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新编古筝教程 第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新编古筝教程 第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新编古筝教程 第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新编古筝教程 第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沙里晶 傅华强 闫嘉颖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01

书籍编号:30612754

ISBN:978755230632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513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新编古筝教程 第二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乐器,它以独特的风格、典雅的音韵、多彩的演奏技巧赢得了广大爱好者的青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的喜爱。但随着社会上教古筝、学古筝人数的日益增多,教学不系统、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人们渴望能有一套内容完善、曲目丰富、知识详尽、编排合理的理想教学用书,使众多从事古筝教学的人“教有所本”,使广大学习古筝演奏技法的人“学有所依”。


为此,我们于1999年编写并出版了《新编古筝教程》上册和下册。此书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短短的四年间已重印七次,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此,我们谨向海内外古筝同仁和广大古筝爱好者对本书所给予的认同和关注,表示衷心的谢意!


正如民族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一样,音乐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正如人类没有一种教科书千古不变一样,我们的《新编古筝教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因此,我们现将《新编古筝教程》重新修订,将上、下册分别修订为一、二册,并将新增的优秀古筝乐曲和著名的传统筝曲整理后,分为三、四册出版,以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修订版的《新编古筝教程》,与原版相比有以下不同:一是收入的古筝乐曲更多,内容更丰富,以便更适合于不同层次的操筝者的演练;二是增加了必要的指法符号和对乐曲的文字性解说,有助于演练和对乐曲的理解;三是根据不同乐曲的演奏难易程度,标明了练好该乐曲所达到的大致演奏级别,可以激励学员向更高的级别不断稳步迈进。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教程,使之能满足广大古筝爱好者的要求,更有助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实践,我们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编者

浅谈古筝流派


筝是中国古老的弹奏乐器。早在公元前237年的战国时期,筝已流行于秦地(今陕西省)。它是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因弹奏起来“Zheng、Zheng”作响,故称之为筝。由于筝的历史悠久,音乐听起来古朴典雅,有古色古香之美,人们又习惯地称它为古筝。


古筝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陕西地区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不断得到发展,通过结合各地的戏曲、曲艺、民间音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筝曲、河南筝曲、浙江筝曲和潮州筝曲四大流派,之后还逐渐产生了陕西的秦筝曲和广东的客家筝曲等等。


一、山东筝曲


山东筝曲主要由山东琴曲音乐和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以及山东地区的民间小调组成,大部分都是较短的小曲,曲调朴实、深沉,刚柔并蓄。例如,筝曲《书韵》就是根据地方语言的发音特点,以大二度、小三度的按滑音的变化,模拟古人朗读诗书的声调以及摇头晃脑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而富有趣味。


二、河南筝曲


河南筝曲的形成基本是由河南地方戏曲、豫剧和河南地方小曲发展起来的,音乐粗犷、奔放,风格鲜明。如筝曲《陈杏元和番》,这首乐曲是河南板头曲,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乐曲运用了河南筝派的典型技法“游摇”及滑音等,并以深沉、忧郁的旋律,刻画了唐代仕女陈杏元被奸相卢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番,与未婚夫分别时悲痛、怨愤的心情。


三、浙江筝曲


浙江筝曲主要以江南丝竹乐、套曲、民间小调以及民歌为内容,它的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例如《高山流水》这首乐曲,是以“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为题材。传说在春秋时,有一位善于弹琴的人叫俞伯牙,另一位叫钟子期的人则最善于欣赏和理解音乐。一次二人相遇,俞伯牙弹了一曲后问钟子期,子期说:“像泰山那样高大。”伯牙惊喜万分,又弹了一首乐曲,子期说:“像长江大河滔滔急流。”伯牙非常高兴,与子期共叙弹琴之道,并结拜为兄弟。但我们不能认为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描述的就是这个著名的音乐故事,它是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部分乐曲运用相隔两个八度带按音的大撮弦和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来描绘高山的雄伟气势,后部分则运用左手按滑音、上下行的刮奏等技法奏出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水的迷人效果。全曲音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使有人亲临其境的感觉。


