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十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十一期)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01
书籍编号:30612775
ISBN:977100577418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2530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十一期)
作者:《音乐爱好者》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01
ISBN:977100577418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世界经典吉他小品111首》
玩转 全球最好听的吉他名曲、民歌民谣、流行金曲网罗 各国最有趣的的音乐轶事、创作心路、美图美文附赠 权威最贴心的段落标示、曲式分析、难易定级
本书挑选了最动听、最适合于吉他学习者演奏的小品111首,分为四大部分:“名家名曲”“民歌民谣”“影视金曲”“通俗小品”。此外,作者着笔五万余字对每一首作品都作了细致的演奏提示、背景介绍和段落分析,并配有两张CD供欣赏和学习,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NEWS 乐坛资讯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群利
《歌剧新闻》
Opera News
2013年9月号
● 9月23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第一百二十九个音乐季以《叶甫根尼·奥涅金》作为首场剧目开幕,女主角是当今最红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涅特布科(Anna Netrebko)。杂志以《安娜时代》为题刊出长篇访谈文章。生活中的涅特布科似乎更美艳迷人,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超凡魅力。这位俄罗斯女高音现在被誉为自帕瓦罗蒂之后世界上最耀眼的歌剧巨星。她与乌拉圭男中音埃尔文·施罗特(Erwin Schrott)可谓天生一对,常被人与好莱坞情侣布拉德·皮特与安吉莉娜·茱莉相提并论。他俩还成立了“安娜与埃尔文儿童基金”来资助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的儿童组织。现在涅特布科已经放弃刚成名时演唱的一些分量较轻的角色,而将精力放在适合自己的主角上。威尔第的《圣女贞德》《游吟诗人》、古诺的《浮士德》、普契尼的《玛侬·莱斯科》是她将要与指挥家穆蒂合作演出的剧目。谈到新上市的自己的威尔第专辑,涅特布科表示这是为了探索自己的实力而作出的尝试,而唱片一推出,便收到了多家剧院的演出邀请。
●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词作家奥斯卡·哈默尔施泰因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合作创作的音乐剧风靡世界,以至于神圣的歌剧殿堂也不得不向百老汇打开大门。1948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意大利男低音歌唱家埃齐奥·平扎(Ezio Pinza)结束歌剧演唱生涯另觅出路,此时罗杰斯和哈默尔施泰因正在为他们的新剧《南太平洋》寻找一位健壮且嗓音成熟的演员来饰演一位外来种植园主的角色,他们发现平扎后立即买下了他已与别人签订的合同,增加了剧中有关种植园主的情节。《南太平洋》1949年上演后极为成功,剧中歌曲《迷人的夜晚》传遍大街小巷,平扎也因而重新出名。六十四年后,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回到过去,向罗杰斯和哈默尔施泰因重启大门,2013年5月上演了十六场《俄克拉荷马!》,在今后四年中每个春季都将上演一部音乐剧,包括《音乐之声》《旋转木马》《国王和我》和《南太平洋》,这样的安排在今天的美国歌剧院中是不多的。对此,罗杰斯与哈默尔施泰因组织主席特德·查宾表示:“我兴奋地看到,这个美国的主要歌剧公司能将对待莫扎特、威尔第和瓦格纳的热情和艺术标准同样投入到我们的音乐剧中,能肯定百老汇黄金时代的音乐剧在二十一世纪舞台剧中的存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弦乐器》
TheStrad
2013年9月号
意大利中提琴家、教师布鲁诺·朱兰纳(Bruno Giuranna,1933- )的教学在欧洲相当著名。他在八十大寿之际接收记者采访,谈到自己接受过的教育以及自己的教学原则。他谈道:“学生一般缺乏辨别自己音色的能力,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帮助。你看到一位学生拉琴时在揉弦,但如果你闭上眼睛往往只能听出他很少的揉弦,其实我们应该聆听的是演奏者的意向而不是到底有还是没有揉弦,录音里也往往听不出揉弦。所以我经常给学生做各种练习并给学生提出问题——演奏中究竟应该运用些什么,这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很重要。技术是可以通过帮助获得的。我们不必老是对学生的演奏吹毛求疵,其实通过录音便不难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作出评判。可以让学生先录下一段自己演奏的乐句,第二天再录下以他自己喜欢的处理方式唱出的这个乐句,然后找出这两次录音之间的区别,这远比说教有效。我们的肌肉远比我们的愿望来得强大,我们要努力让音乐的想象得以呈现。”关于一对一式的教学,不同观点也长期存在。多年来朱兰纳一直在一个班级中上集体课,他表示不喜欢师生之间关系太亲密,也见过太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统治地位这很正常,在班级中,学生在众人面前上课,接受批评,下来后他会打听刚才大家对他的反应如何。学生必须锻炼自己在众人面前演奏的能力,而不是仅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演奏。
