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历史名人 > 卷舒开合任天真:八圣人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卷舒开合任天真:八圣人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卷舒开合任天真:八圣人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卷舒开合任天真:八圣人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陶渊明、王羲之、司马迁、朱熹、王守仁、李贽、李时珍、李叔同,8位中国圣贤的成圣之路。骑桶人8年沉淀,钩沉史料。一部生动的可以触摸的凡人成圣史。

作者:骑桶人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612100

ISBN:978722412819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0726

版次:1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历史名人

全书内容:

卷舒开合任天真:八圣人传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小序


我不是一个做学术的人,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读书也喜欢泛泛而观,随着自己的兴趣起止,没有一定的目的,所以作起文字来,也往往会不顾那些学术的禁忌,喜欢做不太确定的推测,甚至于脑补,然后又会在文字里夹上自己的私货,于是虽然名义上是为圣人们作传,但最终亦不过成了借个由头,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我如今甚至已经想不起来当年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小书了,大约还是因为我的责编关宁美人的约稿吧!我是很难拒绝(美)人的,再加上这本书的内容也是我所感兴趣的,而我又很喜欢探究古人的八卦和隐私,于是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接下了这活———我一直都这样,接了活之后就后悔,然而又不好意思反悔,于是只能勉为其难地努力去看书,同时又为自己的拖延症所累,于是任何的稿约,即便签了合同,也要拖很久,一年的拖成五年、十年都是常事。但我也有一好处,就是答应了人的事,无论如何,总要做成,所以这本小书虽然写了很久,也终于还是完成了。


虽然完成了,但仍然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幸好我已经过了一定要求完美的年纪,也不是为强迫症所累的处女座,所以也就厚颜无耻地交了稿。


无论如何,还是要先感谢我的责编关宁女士,有这么多的耐心和宽容,接受我的这么多的缺点。然后呢,要感谢我的妻子,能够容忍我的怪脾气这么多年。最后,自然是要感谢这本小书里所有的传主,从司马迁,到法师弘一,是你们让我知道,虽然生而为人,不免有各种的缺陷,甚至驽钝而多欲,但只要努力地生活过,拼命地要去做一点事出来,那人生终究还是会产生一点价值,值得让后人来缅怀和书写,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不朽。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司马迁


楔子


元朔二年(前127)春天,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车骑将军卫青率大军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向西略地至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北),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并虏获了数千的俘虏,带回了数十万头牲畜。大汉帝国在河套设朔方郡,建朔方城。皇帝以三千八百户封卫青为长平侯。


这时的大汉帝国是朝气蓬勃的。这一年司马迁也才十九岁,风华正茂。这一年的夏天,他和家人一起,从故乡夏阳县高门里(今陕西韩城西南十八里之嵬东乡高门村)迁居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为自己修的陵寝,位于咸阳兴平市东北,前后花了五十三年才建成,是汉帝国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品也最为丰富的陵寝,耗费之巨让人瞠目结舌,据说汉武帝竟拿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来建造它。在那一年,皇帝下令徙郡国豪杰及家产三百万以上者居茂陵,司马迁的家族既算不上是郡国豪杰,家产亦没有达到三百万之巨,本不用徙居茂陵,但是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以建茂陵之功由太史丞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的家人也得以徙居于距京师长安仅有八十里远的茂陵。他们的家,安在茂陵显武里。


