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三曹建安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风雅三曹建安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兴海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书籍编号:30612098
ISBN:978722412728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55967
版次:
所属分类:小说-历史小说
序 关于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
以诗家之笔、诗家之韵、当代理性眼光,以信史《三国志》为依据,杂以稗官野史,在诗文作品、父子家庭、妻妾床帏与士人关系中,塑造了一个具有空前思想深度的曹操形象。《风雅三曹建安骨》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对《三国演义》的美学超越,还在于对“建安文学”现象的历史演绎和全新透视,揭示了在“王纲解纽”的社会时局动荡和军阀权力高压之下士大夫们的沉沦和坚守、背叛与忠诚,在对无限制的权势拷问的同时,也拷问了人性的卑微与阴暗。应当说,作品的文化含量是非常可观、值得称道的。
本书可能引起争议的,也是构成其最大叙事亮点的,在三个方面:
一是虚构的“青州军”下层军官“单耳人”(田艾)和艺伎出身的女艺人人形象,从他们与曹操的交往和命运中,将视野的笔触由上层伸向民间,在大众生存和历史方向的意义上,审视了曹操的功与过、正义与邪恶、伟大与卑微。也正是在对他们爱恨情仇的表达中,小说的内容从文人的文学活动扩展到民间鼓舞、演唱等大众娱乐活动,创造了可信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接通了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地气文脉。
二是继作者第一部历史人物小说《圣哲老子》将性与色融入老子心理和著作之后,这部小说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色与性在曹操权力意志中的重要位置,在卞氏、甄妃、蔡琰、陈菲等杰出女性之外,又塑造了正史有考的崔氏、郭妃和虚构的风尘女子兰蕙等淫荡女性形象,表现了她们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虽然对性色与人的心理意识,作者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表现,但具体的性描写,却是有所克制,并没有给人以淫秽之感,做到了色而不淫。
三是《风雅三曹建安骨》的语言面貌呈现出驳杂而和谐的大雅大俗色彩。表现在:曹氏父子与众文士对话的半文言,在私密空间和下层人士中的粗言俗语,表达情绪心理时对《诗经》和当时一些诗文的大量借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一文中对《诗经》与北方土地、与当时生活的关系有着充分的肯定。因此以诗,包括《诗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应该说在秦汉两代文人中间完全可能成为惯常之事。《风雅三曹建安骨》这样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于史有据,并能有力地实现多样的历史生活氛围和人物情感。
《风雅三曹建安骨》不仅写出了曹操自己的政治野心和理解士、爱士、怜士,却又不得不恨士、杀士的内心矛盾,而且写出了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遇到的历史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冲突,其实这正是早已为马克思所指出的永恒的“历史之谜”“人性之谜”(如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又在后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肯定了恶有时也是历史的动力)。应该说本书对在统一北方,结束战乱,抑制豪强,创造并推动“建安文学”辉煌方面的曹操是肯定的,对他嗜性成癖,残忍屠杀反对者又是否定的,批判也是深刻的,雄才大略与忌刻猜忌统一在他身上,也是恰切的,这些构成了本书基本的历史立场和评价准则。
作者新的可靠的历史观,是历史小说品位的关键所在。当今对于曹操的评价,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否定的声音。“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当年的感慨不能说不新潮大胆且十分重要,今天谈及曹操,就会对鲁迅十分敬佩。“代汉”而不是“篡汉”,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这集中体现在和荀的关系上。于是,小说多次写到曹操与荀的相处,注意了二人关系发展的层次。应当说,曹操是坚定的、毫不留情的,但又是多情的。