四、潮州筝曲


潮州音乐是广东音乐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乐种,历史悠久,风格突出。潮州筝曲演奏手法自成一格,有别于其他民族乐器,它是通过左、右手按滑的变化,使其形成“重六”“轻六”“轻三重六”“重五”“反线”等不同调式。潮州筝曲和潮州音乐流传范围相当广泛,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寒鸦戏水》这首乐曲就是用重六调弹奏的,是潮州筝曲中较典型、流传甚广的优秀曲目。乐曲着意刻画了寒鸦徘徊、嬉戏于水中的情景,运用了古筝流利轻快的滑音、按音和颤音,使旋律别致、幽雅,别有一番意境。


五、近代创作改编曲


各地筝派的流传促进了筝演奏技巧的提高,也大大普及、发展了古筝艺术。20世纪30年代筝演奏家娄树华编创的筝曲《渔舟唱晚》,就是以山东民间音乐为题材,并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一首著名筝曲,它既突破了地方风格特点,又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古曲音乐的韵味。全曲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慢板,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运用左手按滑音等技巧,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大自然景色的赞赏。第二部分以不断模进变化的节奏音型,速度逐渐加快,并运用上滑音技法和小刮奏使情绪欢快活泼,形象地刻画出荡桨声、摇橹声、浪花飞溅声,描绘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筝的发源地是现今我国的陕西省,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该地区至今还未发现一首传统筝曲。近年来该地区的一些筝演奏家和作曲家,开始吸收本地区的戏曲和民间音乐,改编和创作了大量的筝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筝曲是《秦桑曲》。乐曲根椐李白《春思》中的诗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而得名,描绘了古代妇女思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秦桑曲》的音乐素材取自陕西地方戏曲音乐、郿鄠曲调,将思念亲人的古代妇女这个音乐形象刻画得鲜明、感人。


20世纪80年代是古筝创作的又一高峰期,作曲家创作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雪山春晓》便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新曲。乐曲是由藏族作曲家格桑达吉和古筝演奏家范上娥女士运用藏族民歌素材发展变化创作而成,曲中用藏族“旋子”音乐的抒情旋律展示了高原早春的美丽景色,再用“踢踏”舞蹈的欢快节奏描述了藏族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


古筝除擅长演奏具有地方风格的传统乐曲外,作曲家还不断推出既有特色又富有较高难度技法的现代作品,如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幻想曲》,作曲家徐晓林创作的《黔中赋》《情景三章》,周吉、邵光琛、李玫创作的《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等都是非常优秀又较现代的古筝曲。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幻想曲》,首先在定弦上突破了传统的五声、七声音阶格局,在技术上又有所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手法。《幻想曲》的引子以极为自由的形式奏出绚丽多彩的华彩段;在第一段作者又以西南地区民歌为素材发展成如歌慢板,并使这一主题音乐充满抒情的气息,旋律优雅动人;乐曲的第二部分是热烈的快板,通过主题音乐的变奏,选用当地富有特点的节奏,再配以左右手拍弦、敲击琴弦等技巧,奏出快速、热情、载歌载舞的音乐,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接下来是主题音乐的展开部分,音乐逐渐平静下来,抒情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再次出现,并渐渐变弱,最后尾声通过泛音弹奏营造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远意境。


古筝,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两千多年来,以其独特的音韵、无穷的魅力,放射出异彩光芒,使人震撼,令人神往。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古筝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乐器。让我们携起手来继承和发扬古筝演奏事业,使古筝艺术不断发展壮大。

