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9理论 >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荣誉出版

作者:姜磊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书籍编号:30611887

ISBN:978752016189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9806

版次:1

所属分类:文学-文学理论

全书内容: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核心文化概念。俄罗斯知识分子固有一种弥赛亚思想,以及独立批判、斗争的精神和浓厚的宗教性。苏联解体,社会剧变,在新的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新的形象图谱和思想谱系。


经历了政治、文化、信仰的转型阵痛,“现代知识分子”陷入迷失自我的泥潭,在彷徨恍惚中走向虚空,又在妥协无奈下回归真实,困苦坚守后终获新生。在以《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百事”一代》《无望的逃离》《野猫精》等为代表的新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


信仰异变。苏联解体导致高加索问题凸显。在文明冲突激化的宏观语境中,“现代知识分子”的末世论思想深化为一种湮灭世界的洪流,弥赛亚思想被无情消解,他们没有拯救家邦的客观条件,也丧失了扛起振兴民族重任的信念和力量。


反乌托邦思想,即解构“神圣罗斯”思想,消疲“拯救世界”意识。“现代知识分子”以高涨的解构冲动消解了“神圣罗斯”和“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言说;被资讯“围困”又使他们萌发了对消费时代的预判;“苦难拯救世界”和“美拯救世界”的宗教乌托邦的迷梦也最终破碎。


过度否定历史、戏谑传统文化和诘问存在意义的虚无意识。文化语境的急剧颠覆使“现代知识分子”产生了否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否定历史的情绪进一步蔓延至传统文化领域,对文化名人和经典名著的讽刺、戏谑,尽显其文化虚无主义意识;在新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而上地思考“我是谁?”“我在哪?”等问题,彰显其对自身存在的彷徨、疑惑,体现出一种从虚无到虚无的存在虚无主义。


后现代思维。文化断裂引发“现代知识分子”后现代思想高涨。他们的语言包含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思想;他们的行为映射出一种游戏性,以游戏、荒诞来对抗权威和经典,不妥协地表达自身诉求;在无望逃离的“生活迷宫”中,他们不得不以恶毒之恨来表达炽热之爱,以杀子之名来保全爱子之命。


为自己的学生作序,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博士毕业后,姜磊去到著名的浙江大学工作,继续从事他喜欢的俄罗斯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许多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让我这个当导师的感到很骄傲。此专著是姜磊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2016年他博士答辩时,我在莫斯科大学访学,很遗憾未能参加,但据同事和外校专家反映,他的博士论文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在新俄罗斯文学中的形象问题以及对书写此类身份的审美造型有独到见解,故论文获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其科学研究能力亦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距离姜磊博士答辩已过去4年时间,再次阅读这部即将以著作形式出版的书稿,还是心生许多感慨。


首先是选题。《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这个书名就把研究领域限定在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文学的范围内,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毕竟与未解体前的苏联文学、苏联之前的苏俄文学以及更早的俄国文学存在巨大的不同,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话语成立的前提。知识分子历来是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良心,他们常常将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但是,苏联解体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娜塔莉亚·伊万诺娃把当代俄罗斯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称为黑铁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以凸显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之后的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本书没有采用这种命名方式,窃以为,此立“新”非为弃“旧”,也只有从源头入手,才能发现“新”一定是在“旧”的根基上生发出来的,本书强调的是解体后俄罗斯文化迎来了新的价值体系。“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文化的基因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异,总有一些核心的东西存活下来,又有一些新的元素融入其中。新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够迅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始终存在反乌托邦冲动,只是没有遇到爆发的条件。如专著所言,反乌托邦情结的在场与俄罗斯民族心智中内在的矛盾性密不可分,“矛盾性是俄罗斯民族性格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这种矛盾性在民族精英——知识分子身上尤为明显”。在建构乌托邦大厦的同时,“他们又不断对抗、否定乌托邦。以文学为例,反乌托邦思想一直蕴含在文学之中,与各种乌托邦不断角力,形成了动态平衡之势”。


对俄罗斯“现代知识分子”谱系的阐释也是本书的亮点。这是因为,按照传统的对现代性的理解,这是一个与时代捆绑在一起的观念,是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因此也可以将现代性理解为时间观念。在西方哲学话语中,现代性是欧洲启蒙运动在当下的回声,但俄罗斯是否经历过欧洲意义上的启蒙思想之洗礼还值得探讨。本书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谱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但并未对西方现代性与西方知识分子的影响、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多大程度上和西方文化视域中的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思想中的知识分子存在联系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明,我个人赞同这种写法,因为如果展开,则有离题的嫌疑,姑且认为这是自明性的话语。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精英人物,但他们多以“多余人”“新人”等形象出现,尽管这不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全部品格,但的确也是新俄罗斯文学常常青睐的书写对象。故此,专著从上述人物过渡到解体后“新俄罗斯文学”中那些“存在的难民”“无望的漂泊者”,并以此为契机来说明俄罗斯“现代知识分子”存在的合法性。


