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第2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世珍,李传岐等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611624
ISBN:978711726687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37953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李世珍,李传岐著.—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ISBN 978-7-117-26687-1
Ⅰ.①常… Ⅱ.①李… ②李… Ⅲ.①穴位-针灸疗法 ②俞穴(五腧)-针灸疗法 Ⅳ.①R22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01819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第2版
著 者:李世珍 李传岐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20年3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687-1
策划编辑:陈东枢
责任编辑:骆彩云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李世珍简介
李世珍(1926—2005),教授、主任医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南阳市安皋乡人。“李氏针灸”第四代传人。自幼随父习医,初中、高中假期间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行针指要歌、刺灸心法要诀等,高中毕业后随父行医。1952年考入卫生部针灸师资班,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南阳地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工作。1978年赴埃塞俄比亚参加国家援外医疗队。198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先后担任中医科主任、针灸科主任、河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南阳中医学会理事长、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张仲景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调入张仲景国医大学。任门诊部主任,附属医院院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针灸讲师团教授、南阳市政协常委。1987年晋升为教授。
李世珍教授在国内外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成果两项,其学术见解收录在《中国针灸大全》《针灸临证指南》《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黄河医话》《淮河医药文萃》等书中。著有《常用腧穴临床发挥》《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祖传针灸常用处方》,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先后被译为日文、韩文、英文于海外广泛传播。
针灸之学,理承《内》《难》,辨证论治,法出《伤寒》。李教授一生致力于腧穴功能及配伍应用研究。为弘扬针灸之学,集数代人之经验,于临床五十载之实践,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脏腑气化作用为指导,对腧穴功能及配伍、穴若药效、腧穴配伍法则、功效主治及其与中药汤方的关系等进行全面探讨,并与脏腑的生理、病理、临床证型、辨证法则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整体治疗辨证取穴,进行系统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理论实践体系,自成一家之学说,为阐扬针灸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自辟一径。
李传岐简介
李传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医师,李氏针灸第五代传人、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器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推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针推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政协委员、李氏针灸研究所所长,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致力于李氏针灸五代临床经验的发掘整理,主持《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已再版)、《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祖传针灸常用处方》的修订再版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改进应用”等科研课题11项,其中2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多次到日本、韩国、美国讲学。研究方向:腧穴功能与临床配伍应用。
前言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一书自1985年出版至今已30余年了。其间曾多次印刷发行,先后被译成日文、韩文和英文出版发行,享誉国内外。由于该书已脱销多年,国内外针灸学者索求者络绎不绝,出版社亦多次敦促重修再版事宜。然而再版绝非为原书原貌的重现,必须要有新认识、新理论的充实,必须要对腧穴功能再验证、再完善、再提高。自该书出版后,家父就带领我们继续对腧穴进行临床研究,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探索认识了一些新腧穴。这些经验及新认知的腧穴都有必要充实到该书中,对一些腧穴配伍及功能亦要作一些调整,特别是对不太符合临床或不适宜临床的处方必须要修正。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本书再版工作终于就绪,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
此次重修在原版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调整:删除了各经脉概论中的【经别的循行路线】【络脉的循行部位及病候】【经筋的分布部位及病候】;新增加了印堂和天柱两个腧穴;对于一些腧穴的功能主治作了部分修正;对个别腧穴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不妥之处进行了修改纠正;补充和完善了一些腧穴的功效主治及配伍应用;增添了一些典型案例。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一书是集李氏4代人的临床经验结晶,对腧穴的认识是通过临床不断积累完善的。该书自出版后的30多年里,家父带领我们(李氏针灸第5代传人)继续对腧穴功能、配伍组方、辨证论治进行临床探索研究和总结,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相继完成了《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祖传针灸常用处方》两部作品。自此,“李氏针灸”的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建设终告完成。同时,也为该书的再版修改提供了相互印证的理论支撑和统一规范的腧穴运用。