正是在这里,在这一年,年轻的司马迁见到了郭解。郭解是轵(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十三里轵城镇)人,是当时有名的游侠,年轻时也曾干过许多违法的事情,比如藏匿凶犯、铸私钱、盗墓之类,他为人仗义疏财,好结交权贵和豪杰,其情形,大约有点像电影《教父》里的教父维托·柯里昂;他的家资本来没有达到三百万的迁徙标准,但是当地的官员却因为他声望太大,还是逼迫他迁居茂陵了。郭解的声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长平侯卫青都要为他说情了,卫青对皇帝说:“郭解家很穷,用不着迁徙。”皇帝说:“一个老百姓竟然能够让朝廷的将军为他说情,他的家一定不穷。”于是郭解还是被迫迁居茂陵了,而人们资助他西迁茂陵的钱竟达到千余万之巨。不久之后,举报郭解导致郭解徙居茂陵的县掾杨季主就被杀了,杨季主的家人上书京城,又被人杀死在宫城外。皇帝下令捉拿郭解,郭解把家人安置在夏阳(司马迁的家乡),自己就逃亡了。他的逃亡得到了许多不知名的人的帮助,他逃到临晋时,还得到了一个名叫籍少公的人的帮助:籍少公并不认识郭解,但却把郭解放出关去。官吏追到临晋,籍少公为了保护郭解,就自杀了。郭解一路逃亡,并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但是大家都没有告发他,反倒全都在帮助他。许久之后,郭解终于被捉住了,但是他所犯的杀人之罪却全都是发生在大赦前,因此没有办法治他的罪。这时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轵地的一个儒生,在公开场合说郭解“专做奸滑的事来侵害公家的利益,怎能说他是一个贤人”,结果就有一个郭解的门客,把这个儒生杀了,还把他的舌头割下来。主持审问的官吏责问郭解,但当时郭解还在狱中,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而那个杀人的门客又逃走了,于是也搞不清究竟是谁主使的。主持审问的官吏没有办法,只好向皇帝报告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是当时儒家的首领,他对皇帝说:“郭解不过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却行任侠之事,权力比官员还大,竟有人为了一点小事就愿为他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此事,但他的罪过实在比自己去杀人还大,简直相当于造反啊!”于是皇帝就把郭解一族全都杀了。当时的司马迁还无法完全理解这件事情所隐含的意义。首先,他不能理解郭解为什么不愿意徙居茂陵,对司马迁而言,徙居茂陵不仅使自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而且茂陵还是一座崭新的城市,集中了全国的财富与贤人,能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其次,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帮助郭解,甚至不惜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最后,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公孙弘会认为郭解“大逆不道”,以至于使郭解遭到族灭的下场。


很多年以后,直到他因为为李陵辩护而下蚕室遭了腐刑,他才能完全地明白郭解这个人的存在对于大汉帝国治下的人民的意义,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帮助他;也是要到下了蚕室之后,他才能明白郭解所做的事情对于皇帝的威胁究竟有多大,以至于御史大夫公孙弘一定要把“大逆不道”的罪名加在郭解的头上。



陕西韩城,因司马迁出生在此而知名于世,而在汉朝,韩城却是以兵家要地而知名:公元前645年,秦国和晋国在这里大战,以秦国俘虏了晋惠公而告终;公元前205年,韩信以木罂渡过韩城南边的少梁津而擒魏豹。另外,在韩城东北六十里处,还有著名的龙门津,又称禹门津,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司马迁是很以自己出生于龙门附近而骄傲的,在《太史公自序》中,他说:“迁生龙门。”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韩城西南十七里的鬼东乡。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建元元年(前140)司马迁六岁时出仕,后来官至太史令;他的祖父司马喜,为五大夫(旧二十等爵的第九级,自此以上始免徭役。司马喜的五大夫爵是用四千石粟买来的);曾祖司马无泽,为汉市长(不是现在所谓市长,是管理一个市集之长,很小的官);高祖司马昌,为秦主铁官;再往上追溯,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先祖,叫司马错,为秦蜀郡守。而据《太史公自序》,司马家族的远祖,则是唐虞之际的重黎氏,重为南正,黎为北正。“正”就是长官的意思,南正是古代的天官,观星象,定历法;北正则是古代的地官,执掌农事。


十九岁之前,司马迁一直都在夏阳的家里读书,“耕牧于河山之阳”。从他的祖父能够以四千石粟买来五大夫的爵位这件事来推断,他的家境应该尚可,司马迁不见得真的从小就要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耕牧于河山之阳”只是一种美化的说法。司马迁很聪颖,十岁时就开始学习古文字,到十九岁他来到茂陵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了。


