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摄影 >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书籍编号:30612063

ISBN:978722413338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5595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摄影

全书内容: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影像中国70年·陕西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积累丰富的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速度,史诗般的经历,奇迹般的变化,令人惊叹!世人瞩目!


为全面、生动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记录全国人民在奔向小康道路上的精彩瞬间,2018年9月,中国出版协会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策划了《影像中国70年》丛书。丛书主要从“大民生”的角度,选取与民生相关的生活、生产、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等领域,以图文形式反映70年来普通百姓生活变化发展的细节,展现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


丛书由人民出版社社长蒋茂凝、总编辑辛广伟担任主编,由各地方人民出版社相关领导担任编委。丛书共28卷,分为中央卷和地方卷。编者多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社、新华社分社或党史、方志等机构及相关专家学者。每卷字数5万—7万字,图片约200幅。


回首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中国出版协会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员会


2019年8月

壮丽七十年 三秦谱新篇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伟大祖国的腹地,是我国由东部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要道。在旧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残酷剥削,陕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使这里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总指挥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革命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陕西省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三秦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赞歌。经过70年的努力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古老的三秦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了生机勃勃的康庄大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回顾历史,目的就是为了不忘过去的苦难,正确认识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信心,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三秦儿女在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省情现状,艰苦创业,大胆创新,突破封闭僵化单一的经济模式,不断调整改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效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使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充满活力的快车道,富民强省和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广大三秦儿女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以坚定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举措,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不断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全省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的提升


经济总量大跨越。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经济发展首先实现了量的跨越。全省生产总值(GDP)1952年仅为12.85亿元,历时40余年到1995年突破1000亿元,2001年、2004年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3000亿元,2008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851.32亿元。2018年陕西生产总值达24438.32亿元,为2008年的3.57倍、1952年的1901倍。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为陕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人均GDP大跨越。陕西人均GDP1952年仅85元,1988年跃上千元台阶,2005年冲上万元新台阶,2008年达18246元,2018年达63477元。2018年人均GDP是2008年的3.47倍,是1952年的746倍,真正实现了大的跨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再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外资、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成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渠道。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为12858元,2018年为3331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0.5倍、104倍;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为3130元,2018年为1121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2.4倍、80.2倍。2019年上半年,我省发展遇到较大下行压力,但城乡居民收入仍分别实现了8.5%和9.7%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速,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水平。


二、全省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彻底解决数千年来困扰人民的吃饭问题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邦本”的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隔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就会因为天灾或者人祸闹饥荒,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动荡,乃至彻底改朝换代。从新中国成立初恢复农业生产,对农村实行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1952年全省粮食产量为398万吨。1984年全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24万吨,彻底结束了陕西吃粮靠外省调剂的历史。1998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1300万吨大关,达到1303万吨;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1150.9万吨;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1226.3万吨,与1949年相比,在农作物耕种面积减少20%的情况下,产量增长了3倍。此外,全省油料、棉花、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生产,都取得了几倍乃至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吃饱饭”再也不是奢望。进入新时代,全省积极贯彻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8%。


三、房地产业从无到有,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城镇在计划经济的体制内建立起了一种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低租金为特点的实物福利分配住房制度,城镇居民的住房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提高租金、按标准价售房、集资建房等方式拉开了住房改革的序幕。1995年至200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2920.96亿元,年均增长2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94年的6.4%提高到15.7%;1995年到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8301.5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5%。2012—2016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15136.57万平方米,是前5年销售面积的1.4倍,年均增长4.3%。仅仅在2018年一年,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534.6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118.56万平方米,分别为1995—2008年13年间的120%和49%。


四、交通邮电业发展迅猛,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经过70年对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投入,陕西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如今,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和呼包银榆城市群发展规划相继获批的历史机遇中,陕西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和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一日交通圈正在形成。公路网密度由1949年的0.09公里每平方公里提高到2018年的0.85公里每平方公里,增长8.4倍。截至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038公里,比1949年增长90.1倍。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尤为突出。1990年西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陕西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实现了首次跨越式发展;2008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2466公里;2018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300余公里。仅仅最近十年时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增加了一倍。2018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101公里,比1949年增加了22倍;除了普通铁路,高铁通车里程也在近几年大幅度增加,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


民航运输能力大幅提升。1989年末咸阳机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陕西民航运力大幅提升;2018年,陕西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71.16万公里,航线有439条,其中国际航线93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1位,旅客吞吐量4465万人次,升至全国第7位。


全省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陕西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70年间彻底改变了过去通信缓慢、信息不畅的局面。1978年,每百人仅有0.17部固定电话,而且安装固定电话还要缴纳昂贵的初装费,远非老百姓可以承担得起。现如今,固定电话安装早已免费,手机几乎成为人们生活必备品。此外,小轿车等耐用消费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据2017年统计,我省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26.9辆,而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五、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教育事业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坚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和“三秦学者”“四个一批”等人才工程,使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三秦人民。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实用人才。据统计,1949年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26年,2018年提高到10年;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至3.76%左右。1978年我省有高校30所,2018年达81所;1978年普通高校在校人数8.44万,2018年达106.9万。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2018年,全省有普通小学4752所,普通初高中2094所,办学条件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陕西科技事业在这70年里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省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8年4月,陕西省委提出“教育奠基,科技兴陕”方针,30多年来全省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坚持科技带动和优化生产力,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迈进。改革开放40多年来,陕西共有168项科学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全国排名第四位;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指数63%,居全国第九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成为实现追赶超越的强劲动力。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6.58%。全省军民融合企业超过1000家。


六、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人民的健康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项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我省已经逐步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及相关卫生防疫体系。2018年全省经批准成立合法医疗卫生机构5293个,比1949年增长了58.1倍。


老有所养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陕西基本建起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能够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2008年底,有433.37万职工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其中124.3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07年开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底试点地区的参保率就达到90%以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陕西社会保障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底,有84.46万人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30.39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


全民医疗基本实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努力,全省逐步建立健全了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近几年,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为301万人,2008年发展到432.67万人;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三年实现了全覆盖,从2003年12月启动,截至2018年底,全省104个县实行新型农村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