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的车站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湖边的车站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杨靖晗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01
书籍编号:30612008
ISBN:97872241314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3018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名家文集
序:读《湖边的车站》
朱鸿
答题、考试,考试、答题,循环往复,争取以高分进入所谓的重点大学。这是当世中学生的明确目标,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形态。然而杨靖晗同学喜欢文学,孜孜于写作,日积月累,终于有书要出版。
靖晗的题材颇为丰富,既有城市生活,也有乡村生活,更有青藏高原上的小学生的读书生活。人在何处生活,未必全由自己决定,不过能够釆撷生活中的某种题材,提炼,结构,创作为小说或散文,也确实是难能可贵了。这种在题材选择上的宏阔视野,值得肯定。
文体之于写作,是重要的范畴。从靖晗的作品看,她似乎更喜欢用小说和散文表达。文学的传播显示,受众容易接受的恰是小说和散文,小说和散文的受众当然也更多。问题是,使小说更像小说、散文更像散文,还是小说散文化、散文小说化,既需理论解决,更需实践探索。靖晗的小说与散文,遵循了文体的基本规律。她的小说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其散文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在行而不失道,是长期训练所得,使人欣慰。
我注意到她的作品中古诗词的引用。这一方面证明她在古诗词学习上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证明她通过意象而打通古今思维、心理和感情的能力,虽往矣而人类的精神交流无阻也!古诗词的引用或化用,还增强了文学的书卷气和可读性!
杨靖晗的语言合法而考究,尤好景色之描绘,并见一定的功力。语言是写作的关键元素,从达标到富于个性,有一个琢磨的过程。古贤也有言:“立身先须谨正,作文且须放荡。”对于任何人,在写作上展开瑰丽的想象,纵任尽情,自由轻松,不亦乐乎!
2019年2月19日,窄门堡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一风荷举
一朵荷花的前世今生。
——题记
第一世
吾生之初,红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心莹之露在花间行。日影下澈,露光折射,吾之影亦折射矣,为天真可怜之态。远而望之,绿波荡漾;近而观之,游鱼往来,时跃起溅水于吾身。吾见远山,平婉可人,如一水墨。
湖中有小亭,吾生于其侧。飞凫微点,煦风轻拂。辄有数舟于水上行,微波漾溢,颇具姿态。舟上所立,皆文人雅客。其腰携美酒,手握折扇,且赏花且向小亭。
吾不识美成于何日泛舟游于湖上,何时登于湖心亭,但记其着青袍,腰白玉;面若中秋之月,眉若薄暮之云。其貌于同人中颇为嫩弱,行文雅,举端庄。
数人围桌而坐,沏新茶,斟清酒,举杯高歌,是以寻乐也。
少焉,有一人起身而赞曰:“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月未至,日未瞑,此人已怀幽情于胸,尽得吾等之妙。听其所言,吾心旷也。
俄而,其一人起身四顾,俯视湖中之荷,亭亭净植,似有所感,沉思默然,徐吟曰:“脉脉荷花,泪眼红相向。”
众人不解,皆问之:“何作此感伤之作?”
其人目眦微湿,远眺夕阳曰:“念远方之美人。”其声呜然,如泣如诉。
诸客叹惋,几欲多语,然又不知言何。
其后美成赋诗,至于吾前,轻手抚之。少顷,似有泪落于琼片上,吾感其悲情,亦无辞矣。
其诵曰:“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众人甚异,叹此为三首之冠。然视美成,无言默然,唯余泣涕相流。
问其故也,美成答曰:“思故乡之西湖。”
吾虽为花,亦通人性。思家之情,唯世至深,寓之于荷,吾哀矣,而又乐矣。
后亦有人泛舟游于湖上,至湖心亭,其数诵诗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盖美成之词著焉。其年夏,吾视游人多矣,但不见青衫白玉之人耳。
第二世
月将光芒轻盈地挥洒向清华园,挥洒向这一片荷塘。
我感到了这夜间的陶醉,睁开惺忪的双眸,扬起那粉色的花瓣。一切都沉浸在和谐安宁之中。时有水鸟飞过,蝉鸣和蛙鸣打破了宁静,塘面漾起的微波使这夜显得更加真实。
夜晚的荷塘,是一天中最安宁的吧。作为一朵开在清华园的荷花,我喜爱夜晚的朦胧与神秘。
正当我在荷香中倦怠欲睡时,忽闻湖畔传来了什么声音。定睛一看,那是一位年龄不大的男子,披着大衫,背着手踱着,接着又停驻在岸边。他时而踯躅不前,时而深叹一口气,满面愁容。
忽然他向我走近,大概因为我是离岸边最近的荷吧。不知怎的,他竟对我说起话来:“你们花,也曾有过忧愁吗?也曾厌恶过自己所处的环境吗?”