文学对俄罗斯民族而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知识分子表达自己意志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看,作家创作的“现代知识分子”也可能是“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折射,而这些“现代知识分子”不仅仅是小说中鲜活的个体生命,也可能代表作家本人的精神和思想诉求,这和俄罗斯历史上对作家地位的认知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佩列文、托尔斯泰娅、马卡宁、维克多·叶罗菲耶夫等人的创作无一不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对俄罗斯未来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与其说是玩世不恭的语言游戏,不如说是通过解构来实现“现代知识分子”对“新俄罗斯思想”的重构。因此本书认为,“知识分子传统在俄罗斯文化中消失殆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符合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突出特征是“后现代的现代性”,这是俄罗斯文学(包括“新俄罗斯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巨大不同,也是本书认为《野猫精》中“尼基塔”的人设是“守望者或薪火相传的使者”的原因,尼基塔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纪念荣耀的过去,是寄希望于未来”。


本书充满了哲学思辨,能在文学中发现思想的元素,对文学作品作深度的哲学思考和文化阐释。对文本的细读和对其中深藏的关于知识分子面对现代社会种种痼疾的态度的分析体现了年轻学者的使命担当以及思想的深邃,这一点令人敬佩。本书的语言不以华丽和轻盈取胜,而是在平凡的诠释中揭示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独有的身段,是否对其“只能信仰”,本书并未给予终极判断,因为无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还是后现实主义文学、新现实主义文学,彼此都是相互渗透的,这些文学思想或者流派,只能提供一种关于新价值体系发展的轮廓,“新多余人”、“变异的知识分子”、“地下人”和“薪火的守望者”还有转换身份的可能。在文明存在冲突、经济面临转型、社会持续动荡、文化潜藏危机、价值观不断被刷新等多种危机之下,新俄罗斯文学对人物,尤其是对现代知识分子新姿态的塑造,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新俄罗斯文学中的“现代知识分子”依然处在不断刷新自己价值观的过程中。


作为导师,我欣喜地看到姜磊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作为“前浪”,我为有这样出色的弟子和“后浪”感到自豪和骄傲,也祝愿他在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郑永旺


2020年1月于黑龙江大学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研究概述


在俄罗斯文学[1]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文学一道扮演社会良心的角色,以公理与正义代言人的身份为民众发出呐喊。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俄罗斯文学史就是以作家为代表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隐性表达。许多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从本质上说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阐释重大的哲学命题。从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果戈理(Н.В.Гоголь)、屠格涅夫(И.С.Тургенев)到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直至帕斯捷尔纳克(Б.Л.Пастернак)、普拉东诺夫(А.П.Платонов)、特里丰诺夫(Ю.В.Трифонов)、索尔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以及当代作家马卡宁(В.С.Маканин)、佩列文(В.О.Пелевин)、托尔斯泰娅(Т.Н.Толстая)、彼得鲁舍芙斯卡娅(Л.С.Петрушевская)、波利亚科夫(Ю.М.Поляков)、瓦尔拉莫夫(А.Н.Варламов)等,几乎所有俄罗斯作家的创作都涉及知识分子题材。知识分子与俄罗斯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想信息”。因此,国内外学界对俄罗斯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给予了持续的高度关注。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也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它不仅使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也改变了原有的文化发展路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范式走下历史舞台,后现代主义、新现实主义等文化潮流逐渐兴起。苏联解体后的文学在创作范式、审美旨趣、精神诉求等方面与苏联文学存在显性的区别,呈现多元化、开放性、后现代性、先锋实验性等诸多特性。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重新融入当代世界文学的谱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联解体之后出现的文学可称为新俄罗斯文学。新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最活跃、最具生活气息的组成部分,它客观上继承了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文学,尤其是“白银时代”文学的诸多特质,又以苏联文学为自身发展的养料。知识分子问题作为俄罗斯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它在新俄罗斯文学中的阐释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独特的价值。


第一节 俄罗斯学界研究概况


一 俄罗斯学界对现实中的知识分子研究概况


由别尔嘉耶夫(Н.А.Бердяев)、C.布尔加科夫(С.А.Булгаков)、格尔申宗(М.О.Гершензон)、弗兰克(С.Л.Франк)等哲学家共同撰写的《路标》(Вехи,1909)文集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知识分子发出的时代宣言。此后,这些哲学家又合作完成了续篇《来自深处》(Из глубины,1918)。十月革命后,侨居国外的思想家们再次发表了《路标转换》(Смена вех,1921)文集。苏联时期,《苏联知识分子:形成和发展史》[Советская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истори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роста (1917-1965 гг.),1968]、《知识分子与革命》(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 и революция,1985)、《苏联知识分子简史》[Советская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краткий очерк истории (1917-1978 гг.),1977]等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成果陆续问世。当代著名学者,如利哈乔夫(Д.С.Лихачев)、古德科夫(Л.Д.Гудков)、达维多夫(Ю.Н.Давыдов)、加斯帕罗夫(М.Л.Гаспаров)、索科洛夫(А.В.Соколов)等都将知识分子问题视为研究焦点,且都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的论述。同时,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博士论文的数量也十分可观。此外,近年来,伊万诺夫国立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和涅克拉索夫国立师范大学分别成立了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中心。“知识分子学”(Интеллигентоведение)作为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学科近年来在俄罗斯也诞生了。知识分子对俄罗斯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罗斯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论就深度还是广度而言,显然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二 俄罗斯学界对文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