崇尚节俭,这是曹门风气的重要内容。曹操的俭啬,记载很多,除了日常用度的极为细致的规定,还有他在铜雀台看见曹植妻子衣着华丽而下令赐死的情节。这无疑是一个生动的用得上的情节。王修其人,为主子高干收尸,忠贞之士,清贫廉洁,家里只有十斛谷子,曹操将王修请到家里,让此人成为曹家楷模,由此看出曹操在这方面的决心。
曹操对不法豪门地主的打击,对平头百姓的体恤扶助,以此构成矛盾的线索,衍生了一系列故事,这是一种历史观的体现。曹操意在彻底改变东汉以来豪强愈强,贫民愈贫,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创造太平世界,推行一条庶族政治路线,确实令人称道。王修,作为打击豪强的一线人物,他的坚定,曹操与他的配合,单耳人、人、兰蕙、刘桢,以及吴质、曹丕、柴伦等裹挟其中,终使他们成为正义的一派。
“三曹”与建安文人,无疑是书稿的重点。在这方面,正史记载及稗官野史较多,“刘桢平视”,路粹做奸细以刀笔杀人,既是很真实的素材,也是很生动的情节。建安文人及建安文学,建安风骨,是激励后人的重要一笔。“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庄子的逸气,对士人影响很大。文学的自觉,实际上是因曹氏父子对文学的爱好和重视起了作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重要的佳话,也是此书文化含量加重的根由所在,也使此书成为写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
那个年代对于民众来说是灾难深重的,对于有些官宦士人家庭来说也一样天降横祸。单耳人、人、兰蕙、蔡琰,她们有了特殊的遭遇。和春秋末年战乱不息的情形相似,那个年代有“易子而食”“踊贵屦贱”(假足贵鞋子贱)的典故,但具体描写战争的苦难,还是三国时期的诗文为多,也更详尽。曹操的《蒿里行》,曹植的《送应氏》,建安文士的诗歌,将他们所见的凄凉惨景一一道出,这些诗作成了一个历史时代的文学代表作。下民如单耳人、人、兰蕙,名门淑女蔡文姬,都有不寻常的遭遇,尤其是前三位女性,遭到惨绝人寰的蹂躏伤害,这是唯有小说可以表现的精彩之笔。战乱让民众受苦,作家却有了想象的依据。人被董卓蹂躏,她却将董卓点了“天灯”,后来被冀州土豪蹂躏咬断舌头成了哑巴,最后惨遭“大卸八块”。这些情节,为曹操这个杰出人物的历史进步意义做了强有力的反衬。
作者张兴海因为写了《圣哲老子》,积累了处理历史素材和写好历史人物的经验,在思想文化精神的追求方面下了功夫,此书在构思和写法方面显得更为老到。当今,表现曹操以及曹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少,但是有较高思想艺术品位的作品却不多,以高雅之笔风雅之事表现曹操、曹门和建安文人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此书填补了这个空白,是文坛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李星
2012年12月22日
第一章 同一个夜晚
一、石枕上的预谋
好痛快的风!
曹操的头颅高扬,故意让这带着凉意的风把头发吹起,根根缕缕,苍黑间白,所有的发丝吹得如树杈上掉下的老鸹窝一样糟乱。
吹吧,这冀州的风!
曹操惯常在任何季节都是戴着帽子的,即使盛夏的日头能把人的皮剥下来,他也将一顶青色绸便帽牢牢扣在头顶。他有阵发性的头疼病,脑门子压着鬓围子箍着总会舒服一些。但此刻破例了,在这仲秋八月的夕阳暮风里,如此马上游风里走,逞七分得意,撒三分狂气,好不快活!
“兄长,头发成了竖毛鸡,乱得不成样子!”跟随身边的大将曹洪望着堂兄这副模样,急忙大声提醒。
曹操不屑:“乱就乱吧,有碍何事?”
“会伤凉冒风的!”
“伤就伤冒就冒吧,我何等畅快!”
“旁人看见了不雅!”
“旁人与我何干?我呢,幸甚至哉!乐甚至哉!”
曹操在兴头上,总是一任性情放逐,对别人的反应无所顾忌。这兴头全在邺城。它,既是冀州牧袁绍的住所,又是袁绍控制的幽、青、冀、并四州的指挥中心,还是古老的魏郡所在。得到它,犹如当年刘邦得到咸阳,刘秀得到河内一样,立足可靠,根基扎牢,克定天下的宏愿就可能实现。
夕阳倾射的光芒那么耀眼,将这高城厚墙涂得一抹绯红,原本淡黄的外表颜色完全隐蔽。淡黄——不,简直是轻淡得发白的粉黄色,才说明它的古老,它的显贵!看来,八九百年前齐桓公筑建此城,单从这颜色判断,此说不谬!三天前,大军破城而入,在乘马进城的瞬间,他就注意到墙皮的颜色了。三天以来,他在处理军政事务的间隙,总要来城墙边儿兜风。或纵马绕城,或贴墙信步,他又发现墙上密布着大小不匀的点点麻坑,看来年代确实久远了。他当即命人剁下一块,放在案头。
落日愈是下沉,愈显鲜红。当西方的岗地托住红日,把一个即将陷落的圆球最后一刻完整呈现时,曹操上了城墙,直身向西眺望。他抓住了这个瞬间。
三天前的情形正是如此,令他振奋,也令他惶悚。首次登上巍然城墙,手抚雉堞沿口,向远方凝目,面前的辽阔原野,斑斓田畴,把一种巨大的兴奋感注入心田。“我得到了!得到了!”脚底似乎有一股青色雾气升起,皮肉酥酥发飘,整个身子好像浮动起来。他蓦然想起了牧野之战,姜太公率兵排山倒海般大破商军的情形,脍炙人口的诗句便脱口而出:
牧野洋洋(牧野何其宽广)
檀车煌煌(兵车威武堂皇)
驷彭彭(骏马烈烈飞腾)
维师尚父(统帅尚父吕望)
时维鹰扬(犹如苍鹰翱翔)
凉彼武王(全力辅佐武王)
肆伐大商(疾驰讨伐殷商)
会朝清明(会师天下清亮)
“妙哉!妙哉!主公登高必赋,古为今用,恰到好处!”跟随在身边的首席谋士荀彧,虽然满心欢喜,但脸上的笑意却不易觉察。曹操似乎没有在意他在说什么,仍然极目远眺。冀州大地,沃野千里,放眼尽是一马平川,河流密布,天下粮仓名不虚传哪!
