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科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人生教科书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国共青团网今年向全国团干部推荐的8本书之一!
作者:关明华著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612298
ISBN:978711412584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02492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版权信息
书名:人生教科书
作者:关明华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11412584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文前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
——习近平
序
这是一本内容形式与众不同的书。用不足购买一张电影票的费用便可以阅读到人的一生,岂不快哉?因为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重大方面,并逐一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基本可以回答人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形式上看,书中既有人类几千年人生思考的荟萃总结,也有古今中外思想大家的哲理箴言,还有作者自己60年人生的体会感悟,兼具理论读物和工具书的特征。
这是一本适应范围极其广泛的书。虽然书中所及均属人生重大问题,但却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也没有艰涩难懂的字词语句,适合初中以上文化的所有人阅读。青年人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标,中年人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人生反思并指导子女,老年人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人生总结并告诫后代。一直有人在问:人生为什么没有说明书?人生为什么没有教科书?人生为什么没有规划书?中、高等教育为什么没有系统的人生科学课程或者专业?此书就是这方面的发端之作。
这是一本可以伴随人生始终的书。人生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着各个阶段中会有不同的思想需求和实践需求。无论是成长期的青少年,还是奋斗期的中青年,或是成熟期的中老年,我们在思考人生、实践人生、体会人生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顿和迷惘。本书中的一些思想、观点会给人以参考,帮助人们调整一下视角,增加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但本书不是趣味读物。
这是一本可以置于床头的书。作为理论读物,本书具备了一定的高度;作为工具书,本书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在很多人心情浮躁、压力山大、难以沉思的状态下,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将此书信手翻阅几页,或者会引发对近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或者会引发对自己一言一行的反省,或者会引发对自己人生未来的遐想。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会是一种很好的催眠。
这是一本可以参与修改创作的书。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书写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因此,人生科学的研发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此书的几十篇章即可替代。每位读者都可以用心阅读此书,用心感悟人生,并且随时将体会记录下来,转达给作者或出版社,以便修订此书,或者另行结集出版。这是与阅读其他书刊截然不同的一种新形式。
编者
2015年10月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千姿百态、风云变幻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那些人生中必须要做的事情该怎样去做?
当我们行将离开时,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
记得从十几岁开始,这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但是,一直没有人能系统地告诉我答案。
大约在55岁前后,回首自己几十年的坎坷人生,再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迷惘人群,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迷惘问题,我开始思考该如何解释、如何回答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打算在这方面做点事情,让更多的人少一些人生困惑、迷惘和遗憾,多一些成功的可能和人生的快乐、幸福。今年满60岁了,我觉得到了应该做的时候了。
人生的最大困惑和长久迷惘
1968年春天时,我未满13岁,告别了早已不再上课并且多滞留了半年的小学后,便进入了所谓的“中学”。那时的中学上课更不正规,连班级、年组乃至全校的建制都是模仿军事编制的,学校叫“民兵营”,年组叫“民兵连”,班级叫“民兵排”,班干部叫排长和政治干事。在校的高年级学长们忙着到处“串联”和进行派性斗争,我们因年龄小不能到外地去,就留在学校写大字报、开批斗会、挖战备地道、搞军事拉练,穿插着上一些被叫做“政治”、“工业基础知识”(即物理、化学)、“农业基础知识”(即自然、生物)的课程。这个阶段正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懵懂形成的青春期,但家长要忙着上班工作和参加“文革”运动,老师被“运动”得晕头转向而人人自危,谁还有闲工夫来告诉我们这些呢?就算他们有时间、有闲心想告诉我们,估计他们自己也闹不清该告诉我们些什么吧。
在中学混了3年多,我们就算毕业了。当年的政策是应届中学(当时已没有高中初中之分)毕业生全部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我不满17岁时便告别了住在县城里的父母,到农村去插队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就算步入社会了。可是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呢?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呢?还是没有人能告诉我。
两年后,我19岁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可以离开农村的机会。“文革”后期,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开始招收由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推荐的学生,历史上被称作“工农兵学员”。因为下乡时间短,我还没有入党,只能报中专或者技校,这样我便成了一所电力技工学校的“工农兵学员”,所学专业是汽轮机设备及运行。可怜的是,学校连教材都没有,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的老师一边带着我们到电厂去“开门办学”,一边领着几个同学参考“文革”前的教科书编写教材,对付着学了两年。毕业那一年,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1976年:3位伟人相继辞世、唐山大地震、“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逝世,犹如天塌地陷一样,似乎国家都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了,谁还能帮助我们分析人生、规划未来呢?
