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弹—琵琶指能练习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每日必弹—琵琶指能练习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庄永平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书籍编号:30612653
ISBN:97875523114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036
版次: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音乐舞蹈
版权信息
书名:每日必弹—琵琶指能练习曲
作者:庄永平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ISBN:978755231145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我国民族乐器用练习曲作基础训练,大概也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国乐大师周少梅、刘天华开创写作二胡、琵琶练习曲算起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用练习曲训练民族乐器技能才渐成气候。但是,要建立像西洋钢琴、小提琴等乐器那样成熟的成套练习曲,谈何容易,建立一套实用而又有实效的练习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亚于乐曲创作。
创作琵琶的成套练习曲一直是琵琶演奏家们的梦想,大家都在为之而努力着。所谓“成套”就是要根据琵琶乐器的演奏特点,分门别类地创作出一系列练习曲,进行阶梯式的、循序渐进式的训练。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洋乐器已有的成果,例如,像钢琴的练习曲那样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实践,证明确实让十个手指的每根筋腱都能得到锻炼,这是他们长期努力创作和积累的结果,现在其中的一些就可借鉴作为琵琶的练习曲。小提琴、吉他等和琵琶同是弦乐器,它们的练习曲就更能借鉴应用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盲目地借鉴。例如,琵琶的定弦与小提琴、吉他等不尽相同。小提琴是五度定弦;吉他是六弦中杂有大三度,而琵琶是四度、八度及杂有大二度定弦,因此,这些练习曲必须有一定的消化才能应用。当然,更主要的是必须根据琵琶自身的特点,创作出适合自己的练习曲。在此基础上形成由浅入深、进度分明的成套练习曲,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本集《每日必弹——琵琶指能练习曲》,顾名思义就是偏重琵琶练习曲中的基础部分。这种基础练习曲对于中西乐器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高级练习曲的基础。例如,活指练习、音阶练习是大多数乐器都需要练习的。由于琵琶左右手的指法、手法较多,几乎所有这些指法、手法都依赖于基础的活指、音阶等练习,因此,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此外,对演奏家而言,高级练习曲不一定每天都练,但是这种基础的练习曲则是需要每天练习,这是保持和增加手指能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首先就是指这些练习曲。本集所选择的练习曲总的难度不大,主要是为初、中程度学习者所设。当然,正如上文所述,基础练习曲是不分高、中、低演奏程度的。另外,本曲集也附载了一些歌曲改编的练习曲和乐曲,适当扩大指能练习的范围,这对指能的练习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编写练习曲本非易事,这一工作也需要旷日持久地坚持下去。如果练习曲确有实效,那将是笔者最大的心愿。如果有的练习曲效果不大,也必将在历史的检验中被淘汰。相信经过同仁们不断实践、筛选后,必将能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确有实效的琵琶练习曲体系。
庄永平
2015年12月
第一部分 练习曲
一、“指能”练习的重要意义
何谓“指能”?“指能”就是手指的能量,亦即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众所周知,搞体育的要有“体能”,也就是身体的基本素质潜能,要达到一定强度。体育运动首先是要把身体练得扎扎实实,这是基础,其次才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个项目的技能。没有基本的体能就不可能取得各项技能的成功。演奏乐器也是如此,如果把演奏乐器比作是一项运动的话,它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是二者相结合的特殊运动方式。因此,不管是哪种乐器,尤其是弦乐器(管乐器必须有“气能”),手的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的运用量、没有练到各指相对独立动作的地步,是不可能演奏好乐器的。