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乐作品分析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当代管乐作品分析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和声,陈黔,陈丹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书籍编号:30612743
ISBN:978755231077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3458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当代管乐作品分析
作者:王和声 陈黔 陈丹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ISBN:978755231077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序言
西洋管乐作为“帕来品”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经清朝、北洋和民国政府几个阶段,在艰难中得到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西洋管乐作为国家艺术和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逐步得到推广与普及。尤其是在军队伴随正规化建设的步伐,相继在总部和各军兵种建立起正规编制的专业军乐团,不少军、师、团级单位还建立了业余军乐队。他们在完成国家和军队重大庆典礼仪任务,鼓壮军威及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管乐艺术的中坚力量。地方各院校、机关、企业也相继有若干管乐队活跃在基层文化活动中。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管乐在我国的发展依然是落后的。
自一九七八年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快速发展。这也为管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条件。国家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形式,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样化的渴望,使得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群众性独特优势的管乐艺术,深得社会各界的喜爱与欢迎。在解放军军乐团与部队和地方音乐团体及院校的推动下,从事管乐演奏的人员越来越多,各类管乐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祖国各地,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的学校管乐团不论是数量还是演奏水平均处全国领先地位。
全国管乐艺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迫切需要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机构予以指导、引领和规范。在时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先生的大力推动下,经与管乐界同仁的积极筹备,并报中国音乐家协会批准,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于2004年11月在北京成立。学会成立十多年来,在学会领导的努力和管乐同仁、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大力推进管乐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为己任,充分发挥学会的专业优势,主动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管乐艺术的宣传普及和提高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打造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中国音乐小金钟——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南昌国际军乐节”;“承德国际旅游管乐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管乐活动项目,累计近600支管乐团,4万余名乐手参加各项活动,对推动全国管乐艺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学会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举办多期师资培训班,举办管乐新作品征集比赛,成立管乐各专业组织,创办报刊网站,加强国际交流等等,努力为管乐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
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与拓展,一些影响管乐艺术进步与发展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如管乐历史与理论研究严重滞后,适合非职业管乐团演奏的中国管乐作品严重不足,没有统一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演奏教程和乐队训练教程,乐队指挥和演奏教师匮乏且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对我国管乐艺术的有序规范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为此,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决定组织有关专家和各方面人才,编写中国管乐艺术丛书,内容包括管乐发展的历史与理论研究、管乐作品的创作及介绍、管乐队的训练与教程等方面,以独立成册的方式出版发行,以便帮助各位同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为广大管乐爱好者了解管乐提供依据。管乐艺术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愿与大家一起共同奋斗,不断推动其发展与进步,努力使管乐艺术之花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丛书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期望得到各位读者指教。同时也期待管乐同仁、管乐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本丛书编写工作。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 于海
作者简介
王和声
1955年12月生,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管乐学会理事。
王和声1971年1月入伍,在解放军军乐团担任巴松演奏员,1985年9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专修科,师从著名作曲家牟洪教授,1988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团担任专职作曲至今。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无论是独奏、重奏、交响曲,还是独唱、重唱、交响合唱,都十分注重作品的民族性、群众性及时代感。作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被称为“双脚踏在中国大地上的管乐作曲家”。近三十年来,共创作和创编各类声、器乐作品千余首,其中40多首作品在全国、全军各项赛事中荣获大奖,并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央和各地的电台、电视台等报刊媒体多次制作专题节目,影响广泛。歌曲《草原夜色美》(1984年全国征歌一奖)被称为响彻大江南北的“中国小夜曲”。