“袁绍是一只孬虎呵,他愧对了这片土地!”曹操回头望着荀彧,痛惜地说,“这方宝地更有先贤的光辉闪耀,齐桓公、魏文侯、西门豹,他们筑城戍国,除暴安民,兴修水利,听说现在邺城还在使用西门豹当年开凿的几条渠漕。”
“那就是一条!”荀彧朝南边挥臂一指,果然,在一片收获过的黄褐色地面,蜿蜒的渠岸显露出来。荀彧又朝正西的方向指去,说前面有一片逶迤起伏的高岗,那儿就有西门豹的坟墓,老百姓还为他修建了祠堂,至今香火不断。
“果真如此吗?”曹操向那边望去,黧黑的脸上现出惊喜:“倘若我在这儿有了建树,百年之后也在那儿安寝,与这位贤吏为邻,沾他一份瑞气;倘若没有什么功业,就将尸体埋在马厩化为粪土吧!”
“主公……莫说……”荀彧将脸偏过,斜瞅西方,躲闪的目光又对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令他不解。
他专注西望,看见地平线正好托住夕阳,即将陷落的日头浑圆红亮,沉落的一霎正在来临。
“噢——”他似乎明白了荀彧的心思,不禁仰头嘿嘿笑了。只重人为,不信天命,是他一贯的主张,什么天象呀,图谶呀,符画呀,咒语呀,他全然不理。
三天以来,清灭城内残匪,维持秩序,安定人心,军务政事非常忙碌,却也因此深入了解了邺城。同时,碰到的几件事,玄之又玄,秘而不宣,只能在内心不断琢磨,在这城墙上面理清思绪了。
他和曹洪又踏着石阶登上城楼,很快走到原先观察的位置,恰好看到日落西山的一幕。那片高出平地的岗塬,在彤日的丽色彩光下更显清晰,虽表面不显起伏,但一抹高台尤其突出。落日!落日!我今后要落在这里,以落日一样耀眼的身份,与西门豹为邻。虽然无法看见西门豹祠庙,但庙前肯定有相应的建筑,有令他心颤的那个象征。
当然,这冥冥中的玄妙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种思路的启迪。秘而不宣,但总希望秘密地宣示给另一个人,为这个人一吐心思。
曹操赶回府邸时,天色已晚。风还在吹,凉意更甚,膳房的门窗都已关闭了。
卞夫人与爱妾尹氏正在食案旁待坐,卞夫人拿着一顶淡青色夹布紧边帽,在他面前晃了一下便往他的头上戴,扽扽拉拉,乱竖的头发都压在帽中了。
两个女人是今天早晨赶到邺城的。五天前,即攻破邺城的前两日,曹操就派员去鄄城接卞氏,孰料她从众妾中独挑了尹氏,一同匆匆赶来。上午是儿子曹丕与甄氏的婚礼,备了三桌酒席。晚饭各自进餐,曹丕与甄氏早早食毕入了洞房,二儿曹彰三儿曹植及一应侍员也都吃过饭歇息去了。
三人围着小案,抬眼就可平视任何一人。咽下一口高粱米与红豆熬得黏黏糊糊的稀饭,他移眼一瞟,尹氏白里透红的脸孔急忙低下去,仓促收回的目光还没有完全躲开,眼波中分明有一缕带着羞赧的笑意。移眼再看卞氏,她的双目对着他与尹氏之间的空隙,目光镇定而又机警,看似旁观,却等待着他的发话。
“哈哈哈”曹操忽然高声笑了,笑这揣心摸意非常到位的妻子,真有过人的预知能力!今夜,儿子曹丕洞房花烛,为父之人当有一言难尽的感怀思绪。新娘甄氏,这倾国倾城的上蔡美女,被大将军袁绍的次子袁熙娶走以前就声被四海。卞氏知道他有夺城纳妃的嗜好,官渡之战刚一结束,就在他面前戏言说:“甄氏当为曹门中人了。”而曹丕这精明小子可能早早在他母亲面前表述过心志,虽然何言何语怎么对答不得而知,但十有八九她了解儿子的心思,曹丕捷足先登,她早有预感。要不,这酷似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