通俗一点讲,练习弦乐器就是要把双手每一个手指的筋腱练习到位,直至各指互不牵连达到独立活动的地步,才能说基本练成功了。举个浅显的例子,如果把人的手指伸开,弯曲小指时,无名指也常常跟着弯曲,说明这两根手指的筋腱是牵连在一起的,没有达到独立分开的程度。拿琵琶演奏来说,左手一直是作按指锻炼的,所以,当左手的小指弯曲时,无名指可以做到不跟着弯曲,但同样的动作右手就不行,因为右手并不做这种按指练习,它是另一种(如轮指)方式练习的缘故。在这方面钢琴的练习最能说明问题。钢琴是两手十个指都需运用,因此钢琴的练习过程比较漫长,要把十个手指的筋腱都练到能独立按键才行。琵琶等民族乐器早年的练习曲很少,常常“以曲代练”,这说明在这一领域还没有达到科学练琴的地步。近几十年来,琵琶的练习曲创作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练习的方法也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说白了,也就是上文所讲到的,怎样把每个手指的每根筋腱都练习到,每个手指都能独立地灵活操作,这就需要针对每个手指提供相应的练习曲。在训练了每个手指的相对独立性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手指综合练习,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在演奏乐曲前,许多技术性的手指操作问题,尤其是难点之处都能做到提前解决。因此,科学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各种练习曲,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那么,每日必弹,弹些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像各种体育项目需要“体能”那样,每日必须跑上四百米甚至更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乐器演奏的基本“指能”同样必不可少,需要每日练习。不管你是初习者还是资深的演奏家,每日的“指能”练习是必须进行的。有的人认为自己已成名成家,这种“指能”练习曲就可以不需要练了。其实不然,不练习“指能”你的水平就会退步,时间一长就会显现出来。在演奏等表演行业内,就有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大家知道”,等到观众能发现也就要出大洋相了,这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因此,这种基本功的“指能”练习十分重要。它需要科学的练习,既要练到手指有关筋肌,使其有一定酸胀度;又不能过头,使其肌肉拉扯而损伤。因为肌肉没有一定的酸胀度,达不到力量的临界点,是出不了功夫的。同时,又不能急于求成,造成伤筋等现象反而是得不偿失的。这种肌肉的酸胀度是日日递进的,等练习至一定强度后,筋腱肌肉,尤其是那些细小的筋腱部分,感觉不怎么酸胀了,功夫基本也就练成了。但肌肉本身是富于弹性的,如果不练习,它就会退回到原来状态,也就是不进则退的。因此,即使是成熟的演奏家,也必须日日练习基本功。
“指能”又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主要是指单独增强手指筋腱的部分;广义的可以包括一些技巧性的练习,甚至简单乐曲的练习。因为它们都包含有“指能”的基本功成分在内。从狭义的“指能”来说,像琵琶这种乐器还可以根据左右手技术的具体情况分成两大类型。
一是针对左手的练习,当然,这种练习对右手而言,常运用弹挑技巧。虽然弹挑需要练习,并且也要时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法,但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左手而言的。因为乐曲旋律的不同,常常表现为左手按音的不同。如快速练习,不仅需要左手快速且按音准确,而且也要有右手弹挑的配合。有的人左手比右手快,有的人右手比左手快,只有二者都能达到快速的程度,才能真正胜任演奏快速乐曲的要求。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左右手均存在一定的“指能”问题,而对于成熟的演奏家而言,在较稳固的右手弹挑情况下,通常是稍偏向于左手的练习。左手或加右手的练习,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活指练习、音阶练习、横向过弦练习、纵向换把练习等几个部分:
(1)活指练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灵活手指的练习。它可以有顺向、逆向、交叉等几种练习法,还有多种按指型的练习等。其目的比较偏重于对手指筋腱的锻炼。不仅能加强手指独立操作的灵活性,而且能明显增强其耐力与持久力。
(2)音阶练习。是指作各种调性音阶的练习。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练习呢?因为从乐曲旋律进行的角度而言,旋律的根基可谓是某种程度上音阶形式的变化反映。音阶练习一方面能让演奏者熟悉各把位上各弦音间的关系,使之能较迅速地找到旋律所需要的音。另一方面,旋律的组成有时就是音阶的表现或变化。因此,音阶练习在各种乐器上都是非常重视的。对于中国乐器而言,在进行七声音阶练习时,还要特别强调五声音阶的练习,这是针对中国乐曲旋律进行需要而来的。
