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改革开放实录(第1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陕西改革开放实录(第1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书籍编号:30612145
ISBN:978722412652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90951
版次:1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编写说明
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工作“一突出、两跟进”的基本要求,深化陕西改革开放历程的跟进研究,突出陕西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基本著作编写奠定基础,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从2017年起,组织力量编纂《陕西改革开放实录》丛书,与编撰《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三卷)同步,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整装性系列成果。
《陕西改革开放实录》(第一辑)共收录反映陕西改革开放历史的17篇文章。这些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反映了中共陕西省委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谨此致谢。
由于经验不足及水平所限,错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5月
破解“陕西现象”的科技强省之路
陕西科技和人才资源富集,优势明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陕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科技资源存量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排序不相称”的“陕西现象”,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成为摆在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多年来,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大力统筹科技资源,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强省之路。
一、认真分析、科学认识“陕西现象”
陕西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发展壮大的圣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五”和“二五”时期、“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规模的建设,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科技、旅游、能源等产业优势,尤其是科技和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原因,陕西资源存量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显现。面对这一问题,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殚精竭虑,矢志改变,始终把如何利用科技优势带动经济增长,作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步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在不懈探索的实践中砥砺奋进。
(一)提出“科技兴陕”方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许多省、市陆续提出“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等口号。1988年4月6日,陕西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在全省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陕西经济的“科技兴陕”方针。为此,省委专门组织人员到福建考察学习“以智取胜”,到江苏、浙江考察学习“技术立省”,到山东考察学习“科技兴鲁”的经验,并且成立了由省委研究室、省政府办公厅、省科委、经委、农办、国防科工办、高教局、劳动人事厅、财政厅、税务局、银行、科协、科干局等14个部门和单位70多人共同组成的科技兴陕联合调查组,就如何具体落实这个方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组用了近半年时间,共调查了39户厂矿企业、20所大专院校、62个科研单位、8个中介机构,听取了老科学家、中青年科技人员、科研单位与企业领导、经济和科技管理部门的意见,草拟了《科技兴陕纲要》和“51251工程”计划,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纲要》在充分肯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明确指出了陕西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提出振兴陕西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发挥本省的科技优势和潜力,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把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用科技进步(包括现代化管理)这个主导因素,来带动和优化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使陕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1994年,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如何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实现科技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陕西省科委针对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进行了广泛调研、认真分析、深入讨论,总结出陕西存在的“三多三少”的现象:科技力量多,但力量分散形成合力少;科技成果多,但成果转化少;科研院所多,但与企业结合少。据此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把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来抓,以此带动相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塑造现代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业、工业、社会领域的全面进步。
(二)吹响“科教兴陕”号角
1999年,为了能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陕西的科技优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素质,扩张经济总量。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的决定》。在《决定》中,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科技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认为: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全省科技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势头强劲,多数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走上了面向经济建设、自主发展的道路,民营科技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科技产业化趋势开始显现。但是,陕西科技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和市场之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传统产业现代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造成陕西科技和经济结合不紧密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管理体制不顺,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科技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多数企业吸纳科技成果和主动开发技术的能力不强,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可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项目不突出,实施科技产业化的力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和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健全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领导对科技挑战的严峻形势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还不够强。《决定》提出了10条举措:一是把发展科技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加快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步伐;三是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四是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为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六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七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资本的作用,造就一支科技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九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十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科技产业化各项措施的落实。
2005年,为了深化省情认识,凝聚发展共识,编制好陕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陕西省委提出了12个重要课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就包括科教军工调研组承担的“如何进一步发挥陕西科教军工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课题。通过这次调研,分析了制约科技教育国防科技资源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国防科技优势的对策和建议。经过研究分析,调研组认为制约陕西科技优势转化和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技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条块分割严重,科技资源难以整合;二是科技与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够显著;三是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吸纳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四是地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通过科技项目配置技术、人才等资源。
据此,调研组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陕西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工业化、现代化的经验,把科教兴陕战略确定为构建和谐陕西、实现西部经济强省宏伟目标的主战略。提出了10条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有效整合全省科技资源;二是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为陕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参天大树”;五是加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力度,有效吸纳外部科技资源;六是加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七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八是加大节约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九是加大军转民力度,促进军工科技向民用产业转移;十是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三)提出“创新型陕西”战略
2011年,为认真贯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区域,推动关中创新发展,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在这一文件中,省委省政府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陕西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陕西的科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陕西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资源战略聚集区。但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等因素形成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分散、分离、分隔等状况仍然存在,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面向地方的军民科技融合路径不畅、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有待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有待增强等。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既是破解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对称难题的客观需要,更是陕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决定》提出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六大主要任务:一是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是统筹军民科技资源,发展军民融合科技产业;三是加快陕西技术大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强化集成、突出共享,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五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步伐;六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2016年9月,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做客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门提到“陕西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他认为:一是科技力量各自为战,科研机构与地方存在脱节。陕西科技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从中央到省市,隶属于不同的领导。在传统的经济运行体制下,这些庞大的科技资源很难共享。比如陕西有1000多个研究所,研究所有的设备一年就用几次,浪费太大,但是没有又不行,别的研究所再买就浪费。科研机构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条线和区块,彼此缺少信息沟通和项目合作,致使资源共享存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