他的发问让我从困倦中挣脱,思索着这个与我相关的问题。我是一朵仅有一夏生命的荷花,或许这就是我的忧愁。
蝉鸣和蛙鸣此起彼伏,他摇了摇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没一会儿,他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如今的我,心头的确愁绪萦绕。现实远比这一塘荷花丑陋,此刻我眼前只闪现这世间美丽的一隅,可日后日日充盈我双眸的却会是迥然的现实,你们也会遇到这样的现实吗?”我常听见清华园的学生谈论着如今的世事,他们的语气里无不带着无奈与惆怅,这是他所说的现实吗?而我,生长在淤泥之中,这大约是我面对的现实吧,有些糟的现实。
“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内心不能不无奈,不得不感慨,如今我还要追求我心中所想的事物吗?”他又发问道。只可惜我不能说话,此刻我的确想告诉他些什么。我是一朵生命只有三个月的荷花,生长在淤泥之中,但是我从不会因为这些而懊丧。尽管终有一日我会凋零,但失意时在夜里感受微风拂过,抬头仰望那一轮明月,我会觉得一切都很充实。我常常听见人们赞美我们的诗篇,描绘我们的词句,我们正如他们所言,是幸福的,是高洁的!
“现实,是否永远难以改变?”他又问。
不知怎的,此刻我想将自己的心声说与他听。这时清风徐来,暗香浮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时候叶子与我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我借着微风的力将自己摇曳向天空的方向,向那一轮明月飘然而去。
他瞧见了我,也望向了那夜空。月光如流水一般,无私地倾洒着清晖。在这样的夜色中,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他的愁容渐渐舒缓了,甚至露出久违的笑容来。是啊,月光在,希望就在。每每看到那轮月,我的世界便无纷扰。许多人的世界亦是如此吧。
“是啊,还有一轮明月在天空中。时代会变,但有些事是不会变的。”他又自言自语道,抑或是同我在交谈。
“也许,一切都会变好的。”他踏上回家的道路,步伐轻快了许多。
第三世
睁开双眼时,我发觉自己正处在一个清雅脱俗之地。
同第一世时一样,我的身旁有一座湖心小亭。有些不同的是,湖水周围没有了青山环绕,而是水泥钢筋堆砌起的房屋,最外一层又镶嵌着许多木质材料。如今湖里不但有鱼,还有脖颈修长的白鹅。虽然不能见到群山环绕,但这“曲项向天歌”之景仍有几分兴味。
我虽怀念美成、子瞻、自清这些文人雅士,但暂无痛惜之感。我生在这片风景颇佳的荷塘之中,渴望似曾经一样,安稳地度过盛夏三月,绽放完生命后凋谢。
一日,湖心亭中有客来访。乘坐着发出巨大声音、溅起朵朵水花的船只,他们逐渐向湖心亭靠近。可这船上为何没有摆渡人?我瞧着他们的踪迹,内心生出许多的疑惑来。
只见几个衣着颇笔挺的人径直走向亭上,他们之中未有人身穿青衫,腰带白玉,也未有人手握折扇、快然自得。相反,几个人手上都拿着块又大又薄又能发光的家伙,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发光之处,有人还将其放在耳边,嘴里自言自语说着什么。
几人围绕石桌而坐,稍后一个侍从模样的人为他们沏上了茶,茶香四溢,似曾相识的一幕。他们,就要开始品茗吟诗了吗?
“陈总,您设计的地方可真别致高雅。”一个人带着奉承的微笑说,随即又抿了口茶。
“王总过奖了,只不过我比较喜欢读宋词,宋词中很多写荷花的词都不错,比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个身着黑色衣服却仍遮蔽不住臃肿身材的中年男人大笑着说,嘴里露出的金牙与他手上戴着的金戒指、金手表、金手链交相辉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可这并不是宋词呀,我分明看见刚刚奉承的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可还是听见他说:“陈总您说得好,您当真饱读诗书呀!”
只见陈总大笑,又露出了他的金牙。
“陈总,您能给我讲讲为什么要在修建的别墅上加上木质材料吗?”
“是这样的,王总,既然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古香古色的高级住宅区,就不能只在景观上下功夫,古人爱用木头做房屋,但又不结实,我们只在外部加上薄薄的一层装饰就好了,更能吸引客户的眼光。”
“陈总真是高瞻远瞩,考虑周全呀!那么我们现在谈谈合同的事吧,这么赞的地方,果断签!”
“哈哈哈哈,好!王总真是豪爽,今天我心情好,这里景色也好,我的诗兴大发,现在想作诗一首。”
什么?他要作诗了?
