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肾病治疗名方验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中医名方验方丛书——肾病治疗名方验方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迟金亭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书籍编号:30611660
ISBN:978711719845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92595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肾病治疗名方验方/迟金亭,赵成欣,翟向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中医名方验方丛书/郇宜俊,左振素,秦东风主编)
ISBN 978-7-117-19845-5
Ⅰ.①肾… Ⅱ.①迟…②赵…③翟… Ⅲ.①肾病(中医)-验方-汇编 Ⅳ.①R289.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47472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医名方验方丛书
肾病治疗名方验方
主 编:迟金亭 赵成欣 翟向红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8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9845-5
策划编辑:梁兆一
责任编辑:孔烈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参编人员
总主编 郇宜俊 左振素 秦东风
主 编 迟金亭 赵成欣 翟向红
副主编 周爱金 隋洺骅 杜宗涛
编 委 李 强 刘金凤 刘爱武
陈甲龙 王培培 徐金雯
前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灿烂精华和大智慧,亟待后人发掘、继承和发扬光大。本书将脑病、肺病、心脏病、胃肠病、肾病、糖尿病、风湿病、肿瘤8个病种,分8个分册,较全面地收集和介绍了历代治疗该病的名方验方,力求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自我医疗的需求,让大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书中简要介绍了该病的辨病、辨证要点,重点介绍了该病的古医籍方、国医大师方、当代名医方、单方、验方、秘方、外治方、食疗方、保健方等,以供读者辨证选方。为忠实所选方剂的原貌,古医籍方中仍使用原计量单位及用量,没有全部统一换算成现代用量,读者可参照古今计量单位换算方法,进行换算。
《肾病治疗名方验方》主要介绍了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尿路感染、多囊肾、尿路结石、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肾癌、膀胱癌15种肾病的名方验方。
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也适合医药工作者参考。
总主编 郇宜俊
2014年6月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名方验方
一、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一,临床上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后所致。本病主要是链球菌胞壁成分M蛋白或某些分泌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既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又可通过抗原原位种植于肾脏,或肾脏正常抗原改变,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病理改变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发病高峰为2~6岁,2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患者仅占15%,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为7~20天,一般为10天左右。
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多将其归属为“风水”、“阳水”、“肾风”和“溺血”等范畴。
二、辨病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发病前7~20天(平均10天左右),多有链球菌或其他细菌感染病史,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为主。
2.临床表现
(1)水肿:为起病的首发症状,80%左右的患者出现水肿。典型的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严重时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及心包积液。若出现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可出现高度水肿,一般水肿在2~4周后自行消退,若水肿持续常提示预后不良。
(2)尿的改变:血尿为首发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血尿,肉眼血尿占40%,严重的血尿可有排尿困难及不适感,但无典型的尿路刺激征;早期患者常有尿量减少,2周后尿量渐增,伴水肿明显及氮质血症者可以出现少尿症状。
(3)高血压:常为一过性,可出现轻中度高血压,而高血压与水肿程度相关,且无高血压眼底病变,利尿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若血压持续升高2周以上,表明肾脏病变较重。
(4)全身表现:患者常有乏力、腰部疼痛、恶心、厌食等非特异性症状,如高血压严重,还可以出现嗜睡、头晕、视力模糊或心悸、气促、抽搐等症状。若前驱感染仍然存在,则可以出现发热等相应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3.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及大量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尿沉渣还常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几乎全部患者尿蛋白阳性,75%以上的患者为中等量尿蛋白(≤3.0克/升),且多为非选择性的蛋白尿。
(2)血液检查:常见血沉增快,轻度贫血(正色素正细胞性),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高,血清总补体(CH50)及补体C3在发病初期下降,8周左右恢复正常,常有一过性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少数老年人虽经利尿后肾功能仍不能恢复,预后不佳。
(3)病灶细菌培养:早期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做病灶(皮肤或咽部等)细菌培养,约1/4病人可获阳性。
4.病理变化
对有链球菌感染史或有镜下血尿而尿常规正常者,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5.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安徽太平会议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方案(1992)。
(1)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
(2)一般有血尿(镜下及肉眼血尿),蛋白尿,可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常有高血压及水钠潴留症状(如水肿等),有时有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检查双肾无缩小。
(3)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4)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痊愈。
