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休闲 > 旅游地理 >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叶子胜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书籍编号:30612105

ISBN:978722412589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7759

版次:1

所属分类:生活休闲-旅游地理

全书内容: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是一块历史悠久而人文厚重的土地,也是一块被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神奇的土地,还是一块多姿多彩、极具特色的土地。


在陕北,从来就有“陕北文化看绥米”的说法。鲜活生动的文化基因渗透在这里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村村镇镇,民风、民俗、民居、牌坊、石雕、石刻、民歌、秧歌、剪纸、唢呐无不彰显着其独具的地域特色,洋溢着其不同凡响的文化魅力。


建筑对文化的负载应该是最为丰满的。作为一个生在外地、长在外地的绥德人,我一直以为,绥德这么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的地方,应该有一座或一批彰显陕北建筑文化的村落式的庄园。可惜它迟迟没有出现。党氏庄园的发现、发掘、提炼与呈现弥补了这一缺憾。


据我所知,绥德党氏庄园是黄土高原乃至中国最大、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城堡式砖石结构的以窑洞为主体的特色民宅。其建筑整体布局之巧妙、功能之完善、形态之优美、内涵之丰富堪为传统民居的典范。这座看似沧桑似嫌破败的庄园,俨然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农耕文明的博物馆。无疑,它为我国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居住理念、农耕文化、民俗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民间经典的老建筑应该是民间的古典音乐。如果说,如珍珠般散落在绥德大山夹缝中的依山势而建的窑洞,是一组组别样的音符,那么,以窑洞为基本单元的民居及据此形成的建筑群落,就成为回肠荡气的“信天游”,成为我们不该忘却的“山丹丹”。党氏庄园就是其中最为悦耳的乐章。事实上,它的价值从发现之日起就在不断地被再发现与再提升,2007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发现者!感谢发掘整理者!尤其要感谢七次深入党氏庄园,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在提炼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图文并茂地将其呈现给我们的秦岭、叶子胜夫妇!秦岭是我国以纪实摄影见长的著名实力派摄影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毕业后,落脚古都西安,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守望秦岭风云的流转,守望关中大地的流变,守望古城西安的日新月异,守望关中帝王陵的今昔,守望陕北高原的变迁,守望这块儿土地上的人来人往……以摄影家特有的情怀,用手中的相机,坚守真善美,扫描天地间。他著述甚丰,获奖无数,不为流誉所惑,不被流俗所牵,不忘一个摄影工作者的文化使命,不忘深入生活,不忘坚守,不忘初心。叶子胜,陕西省出版界颇有影响的资深图片编辑和作家,她的另外一个角色是秦岭的夫人和合作伙伴。秦岭负责摄影,子胜负责编辑写文,两人以这样的合作方式出版过多部有历史有生活有温度的图文并茂的书,办过诸多专题展。在陕西出版界,他俩有神雕侠侣之称。两人退休后,退而不休,承担了大量的与摄影有关的社会课题和约稿,佳作迭出,成果斐然。《绥德党氏庄园》就是其中的一部。《绥德党氏庄园》为绥德窑洞立碑,为绥德文化立传,实属难能可贵!在此,我们应该向他们的自觉、他们的担当、他们的情怀、他们的守望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向为党氏庄园的发现、发掘、提炼做了大量默默无闻贡献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党氏庄园是绥德的,是陕北的,是中国的,它也是世界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党氏庄园的综合价值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显现!


薛保勤


2017年12月3日

提起个家名叫绥德


绥德,在北魏时由“绥民以德”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北部,在黄土高原沟壑山峁之间,黄河于县东南弯曲南流,无定河在此汇入黄河。绥德自古就以边关要塞、民族融合区而闻名。20世纪,这里是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今日的绥德依然是陕北的交通枢纽和文化大县。所谓的“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陕北旱码头”“红色沃土”“革命摇篮”等,基本勾勒出了绥德的人文和历史风貌。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地标之一八角楼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标志之一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习仲勋、李子洲、王震雕像


绥德现存大量的汉代画像石,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汉时此地居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场景,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如扶苏、蒙恬、韩世忠,还有汉武帝、康熙帝,以及王昭君、蔡文姬等,都与绥德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集。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石狮文化广场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乡道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师范学校雕塑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扶苏墓


