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采实——郭恩绵临证经验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杏林采实——郭恩绵临证经验集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马进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书籍编号:30611631
ISBN:978711717262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2416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杏林采实:郭恩绵临证经验集/马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辽宁中医”名老中医经验丛书)
ISBN 978-7-117-17262-2
Ⅰ.①杏… Ⅱ.①马… Ⅲ.①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4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83478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杏林采实——郭恩绵临证经验集
主 编:马 进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8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262-2
策划编辑:陈东枢
责任编辑:陈东枢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辽宁中医”名老中医经验丛书
编辑领导小组
顾 问: 李德新 周学文 马 智张静生 郭恩绵 田维柱
组 长: 杨关林 吕晓东
副组长: 张 兰 吕 静
组 员: 张 哲 王 辰 姜维娜 李思琦
【郭恩绵简介】
郭恩绵(1940-),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6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医疗系。四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1991年拜李玉奇教授为师,侍医三年,深得其精髓,对痹证、脾胃病、血液病及肾病都有深入的研究。1983年组建医院肾内科并任肾内科主任。后主攻肾脏病治疗,从理论研究到临床治疗均颇有建树,尤其对肾小球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整套疗法和方药,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1篇,编著《银州医论》一部。参编《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肾脏病学》及《实用中医肾脏病学》等著作。
郭恩绵教授从1988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成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郭恩绵名老中医工作室。兼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 序】
1929年2月,在国民政府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上,余云岫等提出“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竟遭会议通过。此案一出,众皆哗然。于此历史关头,一代名医如施今墨、马二琴等,恰巧以中医理法治愈了某些当局头面人物或其家属的重病,用高超的医术予当局者以讽刺的回应,并影响其决策,更因中医人士的愤然请愿,故此案虽言通过,却并未完全实行。
时至今日,中医已几度秋凉。如今,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同仁当齐心协力,趁势振兴!“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医道之隐现,中医之存废,不仅取决于政策的支持与否,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药人才的出现与否,所谓人能弘道。历史证明,中医名医、大家,无疑是捍卫中医,彰道于天下的引领者。名医之属,教育即可成之,大家之流,非天机不可造就。然而,要想成就名医和大家,即便天资深远,聪慧玄通之人,亦需要学习之参考或借鉴,故历代贤德将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成书,无疑为有志于医的人创造了一定的成才条件。
“辽宁中医”名老中医经验丛书,乃秉承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之精神,汇集我校附属医院李玉奇、李德新、周学文、马智、张静生、郭恩绵、田维柱七位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而成。诸老皆长好医术,不慕荣利,溯源《灵》、《素》,问道长沙,理论独树一帜,临证颇有所得。如:李玉奇老首次提出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其“观舌识病”、“排斥脉象”等诊疗技法亦成为“医林一绝”;周老创新性地提出了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毒热”病因学说,并研制出了一系列组方,其中的“消痈溃得康”在十五年前便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据“从脾论治、内清外柔”的论治思想,组方“血脂络欣”,干预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明显;马老认为,万病不离“痰”、“瘀”、“气”、“血”四字,倡“化痰瘀,调气血”之思想,自创“眩得康”、“清肺消炎饮”等方,已制成院内制剂,疗效颇佳;张老自主开发的中药“黄芪复方颗粒剂”(专利号:ZL200610047921.9)、“冠心康颗粒剂”(专利号:ZL200410020644.3)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李德新老临床主张“调脾胃以安五脏”,以此为指导,临证每多获效;郭老常年从事肾脏疾病的研究,尤其对肾小球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整套疗法和方药,所创玉肾露、肾衰饮、尿感灵等颇受广大患者欢迎,发明的可保留灌肠的“降氮煎剂”,更是附属医院肾脏病科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拳头产品,用于临床二十多年,疗效显著,深受国内外患者好评;田老尽得眼针创始人彭静山先生之真传,以“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而享誉于临床,并先后受美国、意大利、韩国、荷兰、也门等国邀请前往讲学和从事医疗活动,深受国外医学界的欢迎。
诸老不仅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在科研及中医药教育事业上也披肝沥胆,战功赫赫。他们中有国家“973”计划中医专项专家组副组长、“863”计划的负责人,有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承担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也有国家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他们身兼数职,眼界开阔,理验俱丰,堪为良师。
因此,整理和挖掘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有利于中医后学研习,其中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丰富的临床案例,亦可以弥补中医药教材泛泛之弊,对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乃至中医界亦多启发。他们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学风,亦必将激励中医学子慨然奋进!
