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军事 > 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编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书籍编号:30612190

ISBN:978722412492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41804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中国共产党

全书内容: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编审委员会


主 任 赵富祥


副主任 李亚莉 焦 毅 陈会理


成 员 燕 鹏 尚振彪 姜得永 王雪怀 贺国杰


李广朴 周文立 陈友仓 牛启运 侯赞良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编辑组


主 编 陈会理


副主编 周文立 王增强


特邀编辑 侯赞良 王志忠


编 务 路进才 常海涛 徐 鹏 任丽娟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编辑说明


一、《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1998.6—2007.5)是《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郊区组织史资料》第三卷(1993.6—1998.5)的续编本。本书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和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领导下,由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主持编纂的一部资料书。


二、本资料书坚持尊重历史、求实存真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研究、运用”的征编工作方针,以铜川市印台区2007年行政辖区为范围,收录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其中,新增录单位上限为单位设立时间)期间铜川市印台区(郊区)区、乡(镇、办事处)两级党政组织和区级地方军事、政协、群众团体组织及区属部分企事业单位机构沿革变化和领导名录,反映中共铜川市印台区(郊区)委员会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和成效;反映区级各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成就。组织工作大事记收录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期间中共铜川市印台区(郊区)委员会在组织工作方面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机构变化、重要人员变动等资料。


三、本书采取纵横结合的编纂体例,按照党、政、军、政协、群众团体、区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工作大事记七个部分独立成编。党组织为主编,政权、军事、政协、群众团体、部分企事业单位五个部分依次为附编一、附编二、附编三、附编四、附编五。组织工作大事记同上述六大部分合印一册。党组织设四章,即区委、区纪委领导机构为第一章,区委、区纪委工作机构为第二章,区级政权、军事、政协、群众团体组织党组、党(工)委、党总支部、纪(工)委、纪检组为第三章,乡(镇)、街道办事处党组织为第四章;政权组织设三章,即区级政权组织领导机构为第一章,区级政权组织工作机构为第二章,乡(镇)政权组织及街道办事处为第三章;地方军事组织设两章,即区人民武装部为第一章,区消防大队为第二章;政协组织设两章,即区级政协组织领导机构为第一章,区级政协组织工作机构为第二章;群众团体组织按组织机构设章;区属部分企事业单位设两章,即区属部分企业单位为第一章,区属部分事业单位为第二章。党组织、政权组织、地方军事组织、政协组织各章下合理设节、目;群众团体组织和区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章下不设节。《组织工作大事记》采取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例编纂,以时间为序,一事一记,不设章、节。


四、本书采用文字叙述、组织机构和领导名录、图表相结合的编纂形式。文字叙述包括各组织的综述、各章的提要和各节、各组织机构的短言以及组织工作大事记;组织机构及领导名录包括机构名称、沿革变化、职能职责、内设机构、编制人数以及实有人数,领导职务、姓名、任职起止时间及有关注释;图表包括行政区划图、隶属关系示意图、组织机构沿革(设置)表和党组织、党员、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等。


五、本书收录级限。党组织收录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候补委员和区委工作机构正、副职;区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及其工作机构正职;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成员;区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纪检组组长;区人民政府工作机构、群众团体组织党组书记、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党总支部书记、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纪检组组长;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


政权组织收录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区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工作机构正、副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主席,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联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主任。


地方军事组织收录区人民武装部军、政正、副职和工作机构正职;区消防大队军、政正、副职。


政协组织收录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工作机构正、副职。


群众团体组织收录区级群众团体组织正、副职。


区属部分企事业单位收录党、政正职。


组织工作大事记中的干部变动,收录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区纪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正、副职;区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和书记、部长、政治委员;区委组织部部长。


各组织的临时机构和各组织机构中设置的助理、咨询、组织员、宣传员、纪检员等非领导职务及享受同级待遇人员不收录。本书收录的领导由其任职机构的级别确定,对个人职级不作标注,不涉及具体的职级待遇等问题。


六、本书收录的各组织机构编排顺序是:凡实行代表大会制的,以代表大会届次顺序编排;未实行代表大会制的,按机构沿革或主要领导更迭次序编排。


七、本书收录的领导名录,党组织以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候补委员为序排列。选举产生的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委员和候补委员不注任职和离职时间。届中任命或增补的委员、常务委员、副书记、书记均按任职时间先后分别排列在同一职务之后。政权、军事、政协、群众团体组织的领导名录,参照党组织编排。领导名录中,领导自然情况需标注的,按女性、少数民族、党派、代理、兼职、籍贯顺序加注在括号内任职起止时间前,用逗号隔开。同名同姓者,以性别、民族、籍贯等加以区别。凡正职领导空缺时间在半年以上,由副职主持工作的,在短言中说明。


