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英雄生涯》。
艾伦·吉尔伯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开幕音乐会的一个亮点,便是当今非常红火的俄罗斯青年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技巧与音乐感的完美统一,尽管还年轻,但他显然已经跨入古典乐界最具人气的明星行列。自从2011年二十岁的他接连荣获第十三届鲁宾斯坦钢琴大赛金奖和第十四届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金奖以来,他已经频频与世界最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并在世界主要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他与小提琴家吉东·克莱默等合作演奏室内乐,还是一位创作有钢琴、小型室内乐、交响音乐作品的作曲家,曾与匹茨堡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自己创作的钢琴协奏曲。
特里福诺夫
特里福诺夫五岁开始学习音乐,九岁进入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超级钢琴教授塔蒂亚娜·柴林克曼(Tatiana Zelikman),到高中阶段又兼学作曲;2009年考入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谢尔盖·巴巴扬教授(Sergei Babayan)班上深造,同时学习作曲。柴林克曼和巴巴扬分别师承于涅高兹的学生古特曼和纳姆夫,所以说特里福诺夫身上应该也体现了涅高兹学派的优秀传统,而且具有俄罗斯音乐家的某些特点——既是钢琴家,又是作曲家。他获格莱美奖提名的唱片有《卡内基音乐厅独奏音乐会》(DG,2013)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变奏曲》(DG,2015),他的其他唱片还包括肖邦作品(Decca,2011)、与杰吉耶夫指挥马林斯基管弦乐团合作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2015/2016演出季,特里福诺夫不仅与纽约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柏林国立歌剧院等欧美多个知名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还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与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肖邦协奏曲,与匹茨堡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等。面对这样一位未来大师,谁不想去一睹其风采呢!
特里福诺夫这次来演奏的,是他的同胞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说到普罗科菲耶夫,我们会想到他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古典交响曲》、《彼得与狼》、歌剧《三桔爱》、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等。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以二十世纪技法继承俄罗斯传统的风格泼辣、犀利的作曲家。从学生时代起,他就不仅是一位钢琴高手,而且在作曲事业上野心勃勃。他一生共写有五首钢琴协奏曲,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913年,当时他才二十二岁,尚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这部作品既有浪漫主义神话般的主题(如第一乐章),也有炫技般的诙谐(第二乐章)和浓厚的戏剧性表现(第三乐章),以及狂暴、粗野的不协和音响(如第四乐章)。作曲家本人曾表示这部作品近似肖邦的协奏曲,即“独奏声部写得极好,但乐队却只像是一件附属品”。其实这是谦虚之词,尽管年轻的作曲家尚在探索新的手法,但和声的新奇效果、配器的成熟丰满,已经显示出他的俄罗斯学院派功底。
就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协奏曲而言,最好的是“第三”和“第五”,但“第二”中有很多创造性的手法,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的路标之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于1913年8月23日首演,由作曲家担任钢琴主奏。结果乐曲出格的写法和大量极不协和的音响导致褒贬两派的激烈争论,观众纷纷离去。当然,现在这部作品已经成为经典之作,我们也完全能够接受和欣赏这样一部作品,加上特里福诺夫的精彩演奏,相信观众一定会对“普二”留下深刻的印象。
纽约爱乐首席小提琴黄欣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Op.40)。这部交响诗是理查·施特劳斯作于1897至1898年的杰作。作曲家本人曾写下过这样的话:“《堂吉诃德》与《英雄生涯》是完全配对的作品。”从这点来讲,前者是梦想破碎的可怜骑士,最后在孤独中回想自己的一生。后者是战场上获胜的英雄,最后解甲归田,在安详的氛围中回想自己的功绩。全曲分为六个部分:1.英雄。2.英雄的敌人。3.英雄的伴侣。4.战场上的英雄。5.英雄的业绩。6.英雄的隐退与完成。
一般认为,这里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