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敖德萨的历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敖德萨的历史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美)查尔斯·金(CharlesKing),李雪顺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书籍编号:30611902
ISBN:978752016292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7265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版权信息
书名:一座梦想之城的创造与死亡:敖德萨的历史
作者:(美)查尔斯·金(Charles King)
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ISBN:9787520162920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一座城市两百年间经历四国统治,
见证
俄罗斯帝国、罗马尼亚、苏联和乌克兰的兴衰变化。
它的历史
既是
一场梦想与自由的庆典,也是一首挽歌。
Odessa:Genius and Death in a City of Dreams
Copyright©2011 by Charles King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Massie & McQuilkin Literary Agents,through The Grayhawk Agency Ltd.
本书获誉
[《敖德萨的历史》]首先对这座黑海港口做了再现式的颂扬,但它所展开的却是一首挽歌,是为这个港口的过去和现在写下的一段动人而抒情的墓志铭。
——彼得·M.吉阿诺地,《新闻日报》
《敖德萨的历史》宏伟而动人地叙述了敖德萨这座城市的光荣历史以及罗马尼亚人后来在这座城市里对犹太人展开的杀戮……既是赞歌也是挽歌,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哈罗德·布鲁姆
在这部错综复杂的研究性新作里,金生动地再现了作为敖德萨这座“典型的混合型城市”构成要素的俄国人、犹太人、希腊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金凭借这种揭露城市秘密——无论好坏——的本领,给了我们一个借以观察的迷人棱镜。
——《出版者周刊》
引人入胜而又相当令人愉悦……金把一个旅行作家的清新文笔和敏锐观察本领融入了历史书写。
——马修·卡明斯基,《每日野兽网》
这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叙事始于地缘政治上相对无名状态下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状况,继而描述充满革命的成长阵痛,及至进入充满凄惨灾难的20世纪……金以一种流畅的叙事性风格,让敖德萨的历史充满理性,易于感知。
——查德·恩斯里,《外交政策》
金再现了这座崎岖港城所潜藏的对立和矛盾……金通过自己的叙述和观察,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众多古老传奇背后的真相打开了多条路径。
——《图书馆杂志》
从鞑靼人到苏联人,再到现在的乌克兰人,敖德萨已经从一座伟大的黑海港口发展——并堕落——为俄国边疆地区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这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历史,但很少有西方人像精明的查尔斯·金那样探寻过这座令人陶醉的贸易中心。
——《黑色地球:解体后的俄罗斯之旅》作者安德鲁·迈尔
这是一座城市的抒情史,它不仅诞生了天才的人民,更是将他们的天才包容在自己的街道、剧院和市场里……查尔斯·金的研究结果无可挑剔,他的写作风格妙趣横生。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书籍。
——《舞在敖德萨》作者伊利亚·卡明斯基
[一段]迷人的历史……一幅充满浪漫、悲剧和韧性的斑斓织锦,《敖德萨的历史》既充分体现了黑海之滨这座传奇城市的种种微妙,也让人深入思考一座多元文化国际都市时常面临的各种挑战。
——多利·欧兹,《纽约居民》
查尔斯·金广泛收集素材——主要来自罗马尼亚人统治下的敖德萨战时档案材料——并对这座城市做了精细而可靠的描述……它以相当出色的文字描述,将历史与导览式游历融为一体。
——斯蒂文·J.齐佩斯坦,《新共和国周刊》
这部妙笔生花的编年史所书写的城市为大多数西方人所不熟知,兼有赞歌和挽歌之意。
——杰伊·弗里曼,《书目杂志》
这是一本非凡之作,讲述了史诗般的勇气、令人仰慕的博学,以及对神话与事实的精明区分。在查尔斯·金精心而响亮的引导之下,敖德萨敢于自嘲的勇气和坚定的怀疑态度,是值得了解其命运的原因之一。
