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何靖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书籍编号:30612663

ISBN:978755231218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8159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全书内容:

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我国的管乐器演奏和教学也有了飞速的进步,并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和教育家,这些实力派的专家为我国的管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演奏家和教育家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在专业教学中为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音乐会演奏中也有优秀的表现。这些成绩的获得,来自于教育机构的科学规范的教学和社会的关注及政府的支持。随着对外交流的广泛开展,频繁与世界著名的演奏家、教育家进行大量的学术交流,使教师的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思想和理念逐步提升,演奏法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木管五重奏是管乐器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艺术院校和团体对该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也是不可轻视的。然而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还处于水平不高的阶段,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管乐的平衡发展。虽然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各级五重奏比赛,如金钟奖、中央音乐学院木管五重奏比赛等,均对木管五重奏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是因木管五重奏的论文、书籍、教材等方面的匮乏,势必对该艺术形式进一步提高形成一定的阻碍。本人曾拜读过我国木管专家的有关木管五重奏的文献,可是少之又少,所以便萌生了编一本重奏方面的教材的意愿。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研究,参阅了国内外的文献,终于使这本教材得以完成。我深知个人学识阅历还不够丰富,所以该教材必定存在诸多缺陷。我想通过这本教材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对木管五重奏产生兴趣,更加重视小型室内乐形式的训练,增进声部合作能力,提升演奏表演水平,以小型精品为主线逐渐培养演奏大型作品的配合能力。教材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音乐潜能,以达到提高理论知识与演奏水平的双重目标。学习常识可以上得讲堂,演奏有据也可登得舞台。“知识是宝,留存在心”,这里也感谢前期为木管五重奏总结经验积累素材的专家同仁们,并希望今后给予更多提示指点。


何靖


2015年9月1日

第一章 木管五重奏概述



第一节 乐器特征


木管五重奏的五件乐器在材质、构造、发音、演奏技巧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件乐器各自具有其自身特点。

1.长笛

figure_0006_0001

【乐器名称】长笛(英Flute 意Flauti 法Flûte 德Flöte 俄Флейта)


【乐器本调】 C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表


【结构组成】管身(吹节、主节和尾节)、按键系统


【使用材质】无缝镍银管,木质、银质、合金材料等


【乐器特色】


吹孔气鸣乐器,木管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广泛应用于管乐队、管弦乐队和军乐队。长笛在17世纪中叶被认可,18世纪中叶成为大众喜爱的乐器。最早曾在吕利的悲剧《依齐达》(1677)里运用。长笛的发展归功于波姆,他改良了长笛的运指方法,增强了音质,改变了管体形状,使机械化音键更加系统,大大丰富了长笛自身的表现能力。长笛家族包括短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倍低音长笛等。


【音色音域】


(标准C尾管)小字一组c至小字四组f(c1—f4)。


长笛的音域为三个多八度,音色突出,抒情亮丽。b为最低音,低音区(c1—g1)音色钝、浓,强奏效果不明显,需要气息的压力小,但耗气量大,在运气时要尽量放松和打开口腔咽喉部增加气息的流动感;中音区(g1—g2)音色柔美、恬静而富有感情,发音稳定,是最易控制的音区;高音区(g2—g3)音色清晰明朗,音质饱满亮泽,表现力显得特别鲜明,在强奏时能得获得华丽的效果,气息需要较强的支撑力;超高音区(g3—c4)音色尖锐激越,穿透力极强;#c4—e4为极端高音区。


【演奏技巧】


b长笛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的,能演奏出高难度的经过句、音阶、琶音,特别是演奏颤音、快速持续的连跳和同音重复等技术能产生卓越的效果。吐音方法有“单吐法”“双吐法”“三吐法”“滚舌”等等。其特殊技巧有泛音:在放松口型状态下,超吹八度音程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发音效果;滑音:手指在键孔上左右摸滑,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般金属音色效果。


【应用曲目】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品:


维瓦尔第《七首长笛协奏曲》,泰勒曼《五首长笛协奏曲》《十二首长笛幻想曲》,巴赫《六首长笛奏鸣曲》《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长笛第二号组曲》,匡茨《长笛协奏曲(G大调、D大调)》《长笛奏鸣曲》多首,佩尔戈莱西《G大调长笛协奏曲》等。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斯塔米茨《G大调长笛协奏曲》,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G大调协奏曲》《D大调协奏曲》,海顿《D大调长笛协奏曲》,贝多芬《夜曲(Op.25)》《六首钢琴与长笛主题变奏曲》《降B大调钢琴与长笛奏鸣曲》等。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沙米纳德《小协奏曲》,舒伯特《枯萎的花变奏曲》《阿佩乔尼奏鸣曲》,肖邦《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瓦拉格幻想曲》,波姆《大波兰舞曲》,舒曼《三首浪漫曲》,热南《威尼斯狂欢节》《拿波里民谣幻想曲与变奏曲》《茶花女主题幻想变奏曲》,比才《小步舞曲》,高伯尔特《长笛幻想曲》《夜曲和快速的诙谐曲》,博瑞纳《卡门主题变奏曲》,埃涅斯库《如歌的急板》等。


20世纪代表作品:


普朗克《长笛奏鸣曲》,德彪西《牧神午后》,哈恰图良《长笛协奏曲》,伊贝尔特《长笛协奏曲》,诺里维《里诺之歌》,桑刚《奏鸣曲》,武满彻《声》,贝里奥《模进一号》等。


中国经典作品:


贺绿汀《牧童短笛》,谭蜜子《夕阳箫鼓》,黄虎威《阳光灿烂照天山》,赵季平《大净》等。

2.双簧管

figure_0007_0002

【乐器名称】双簧管(英Oboe 意Oboe 法Hautbois 德Oboe 俄гобой)