科学在发展,理论在进步。积累经验就会有新的认识,善于总结就能得到理论上的升华。该书在修订中原拟新增4个腧穴,后感到其中对阴谷、曲泉穴的认识还不十分成熟,故而仅增添了印堂、天柱两个腧穴。天柱穴的临床研究是从治疗颈椎病开始的,尔后又用于治疗脑瘫颈项不支的壮筋补虚和颈项强硬的息风止痉、柔筋缓急,对该腧穴功能新用的认识日趋成熟。而对印堂穴已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此次经过整理,已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此穴。印堂穴本为经外奇穴,但其运用却远远超出了奇穴的主治范畴。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印堂穴所处的位置正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其通督解痉、清脑安神、息风潜阳、醒脑开窍、疏风清热等功效亦当属督脉,故而本书要为印堂穴正名,使之归属于督脉。在该穴的【腧穴归类】中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又,初版中某些名词术语现已废用,从纪念李世珍先生角度考虑,如不影响读者阅读,也予保留。
“李氏针灸”对腧穴功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例如关元、气海二穴补肾阳、益肾气为主要功能,常用于肾气、肾阳不足的诸多病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二穴用泻法具有调冲任的功效,用于冲任失调的妇科病证收效显著,故而此次增添了二穴用泻法调理冲任的作用,完善了二穴的功能效用。实践是最好的验证,有的腧穴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修正的。例如中脘穴,中脘是一个和胃化痰的腧穴,主要用于胃失和降和痰湿痰火的病证。用补法确有健胃补中之功,但在临床上应用极少,非大虚大亏、纯虚之证不得不用外,一般少补为宜。在原著【讨论】中已经阐述了中脘穴多用泻法之由,以及可代之的腧穴,等等。然而有些读者并没有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来信反映中脘穴用补法操作后出现了中满不欲饮食的现象。此次修改删除了“用补法,健胃和中”的内容。一则是突出了腧穴的主要功能,二则也可避免读者的误解而带来不必要的误治。有鉴于此,对于其他部分腧穴也作了相应调整,力求腧穴的功效精专。家父生前对书中的86个腧穴一一进行了梳理、检验,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为此次的再版作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家父一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所积累的经验是经得起检验的,是不掺任何水分的。比如他要观察腧穴功能、诊疗效果,必须是在病人停止其他疗法,单靠针灸治疗下进行的,不然失真的情况就太多太多了。记得2002年随家父一同到日本讲学,日本一患者(针灸医生)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口中发咸,吃什么东西感觉都是咸味的,原因是饮用深海水后出现的,第一次饮用深海水后即感口中发咸,第二次饮用后口中发咸加重,已持续一年多,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家父仔细辨证后认为她的病证是由肾虚所致,经针补双复溜穴三次而收效。我们回国后该患者接由日本的医生继续治疗十二次而告痊愈。家父一直惦念着想索得一份完整病例资料,直到2005年我再次去日本讲学得到了这份完整病例时,家父已仙逝。日本学者纷纷遥祭恩师,出版界出专刊纪念他,认为他是鉴真东渡第二的中国针灸大师。
作为针灸界泰斗,国家级名老中医,家父一生为针灸医学的发展殚精竭力。他常给我们说,你奶奶吃斋念佛行善事,我们著书立说,把我们的经验传播出去是行最大的善事,不要保守,不要只把它看成家传的东西固守起来,我们要把这一家之言变成百家之言。如今他老人家的遗愿正在实现,三部著作在国内外传播,桃李满海内外,日本、韩国、美国的高徒在宣传着李氏之学,也望购得本书的学者加入弘扬针灸医学的队伍中,为针灸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共同努力。
李传岐
2011年8月于宛
初版前言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始著于一九六二年,志将家传四代百余年的针灸实践经验撰著成书,传授于世。
在撰写成书的过程中,时刻未敢稍懈,挤暇时紧张而又静心地撰写,频于废寝忘食偷隙撰著,回旋崎岖,迟至今日终于面会于世了。
先父李心田,业医五十年,精究针灸医术。他根据临床实践和先祖之教诲,对腧穴功能、腧穴配伍、穴若药效、以针(灸)代药和针灸辨证施治进行了探讨,撰著《针药汇通》一书,独抒心得,义理昭然,发前人所未发,为古书所不载。草创成书(一九四五年)之后,宛境同道和学者们求取书稿,传阅转抄。临床应用,得心应手,众赞医术精湛。先父为启迪后学,益臻圭臬,不惜晚年体衰多病,又经十余年的静心增补,内容赅备,当欲脱稿之际,先父长逝,未能刊印,终成遗憾。
余承先父之遗志,以《针药汇通》为基础,集三十年来之临床经验(积累了几千份典型病例,随访万余人次),撰成尚未脱稿的一本《针灸医案集》(约三十万字),为本书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全书分十六章,共八十九节。是按十四经和经外奇穴选撰常用穴(八十六穴)的。除第一章总论三节外,其余按经序章,以穴列节。每经有一概论,从其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的分布和病候以及该脏和该腑的生理、病理和腧穴的分布,概述该经腧穴的治疗范围及特点,然后分节论述所选的常用穴。
每个常用腧穴分十个部分,即:概说、治疗范围、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病案举例、腧穴功能鉴别、腧穴配伍、讨论、歌括等。其【概说】是概括地述说该穴的特点、主治范围及其他;【治疗范围】是以脏腑经络学说和腧穴特点为基础,论述其治疗范围及其他;【功能】就是列出使用补、泻、艾灸、放血等法所起的作用及相当于哪几味中药的功效;【主治】是列出该穴所治的病证;【临床应用】是从【主治】项中列举几个病、证,阐述它治疗哪些类型的病证,能起哪些作用,哪些方面需要禁忌,与某穴配治所发生的疗效等;【病案举例】是针对每个腧穴列举二至六个典型病例,以示疗效;【腧穴功能鉴别】是与某穴或某几个腧穴配伍相当哪个治则,或相当哪个中药汤方;【讨论】包括针感走向、经旨浅识、临床见闻、注意事项、历代医家经验等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探讨和不同见解等等;【歌括】是用七言句编成四句、六句或八句一首有韵的歌诀,概述它的位置、所属经、所属穴、功能、主治范围、针刺深浅、补泻多少以及相当药物和注意事项等。
是书,以先父“精于针灸,熟读脏腑经络,渊博经典经旨,明晰腧穴功能,重视辨证取穴,用穴精少功专,诚如是则临床不致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和广络原野”的教诲为准绳,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和经络和脏腑之间的联系,腧穴的所在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临床实践,分析腧穴,认识腧穴,应用于临床的。不是把腧穴教条地扣在某个病证中,使腧穴不能舒展其应有的作用。在治疗方面,注意掌握局部与整体、经络与脏腑、脏腑与脏腑、腧穴与脏腑经络、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重视整体治疗辨证取穴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病必求其本的治疗法则。
鉴于前述,爰名本书为《常用腧穴临床发挥》。其腧穴功能、治疗范围、穴若药效以针代药、整体治疗辨证取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