八、本书所列组织机构、文献、会议名称,均采用历史称谓。文字叙述中,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之后用简称。企事业单位名称采用现称,历史名称在文字叙述中表述或括注。机构设置沿革表和隶属关系示意图中,沿革关系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表示,合署和保留名义的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表示,隶属关系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第4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表示。


九、本书采用公历纪年。年代、年、月、日和计数计量、百分比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用数字构成的专有名词、单位名称和文字叙述中表示概数的用汉字。


十、本书资料主要来源于区档案馆(局)及各单位的上报资料。其中涉及党组织、党员、干部统计资料源于区委组织部党内统计和干部统计资料,涉及的经济数据等,源于区统计局统计资料。


十一、本书收录的各级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领导最后一任(届)的任职下限为本资料编纂的截止时间,不是各机构沿革和领导任期的终止时间。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郊区)组织史资料(1998.6—2007.5)


综述


铜川市印台区(郊区)地处陕西省中部,东与渭南市白水县、蒲城县接壤,南与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王益区毗邻,西与咸阳市旬邑县、铜川市耀州区相连,北依铜川市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是关中北通陕北、内蒙古,西北连接甘肃、宁夏的交通“咽喉”。总面积629.54平方公里。2006年年底,全区总人口23.36万。


印台区原名铜川市郊区,是198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区。2000年4月,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随着区名的变更,区级党、政、军、政协、群团各组织机构随之更名。区委、区政府驻地南距省会西安市90公里。2007年5月,区辖7镇(陈炉、红土、广阳、金锁关、阿庄、玉华、王石凹)、2乡(印台、高楼河)、2个街道办事处(城关、三里洞)。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国共产党铜川市印台区(郊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委”)历经3届。其间,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坚持“两手抓”工作方针,在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区的目标。


1998年7月,区委继续按照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总结区域经济运行情况,部署全区经济工作。先后作出《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改革的安排意见》。建立区级领导联乡包村、包联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确定包联9个乡镇、20个非公有制企业、22个重点建设项目。会后,全区上下加强领导和指导,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年粮食总产完成3.92万吨,较上年增长11.7%;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7.7亿元,较上年增长26.2%;改制区属企业39家,新增私营企业62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地方财政收入1193万元,较上年增长14.7%。同月,区委作出《中共铜川市郊区区委常委廉洁自律的规定》,提出不准用公款装修购买私房,不准在经济实体中兼职取酬,不准插手建筑工程招投标等18个“不准”。各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亦制定了各自的《廉洁自律规定》。按照省纪委《关于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全区17个基层党委,43个区级部门对照《廉洁自律规定》及时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区委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任务和省、市委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工作部署,批转区委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依法治区工作三年规划》,提出三年内通过开展“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依法治区活动,使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公民生活初步实现法制化。


9月,区委印发《关于在全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党的十五大精神,把理论学习提高到新水平。区委及区级几套班子都成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规定了学习时间、方法和内容。一个“区级领导学原著抓调研、科级干部学原著抓提高、一般干部学观点抓普及”的学习邓小平理论热潮迅速形成。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组成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宣讲队,巡回各乡(镇)、办事处基层单位宣讲,全区20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听取了宣讲。区机关1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了《陕西日报》举办的邓小平理论知识竞答,1人获全省一等奖。全区2342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区委举办的党的十五大精神理论知识测试。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


1999年1月,区委召开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铜川市郊区区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会议就“三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6月,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做好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铜川市郊区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区、乡两级通过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土地延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小康建设规划等实际工作,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12010万元,较上年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1376元,较上年净增69元。


3月,区委在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教育活动,简称“四教育”。“四教育”工作首先在陈炉镇、阿庄镇和印台乡试点,为期3个月,为全区全面开展“四教育”工作取得了经验。10月,“四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全区9个乡镇、106个村党支部、107个村委会按照学习、对照检查、整改三个阶段进行,历时半年。“四教育”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四教育”工作与村级党组织选举和村民委员会第四次换届选举工作同步进行,促进了乡(镇)、村级基层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乡(镇)、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