【乐器本调】C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表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哨片)、管身(上节、下节和喇叭口),音键


【使用材质】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大多是乌木)制成


【乐器特色】


木管家族中的“抒情女高音”。双簧管体为圆锥形,管长约60—70厘米。两片簧片制成的哨子,演奏时含在两唇之间,通过吹气使双簧片振动,形成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来。通过启闭音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而获得不同的音高。因材质及哨子插入管身的稳定性,双簧管的A音常被作为管弦乐队调音时的标准音。除了可以独奏与重奏外,双簧管曾是军乐队、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双簧管家族包括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


古希腊时期,有一种木质的吹奏乐器阿夫洛斯(Aulos),其管身有若干小孔,管头有两片芦叶,最早采用麦秆、牛骨等做成,由弗里几亚人首先开始运用,后来中世纪德国又出现了一种类似木质的双簧乐器夏尔美(Schaimei)。据记载,这两种乐器为现代双簧管的祖先。将近三百年前,在法国第一次出现经过改良的只有两个音键的双簧管,1727年,拉斯登堡的乐器制作师霍夫曼(Hoffmann J.Ch.)把它增加到四个键。19世纪特里埃别尔(Triebert F.1813—1878)受到波姆改革长笛的影响,在构造上开始模仿长笛的音孔排列与音键装置,逐渐地增多了管侧的音孔与音键。


吕利首先在自己的管弦乐作品里运用双簧管,之后巴赫以及拉莫也曾被双簧管美丽的音色吸引;亨德尔将双簧管的演奏艺术推向高峰,亨德尔为双簧管创作了6首协奏曲、12首奏鸣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田园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格里格的《挪威舞曲》等,都有双簧管演奏的著名片断。


【音色音域】


小字组降b至小字三组afigure_0008_0003


双簧管的各个音域发音比较均衡,音响也较丰满,有着谐和、平衡的表现力,演奏的持续性胜过其他木管乐器,常担任独奏性的旋律部分,尤以表达连绵性歌唱音调为其所长。双簧管有接近人声歌唱般美丽的音色,低音区的音色较丰满,有一种辽远开阔的感觉;中音区的音色具有非常美丽的色彩,能吹奏出丰富的强弱音响,气息消耗很少,善于表达多样而复杂的感情,是一个具有细腻表情的区域;高音区的音色明朗,但声音较纤细。


【演奏技巧】


双簧管属于旋律性乐器,适合演奏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同时也能表现快速的经过句与伴奏音型。吹奏中常运用“单吐”演奏法,由于哨片含在口中故吹奏快速双吐较难,但技术高者也可以使用“花舌”(振舌法)演奏。双簧管对于连奏是非常擅长的,演奏时气息消耗较小,有很好持续能力。


【应用曲目】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品:


泰勒曼《双簧管协奏曲》,亨德尔《十二首双簧管奏鸣曲》,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维瓦尔第《双簧管协奏曲》五首,奇马罗萨《双簧管协奏曲》,阿尔坎杰洛·科雷利《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佩尔戈莱西《降E大调双簧协奏曲》,马尔切洛《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等。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370)》《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罗西尼《引子、主题与变奏》,海顿《C大调协奏曲》等。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罗伯特·舒曼《三首双簧管浪漫曲》《柔板与小快板》,圣-桑《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拉威尔《哈巴涅拉》,P.A.格林《威尼斯狂欢节》,帕斯库里《唐尼采第歌剧<宠姬>主题协奏曲》,《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主题华丽协奏曲》,普朗克《双簧管奏鸣曲》,施特劳斯《D大调协奏曲》等。


20世纪代表作品:


霍利格《无伴奏奏鸣曲》,欣德米特《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贝里奥《模进七号》,布里顿《时间变奏曲》《六首蜕变后的奥维德无伴奏》,多拉蒂《五首无伴奏小品》,斯拉维奇《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等。

3.单簧管

figure_0009_0004

【乐器名称】单簧管或称“黑管”(英Clarinet 意Clarinetto 法Clarinette 德Klarinette 俄кларнет)


【乐器本调】figure_0009_0005调和A调等


【应用谱号】高音谱表


【结构组成】笛头、哨片、小筒、上节、下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


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有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在笛头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笛头的空间吹气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使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形成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莎吕莫管(chalumeau)演变而来, 17世纪出现在大众视野,由德国乐器师约翰·克里斯朵夫·邓纳(Denner J.C,1655—1707)根据法国式竖笛莎吕莫管(Chalumeau)改革而来。经历了管身的加长和音键的补充,直到1842年,辛特·克罗捷(Klose’H.E, 1808—1880)根据波姆式长笛构造原理改革了十三键的体系,后又经莫林豪尔(Mollenhauer)在1867年完善了波姆式单簧管的构造体系。


单簧管家族包括降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倍低音单簧管等。1720年,总谱中最早出现了单簧管,1751年,德国作曲家J.斯塔米茨创作了第一部单簧管协奏曲。


【音色音域】


小字组e至小字四组c(e—c4)。


单簧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现,音色纯净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


【演奏技巧】


单簧管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擅长演奏和弦的跳进、歌唱性的旋律音阶或半音阶的快速进行,能够体现出演奏者华丽的技巧,属于木管乐器中力度变化能力最强的乐器。在乐队中适合表现多种性格和各种技巧,可担任旋律独奏、变奏、加厚音响及流动的和声型伴奏等。单簧管吹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在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应用曲目】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降B大调单簧管三重奏(K.498)》,罗斯勒《单簧管降E大调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Op.114)》《单簧管五重奏(Op.115)》《单簧管奏鸣曲(Op.120)》,韦伯《单簧管第一协奏曲(Op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