绥德师范学校是陕北第一个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是西北革命的策源地、陕北革命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时下的绥德,其黄土高原的景观、所沉积的厚重历史、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无不让人领略到绥德的风土人情和特有韵味。悠扬的信天游里唱的“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激起人们探访的兴致。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汉画像石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天下名州”石牌楼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摩崖石刻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山峁上的庄园


出了绥德县的县城向南,沿着无定河东岸的清裴路南行,约走十五公里就到了白家硷镇临公路的蒲家硷村,到了蒲家硷村后,向东转弯攀一段小坡后再沿着水泥村道,顺着一条小河溯源而行大约五公里,就到了大山褶皱里一个叫作东贺家石村的村庄。


这个东贺家石村,是由贺一村、贺二村、贺三村和王家峁村组成。其实在历史上,贺一、贺二、贺三这几个村子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了好几次,一直到了2016年底才合并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在东贺家石村里,数贺一村最有名。而贺一村之所以闻名,甚至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是因为这里有一处名为“党氏庄园”的建筑群落。它不仅具有典型的窑洞风貌,还是建筑领域的奇观,更渗透着浓郁的陕北风情,可以说,“窑洞美誉甲天下,‘党氏庄园’甲窑洞”。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党氏庄园局部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党氏庄园,是定居在贺一村的党氏家族从第四世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的以窑洞为主体的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的集群村落。


据党氏族谱记载,从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起,至党氏第九世长子党思聪知天命之年,准确地说就是1940年,历经一百二十多年,先后经过党氏家族六代传人的逐步修建,党氏庄园建设工程才算基本完工,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党氏庄园至今依然保存完整,并且独具特色,是黄土高原上北方窑洞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是陕北民居中的瑰宝,是纯正本真的“陕北印象”和“陕北风貌”。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党氏庄园建筑群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该建筑群中,依据宅基地的山峁形地势,顺应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分布着以窑洞为主体的各不相同的十几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院院错落有别,虽处不同方位,但布局十分严谨,进可守、退可藏,明路暗道通畅方便,木制、砖雕、石刻结构协调,大门、影壁墙的设计、造型、图案、雕刻、绘画等等,无不讲究、刻意却又不乏随性。院内皆为三明两暗两厢房的经典建筑格局,族人们总结为“相檐挑石,对口厢房,倒座是槽棚”,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党氏家族的追求、富足和恪守承制。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党氏先祖党盛云、党鹰扬、党殿扬、党对扬的墓碑(凿痕为“文化大革命”时所为)


有趣的是,院落之间纵向重叠,下面住户的窑洞顶恰好是上面住户的院子,按当地通俗的说法就是“上院的院子是下院的脑畔”。这种阶梯式的构建,让上院与下院成为一个整体的套院,有的甚至又串联了平行的套院。从横向来看,因为庄园沿着山势在峁地的皱褶上建设,所以院子与院子之间修建了拱形“立交桥”式通道。通道两头是棱门,用时开启,两院相通,不用时关闭,又是各自独立的院子。院与院之间的拱形桥洞式连接通道,与今天城市里的立交桥颇为相似。纵向的桥下是村中的道路,道路均为插石路,横向的桥上是院子和院子之间的通道,村民们称这个“立交桥”为“隔洞”。“隔洞”顺着山势建有几层,现在仍在使用并保存完整的有两层。在整个村落的最低一层修有城门(城堡)式的庄园大门,村中老人们说,当年的城门洞高大气派,娶媳妇时新郎骑着的高头大马、抬新媳妇的大花轿都能耍得开,现在的这个城门洞是后来重修的,低矮了很多。


群落中的排水通道上下连贯通畅,许多水道用石头凿成。村落最底层的水道留有石凿缝隙,缝隙中可插入大石板,一旦大门关闭,石板插下,全村落就成为一个整院式的堡垒,十分严密。如果遇到无法抵御的匪患,人们可以通过庄园里早已预修的暗道直接逃往后山,躲避战乱。这种山峁上城堡式的建筑十分罕见,不仅在陕北,就是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无法找到能与之媲美的建筑。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立交桥式的“隔洞”过街通道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福、禄、寿、喜、财、卍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全景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庄园中的族群