他创作的大量声、器乐作品如:《草原牧歌》、《春的祝福》、《天使之爱》(2003年CCTV第六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特别金奖)、《爱在北疆》(2006年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声乐创作一等奖)、长号独奏《马背上的长城》、小号独奏《月光下的舞步》、高音萨克斯管独奏《草原夜色美》、巴松独奏《艾拜哩》、交响管乐《草原夜色美》、《五声神韵》、《难忘的旋律》、《圆明园》(第七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彝海》(第八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家园颂》(第九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华夏随想》(2013年第十二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器乐创作一等奖)、《精兵之路》、无伴奏混声合唱《草原夜色美》(2008年文化部文华音乐作品创作一等奖)等一批作品流行全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1年6月12日,在他从艺四十周年之际,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身为解放军军乐团的专职作曲,他还积极创作、编配了大量的外交礼仪用曲,其中《回归号角》、《致敬曲》和《世博号角》分别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交接仪式上,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仪式中奏响。他创作的管乐进行曲《成功之路》,经过多轮严格的评选,被奥组委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的颁奖仪式入场曲。此作品在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共奏响了774次之多,为祖国、为中国管乐争得了荣誉。
陈黔
陈黔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启发感——一个光辉,不同寻常,精巧复杂,易于感知,文雅和充满力量的声音世界。——Frank L. Battisti
作为一个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驻团作曲家,这个团队的环境使他成为当代中国管乐作品的典型人物。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背景。了解了他的世界就有机会获得一种视角去体会中国的管乐发展。(选自美国管乐教科书《视野》)
陈黔出生于中国贵州贵阳,三岁随父学习小提琴、四岁学习钢琴。
1985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黄虎威教授。同年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2007年应聘为美国范德堡大学布来尔音乐学院旅美教授,2010年出任WASBE国际管乐节和国际管乐大赛评委。
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管乐、管弦乐和电子音乐作品。在管乐艺术领域,创作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管乐交响乐,小号与交响管乐队的双重协奏曲《裂距》、长笛与木管乐队的协奏曲《狂夫》,交响诗《更尽酒》、《荣归》《幸福的格物》,管乐交响序曲和大量交响管乐队小品、重奏、管乐通俗音乐。
其管乐作品多次荣获全军文艺奖项和全国文华奖,并在美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和上演。
应美国多所大学、音乐学院邀请,出席并指挥管乐交响作品的首演式。同时为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进行授课等学术活动。
特别是1997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的《陈黔管乐交响作品音乐会》,首创我国管乐作曲史上的新篇章。被誉为中国管乐史上的里程碑。
陈丹
国家一级作曲,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理事,中国行进管乐队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副主任、主任。1967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1981年考入解放军军乐团学员队学习长笛专业,师从长笛演奏家杨为朴先生。1985年起任解放军军乐团长笛演奏员,随团参加了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演奏了大量的中外管乐作品。1988年起跟随作曲家甘霖学习作曲并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显示出音乐创作方面的才华,并得到了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魏群、舒永刚等多位作曲家的热心指导。199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脱产专修班,先后师从郭文景教授和叶小刚教授。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突出,创作的《缺月挂疏桐》荣获台湾省立交响乐团主办的第六届征曲比赛(艺术歌曲)第二名;为荷兰阿姆斯特丹新音乐团委约创作的《札》在荷兰巡回演出,《溯》入选“中国瑞士作品音乐会”。1997年毕业后回到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工作,创作了《朝天阙》《采香》《春吟》《长河》《康定情歌》《素描五首》《永远的军乐》《大学生进行曲》《第一随想曲》《礼赞》《庆典序曲》《惊鸟》《回望太行》等多部管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获得了国家级和军队级的各种奖项,并在解放军军乐团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唱片录制中被多次使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02年出版发行《永远的军乐》——陈丹个人管乐作品音乐专辑,多部作品在德国和荷兰出版发行。2003年作为外聘专家在厄立特里亚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厄立特里亚总统嘉奖令和厄立特里亚国防部嘉奖令,这是该国第一次将此殊荣授予外籍人员。
陈丹的音乐工作涉及广泛,多年担任总政治部“双拥晚会”等大型活动的音乐创作人员,2009年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音乐创作人员,2009年担任国庆六十周年大典联合指挥部音乐专家组成员,负责创编阅兵式音乐用曲和统筹群众游行音乐用曲的工作,2010年担任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仪式音乐总监,2008年起担任“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艺术节”音乐总监。
陈丹的作品在国家礼宾活动中被广为使用。在解放军军乐团工作期间,为国家和军队的外事司礼工作和各类演出创作、改编了三百余首作品,曾为几十位来访国元首创编该国音乐并获得赞誉,《礼宾号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他在管乐创作领域,体裁、题材、风格多样,为新时期中国管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作品在全国管乐队中使用率极高,多部作品被选为比赛指定曲目。作为中国行进管乐队联合会副理事长,为各种表演方案写作音乐,积极推动了中国行进管乐事业的发展。在著名指挥家程义明先生所著的《管乐团合奏艺术》一书中,曾对陈丹作如此评价:“他是一位既有管乐演奏实践,又有作曲理论基础、富有创作理念和创作热情的有成就的作曲家,他对中国管乐创作的贡献是大家公认的。”
圆明园
管乐交响诗
为大型交响管乐队而作
作曲:王和声
圆明园,一个让世人刻骨铭心的名字。百年来,它与中国的历史、国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已远远超过它的自身存在。圆明园,倡导着一种民族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它的兴衰史,也是祖国的发展史,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首作品的创作和完善,花费作曲家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这是一首凭吊历史、感怀今日的心曲。
管乐交响诗《圆明园》为单乐章结构:
作者在此曲中运用了奏鸣曲式。一开始即是作品的主题,此主题沉重悲伤,中低音声部奏出舒缓沉重的旋律,如泣如诉,历史老人那深沉苍凉、发人深省的故事,由此展开……
谱例1
紧接着在属调上的副部主题涌动紧张,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模进,接下来的8小节既是一个不规则的乐句,又是副部主题动机本身的一个小小的分裂和展开。
谱例2
庞大的展开部分由急促的小军鼓和粗涩的音调闯入,预示着列强的侵略行径。
谱例3
随着主题与副部主题动机的大幅度展开,音乐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哀怨和愤懑,其间中国戏曲垛板节奏的巧妙运用使作品的民族性得以渲染。
谱例4
“月光下的诉说”是一个极其柔和悲凉、极具感染力的段落:双簧管如泣如诉的演奏把人们带入一个秋风落叶、家园破败的场景中,像一个妇人在哭泣和祭奠自己的亲人;低音声部的下行进行实际上是独奏主题的倒影,起到了很好的呼应效果。
谱例5
朦胧而柔和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