FIGURE 人物
郎朗以及他的音乐时代
从美国到瑞士,从荷兰到德国,从南美到北美,到中国,再到法国……2013年对于郎朗来说,注定又是一个忙碌的年份。作为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在光纤亮丽的外表之下,郎朗付出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众多的音乐会和社会活动虽然占据了他的大量时间,但这丝毫不影响郎朗对艺术的追求。他对自己的音乐始终保持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努力使音乐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对此,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现任艺术总监塞蒙·莱托爵士评价道:“郎朗让我们所有人都体验到了音乐撞击心灵的感觉,他能把如此艰深的技巧完成得如此艺术化,在展示无与伦比的技艺的同时,又让我们非常深入地用心去感受音乐,沉醉其中,他简直拥有不可思议的才能!”正是坚持着这种对音乐的不懈追求,使得郎朗成功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顶级交响乐团合作,并成为中国音乐家中,与世界顶级乐团合作发行录音专辑最多的音乐家之一。可以说,郎朗的名字已经不再只属于他自己,他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代名词,也是世界钢琴音乐的代名词。当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郎朗热潮”,随着这种热潮不断趋向白热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中国钢琴家的时代,已经成为郎朗的时代。
回顾往年的历程,郎朗的活动主要分成三个板块:其一是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其二是录制音乐专辑,其三是致力于慈善事业。这三件大事似乎已经成为郎朗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举办音乐会是音乐家们的必修课,每位成功的音乐家一生都要举办大量的音乐会,这似乎已经成为音乐界的惯例。音乐会上钢琴家们如鱼得水,信手拈来,看似不费吹灰之力的举动,实际都要在台下付出巨大的努力,承受巨大的压力,郎朗也不例外。事实证明,郎朗通过刻苦的练习,在每一次音乐会上都能完美的地驾驭作品,对每一首作品都能很好地诠释,并得到观众一致的赞誉。2013年3月在美国波士顿,郎朗与指挥大师拉斐尔·弗吕贝克·德·伯格斯(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释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会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凯萨激动地说:“郎朗每天的音乐会都有不同的感染人之处,他的艺术创造意识值得全世界的艺术家学习致敬,他能在每一天用不同的创作来打动人们的心灵,这种打动是最深层的。他弹奏出的丰富多彩的音响是当今古典音乐最需要的灵感和技法,他是伟大的艺术创造大师!”5月,郎朗在迪士尼音乐厅与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以及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会结束后,《洛杉矶时报》艺术文化板块在头版评论道:“这是一场异常精彩的演出!郎朗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融入了充满个性的理解,而杜达梅尔也配合得非常默契。郎朗那种开放性思维的创新让人觉得非常奇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一切顶级的媒体都证明了郎朗非凡的技巧和富有天赋的表演才能。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郎朗,音乐会使他获得了无数的赞誉,持此之外,他所录制的音乐专辑也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1与塞蒙·莱托爵士在新专辑录制过程中讨论02在演出中03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专辑
2012年10月22日,郎朗在全球发行了新专辑《肖邦》,这张专辑包括了《肖邦练习曲》(Op.25)、《平静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也挑选了他自己十分喜爱的较短曲目,如三首《夜曲》和广为熟知的《华尔兹》(Op.64)。郎朗细腻、深情的演奏为他的这张专辑带来了满堂喝彩。《肖邦》专辑毫无争议地获得了全英古典音乐奖(Classical Brits Awards)年度最佳古典唱片提名, 2013年9月又荣膺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畅销唱片。《肖邦》这张专辑创造了国人专辑同时获得两项世界古典音乐大奖的传奇。郎朗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古典音乐唱片录制和演奏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唱片业协会授予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最佳国际艺术家奖”,成为首位获得该项大奖的中国艺术家。