只见他略微瞥了一眼四周的荷花和白鹅,眉头紧紧皱着,似乎想得很艰辛:“哈,有了!荷花粉红真可爱,湖中天鹅白又白。我和王总来会面,王总夸我有文采。”
“陈总写得好,这诗十分押韵,很有感觉。”
“是吗,那我让人把它抄下了送给王总,也算纪念我们这次成功的合作。”
“好好,我正有此意。”
一瞬间,我感到明显的痛感,内心深处如同刀割一般。我的前世不断浮现在眼前,那些诗,那些话,最终都停滞在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想哭,但是荷花是没有眼泪的。眼泪会一瞬间被太阳蒸发,消逝不见。
也许那一刻我该很平静,可是事实上我在不断地呐喊,只是呐喊声不会被多少人听见。这一年的夏季,不再有荷香,不再有绿水荡漾,更不会再有一种更珍贵的事物存在。
“陈总,不知道这满湖的荷花能否送我一株?我想把它放在白瓷瓶中,每天观赏。”
“没问题,王总真是有生活情趣。”
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花的命运也是上天注定的。很快已是夕阳西下,我正期待着月光的到来,期待着无人的静夜,突然一阵清风吹来,我闻见了罕见的荷香,不自觉地在风中摇曳了起来。突然,我听见了一声脆响,然后觉得自己的身体正渐渐远离荷叶,远离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其实荷花生命的终结是在枯萎之时,我还能活一段时间。
可我不想活了,宁愿摘下我的人玩厌我之后把我扔在臭水沟里,让我更快地终结掉自己的生命。此刻我不会哭泣,因为这就是我这一世的命数。
我突然感觉自己在不断地向下坠落,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灵的。一瞬间,我像是听见了什么,荷香带着歌声飘荡而来,那歌唱的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相思笺
一
她坐在窗边,望向远方。山外是山,水外是水,没有尽头。她手里拿着刚写好的诗笺,等墨晾干。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她不像他,会自己写诗,但她读得懂诗,她从自己读过的诗中挑选出适意的,写在笺上。
她又忍不住取出了他写给她的诗,她把这些诗笺放在她装心爱首饰的盒子里,每天都拿出来读。第一次读时,她脸上溢满了笑,可读着读着,泪就不自觉地涌出来了。她看着每个字的每个笔画,仿佛都知道他写字时的一举一动。
他说这些诗笺叫薛涛笺,唐代才女薛涛的发明。笺用红色,缀以芙蓉图饰。薛涛笺是情的颜色,男女相爱便在其上写诗,赠予对方,以表深情。诗言情,芙蓉亦是有情之花。
他临走时,她拿出一包薛涛笺,分成两半,一份给他,一份给自己。她说看着他的字,读着他的诗,就像见到他的人一样,也不觉孤单了。
二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营中,这天他添了新伤。脸上两寸长的口子刚愈合,却不经意间又多了三两道长长的血痕。他顾不得疼痛,也顾不得耐看,此刻他只想倒头就睡。
同伴递给他一封信,他打开,是她的两张诗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他看着她那娟丽的小楷,字间不仅有墨香,还有她手指间的盈盈余香。她说,看到他的字就像看到他的人。可于他,又何尝不是?他仿佛看见她坐在轩窗前,用篦子理着青丝,嫣然回眸。
他读她写下的诗,一首是李商隐的诗,当初与妻子分离,李商隐写下此诗;另一首是薛涛的诗,当年郑佶征战在外,薛涛写下此诗。
他明白她对他的思念和担忧,最后几个字分明有些歪扭。他知道,她是啜泣着写完的。
他正沉思着,冥想着,不由得出了神。新来的士兵小跑到他跟前,让他帮忙读信,全伍就他识字。他告诉同伴:“你妻子生下个大胖小子,正躺在她怀里哇哇大哭。”同伴看着信,顾不得战伤,竟又蹦又跳,又呼又笑,像个孩子。全伍的人都笑着祝贺,他也笑了,拍拍同伴的肩,悄悄出营。
他不经意间抬头仰望,瞧见一轮满月,光芒辉耀。今儿个,又是十五了。他忆起他寄的上封诗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他还要她等多久?他不知道。
三
她把诗笺寄了出去。这次,她忍不住,又多写了几张。她手捧着他给她的诗笺,心里盼望着他能早点看到。
他临走时说不超过三年就会回来,风风光光地娶她。她拭着泪告诉他如果三年不回来,她就嫁给别人了。他没说什么,只用手轻轻抹掉她脸颊上的清泪。
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了,她看着昔日的姐妹为人妻、为人母,却什么也不说。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她谁也不见。
她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房里,又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