1.战台风


(七级)

figure_0015_0004

figure_0016_0005

figure_0017_0006

figure_0018_0007

figure_0019_0008

figure_0020_0009

figure_0021_0010

figure_0022_0011

figure_0023_0012

figure_0024_0013

figure_0025_0014

figure_0026_0015

注:(1)figure_0026_0016扣摇,即左手拇、食两指紧扣弦,在琴码与右手触弦处之间,先由左向右,而后由右向左捋动,同时右手作拇指摇。


(2)figure_0026_0017无固定起、落音的自由刮奏,音符表示划弦的大致起、落音。


(3)figure_0026_0018柱外刮奏,即左手在琴码左侧划弦,括号“〔〕”内的音符表示同弦在琴码右侧的音高。


《战台风》:


此曲是作者有感于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一首筝曲,全曲气势磅礴,形象鲜明。

2.打雁


(六级)

figure_0027_0019

figure_0028_0020

《打雁》:


河南筝曲,描述了猎人打雁的经过以及大雁受到攻击后的哀鸣、在空中盘旋,随后消失的音乐形象。

3.秦桑曲


(七级)

figure_0029_0021

figure_0030_0022

figure_0031_0023

figure_0032_0024

《秦桑曲》: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陕西地方戏曲音乐风格的筝独奏曲,其题材取自李白的《春思》一诗:“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以亲切感人的旋律描写了古代妇女思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

4.倒垂帘


(六级)

figure_0032_0025

figure_0033_0026

figure_0034_0027

figure_0035_0028

figure_0036_0029

figure_0037_0030

figure_0038_0031

注:figure_0038_0032捂弦符号。


《倒垂帘》:


乐曲在明快流畅的旋律基调上,加入一段抒情的慢板,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据说“倒垂帘”是广东地区的一种鸟名,乐曲以“顿音”“泛音”等演奏技法,演奏出清脆明亮的鸟鸣声,十分悦耳动听。

5.侗族舞曲


(七级)

figure_0039_0033

figure_0040_0034

figure_0041_0035

figure_0042_0036

figure_0043_0037

figure_0044_0038

figure_0045_0039

figure_0046_0040

figure_0047_0041

figure_0048_0042

说明:旋律中交替出现“#1”与“1”,要把音按准,才能展现本曲所具有的侗族音乐特色。


《侗族舞曲》:


侗族居住在我国西南湘、桂、黔三省毗邻的地方。侗族音乐主要以民歌形式出现,内容多样而表现丰富,此曲就是以当地民歌为素材,生动地描绘了侗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6.山坡羊


(六级)

figure_0049_0043

figure_0050_0044

figure_0051_0045

《山坡羊》:


这是一首河南民间乐曲,又名《状元游街》,乐曲欢快优美,结构严密。

7.雪山春晓


(八级)

figure_0052_0046

figure_0053_0047

figure_0054_0048

figure_0055_0049

figure_0056_0050

figure_0057_0051

figure_0058_0052

《雪山春晓》:


乐曲运用了藏族“旋子”音乐及“踢踏”舞蹈的鲜明节奏,通过古筝多种技法的烘托表现,以抒情的旋律展现了高原早春的美丽景色,并以欢快的节奏描绘出人们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8.铁马吟


(七级)

figure_0059_0053

figure_0060_0054

figure_0061_0055

figure_0062_0056

figure_0063_0057

《铁马吟》:


“翠峰悄上白玉阶,古墙探出菩提叶,莲花座前香火幽,铁马轻声唤明月。”乐曲以古朴含蓄的旋律,苍劲凝重的气韵,展示了这一诗的境界。

9.彝族舞曲


(七级)

figure_0063_0058

figure_0064_0059

figure_0065_0060

figure_0066_0061

figure_0067_0062

figure_0068_0063

figure_0069_0064

figure_0070_0065

figure_0071_0066

《彝族舞曲》:


此曲由王惠然同名琵琶曲移植而成。乐曲以云南彝族民间音调为素材,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年轻人跳舞的欢乐场面。

10.崖山哀


(六级)

figure_0071_0067

figure_0072_0068

figure_0073_0069

figure_0074_0070

《崖山哀》:


此曲描绘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最后在广东新会县崖山一战宋室灭亡,战死数万人。抒发了当地客家人在经历亡国之痛后的感伤与缅怀之情。

11.伊犁河畔


(八级)

figure_0075_0071

figure_0076_0072

figure_0077_0073

figure_0078_0074

figure_0079_0075

figure_0080_0076

figure_0081_0077

《伊犁河畔》:


乐曲模仿新疆维吾尔族古老歌舞“赛乃姆”的音乐风格创作而成。旨在追寻汉唐历史上音乐文化交流的踪迹,以“中原”乐器与“西域”音调的结合,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场景。

12.闹元宵


(七级)

figure_0082_0078

figure_0083_0079

figure_0084_0080

figure_0085_0081

figure_0086_0082

figure_0087_0083

《闹元宵》:


乐曲由河南地方戏曲音乐发展而成,描绘了闹元宵的民间风俗场面及活泼诙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的热烈气氛,表现了元宵佳节期间的各种欢腾场景。

13.心愿


(八级)

figure_0088_0084

figure_0089_0085

figure_0090_0086

figure_0091_0087

figure_0092_0088

figure_0093_0089

figure_0094_0090

figure_0095_0091

《心愿》:


乐曲描述了远离故乡和亲人那种孤寂、惆怅的心情。表达了企盼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合家团聚的愿望。

14.姜女泪


(八级)

figure_0095_0092

figure_0096_0093

figure_0097_0094

figure_0098_0095

figure_0099_0096

figure_0100_0097

《姜女泪》:


此曲叙述的是在秦始皇时期,范杞良被迫去筑长城,其妻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旋律刻画了孟姜女悲怨、哭诉、愤懑的心情。

15.井冈山上太阳红


(九级)

figure_0101_0098

figure_0102_0099

figure_0103_0100

figure_0104_0101

figure_0105_0102

figure_0106_0103

figure_0107_0104

figure_0108_0105

figure_0109_0106

《井冈山上太阳红》:


此曲采用爽朗明快的江西民歌音调,通过古筝快速指序等技法,以热烈欢快及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万物欣欣向荣,人民幸福快乐的精神风貌。

16.和番


(七级)

figure_0109_0107

figure_0110_0108

figure_0111_0109

17.落院


(七级)

figure_0111_0110

figure_0112_0111

《和番》《落院》:


这两首乐曲是姊妹曲。乐曲的内容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的是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卢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番。行至雁门关时,她以拜昭君庙为名,在落雁坡企图投涧自尽,但恰好落入邯郸节度使邹伯符院中被救。这两首乐曲分别描写了陈杏元在前去和番途中的悲愤心情和落院遇救后向邹夫人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


两首乐曲都深沉、忧郁,感人至深。在《和番》一曲中,较多地使用了“游摇”及缓慢而起的“下滑音”等技法,描述了主人公心中的怨愤。而《落院》一曲则用起伏多变的音调,戏剧性地描绘出陈杏元哭诉时的情景。

18.孔雀东南飞


(八级)

figure_0113_0112

figure_0114_0113

figure_0115_0114

figure_0116_0115

figure_0117_0116

figure_0118_0117

figure_0119_0118

figure_0120_0119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乐曲根据汉乐府《焦仲卿妻》的诗意而作。表现了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筝独奏曲是邱大成教授于1985年根据台湾郑德渊先生的同名二重奏曲所改编。

19.月儿高


(八级)

figure_0120_0120

figure_0121_0121

figure_0122_0122

figure_0123_0123

figure_0124_0124

figure_0125_0125

figure_0126_0126

figure_0127_0127

figure_0128_0128

《月儿高》:


这是一首历史悠久的传统乐曲,最早见于1814年荣斋等人所编的《弦索备录》中。乐曲以优美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情调描绘了明月银河的瑰丽景色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