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书籍编号:30611677
ISBN:978711729836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478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3
ISBN 978-7-117-29836-0
Ⅰ.①新… Ⅱ.①中…②中… Ⅲ.①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康复--指南 Ⅳ.①R563.109-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35309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
主 编: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978-7-117-29836-0
策划编辑:贾艾莎 鲁志强
责任编辑:贾艾莎
封面设计:郭 淼
版式设计:刘 茜
电子书责任排版:闫 然
电子书责任设计:古丽先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编写委员会名单
组 长
王 辰 方国恩 牛恩喜
专 家 组(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郭 琪 黄晓琳 谢欲晓
喻鹏铭 赵红梅 周谋望
主 笔
赵红梅 谢欲晓 喻鹏铭
编写助理(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段亚景 卢 茜 司徒炫明
王思远
编 者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段亚景 中日友好医院
方国恩 中国康复医学会
郭 琪 上海健康医学院
黄晓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卢 茜 中日友好医院
牛恩喜 中国康复医学会
司徒炫明 中日友好医院
王 辰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王思远 中日友好医院
谢欲晓 中日友好医院
喻鹏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赵红梅 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周谋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障碍,中国康复医学会委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协同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心肺康复学组,共同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本指南仅为康复从业人员在呼吸康复会诊过程中以及为患者后期康复提供治疗和防护参考,是指导康复从业人员在原则范围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的参考,并不取代临床康复工作人员的判断。
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障碍,中国康复医学会委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协同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心肺康复学组,共同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南》。本指南仅为康复从业人员在呼吸康复会诊过程中以及为患者后期康复提供治疗和防护参考,是指导康复从业人员在原则范围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的参考,并不取代临床康复工作人员的判断。
一、呼吸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1.前提
本指南严格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要求。所有接触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评估及治疗的人员,必须经过当地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因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目前不建议康复治疗师进入ICU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如需在隔离病区内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必须得到临床医生明确的会诊要求,且与临床医疗团队共同评估呼吸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必要性及获益,制订详细的感染防控和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后方可进行。
2.目的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呼吸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与团队协同工作,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3.时机
呼吸康复介入的时机取决于对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以及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是否排除呼吸康复的禁忌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时为不妨碍医疗观察,应停止呼吸康复介入。
4.方式
建议通过使用教育视频、小册子或者远程会诊为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指导,以节省防护用品资源和避免交叉感染。
5.个性化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呼吸康复介入,都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尤其对于重症、高龄及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
6.评估
评估和监测应该贯穿整个呼吸康复治疗的始终。
二、呼吸康复治疗的特别考虑
1. 胸部物理治疗操作,如指导性咳嗽、呵气训练、气管压迫刺激等可能增加病毒扩散的风险,应减少。当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氧疗、雾化治疗时,治疗师应警惕被感染风险的增加。
2. 所有接触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评估及治疗的康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要求执行。
三、呼吸康复治疗的目标
(一)短期目标(原则上2周内)
1. 提高通气效率。
2. 提高有效肺容量。
3. 改善氧合。
4. 减少呼吸做功,缓解呼吸困难。
5. 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6. 预防身心功能恶化和增强活动能力。
7. 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二)长期目标