父亲司马谈对司马迁抱了极大的期望。《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五引卫宏《汉旧仪》,说司马迁年仅十三岁,就已经乘坐驿车周游天下,收集古代诸侯的史记了。《西京杂记》里也有类似的说法。虽然现代人一般都认为说司马迁十三岁即周游天下太过夸张,但却也没有能找到确实的证据来否认。而司马迁二十岁时的壮游却是确实无疑的,因为《太史公自序》中明明地列出了他所经过的地方。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转述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对司马迁壮游路线的考证说:“司马迁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辗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以今地言之,司马迁壮游,跨越了陕、鄂、湘、赣、苏、浙、皖、鲁、豫九省区,行程近三万里,历时约二三年。”这样的旅行,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漫长而艰辛的了,而司马迁在这样艰辛的旅程中又还有别的任务,即“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就是收集各地不为官书所载的旧闻,好为以后编写《史记》做准备。而这一次的壮游,也确实开拓了司马迁的眼界,为他后来的编写《史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概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司马迁回到了茂陵,而司马谈对此时的儿子仍不满意。而那时在茂陵又正好居住着两位博学鸿儒,一位是董仲舒,一位是孔安国,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于是司马谈把儿子送到这两位大儒那里,让司马迁跟董仲舒学《春秋公羊传》,跟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公元前119年,即武帝元狩四年,大汉帝国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将军卫青以五万骑深入漠北,与匈奴单于相遇。卫青令兵车环绕一圈,扎下营寨,然后令五千骑兵出击。匈奴方面亦派出了大约一万的骑兵与汉军相抗。这时刮起了大风,沙砾扑面,两军无法交战。卫青派出军队从两翼包围单于的军队,匈奴单于看到汉军强大,便乘六匹骡子拉的车,带着壮骑数百突围而去。此时匈奴和大汉帝国的军队仍在激战,两军伤亡相当。汉军的左校捕虏说匈奴单于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已经逃走了,汉军发轻骑连夜追捕。而匈奴方面大概是因为单于的逃走而失去了作战的动力,各部军队四散而去。汉军轻骑一直追到天亮,也没有追上匈奴单于,只好放弃。这一战汉军杀死了匈奴一万余人,并进军到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麓),把城中的粮草都烧了才班师凯旋。此战之后,匈奴失去了与大汉帝国相抗的本钱,远逃漠北,漠南已无王庭,成为汉帝国的势力范围,汉军的驻地北至令居城(今甘肃永登西北)。然而大汉帝国为了取得这一场战争的胜利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汉军士卒死亡的达到数万人,损失的马匹更是达到十几万匹,以至于已无马可用,而这只是直接的损失。战争胜利之后,皇帝赏赐给将士的金钱达到了五十万金,而转运粮食、徙民以实边地的费用更达到上亿之巨,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开始向富人征收财产税,并实行盐铁专卖,且发行白金皮币,而白金皮币的发行又导致了通货膨胀,使国家的货币系统乱成一团。


大概就是在这时候,司马迁出仕为郎,这是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位,虽然品级低微,秩仅三百石(几年后桑弘羊为大司农中丞,置平准均输,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却常常可以近距离地与皇帝接触。元狩四年(前119)司马迁二十八岁,而大汉帝国如日中天,司马迁的内心,必定也是豪情满怀吧!



元狩五年(前118),大汉帝国的皇帝刘彻三十九岁,自公元前141年登基以来,在位已达二十三年。对皇帝的崇敬与感激之情此时已弥漫于大汉帝国朝野上下,因为大汉帝国正是在刘彻的统治之下,才达到了全盛。在司马迁于公元前93年写给任安(曾与司马迁一起为郎)的信中,他说自己遭到腐刑之前的状态是“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那意思是说,自己不交接友朋,亦不考虑婚姻之事,把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期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司马迁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即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皇帝交给他一个重任,让他奉使西征巴蜀以南,设郡置吏,而他的官职也得到了提升,成为郎中将(秩千石)。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之前奉使西征巴蜀的人都有谁,就知道这个任务对司马迁会是一个多么大的鼓励。在司马迁之前,奉使西征巴蜀的人是公孙弘,他后来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之前,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官虽不大,却是一代文宗,深受武帝的激赏。如果用前程远大来形容三十五岁时的司马迁,是并不过分的,而司马迁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迁出使归来。皇帝正在前往泰山封禅的途中,司马迁要从巴蜀赶到泰山去面见皇帝,但是在经过洛阳时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他的父亲司马谈已经病危,正在洛阳等待他的儿子以交代后事。司马谈去世时司马迁三十六岁,而司马谈大约五十六岁。自从司马谈任太史令以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两件事上:一是编撰《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