——《布拉格的黑色和金色》作者彼得·德米兹
查尔斯·金径直透过神话与怀旧,以惊人而质朴的目光打量一座城市——200多年的时间里,它在一连串的绝望中为了伟大而奋斗不息……令人信服,引人入胜。
——迈克尔·施沃尔茨,《瞬间》杂志
对知名度略逊但趣味性最强的欧洲城市之一做了精彩介绍……金作为一个很有能耐的叙事作家,以一种能让敖德萨的著名叙事者感到自豪的轻松笔触,讲述了一段世纪传奇。
——德鲁·布拉彻,《华盛顿人》杂志
一项超凡的研究新成果……金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服务型工作。
——阿兰·纳德尔,《犹太观点日报》
金巧妙地穿行在敖德萨的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之间……对一个奇妙的地方进行了尖锐而又优美的描述。
——《科克斯书评》
凭着出色的写作和全面的研究,查尔斯·金的《敖德萨的历史》通过人民的生活讲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他在讲述他们那些充满戏剧性,且不时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时所带有的乐观主义,正是这座“梦想之城”几代人以来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沙希利·浦洛基
献给玛坦家族——卡尔、卡琳、杰伊和杰瑞,
同时追念埃尔顿、玛丽和莱兰德,
他们的先祖怀着勇气和希望,
离开俄国的大平原,来到美国的大草原
一座伟大的城市就是一个迷宫,每一天的每一刻,每一个尽情奉献、无暇他顾的人,都正在践行他那深藏的人生夙愿。
——斯蒂芬·司班德:《世界中的世界》
花开的含义,敖德萨曾经懂得;花谢的意义,她现在同样明了——诗意的凋谢,稍显轻松,彻底无力。
——伊萨克·巴别尔:《敖德萨故事》
尊重契约吧:因为地球上的黑暗之处,满是残酷的居所。
——《诗篇》74:20
作者说明
是敖德斯、敖德塞还是敖德萨?在意第绪语、乌克兰语、俄语等语言中,这座城市具有多个名字。当今的地图绘制者通常采用其在乌克兰语中的名称——敖德塞,因为自1991年(及其之前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来,它一直坐落在乌克兰这个独立国家的版图之内。依循不掩饰特定文化议题的传统,我采用的是英语读者最为熟知的名称——敖德萨。
总体而言,我在书中翻译姓名和词语时,采用了容易辨认的拼写形式。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采用的版本更具学术性。敖德萨人对应的俄语为“odessit”或“odessitka”,即“敖德萨人”,而我用了发音更响亮的英文单词“Odessan”。
本书所引述的文献,多是已能获取的英译本。除非特别说明,书中的俄语、罗马尼亚语和法语翻译文献全部出自我手。
到1918年,俄国一直采用的是儒略历而非格里高利历。其中的区别,让俄国人在20世纪、19世纪和18世纪,在时间上比西方人分别晚了13天、12天和11天。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事件,日期一律采用儒略历。
第九章的故事与薇拉·尼古拉耶芙娜·舍贝尔(Vera Nikolaevna Sepel)和尼古拉·唐纳舍(Nicolae Tanase)两人有关,如果其家人神奇地看到了本书,我将非常乐于收到他们的来信。
于敖德萨
地图
前言
1867年夏末,敖德萨让来访的马克·吐温产生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傻子出国记》里,他讲述了自己横跨近东的一趟短途旅程,即乘坐世界上第一艘长途观光邮轮来到这个俄国港口城市。马克·吐温乘坐“奎克城号”美国汽轮,在黑海上航行24个小时后,一到岸边就看到了敖德萨那段层层堆叠的石阶。这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石阶之一,引导着他从港区来到了上半城。在石阶的顶部,黎塞留公爵[1]的小型雕像看上去就像一个打量着港口的普通游客。身为这座城市的早期建设者之一,他伸出一只手表示欢迎。吐温喘着气,径直爬到高处,俯瞰下边的谷仓和港口。他的身后耸立着城市的中心区,到处是嘈杂的买卖声、送货声和交易声。
一条条十字交叉的街道宽阔整洁。林荫道两侧,两三层的低矮房屋鳞次栉比。朴实的墙面涂着蓝色和黄色,映照着风平浪静的黑海反射到岸上的阳光。刺槐树伸出枝叶遮盖着人行道,呼吸着夏日空气的行人摩肩接踵,每过一辆马车都会卷起一阵灰尘。“街道这头,街道那头,左边看,右边看,”马克·吐温写道,“我们的眼里全是美国景象!”[2]
