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书籍编号:30611708
ISBN:97871172857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0997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组织编写.—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ISBN 978-7-117-28573-5
Ⅰ.①心… Ⅱ.①国…②中… Ⅲ.①心力衰竭-用药法-指南 Ⅳ.①R541.605-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07391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组织编写: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8573-5
策划编辑:刘艳梅
责任编辑:刘艳梅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序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国家的全面小康就必须保障全民的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总体上目前已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严重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有些疾病甚至还在流行和蔓延,心血管病就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到2.9亿人,已经成为我国诸多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患病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因病致死最强的一个病种。
有效控制心血管病的蔓延,要靠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靠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坚持科学饮食、杜绝不良习惯。而有效治疗心血管病,维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则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端正服务理念、钻研医药技术、合理使用药物、忠诚为民服务。
医有良莠之分,药有优劣之别。即使优秀的医生和良好的药品,也必须坚持科学诊治,合理用药。科学诊治,就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安全、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既不能贻误时机,也不能过度医疗。而合理用药,就是要求医生熟悉有关药品的性能、机制、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开具处方,对患者健康和安全负责。药品不是价格越高越好,品种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在于疗效的稳定与可靠。患者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用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轻信一些媒体的虚假宣传,盲目自行购药随意使用。同时,各类医药企业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药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坚守药品质量第一和安全、有效的底线,避免因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而损害人民健康。
心血管疾病不是难以控制和治愈的“绝症”,患者大可不必背起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只要坚持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按时、定量用药,即可维持长期健康。同时也要看到,心血管疾病又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表现不一,同一患者的病情也会发生变化,再加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需要由国家权威机构统一制定科学、规范、实用的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指南,以指导医生处方与患者用药。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在著名心血管病医疗专家霍勇教授的带领下,于2015年6月启动了《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系列指南丛书》的编写工作,共组织100多位有关专家参加。经过专家们近一年的紧张工作,完成了《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6部指南的编写工作。本系列丛书立足于我国国情,坚持面向实际、面向医生、面向患者、面向基层,重在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指导性,突出安全、有效与患者利益,力求解决临床治疗用药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提高医生合理使用药物的能力和水平,并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受益于患者、受益于医生、受益于基层。
此套《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系列指南丛书》凝聚了国内临床一流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也借鉴了国际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内容翔实、权威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此,我向参与编写并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本系列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此套丛书付梓之际,希望出版单位采用“互联网+出版”的方式,加强系列丛书的推广与宣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通,扩大丛书的受众面和实施范围。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准确把握指南的用药思维和技术要领,坚持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注重总结经验,反馈应用效果,帮助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以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造福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推动全民健康。
前言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被称为心血管领域最后的战场。心衰病死率和再住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心衰患者早期发现、准确诊断、综合干预和长期管理,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最终发展为心衰,使得心衰患病率及病死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国外相比,我国心衰的发病和防治形势更严峻,心衰患病总人数多,疾病负担大,尚存在漏诊、误诊率高,治疗欠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不同级别医院的心衰诊治水平有较大差距等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心衰患者的诊治和管理需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新发心衰、急性心衰、疑难危重心衰的诊疗服务;收治二级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转诊患者;对二级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二级医院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心衰患者的诊疗服务,为心衰患者提供规范的病情评估与监测、药物治疗及心脏康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心衰防治宣教,高危及疑似患者识别、稳定期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因此,急需提高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对心衰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第1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发布3年以来,心衰的诊疗、预防及综合管理等相关领域有不少新的进展,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组织专家组,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第1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进行更新和再版。
第2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涵盖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更新了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诊断、治疗流程,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合并症的治疗等;在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药物治疗中,增加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推荐;阐述了心衰的病因、预防及危险因素的管理,强调重在预防的防控策略;结合我国现实,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心衰管理进行阐述,增加了肿瘤治疗相关性心功能不全、老年心衰的管理、妊娠合并心衰的治疗、高原性心脏病等。通过修订,使得本指南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文字阐述的基础上,应用图表和流程图的形式,如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诊断和治疗流程、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急性右心衰的治疗流程,心衰常用药物一览表、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使内容一目了然,便于临床医生的学习。我们希望新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能够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基于最好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恰当的诊疗策略和方案,选择恰当、合理的药物及剂量,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和死亡的风险,从而提高我国心衰的整体防控水平,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
本书的推荐类别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研究。
杨杰孚
2019年5月7日
引言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可以致死的疾病时,对临床医生诊治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时和恰当地治疗。多个国家和学会都针对心衰制定了诊疗指南,需特别指出的是,指南提供的仅是治疗原则,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心衰患者时,应当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策略、治疗方案和随访方案。
1 心衰的概述
1.1 定义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显著降低。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心排血量降低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其严重程度常与心衰的症状、体征相一致。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异常激活,参与和促进心肌重构,是心衰不断进展恶化的基础。部分患者无容量负荷增多的症状或体征,仅有活动耐力下降,故用“心衰”优于既往常用的“充血性心衰”。心衰不是“心肌病”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同义词,后两个术语仅描述了发生心衰的结构或功能原因之一。
1.2 分类
可根据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对心衰进行分类,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LVEF与心衰患者的病因、人口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密切相关。根据LVEF,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其诊断标准,见表1。对于HFrEF患者,应尽早给予由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可改善预后的治疗;对于HFpEF患者,应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HFmrEF为心衰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占心衰患者的10%~20%,其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HFrEF和HFpEF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因HFrEF同时合并舒张功能异常,HFpEF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功能下降。HFmrEF收缩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