当然,众编者亦嘱托我强调,言其才有不济,加之时间仓促,虽三易其稿,仍觉有未尽之意、未明之言,其间肯定亦有错误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为整理本丛书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专家、领导、老师,感谢为此次丛书出版付出大量心血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同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丛书早日付梓,功行天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3年1月2日
【吕 序】
余尝闻《伤寒》之序,不禁恻隐奋然。求学时,亦怀远志,皆精究方术,救死扶伤类语。然人世微微,几经辗转,今吾已为一院之长,勤于管理,疏于临证,深知自非圣学所传之人,叹矣!后觉,医生固能救人,若得深谋管理,则群贤聚,才尽用,乃活人无算。余自不敢狂诩深谋,却慨然以之为任,故凡有益于中医药继承创新之事,自不遗余力,尽心策略。
古文学之士多不读医书,医家又往往少通文学,文学既不能通,何著医书以救世?我院国医大师李玉奇等七君,素好方术,德艺双馨,喜闻七君众徒,各尽其力,将其师之学术思想、擅长理法、医论医话、个人小传等整理成册,欲以付梓,不胜振奋。又嘱余作序,遂慨然允诺,欣然命笔。纵览七书,喟叹名医之路多有相似,略加总结,兹列如下以代序。
一曰矢志于医。西学东渐,中医几度浮沉,学子每多怀疑中医济世之功,多所彷徨,恐学非道,未敢尽力勉学;当今世界,时有诱惑,今人遂少青灯黄卷之沉寂,多有见猎心喜之浮夸;更有学医为谋业而论,时有见中医就业稍逊,便随世左右,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嗟夫!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屏气凝神尚难登堂探奥,朝秦暮楚岂能救命活人。有近贤总结“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读百家”之学医途径,若无坚定之念,亦妄谈实施矣。孙思邈言:“古之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诚可信也。
二曰砥砺德行。昔日我读医史,有所疑惑:人之体悟似与德行无关,奈何医术高超者,德行亦高?及阅历日久,方知无念天下苍生之胸怀,则动力不得深远绵长,稍遇挫折,辄思放弃;一遇诱惑,顷刻思迁。医术便为胸襟所限矣!近来又觉,德行非只道德而言,其亦赅意志、修养之谓。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之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里就认为:治学之精神与思想之方法,虽若完全属于理智一方面之心理生活,实则与意志之坚强与情绪之稳称有极密切之关系;治学贵谨严,思想忌偏蔽,要非持志坚定而用情有度之人不办。此论与我心有戚戚。学子当以德行为先,自觉承担济世大任,修身养性,澄澈世风。今亦列吾学医三境界之论,与读者共勉:下等境界学知识、学方法;中等境界学能力、学智慧;上等境界学胸襟、学气度!温故乃知新,任重而道远。
三曰功夫诗外。陆游辞世前一年,予其子陆遹一信,信中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余论大抵世间智慧,多有相通。由此入此难,由彼入此或易。况若心惟系一物,心胸易仄斜,去路狭隘。不若寄情此物之外,求得平衡灵动。所以为医者,不可局限于医,于医学之外之事,亦当博览汇通,“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琴棋书画,文理学科,均可成为修养之沃土,医学之启源。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世人或许亦知上述三点之重要,却难寻修行之法门。今此丛书所述之事,既有七君医道之总结,又有诠释上三论之经历,读者必有所益。行文止此,愿该书早日刊行,以飨读者!
壬辰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郭 序】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对某些顽疾恶候、沉疴痼疾,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疗法和方药,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杏林采实》一书是后生对本人四十五年来踏入杏林、诊疗疾病的一些体会、学术观点,以及所发表的文章、书著的汇集整理、深入分析,充分展示了后生们坚实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文字书写水平,本人非常欣慰。
回顾四十五年的悬壶之路,我体会到,中医中药的发展,必宗岐黄,着力科学研究,并要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具体医疗实践中。我们临床医生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时应用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和提示,制定治法,择药组方。因此,我认为,现代中医临床工作者应该:谨守岐黄之道,恪守辨证之法,借鉴西学之论,取用科研之果,重读神农之经,再习仲景之论,自组疗疾之方。近年来,发现个别中药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害,提示我们必须对中药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中医学术博大,岐黄之理幽深,本人虽业医四十余载,也在不断地温习经典,但对其精髓所在,仍似雾里看花,知其大略。因此,仍要不断重读经典,博采古今名家之论,精业杏林,终生岐黄。本书对几个病证的诊疗管见,其中谬误在所难免,如有不当,诚望斧正。
2012年12月30日
【前 言】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专家,不仅要掌握高深广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学习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是成为中医临床医学专家的有效途径。
郭恩绵教授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中医肾病、脾胃病、妇科病、血液病诸方面造诣颇深,提出了泄浊解毒、攻补兼施治疗慢性肾衰竭,观舌验苔诊治胃疾,以癥积论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破瘀法治疗崩漏等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郭恩绵教授酷爱经典,出口成章,参西衷中,不仅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雄厚,更善吸纳现代科学之精髓,虚心学习,博取众长。他为人耿直、善良,富有正义感,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和蔼可亲。能成为郭恩绵老师的学生,是吾辈之大幸。
本书从学术思想、学术精华、专病论治、杂病经验、医论医话五个方面对郭恩绵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挖掘,重点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书末附有医家小传。
虽希望采撷杏林精华果实以示众人,诚恐挂一漏万;另因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或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同仁批评斧正。
马进
2013年1月10日
第一章 学术思想
郭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钻研经典,温故知新,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