就看待事物而言,这种方式真是别出心裁。吐温脚下的城市,曾经受到那不勒斯雇佣兵的窥探,被一位俄国女沙皇改过名字,受到她那位秘密的独眼情人的管辖,完工于两位遭到流放的法国贵族之手,在一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伯爵手里实现现代化,并由他妻子的俄国情人举办了庆典仪式。它是俄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帝国最著名的商业港口,尽管它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距离,超过了它到维也纳和雅典的距离。犹太人占了总人口的近1/4。
马克·吐温那趟旅程之后不久,这座城市见证了俄国历史上最为恐怖的几个反犹暴力场景。毫不夸张地说,在一次次充满仇恨和恐惧的宣泄之中,满大街的犹太人遭到杀戮。又过了很久,在敖德萨的人口中已经占到1/3的犹太群体,在战时屠杀计划中几乎被赶尽杀绝;这是大屠杀计划中被人遗忘的一个章节,屠杀者不是纳粹德国,而是与纳粹德国结盟的罗马尼亚。马克·吐温在敖德萨的街道上和院落里所看到的城市,一如他自己的家乡,孕育了非凡的能力,让一代又一代人实现了民族团结和自我重塑。他所没有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容易出现致命的规律性,让自己陷入自我毁灭的绝境。
他前来拜访的时候,敖德萨仍然在孕育着一种身份特征——喜好才智与荒诞,让褒扬者开怀拥抱,让贬低者大加诋毁;俄国文化这层薄薄的表象之下,包裹的是犹太文化、希腊文化和意大利文化核心;经济上繁荣与萧条并行;男人爱臭美,女人拼胆大;音乐和写作风格既有放荡自弃,也有控制试验;政治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剧烈摇摆。这些习惯和价值观终将因它而传播到一个个新的地方,近至列宁格勒的爵士乐俱乐部,远至犹太人在卡茨基尔山和布莱顿海滩[3]上的宴会厅。在过去的俄罗斯帝国、苏联、罗马尼亚(占领国)和现在的乌克兰四个国家统治期间,敖德萨明显既是一个混杂和纷乱的城市,又是一座介于大海和草原之间的差异之岛,但同时还是一个不断遭到自身复杂性格威胁的地方。“敖德萨没有任何传统,因此它不惧怕任何新型的生活和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者、敖德萨人弗拉基米尔·亚博廷斯基(Vladimir Jabotinsky)回忆说,“这在我们身上形成的气质多于感情,让我们更加愤世嫉俗,但也更少了些五味杂陈。”[4]
从1794年奠基开建直到现在,敖德萨就一直在成功和自毁之间不断挣扎求生。与许多充满生机的海港和文化多元的城市空间一样,这座城市一直试图解放那些心地较善的恶魔、作为都市生活重要灵感的顽皮捣蛋鬼,以及躁动不安的文学艺术创造者。但它解开的往往是更邪恶的恶魔身上的锁链,他们蛰伏在偏僻小巷里,低声嘟哝着宗教憎恨、阶层嫉妒和种族复仇。如果心想事成,敖德萨会孕育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这些人的才能将会点亮整个世界。如果事与愿违,这座城市的名字将会变成狂热、反犹主义和顽固民族主义的代名词。
本书顺着敖德萨的故事这条弧线,起于帝国时的初创期,穿插描写20世纪那几段时断时续的悲剧经历,直至通向神话和渴望的王国。本书追溯了敖德萨世世代代的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是如何抱持独特而至死不渝的态度,把它建设成俄国最具雄心的港口城市,从而为亚历山大·普希金和伊萨克·巴别尔等作家提供了灵感。本书还交织描写了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人享誉四方,有的人籍籍无名,由此让这座城市成为犹太人、俄国人、乌克兰人和众多其他族裔挚爱的传奇故土。
一座城市如何兴旺发达?怎样才能让它独具声誉,也就是让它具有一种精神或者特性,从而把外来居民变成本地拥趸?一处房产如何才能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处生存之地?诸多城市,尤其是新奥尔良、那不勒斯、拉斯维加斯与利物浦等港口城市和新兴城市都享有盛名,并由此让自己轻易获得了让人耳熟能详的身份标签,但只有部分城市成为生活方式和行事模式。现在,人们稍不注意就会对敖德萨一直试图大胆表现出来的都市田园气息充满留念。敖德萨人自己却对这一点直言不讳。但更为残忍的事实是,与堪称具有某种伟大意义的其他所有城市一样,这座城市带给人多少灵感,就会带给人多少失望。往往一如自身的高尚特性,它畸形的一面最终占了上风,而且比以往的“羞羞答答”更甚。最终,敖德萨的发展历程既代表着创造力量,也昭示着多元化给普通生活带来了种种不易。就城市发展的艰难过程而言,介于创造和毁灭之间的摇摆也许是一种正常状态。
[1] 黎塞留公爵(the duc de Richelieu,1766-1822),法国贵族,1803年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任命为敖德萨总督。——译者注(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
[2] Twain,Innocents Abroad in Complete Travel Books of Mark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