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人—陈歌辛艺术歌曲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梦中人—陈歌辛艺术歌曲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陈钢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01
书籍编号:30612657
ISBN:978755231331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097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梦中人—陈歌辛艺术歌曲集
作者:陈钢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01
ISBN:978755231331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百年上海,百年风情,百年“歌仙”,百年玫瑰。
作家陈祖芬说:“名叫歌辛的人,就是一生为歌而辛苦!辛苦一生的人也很多,但像仙女撒花那样,把歌撒满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撒到今天还会撒下去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他终究是天之娇子!”
一百年前,陈歌辛诞生于上海。他是从印度飘流而来的祖先与江南女子联姻后的一颗硕果,也是百年海派文化的创造者和见证人。在短短的四十六年的人生中,他创作了两百多首作品,写下了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写下了大上海的音乐名片《夜上海》,写下了全世界华人在春节时所唱的同一首歌《恭喜恭喜》,还写下了《凤凰于飞》《苏州河边》《永远的微笑》《花样的年华》《渔家女》《初恋女》和《梦中人》等等。这些歌声并未随风飘逝,而是百年长歌,代代咏唱。
陈歌辛的一生是爱的一生,恋的一生。他在《桃李争春》中唱道:“只要我爱你,不管你爱我不爱。”他将那一首首浓得化不开的情歌和一曲曲低吟浅唱的小夜曲,献给了所有他爱的和爱他的人。虽然天妒英才,虽然这个世界对他很不公平;虽然他不得不过早地抱憾离去,可是,他留下的无限的财富,远远长过他短暂的生命。五十年前,那支夭折的玫瑰,被深埋在安徽白茅岭的皑皑白雪之中。可是,人虽去,歌未断,流传了七十多年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已成为“歌仙”的艺术丰碑和永不消逝的心灵电波!
“他曾想化作海燕,自由翱翔,高歌猛进。可是,铺天盖地的暴风雨刹那间就将他席卷而去。他想把全部的爱献给世界,他想用音符呼唤春天,可他自己却没能度过命运的寒冬。他虽然一生坎坷,但‘一代歌仙陈歌辛’却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传奇节目:《玫瑰与蝴蝶》)
看!玫瑰盛开,蔷薇怒放,还有那梅花,正在吐露着醉人的芬芳。
听!彩霞飘飘,歌声袅袅,“歌仙”正在天上高唱。他歌唱着春天,歌唱着爱情,歌唱着他最爱的梅花:
梅花开咯,梅花比百花先开咯。
寒风寒风吹得紧,先让梅花报喜讯。
白雪白雪压得重,倒叫梅花香更浓。
梅花开咯……
陈钢
2017年4月
玫瑰、玫瑰我爱你
(女高音或男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玫瑰”是中国笫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诗意盎然,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连理”的情怀。它创作于1940年,是国泰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天涯歌女》的插曲。1951年,美国著名的爵士歌手弗兰克·莱纳(Frank Laine)将它用英文翻唱并录制成唱片,荣登当年全美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前列。这首歌以后又被英国的“国王合唱团”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梅艳芳曾用粤语来演绎,荷兰的爵士女皇劳拉·费琪也曾用中文演唱。真可谓是朵朵玫瑰,各争奇艳,朵朵玫瑰,尽吐芬芳!
苏州河边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苏州河边》也是陈歌辛的代表作,这首歌因为浪漫的气息被听众誉为“春申小夜曲”和“东方托赛利”,流传极为广泛。姚莉和哥哥姚敏一起合唱了这首歌,兄妹俩被冠以“双生花”的美誉。
“此歌曲调清幽,梦一般的朦胧,十分含蓄地描写了一对热恋青年在夜上海苏州河河畔的心迹情绪。此曲和陈歌辛作曲、范烟桥作词的另一首歌曲《夜上海》,成为标志性的‘市曲’,直到如今还在传唱。”(钱乃荣)
永远的微笑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陈歌辛一生写了两百多首歌唱春天、歌唱花朵、歌唱爱情的歌曲。但其中最令人感动和难忘的是《永远的微笑》,这首歌是“歌仙”送给爱妻金娇丽的情歌。
“歌仙”在写《永远的微笑》时,似乎就暗藏了他的悲剧人生。歌曲最后唱到“心上的人儿,你不要悲伤,愿你的笑容,永远那样。”“歌仙”说他的爱妻有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这首永恒的情歌是不朽爱情的见证和一曲人生的交响。
花样的年华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花样的年华》与《夜上海》同是电影《长相思》(1947年香港出品)的插曲,由周璇首唱。它用歌声勾画出繁华的都市风光和浓郁的海派风情。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曲首清丽绵延,宛如皓月在花前冉冉升起。接着,音乐陡然急转“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歌声吐露着孤岛时期上海人的哀叹与呻吟。突然,爆发出全曲的最强音——“啊,可爱的祖国,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能见那雾消云散,重见你放出光芒……”这是歌的主旨,也是“花”之所指,“祖国”则是作曲家心中永远开不败的花!
