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鸭绿江到奇穷河:一个摄影记者的随军纪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从鸭绿江到奇穷河:一个摄影记者的随军纪实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国渴望和平,但从不惧怕战争!
作者:孔繁根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书籍编号:30611938
ISBN:978722413183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2398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纪实文学
一 我爱祖国的蓝天
1948年秋天,刚满18岁的我进了华北军区政治部画报社学习战地摄影采访。学习尚未结束,根据当时战场形势的需要,我即被分配至华北军区7纵队工作,从事战地摄影和宣传。
1950年春,解放军在全军选拔飞行学员,我毅然报了名。检查身体初步合格,我喜出望外,但是到了北京却被刷下来了。我只能住在北京的空军招待所,闷闷不乐,等待分配工作。这时我偶遇中学同学余恒。他原是学习维修飞机的地勤工作人员,后被调到长春空军第二航空学校给政治委员李世安当秘书。他对我说,身体不合格是不能当飞行员的,打消上天的念头吧。他希望我跟他一同去南京,那里正在组建空军第一支野战飞行部队,正缺少干部。他说我可以继续干老本行,当随军摄影记者,这样既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又不离开空军,还可以到江南一游,见见祖国的大好河山。随后,他把我介绍给李世安政委。李政委表示欢迎我去,并向空军政治部打了个电话,组织部门立即为我办理了分配调动手续。这样,我即正式转入了年轻的人民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于1950年6月19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它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外番号为“太平洋部队”。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旅长,李世安任政治委员,刘善本等为副旅长。旅部机关以第3野战军第30军第90师师部为基础组建,该部队原来在苏、浙一带打游击,老同志很多。不久,第4混成旅旅部由南京转移到上海龙华机场,任务是接替苏联空防部队保卫上海,同时接收苏联移交给我国的防空武器装备,主要是飞机、高射炮、雷达,以及汽车等。当时第4混成旅是解放军唯一的一支机动航空兵部队,全国能作战的飞机几乎全都集中到这里来了,机型五花八门。有歼击机、强击机,还有轰炸机;有喷气式的,也有螺旋桨式的;有单翼飞机,也有双翼飞机。机种繁多,新旧混杂不一,唤作“混成旅”名副其实。混成旅下属3个团。第10团装备的飞机有苏联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5,有螺旋桨式飞机拉-9、雅克-17。第11团是螺旋桨战斗机,其中拉-11装备三门23毫米机关炮,射出的炮弹从旋转的三只螺旋桨叶片缝隙中穿过,听上去很神奇,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第12团装备的是苏联的杜-2轰炸机。当时旅里规定,凡是从苏军手中接管的飞机只许观看,不许拍照片。虽然不能发挥我的专长进行拍照,但我看到这些飞机,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毕竟它们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了。
新建的混成旅机关人员都是来自陆军部队,起初对航空兵业务一窍不通,对接收苏联飞机和培训人员有畏难情绪。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视察空军混成旅部队之后,在空军司令员兼混成旅旅长聂凤智、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陪同下到南京旅部礼堂给干部们训话,要求每个干部、共产党员,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由陆军专家变成空军专家;要刻苦认真地学习、训练,由外行成为内行。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不再受帝国主义来自空中的欺侮,不再怕国民党飞机来上海轰炸,因为我们的空军会将他们打下来。当时我对他的训话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当空军现在思想不通,我就是来给你们搞通思想的。”陈老总心直口快,经常语出惊人。这次训话,对由陆军转换为空军军种的同志,起到了醍醐灌顶的良好作用。从此,很多同志开始安心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新的工作岗位当中。