党氏庄园的村民多为党氏后嗣,党姓人占到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党氏家族的老宅院落也占到全村宅基院落的大多数,这些是“党氏庄园”称谓的主要由来。在党氏庄园里,其他的姓氏还有刘、胡、马、张、李、王、霍等,却没有贺姓。有年龄大的村民讲,听老辈人说,很早以前,这里曾有一户贺姓财主,家里富有,据说家里的各种家当值十万贯,因此人称“贺十万”。“贺十万”家不是单门独户,也有好几门,只不过是后来走了外路,没有了任何的信息(注:“好几门”,当地俗语,意思是有兄弟几个门户;“走外路”,也是当地俗语,意思是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如今虽在东贺家石的贺三村有贺姓人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贺十万”家没有任何关系。而那些非党姓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当年党家长工的后裔,或是后来土改时分得了党家财产和土地,或因打仗有功,得到了奖励性质的“拥军窑”,当然也有迁徙定居在这里的。这些非党姓的人家有的长达六代以来都与党家相处得非常和睦,并无被大姓抱团欺负和歧视的事情发生。

财神院(绥德方言音:财神外)


“财神外”在党氏族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党氏家族中口口相传,家族先祖兄弟三人从山西迁徙到了陕西绥德,其中一支落户于贺一村。到了三世党天刚时,天刚被其老丈人小瞧。有一天,天刚在妻子娘家给老丈人干活,恰遇天刚的连襟来访。老丈人热情款待,招呼连襟吃饭,当连襟要请天刚一起上桌用餐时,老丈人推托说:“不用叫他了,他下苦呢。”这话刚好被担水进院门的天刚听了个清楚。天刚想,都是儿女婿(注:“儿女婿”,是绥德当地对“一个女婿半个儿”的简称),却这样两样对待。天刚自尊心受到了重创,于是更坚定了振兴自家门户,打下一片天地的决心。后来,几经内心谋划,天刚说通了老丈人,告别了妻子,来到了定边县的柠条梁,做起了售卖黄馍馍的生意。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黄馍馍是陕北地区一种民间的吃食,用软、硬糜子磨成的面粉和面,面团发酵后,再包裹枣泥、豆沙馅,蒸制而成。因为糜子面是黄色的,而其形状和制作过程又同蒸馍馍一样,所以就叫作黄馍馍。


天刚吃苦耐劳,心灵手勤,慢慢地就有了积蓄。一天夜里,天刚睡觉做梦,梦中突然光彩绚丽,有个老者不停地告诉他,让他快快回家去,说他家中有喜,家中有旺,家里面有大事。随后云飞雾舞,天旋地转。天刚醒来,心神不安,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又不敢怠慢,于是打点行装,匆匆往家里赶。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说来也巧,路上遇到一位白发老者,背着大包的行囊吃力前行。心地善良的天刚急忙赶上前去对老人说:“我来帮你背行李,送你走一程。”老人也毫不客气,卸下行囊就交给了天刚,告诉天刚,他是绥德清水沟人,行李非常重要,又急着要用,但他年龄大,腿脚慢,就想拜托天刚帮他把行李送到他的家里去。看到天刚应允,老人留下姓名和详细地址,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天刚无暇顾及肩上越来越沉的行李,没有多想,也不敢耽误,回到绥德,就直奔清水沟而去。然而让他纳闷的是,到了清水沟后,他怎么也找不到老人所说的家人和住处,前后左右地打听,根本没有人知道或者听说过这样一位老者。无奈之下,天刚只好带着疑惑回到自己家中。到家方知,妻子已为他诞下儿子,家中一片忙碌祥和。


天刚回味着发生的一切,思量再三,打开了老人给他的那个行囊。原来偌大的柔软行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一整袋白花花的银两。这时,梦中光彩夺目的画面又一次展现,一个声音在他耳边不停地响起:这就是你家的“喜”,这就是你家的“旺”,这就是你家的“事”。这时天刚忽然明白了,那位独行的老人其实是个神神,是送给他发家银两的财神,是老天爷差官资助他,想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财神费心施恩,先托梦暗示,又借巧遇提醒他,再赐男丁帮助他。天刚心存感激,就在家里供奉起了财神,昭告家族和邻里知恩图报,香火供奉,与众人一起朝拜上天,积德行善,从此党家的家业开始兴旺发达。


绥德党氏庄园:未曾远去的村落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财神外不仅被党氏族人推崇,十里八乡的乡邻也常常来到这里上香祈福。时至今日,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八,党氏族人都会搭台唱戏,举行庙会,说古唱今,祭祖励志,走亲访友,休闲度假。庙会上,一般都会请两台戏班子,演出多以晋剧为主,也会有秦腔或者其他地方戏。办庙会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后来重修党氏财神戏台(有2009年“建财神戏台记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