蔷薇处处开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花,是陈歌辛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通过对花的颂扬,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在上海的孤岛时期,他写下了《蔷薇处处开》,用歌声为孤岛的居民带来一些小小的圆满和小小的温暖。通过对花的颂扬,通过盼望“挡不住的春风吹进胸怀”,来“拂去我们心的创痛”。
《蔷薇处处开》的首唱者是影坛大姐龚秋霞。周璇在1944年的一次文化界的座谈会上说:“我以为秋姐(龚秋霞)的《蔷薇处处开》唱得最好,直到今日脍炙人口,连小孩也会哼几句呢!”
是梦是真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是梦是真》原是影片《千里哀鸿》中的插曲,由龚秋霞首唱。它是一首小令,歌短情长。歌中唱道:“我想着梦中的你呀,说不出是悲是喜。”紧接着是鼻音低吟与幽雅的口哨声交替,以表示怀人者心波起伏,别有情怀。此时无言胜有言。歌曲结束时,则以“今夜的月明如镜,我俩在堤上同行,让我问梦中的你呀,这究竟是梦是真?”是呀,情为真,寄托于梦则更为传神。
初恋女
(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初恋女》为影片《初恋》的主题歌。
诗人戴望舒曾为自己相恋八年的初恋女友写过一首情诗《有赠》。诗的最后写到道:“终日我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让人唏嘘不已!
电影《初恋》是通过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两位女性的爱情纠葛展开的。陈歌辛在为其作曲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文友、与影片的男主人公有同样命运的著名诗人戴望舒,不久前,戴望舒因再度失恋而写下的短诗《有赠》,于是,以此为词,创作了电影主题曲。他在诗前加上了几句词“我走遍漫漫的天涯路,我望断遥远的云和树,多少的往事堪重诉,你呀,你在何处?”然后谱上了带有探戈节奏的曲调,表现了一种惆怅而无奈的深情。
西湖春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这是陈歌辛“咏春”主题(《春》《春之消息》《春光无限好》《春天的降临》《春风野草》《湖上春》《迎春风》《春恋》等)中最有民歌风的一首,由李丽华首唱。音乐抒情甜美,情侣们相依相望,陶醉于一片江南春色中。
渔家女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渔家女》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曲,由周璇演唱。这首歌是“船家生活的写照。朴实、和美,悠然来去,不受羁绊。安于这份艰苦,却又有一股昂扬如浪头的、急欲破茧而出的斗志”。(方翔)它令闻歌者仿佛隐身于湖上渔舟之中,看到那漁家女不施粉黛、撒网打鱼的生动景象。
秋的怀念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秋的怀念》是影片《天涯歌女》的插曲(1941年出品),由都杰首唱,之后由姚莉灌录成唱片。
歌曲的表意虽为“静静地徘徊”,但,艳丽的红叶仅是为她“涂胭脂”“遮烦恼”的外装;而纯洁的“白云”也只是为她“抹粉黛”“掩悲哀”的表饰。她的“秋的怀念”就是她的“心的徘徊”。她所永远怀念的是那“慈祥的草原”和“可恋的村间”。音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钢琴伴奏用不间断的律动和变换的节拍、节奏,衬托出这一番情境。
海燕
(花腔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海燕》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独唱曲,曲中高唱:“我歌唱,我飞翔,在云中,在海上……”充满海燕翱翔的自由精神和不怕“乌云密布,天空无光”的大无畏气概。该曲由李香兰主唱,黄源尹、黄飞然两人伴唱,当时人们称之为“三星照地,海燕迎风”。此三人唱得十分传神,由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广为流传。行家赞之为:“具典雅歌曲之质,推流行歌曲之尖。”
忘忧草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海燕》和《忘忧草》是陈歌辛为李香兰写的两首抒情艺术歌曲。
《忘忧草》是一首深情别致的艺术歌曲。歌中唱道:“我在泥中默念着你的名字,忘去这烦忧的日子……有你在梦里,我的叶便长青。”用比兴的手法借草拟人,吐露心声。