当时大家在国内战争或抗日战争中,都挨过敌人飞机的轰炸扫射,记忆犹新,所以想到要建立我们自己的空军,这个思想转变还是很快的。特别是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出动美国制造的12架B-24型轰炸机、2架B-25型轰炸机,以及3架战斗机,共计17架飞机,轮番轰炸上海电力公司、沪南和闸北水电公司等工厂,投弹60余颗,炸毁房屋2000多间,死伤居民1400余人,使上海的发电量减少了97%,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上海变成了一座黑暗城市,大部分工厂被迫停产。面对眼前这一严峻的形势,保卫新中国的沿海地区城市上空就成为当务之急,新中国必须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空军。敌人来飞机,我们必须也有飞机迎击。
然而,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突发巨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立即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遣海军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各种军事力量向太平洋西岸的远东地区集结,刚刚组建的我空军第4混成旅也面临严峻国际局势的挑战。在当时指战员的思想里,他们既肩负着国土防空任务,又要抵抗强敌可能对中国的入侵。
1950年10月,第4混成旅指挥机关携第10团奉命移防东北辽东半岛地区,并且改编为空军第4驱逐机师(不久后改称歼击机师),在辽阳接收苏联空军的一个米格歼击机师的装备,对外部队番号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对美军作战。新成立的空军第4师只有两个团编制,每团三个飞行大队(每大队10架飞机)和一个供应大队,全师仅60架米格-15飞机。方子翼为师长,李世安为政委,副师长袁彬,参谋长王香雄,政治部主任谢锡玉。机关干部们窃窃私语:“我们是第一支组建的航空兵部队,怎么不叫第1师呢?”政委李世安说:“这是刘亚楼司令员的主意,如果称第1师,就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的骄傲思想。今后部队多了,哪支部队打得好,就把第1师的番号荣誉授给谁,我们只能用战斗胜利的表现争取第1师的番号啊。”
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冒着严寒乘坐专用列车来辽阳视察,为准备率先出征的空4师10团28大队送行。当时,我与10团28大队政治委员贾健合作写了一篇报道《准备迎接光荣任务》,刊登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主办的《人民空军》杂志上。为了保密起见,通讯报道并未阐明空军要出国作战,只提及太平洋部队全体指战员,积极准备投入战斗,坚决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完成空战任务,争取为空军首战立功。文章重点描述为了迎接新任务,28大队飞行员们忙着画地图,熟悉地形,天天研究讨论敌情,识别敌机特点,学习苏联空军的作战经验、战斗编队飞行和战术动作,全面掌握空战要领。师领导要求飞行员们要把飞机操纵得像自己的四肢一样运用自如。训练中还进行了多次摄影打靶,实弹射击,全大队的成绩优良。地勤人员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中,在辽阔无垠的野战机场上,冒着凛冽刺骨的北风,认真细心地检查和维护战机,有的机械员手冻得发炎、肿胀、化脓,仍然坚持工作。机关工作人员紧张地熟悉自己的本职业务,而且还和空、地勤人员一样抓紧时事学习,明确战争观念,加强战斗意志,下定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8大队全体指战员一致表示,要在执行新任务中发挥一切力量与智慧,争取立功,争取入党入团。每个人都自觉自愿纷纷向上级写保证书,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何艰巨任务,初战必胜。我们的文章见报以后,全师指战员受到极大鼓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全师投入了紧张的备战工作中,全力以赴迎战强敌。
1950年12月21日,方子翼师长、李世安师政委率领10团28大队进驻前线基地安东浪头机场。领导批准我随行,但是政治部领导专门向我下达指示:“不许照相,绝对不能拍摄苏联空军人员,我军参战飞行员的活动也不许拍照片!只作为记者了解情况,
照片1-1 志愿军空军第4师副师长袁彬(中),在机动指挥车上指导战机演练空战。袁彬不久后调任空军第3师师长
照片1-2 空军4师10团28大队,空、地勤人员在辽阳机场练兵迎战。时值隆冬季节,大雪覆盖着北方大地,但练兵依然热火朝天进行
将搜集的材料记下来备用。”我立即答应。混成旅驻扎上海的时候,苏联空军协防上海的活动是不允许拍照片的,就是中苏空军在虹桥机场举行秋季运动会,也只许我去观看,但不可以照相。我早已心领神会,保密工作必须慎之又慎!这是军事机密,绝对不可造次。