近年来郎朗每年都会发行新的专辑。2013年郎朗与柏林爱乐乐团以及其艺术总监塞蒙·莱托爵士合作录制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众所周知,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鲜有钢琴家录制,亦是被誉为钢琴协奏曲史上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其对钢琴独奏与指挥的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对此,郎朗将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技术难度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郎朗最钟爱的一部作品,他也在超过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不断挑战此部作品。他说:“我为这两首协奏曲做足了功课,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练习了十五年,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也有九年。在三十岁的年纪,自己也有足够扎实的基础来表现这些技巧要求极高的作品。”录音结束后,塞蒙·莱托爵士激动地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钢琴家,在保持令人惊异的精准技巧的同时,可以让音乐的乐句尽情舞蹈。这部作品的难度与艺术性自不用说,它能展现演奏者丰富的技巧,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美感与精细的表现。它与郎朗的演奏风格相得益彰——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在录制这张唱片之前,塞蒙·莱托爵士曾经质疑过是否将这两首曲子放在同一张专辑里发行,他说:“这两首协奏曲都写于同一个时期,而且相隔不超过十年,但是,我的上帝,这十年间发生了多么大的改变,产生了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个人风格。”对此,郎朗说:“这两部作品都如此具有生命力,节奏充满活力,在我听起来他们完全属于同一个时代。我的确觉得这些协奏曲之间有着音乐性的关联。”最后郎朗还是说服了塞蒙·莱托爵士,莱托爵士表示:“这些协奏曲听起来非常现代,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有些乐章就像当今的嘻哈风格一样具有即时性与话语权。巴托克的作品也一样,所使用的音乐语言与当今许多尖端的先锋派音乐之间有不少共通性。尽管他们并不像贝多芬、肖邦或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一样为人熟知,但我认为巴托克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在当今会被听众更广泛地谈论。”
在巴托克作品的录制上,塞蒙·莱托爵士回忆道:“我控制了节奏,因为管弦乐队如何配合钢琴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而在录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时,更多的则是钢琴家主导节奏,而我们只是跟随他的需要。”“技术上非常困难,但如何进行控制也同样困难,”郎朗补充道,“和巴托克《第二协奏曲》类似——你在一张宏大的蓝图下演奏这些十分细腻的音符,你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控制,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但你仍然需要在演奏缓慢的乐章时达到100%的控制。”
相信郎朗的新专辑一定会再次创造奇迹。
郎朗的音乐给人们带去了幸福与希望,除了开音乐会、录制唱片以外,他也不忘记资助有天分的儿童去美国深造,不忘记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雅安突发地震,郎朗同全国人民一样心系雅安,当即决定捐款五十万元,支援灾区人民。4月25日,在南美的巡演上,郎朗与杜达梅尔各自手持白花,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诠释生命的真谛,表达对雅安人民的慰问。
郎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一次又一次的音乐会上,一张又一张的唱片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进步,感受到他独特的个性,感知到他细腻、柔美、富有张力的音色,他不仅用心灵去演释音乐,用生命诠释音乐,更是用音乐感化人们。二十一世纪当之无愧是中国钢琴家的时代,是郎朗的时代!
● -本刊 ○ -郎朗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对你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艺术是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