真正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面临着如何工作、如何进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创建未来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逐渐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深化,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人生问题也越来越多,亟需有人指点迷津。遗憾的是,这时的我们依然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指导,只能是在人生路上东碰西撞地摸索前行。
我在电厂当了1年多工人后,便被提拔到企业管理部门做职员,两年后又调转回家乡进入县、市两级党政机关,从科员、副科长、科长到副局长,做了13年的公务员。38岁时,我主动告别舒适的机关工作,告别了被亲友、同学、同事、领导认为前途无量的仕途,改行到省城、京城做企业管理工作,既经历了省直科研事业单位、国企、外企、民企管理者的多角色转换,也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生的多角度认知和多层次感悟。
回想步入社会后这43年,每当年龄上一个台阶,我都会觉得前些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很幼稚的。30岁时,回头看20岁是这样的感觉;可悲的是,20岁时的自己却觉得已经是很成熟了;所以,30岁时的我就想,20岁时要是能有人指导一下该多好;40岁时,回头看30岁也是这样的感觉;50岁时,回头看40岁还是这样的感觉。
那么,是不是只有我们这些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人生迷惑和解决需求呢?因为生活和工作等原因,我这些年一直没有中断与60后、70后、80后、90后的交往。在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中我发现,越是出生年代靠后的人,困惑和迷惘越多。
这其中,50后和60后都已步入、已接近“知天命”或“耳顺”之年,困惑和迷惘正在逐渐被时间和年龄冲淡;70后则已经开始慢慢地接近“不惑”,趋于成熟,困惑和迷惘正在逐步减少;而80后和90后呢,前者正值“而立”之年,后者刚刚步入社会或者刚刚迈进高校,正是困惑和迷惘的频发期、集中期。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可归纳为3点:一是关于人生管理科学的系统研究和教育一直没有成型,人生的许多重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二是和平的生活环境以及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生的欲望更大、更多、更强了;三是社会和人生进入多元化时代,更加复杂,变化更快,人生可以选择的路径更多了。
如果人生只有一种欲望,或者面前只有一条路,相信我们谁也不会迷茫,只要想办法满足这单一的欲望,或者沿着这一条路坚持走下去就是了。可是如果有两条路、三条路,或者有更多的欲望、诱惑摆在我们面前时,不迷茫反倒是不正常的了。
梳理一下人们对人生一些基本问题的困惑和迷惘,大致上可以分为学业、职业、事业、前途、婚恋、信仰、道德、生命、命运、幸福等方面和类别。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人们又哪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时代又怎么能加快前进的脚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腐败问题将怎样遏制?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又将如何得以解决?
人生为什么没有说明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里。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以现在的生命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3万天左右。在这期间,我们将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体验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总是能给我们以未知的新的东西;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妙,则在于它能让我们在解析未知和解决问题之中获得快乐。
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很多问题需要有人来解决,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在我们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同样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其中多数问题必须是由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怎么认识?怎么区分?怎么辨析?怎么解决?
在人生路上,家长、学校和社会可能会教我们一些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一类问题的方法。但是,有一些关乎我们一生甚至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却可能一直没有人严肃认真地来指导,没有人系统深入地来教诲。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直到人老心衰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最重要的问题一直是要靠自悟的啊!可是等有些问题自己悟明白的时候,早已是时过境迁,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了;还有很多问题,直到彻底闭上眼睛可能也没有悟明白,只能带着遗憾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或创造幸福了;更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从来就没有去悟过,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还是问题,但那些问题却左右着我们的命运,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甚至子孙后代。
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历史大约已经有300万年甚至更久了。没有人能统计出地球自诞生以来总共制造出了多少人,估计应该有千亿之巨了吧。而当今世界,更是有史以来生产人口最为丰盛的时代,据说全球每秒钟就有4~5个人被生产出来,每年新生人口1.2亿人以上,数量可谓巨大。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种各样的说明书,那些数不清、说不尽、读不完的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说明书,潜移默化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了。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经常会因为遇到了某一个问题,便去翻箱倒柜地找来某一类说明书。
几百年来,人类生产制造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物质产品都会给出一份使用说明书。奇怪和遗憾的是,每年生产制造出上亿个最为重要的产品——人以后,却从来没有给提供过一份说明书!工业时代以前,人们制造其他物质产品也没有提供说明书,其原因是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那么,到了人造卫星能上天、科考“蛟龙”能入海的今天,一切都有说明书了,唯独“人”还是没有说明书。我们不禁要问——人生为什么就没有说明书?
人生又为什么没有教科书?
如果从一个人咿呀学语开始算起,到大学毕业,他一直都在学习。上完幼儿园上学前班,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高中读大学,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或者说,这不仅仅是20年的时间,而是20年的生命,是一个人1/4甚至是1/3的生命。尤其是在初、高中期间,家长监督孩子学习如同狱警看管犯人,老师则是起早贪晚地诲人不倦,学生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学而“不厌”。有人这样评价道:当今中国,最勤奋、最辛苦的是中学生,最忘我、最敬业的是中学老师。被迫也好,自愿也罢,一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不知学了多少“知识”。结果呢?走向社会时才发现,学过的好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却没有学。特别是在必须面对人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时,多数人依旧是茫然不知所措的。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乃至全球的教育体系,都还没有将人生管理这一课题科学系统地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授课内容。这里所说的系统,一方面是指应该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而不是分散琐碎地掺杂在其他一些课程之中;另一方面,是指在师范教育中应该开设人生管理科学专业,为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人生管理科学课培养师资。不然,长达12年甚至16年的系统教育,却没有系统地学习到关乎一生甚至子孙后代的人生大学问,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
为人父母者,作为某个个人的“生产厂家”,他们似乎应该教授儿女这些人生最重要、最有用的基本理论。但遗憾的是,因为几乎没有人教授过他们,所以他们也只能靠自己去悟。有的父母可能会战战兢兢地将点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