浪头野战机场在安东市区的西南方向,离市中心大约20公里,位于鸭绿江的入海口右岸。机场上不但有中国志愿军飞机,更多的是苏联空军的飞机。机场上作战飞机数量多,起飞、降落频繁,中国人、外国人混杂在一起,一派战时的紧张景象,还能经常听到防空警报响起的声音。志愿军出兵朝鲜,苏联空军也进驻到安东地区,负责保卫中朝鸭绿江大桥。大桥附近的公路上还可以看到苏联高射炮兵,他们也穿中国人民志愿军服装,有的人衣服很肥大,有的又是瘦得裹在身上,看起来十分别扭。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一个场景是高射炮牵引车行进时,车上的苏联炮手一面吃着中国的油条,沾满油渍的手时不时在上衣上擦抹,一面还欢快地向我们中国人招手。
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是极端秘密的。飞机都进行了伪装,消除苏联空军自身的一切标志,喷漆伪装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飞机或朝鲜人民军飞机的颜色和标志。所有的飞行人员都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服装,草绿色的棉大衣,蓝色裤子,橙黄色的长筒飞行靴子,回到兵营再换上西装。每个人都宣誓绝不泄露参加了朝鲜战争的机密,不和中国人一起照相,不送给中国人私人的照片。苏联的停机坪严禁中国人员接近,其所有飞行保障工作也都由苏联人自己做。苏军飞机不在美军控制地区和海上飞行,防止被击落后当俘虏。苏联飞行员在空中原本不允许通过电台讲俄语,但这一条在实际战斗中行不通。中苏协同作战是以苏联空军为主,中国空军一边学习一边战斗,由于语言障碍,苏联人说出来的“中国话”中国人听不懂,他们自己人也听不懂,影响作战指挥和战斗进行。因此苏联飞行员空中作战中依然用俄语进行无线电通话。美国军方不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其中自有它的深层含意和难言之隐。一旦美国宣布苏联空军参加了朝鲜战争,美军内部可能会产生恐战情绪,造成士气低落;美国国内群众害怕战争,尤其怕与苏联直接进行军事对抗,所以即使是在空中受到苏联空军的打击,一直到朝鲜停战,美国也没有公布出来。苏联空军参战对朝鲜的战局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被称作“空中堡垒”的美军B-29战略轰炸机造成极大威胁。美国宁可吃闷棍也不声张,战争进行得轰轰烈烈,只打不喊,明争暗斗。
苏联空军飞行员秘密参战是从1950年11月10日开始的,当日在安东上空击落美军P-51“野马”式战斗机一架,11日又击落美军F-80和P-47战斗机各一架。第三天,也就是11月12日,苏军战机在朝鲜新义州上空击落美军B-29轰炸机一架,连续三天告捷。苏联入朝作战的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的人还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其中就有曾三次荣膺苏联“金星英雄”的阔日杜布。在苏德战场上,他曾击落德国飞机62架,不仅是苏军的空战尖兵,也是包括美英在内的整个反法西斯盟军中个人击落敌机最多的人。他还是苏军中唯一曾击落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当时阔日杜布已是苏联第324歼击机师师长,负责在地面指挥空中作战。由于他的名气太大,苏军上级下令不许他升空作战,以防失手。
我空4师10团28大队开始是由苏联飞机带领参战,前后都是苏联飞机的编队,中国飞机编队在中间。从1950年12月28日起飞参战,中国飞行员一连五天都没有看到敌机的影子。一旦出现敌情,苏联飞行员便突然加大油门出击,放弃掩护中国战机的义务,中国飞行员被甩在后面,不仅敌机没看见,连苏联友军飞机的影子也没有了,形成“你打你的、我飞我的”的局面,最后只好扫兴返航。中国飞行员都想打仗又打不上,大家情绪急躁。最焦急的是师长方子翼,于是他下定决心脱离友军掩护,咱们中国人自己单独干。老红军出身的方子翼知道胆子是练出来的,战术功夫是打出来的。打仗就不能怕有牺牲,“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空手套白狼那样的便宜事是没有的。
1951年1月5日,28大队大队长李汉率4架米格-15战机随苏联军机出战,到达作战空域发现敌机后,方子翼师长给李汉下达作战命令,令其对敌机迅速发起攻击。苏军指挥员却要方师长命令中国飞行员马上退出战斗,以免误伤,但是方师长继续指挥李汉攻击敌机。谁知美机却掉头逃逸了。虽然这一仗未打上,但28大队总算与敌人在空中战场上打了照面,见识了空中敌机是何等模样。1月21日清晨,美国空军出动20架F-84战斗轰炸机,轰炸平壤—新安州段铁路线。李汉大队紧急出动,由于准备不足只有6架飞机上天。这也难怪,李汉大队的飞行员飞米格-15喷气式飞机的时间平均只有几十小时,空中编队动作量一大就散队。但是他们个个求战心切,人人要建功立业。此刻与敌人狭路相逢,他们一下子就冲进敌群,经过一番缠斗,李汉“咬”住一架敌机将其击中。其余的数架F-84敌机被李汉大队的猛打猛冲搅昏了头,连忙退出战斗。这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在空中出手与美国空军较量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