三、辨证论治方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疾病发展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发展期指有外感表证及水肿、小便量少或肉眼血尿等;恢复期外邪已解,水肿消退,但尿常规仍有蛋白或潜血。根据急性肾炎“标实邪盛”的特点,治疗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另外,“血瘀”作为疾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并贯穿本病始终,因此活血化瘀法也常用于本病的各个阶段。
1.风水泛滥
证候特点:眼睑及面部先肿,迅速延及四肢及全身皆肿,小便不利,偏于风寒者,伴见恶寒无汗,肢节酸楚,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发热恶风,咳嗽咽痛,口干而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石膏15克,麻黄6克,苏叶15克,防风15克,桑白皮15克,桔梗10克,茯苓皮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偏风寒者,去石膏,加桂枝10克,羌活10克以加强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偏风热者,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茅根30克以清热行水。
2.湿毒浸淫
证候特点:眼睑浮肿,可延及全身,身发疮痍,甚者溃烂,多伴恶风发热,尿少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麻黄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15克,地肤子12克以疏风止痒;皮肤溃烂加苦参10克,土茯苓15克以清热祛湿解毒。
3.水湿浸淫
证候特点:肢体浮肿,延及全身,按之没指,身体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缓。
治则:健脾化湿,温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桑白皮15克,生姜皮10克,茯苓皮15克,陈皮10克,大腹皮15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桂枝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身寒肢冷,脉沉迟者,加附子10克,干姜10克以温阳散寒;肿甚兼咳喘,加麻黄10克,葶苈子10克以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4.下焦热盛
证候特点:尿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小便频数,有灼热感,心烦口渴,或伴浮肿,舌红少苔,脉沉数或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小蓟15克,生地15克,蒲公英30克,茜草15克,白茅根30克,淡竹叶15克,炒蒲黄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血尿严重加三七粉3克(冲服),红花5克(冲服)以活血止血;心烦口渴加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以养阴生津。
5.阴虚湿热
证候特点: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镜下血尿,伴面红口干,低热盗汗,腰酸,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益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黄柏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茯苓15克,白茅根15克,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腰酸乏力加怀牛膝10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低热明显加银柴胡10克,青蒿10克,白薇10克以养阴清热。
6.脾肾气虚
证候特点:水肿消退,或晨起面部稍肿,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夜尿频多,腹胀纳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则:健脾补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腰膝酸软加杜仲15克,续断12克以补肾壮腰;尿蛋白不消加芡实20克,金樱子15克,覆盆子15克以健脾固摄。
四、古医籍方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方原载《伤寒论》)
处方:麻黄(去节)2两,连翘2两,杏仁40枚,赤小豆1升,大枣12枚,桑白皮(切)1升,生姜2两,甘草2两。上8味,以潦水1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升,去渣,温热分3次服,半日服尽。
功能:祛风,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肾炎初起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外感风邪所致的风水病。症见身面俱肿,发热恶寒,无汗,小便黄而短少,脘腹胀满,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2.越婢加术汤(本方原载《金匮要略》)
处方: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甘草2两,白术4两,大枣15枚。上5味,以水6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升,温热分3次服。
功能:疏散水湿,宣肺清热。
主治: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风水夹热证。症见头面部及上半身浮肿,并伴见恶寒,发热,身痛,咳喘胸闷,咽痛口渴,尿酸色黄,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而润,脉浮数或弦滑等。
3.五味消毒饮(本方原载《医宗金鉴》)
处方:金银花3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 钱2分。水1盅,煎8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2~3沸时,热服,盖被出汗为度。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等热毒壅盛证。症见面身浮肿,发热,恶风,咽痛,疮疡肿痛,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频数,灼热刺痛,急迫不爽或腰腹疼痛,或寒热交作,苔黄腻,脉滑数。
4.车前叶粥(本方原载《圣济总录》)
处方:鲜车前叶30~60克,大米50~100克,葱白少量。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煮汁后去渣,然后加大米煮粥。每日服2~3次,5~7天为一个疗程,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功效。
主治:急性肾炎。症见小便不通,尿血,水肿等症。
5.三仁汤(本方原载《温病条辨》)
处方:杏仁5钱,飞滑石6钱,白通草2钱,白蔻仁2钱,竹叶2钱,厚朴2钱,生薏仁6钱,半夏5钱。以甘澜水8碗,煮取3碗,服1碗,每日3服。
功能: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证属湿热内蕴者。症见颜面四肢浮肿,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苔白腻不渴,脉弦细而濡等。
6.五苓散(本方原载《伤寒论》)
处方:猪苓18铢,泽泻1两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去皮)半两。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每日3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功能:利水渗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