(3)纵向换把、跳把练习。其练习目的是扩大旋律的音域、音区活动范围。传统演奏中,我们常把过低或过高的音作翻高或翻低八度演奏,这样就破坏了整条旋律的连贯性甚至表情意义。科学的方法是要保持原有的旋律内容,不能随意翻高或翻低八度演奏(为了表达特定的风格等情况除外)。因此,为了完整地表达旋律的内容,纵向换把、跳把是必须的。换把要做到自然、顺畅,上把的尾音必须清晰、不短促;下把的首音要从容、稳健,尽量减少换把对旋律进行的冲击。至于跳把更要前音清晰,后音准确无误、一步到位,要做到跳把在旋律进行中了无痕迹,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旋律顺畅地表现出来。
(4)横向过弦练习。这些练习不仅是练习左手按弦的准确到位,更是右手弹挑的一种练习。所谓过弦就是常在一个把位四条弦的情况下,右手弹挑的顺过去、倒过来,也就是或弹外弦挑内弦;或弹内弦挑外弦,演奏时不能磕磕碰碰,而是要干净利落地进行。同样左手也应该有序地按音,不能在忙乱中顾此失彼。
二是针对右手的“指能”练习。除了上述与左手密切配合的弹挑练习外,右手“指能”练习主要指的是轮指练习。尤其是长轮,我们必须锻炼它的耐力与持久力,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曲来加以练习。在这一点上,过去我们常以《将军令》一曲作为练习长轮之用,有其合理的一面,直到现在我们仍可以继续这样练习,只是在乐曲组织与手法上需要有所改进。轮指必须要有这种耐力与持久力的锻炼,而且,要使右手的力量集中到五根手指的指尖上也非易事。它需要下臂、手腕及各指大、中、小关节的配合,通过这种持久力的练习,力量才能集中到指尖上。
“指力”练习可以由众多同类性质的练习曲,或有所侧重的练习曲所组成。每日必弹可以选择同类性质练习曲中的几首加以练习,第二天再选择另外的几首加以练习。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侧重选择某几首练习曲进行练习。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可根据演奏中的问题作针对性练习。对于成熟的演奏家而言,则是强调手指筋腱的锻炼放松,保持与增强基本功。
在“指能”练习的基础上,还可作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片段或小曲练习。如右手的技巧有特定的“摭分”练习、“扫轮”练习、“滚奏”练习;还有“挑轮”练习、“摇指”练习;等等。这些技巧需要单独练习。此外,诸如连续“扫拂”等技巧,需要耐力和爆发力,必须有一定的“指能”支撑才行。又如左手的技巧,像特定的“揉弦”练习、“打音”练习、“带音”练习也需要作针对性的训练。当然,由于这些指法、手法大都带有技巧性,不作为典型的“指能”练习,而是结合一些短小的乐曲,单独或组合练习。因此,广义的“指能”练习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只是作为附带而已。
第一部分 练习曲
一、“指能”练习的重要意义
何谓“指能”?“指能”就是手指的能量,亦即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众所周知,搞体育的要有“体能”,也就是身体的基本素质潜能,要达到一定强度。体育运动首先是要把身体练得扎扎实实,这是基础,其次才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个项目的技能。没有基本的体能就不可能取得各项技能的成功。演奏乐器也是如此,如果把演奏乐器比作是一项运动的话,它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是二者相结合的特殊运动方式。因此,不管是哪种乐器,尤其是弦乐器(管乐器必须有“气能”),手的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的运用量、没有练到各指相对独立动作的地步,是不可能演奏好乐器的。通俗一点讲,练习弦乐器就是要把双手每一个手指的筋腱练习到位,直至各指互不牵连达到独立活动的地步,才能说基本练成功了。举个浅显的例子,如果把人的手指伸开,弯曲小指时,无名指也常常跟着弯曲,说明这两根手指的筋腱是牵连在一起的,没有达到独立分开的程度。拿琵琶演奏来说,左手一直是作按指锻炼的,所以,当左手的小指弯曲时,无名指可以做到不跟着弯曲,但同样的动作右手就不行,因为右手并不做这种按指练习,它是另一种(如轮指)方式练习的缘故。在这方面钢琴的练习最能说明问题。钢琴是两手十个指都需运用,因此钢琴的练习过程比较漫长,要把十个手指的筋腱都练到能独立按键才行。琵琶等民族乐器早年的练习曲很少,常常“以曲代练”,这说明在这一领域还没有达到科学练琴的地步。近几十年来,琵琶的练习曲创作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练习的方法也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说白了,也就是上文所讲到的,怎样把每个手指的每根筋腱都练习到,每个手指都能独立地灵活操作,这就需要针对每个手指提供相应的练习曲。在训练了每个手指的相对独立性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手指综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