我要你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我要你》是为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影片《美人关》所创作的插曲,由白虹演唱,后百代公司将其灌成唱片。该曲表现了“厮守在黑夜直到明天”的缠绵之情。
你不要走
(女中音或男中音独唱)
歌曲简介
《你不要走》是影片《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插曲,白光的演唱丝缕入扣。开头的“不要走,不要走”,词缠绵,曲悱恻,使人伤情。歌中的“门外有风太冷”如泣如诉,意味深重。最后唱到“你不要走吧,让他跟随你左右……”时,近于哀求,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布谷
(花腔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陈歌辛用一系列的圆舞曲(《海燕》《春天的降临》和《寻梦曲》等)表现上海的都市风貌。
《布谷》是影片《春之消息》的插曲,由朗毓秀演唱。这是一首圆舞曲风格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歌唱春天的儿女们不怕黑暗,不怕饥饿,在苦难中生长心坚力强。
度过这冷的冬天
(男中音独唱)
歌曲简介
这是作曲家在寒冬时节盼春、颂春的代表作。“度过这冷的冬天,春天又要到人间,不要有一点猜疑,春天是我们的。”全曲短短四句,充溢着希望和信念。陈刚在改编此曲时,特地加入了作者的另一首歌曲《风雨中的摇篮曲》作为对比的中段,来追溯当时我们风雨中的童年。在温情地耳语着“爸爸回来呀,亲亲小娃娃,爸爸年纪老,有宝贝陪爸爸”之后,节奏加快,大声唱出了“狂风有时尽,暴雨有时停,燕子归来时,满眼又是春”的歌声。全曲心潮起伏,犹如交响。最后又回到主题,坚信春天必将来临!
梦中人
(女高音独唱)
歌曲简介
陈歌辛是一个梦中人。他做过许多梦,也写过很多梦:《寻梦曲》《花一般的梦》《梦中的故乡》《梦中人》。“昨夜的月色沉迷,松林也停了呼吸,我想着梦中的你呀,说不出是悲是喜。”那种甜蜜的、神秘的、摇曳的梦多么地令人神往!《梦中人》是他1942年的作品,由龚秋霞首唱。
“每当我(陈钢)低吟轻唱起这首歌时,那一句交织着追寻与失落、期盼与无望的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于是,我将原曲续写成一曲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咏叹,强化了最后那问号式的主题,使这首歌曲成为一首父子二重唱和两代人的寻梦曲——我们在梦中相会,一同唱了出我们毕生苦苦追寻的理想,和那颗至死不渝的心。”
沙扬娜拉
歌曲简介
这是为徐志摩同名诗歌所谱的艺术歌曲,音乐自由浪漫,如同吟诵,与语调贴切相吻。当唱至“那一声珍重”时高潮迭起,反复回响。之后又在“沙扬娜拉”的呼喊声中寄寓了无限的无奈与惆怅。
春花秋月何时了
歌曲简介
此曲是一首发表于1936年《音乐教育》的艺术歌曲,具有无调性和多调性倾向,属于我国第一首“现代派”艺术歌曲,在当时显得非常“另类”。歌词即李后主的著名的词作《虞美人》,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故国家园梦,陈歌辛采用了当时在中国音乐界十分新颖的无调性写作手法。而在另一首1936年公开发表的艺术歌曲《沙扬娜拉》(徐志摩诗)中,也可以听到中国和日本音调的交融。(梁茂春)
后记
陈歌辛笔下的“上海老歌”,很大一部分可谓是艺术的流行歌曲或流行的艺术歌曲。我之所以尝试为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配上钢琴伴奏和乐队协奏,就是为了证明这些“流行歌曲”,其艺术内涵与表现外延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早在1985年,我就在香港举行了“父子仨”音乐会,由我的弟弟陈东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了由我重新编配成交响乐伴奏的十首父亲的歌。之后,他还在另一场独唱音乐会中用钢琴伴奏版演唱了这些歌。那些用管弦乐和钢琴重新编配的歌曲,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和扩展,使原曲中潜藏的内涵得以全方位的释放。如我在《度过这冷的冬天》和《梦中人》中,就分别作了交响化与歌剧化的处理。
《度过这冷的冬天》原是一首四句体的短歌,它诞生于“孤岛”时期的上海。当年,作曲家朱践耳曾目睹父亲站在影剧院大幕前高唱此歌的感人情景,后来又特地登门索谱。我在改编时用了强烈的和弦连奏和急速的琶音滚动衬托着男中音浑厚的独唱。当钢琴伴奏掀起了铿锵的主题和急速琶音的滚滚音浪时,我的眼前顿时会浮现出当年“孤岛”上所掀起的阵阵风暴。其实,短歌的背后是长诗,是说不完的故事。为了掘示深藏于曲中的深意与内涵,我就将父亲的另一首作品《风雨中的摇篮曲》插于其中,作为副歌。这首由周璇首唱的“摇篮曲”式的歌调,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