1. 重塑活动能力和健康。
2. 重返社会,回归工作岗位。
四、普通型患者的住院期呼吸康复治疗
(一)普通型患者的界定
1.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2.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二)普通型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
1.体位管理
(1)为减轻平卧体位对肺通气和灌注的不利影响,推荐非睡眠时间内可多采取靠坐位休息,如床头抬高60°。
(2)坐位或站立位身体前倾,有助于膈肌活动,降低呼吸做功和增加肺容量。
(3)如有痰液潴留的问题,建议针对受累肺叶行体位引流(如疾病累及单侧肺时,健侧肺在下)。
(4)适当的体位有助于优化动脉血的氧合和肺通气与灌注比(V/Q)。
2.气道清洁
(1)清洁气道时,可采用深吸气阶段扩张的方法帮助排痰,以避免用力咳嗽。咳痰时,应用密闭的塑料袋遮挡,避免造成病毒传播。
(2)避免使用振动排痰机,以免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3.呼吸控制训练
(1)体位:
对于呼吸困难卧床患者,可采取60°靠坐位,腘窝下垫一个枕头,保证膝关节屈曲,并略微高于髋关节的位置;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可在坐位下进行训练。
(2)动作:
放松肩、颈部辅助吸气肌,上肢支撑,经鼻缓慢吸气,经口缓慢呼气的下胸部扩张呼吸。
4.活动及运动
(1)对于具备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可在隔离病房内以尽量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来保持运动功能。确定病情稳定时,也可为患者编排坐起、起立、伸腰、抬腿、迈步等动作,且分成小段进行以利于自我观察,每日活动时间争取累计在1小时以上,严格避免疲劳。所有活动应尽量在原地进行。
(2)对于无法站立的患者,可选择坐位/半卧位/卧位,在教育视频和小册子指导下进行握拳、举臂、踝泵、足跟后滑、抬腿、股四头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等活动。
五、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
(一)重型患者的界定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呼吸窘迫,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RR)≥30 次/min。
2. 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
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二)危重型患者的界定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3. 合并其他器官衰竭需进入ICU 监护治疗。
(三)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
1. 呼吸康复治疗需在临床治疗团队共同讨论后指导变换体位。
2. 患者在进行活动时需要保证给予其充足的氧气。
3. 任何造成患者与呼吸机断离的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均应避免。
(四)重型/危重型患者特殊问题的对症呼吸康复治疗
1.干咳
不建议进行呼吸康复治疗。
2.乏力
通过视频、小册子指导合理变换体位,优化呼吸肌功能,减轻呼吸肌做功,同时为患者提供能量节省技术并进行指导。
3.肺容量下降和肺不张
可针对性选择改善症状的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在不增加患者疲劳的情况下,鼓励适当活动。
4.低氧血症
需要监测患者在进行活动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并保证给予其充足的氧气,如SpO2<88%,则需终止康复治疗。
5.呼吸做功增加和呼吸困难
放松技术、体位管理以及呼吸控制技术。如有必要,可给予终末期患者姑息性药物治疗来缓解呼吸困难。
6.分泌物潴留和排痰困难
可应用体位引流、拍背等手法及振动排痰等技术,注意避免引起或加重支气管痉挛。
7.运动能力和耐力下降
卧床患者可在床上进行渐进性的肢体主动活动或器械被动活动。离床患者可在使用呼吸控制技术的帮助下,在床边行坐站转移和原地踏步等活动。所有活动以不引起SpO2和血压下降为原则。
8.合并肝肾功能损害
选择有利于膈肌活动的体位如半卧位,注意此类患者难以耐受头低位。
9.贫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在进行呼吸康复治疗前应检查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避免活动引起组织缺氧、出血等问题。
10.血栓问题
对于卧床患者,可指导踝泵运动或使用弹力袜,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六、疑似/确诊轻症患者隔离期间的呼吸康复指导意见
(一)疑似/确诊轻症患者的界定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症状轻微,不需住院治疗,采取单间隔离和医学观察措施的患者。
(二)隔离期间呼吸康复的治疗方法
1.能量节省技术
(1)通过教育视频和小册子学习能量节省技术。
(2)清洁气道时可采用呵气的方法帮助排痰,以避免用力咳嗽,呵气时须佩戴口罩,咳痰时应用密闭的塑料袋遮挡,避免造成气溶胶播散。
2.室内适量活动
(1)具备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可在隔离室内以尽量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来保持运动功能,运动分成小段进行以利于自我观察,每日活动时间争取累计在1小时以上,严格避免疲劳。
(2)无法站立的患者可选择坐位/半卧位/卧位,在教育视频和小册子指导下,进行四肢及躯干的轻量活动。
(3)医学观察期间患者的病情存在加重风险,活动强度不宜超过非常低强度[运动中心率<57%最高心率(HRmax)或上升<30%储备心率(HRr)]的有氧运动强度水平。
3.心理干预
(1)存在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可以通过自评量表如PHQ-9和GAD-7进行快速评估,视情况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士或心理热线的帮助。
(2)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科普节目讲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知识、科学运动及综合康复措施的必要性等知识,帮助患者尽快过渡到配合治疗的心理承受阶段。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4)采取放松训练如冥想、催眠、音乐疗法等方式舒缓不良情绪。
七、出院患者的呼吸康复指导意见
(一)出院患者的界定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经治愈出院的患者。
(二)出院患者的特殊考量
1. 鉴于即使是痊愈的患者,也不除外再感染的可能,因此,对于此类人群仍以加强防护为首要措施,遵守主管医师医疗观察的医嘱,同时注意预防感冒等其他感染性疾病。在此前提下,遵循呼吸康复的基本原则进行呼吸康复治疗。
2. 出院患者面临的可能功能障碍
(1)针对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