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口原版 > 医学 >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唐桂波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611614

ISBN:978711721529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0083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全书内容: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唐桂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529-9

Ⅰ.①包… Ⅱ.①唐… Ⅲ.①棘球蚴病-影象诊断-图谱 Ⅳ.①R532.320.4-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0257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

主  编:唐桂波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529-9

策划编辑:姚如林

责任编辑:刘艳平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作者简介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唐桂波

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术带头人,青海大学医学影像和核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任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现任青海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和医院协会影像分会委员。

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30余年,在高原心、脑血管疾病、结核病、包虫病和囊虫病的综合影像学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多次参加青海省卫生厅综合高原医学考察和中日联合高原医学研究。先后完成《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影像学研究》等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十一五课题《常见五种恶性肿瘤的早期综合影像学诊断研究》子课题和《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体系中的规范化应用及技术标准研究》等工作。主编出版《实用包虫病影像学》、《青海常见病诊疗规范影像学分册》等,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获青海卫生厅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

2013年5月唐桂波教授曾出版《实用包虫病影像学》。在此基础上,作为精心筛选出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一组典型案例,整理编辑了新一本《包虫病影像学诊断图谱》。

包虫病的检查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技术。目前,我国关于包虫病影像学方面的专业书籍甚少,人们对此病缺乏直观、形象的认识,在临床诊断中经常遇到困惑。包虫病流行有很强的地域性,但由于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的原因,诸多包虫病人辗转到内地大医院就诊。同时,随着经贸交流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包虫病也在向内陆沿海地区蔓延,并在多地出现原发包虫病例的报道,值得引起重视,也迫切需要更多专业诊断书籍,以加强包虫病诊断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青海是包虫病高发流行区域,唐桂波教授带领的团队30多年来致力于包虫病影像诊断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和诊断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一版《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重点讲述了不同包虫病个案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可作为广大影像学工作者和临床及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和掌握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诊断要点、提高对包虫病认识和诊断水平的一部专业教材,也可供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学生们学习参考。

祝愿本图谱的出版发行,能够为在2020年实现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起到积极的辅助指导作用。

刘玉清


2015年8月

前 言

包虫病分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和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临床上囊型包虫病远较泡型包虫病为多,两者之比为100︰(1~3),但泡型包虫病的危害则远远大于囊型包虫病,被称为“虫癌”,未经治疗的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

包虫病几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和脏器,一般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之久。寄生于不同组织器官的包虫,其基本生长方式与病理特征是一致的,但以寄生于肝脏的包虫最具有特征性,最能完整反映包虫感染、衰变直至凋亡的全部生长发育过程,影像学表现也最为典型。影像学分型也是基于包虫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反映包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的病理学特征和自然演变的复杂过程,并对其生物学活性作出评价。

但是,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导致了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包虫可能仅仅表现出其寄生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某一单独类型而不是全部过程,因而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影像学表现。即使是同一器官、同一类型的包虫,由于其感染和寄生时间不同,其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人们对包虫病诊断上的困惑甚至误诊。

青海省是包虫病的高发流行区,发病就医病例多,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为我们开展包虫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作者在30余年包虫病的研究中,前后收集了2000多例病例资料,2013年出版了《实用包虫病影像学》一书,系统介绍了包虫病病理、影像学特征与分型等。为了完整的把寄生于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病理类型的包虫病个性表现与特征展示出来,使广大影像学医师和包虫病专业工作者更加直观、形象和全面的了解掌握这些特点,作者在此基础上精心筛选出180例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典型案例,整理汇编成这本《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其中,有些罕少见病例,如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对照、肝泡型包虫病晚期自体肝移植手术影像学评价、全肝移植术后复发以及淋巴结转移和“虫栓”等,在流行区以外,已经很少见到,这些珍贵的病例资料,为包虫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素材。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刘玉清院士多年来对我工作的关心指导,并欣然为拙著作序,是我莫大的荣幸。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及写作能力上的差距,书中难免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唐桂波


2015年3月于西宁

第一章 包虫病病原体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细粒棘球绦虫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多房棘球绦虫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棘球绦虫卵,宽椭圆形,卵膜厚,放射纹清晰,内含六钩蚴。细粒棘球绦虫卵与多房棘球绦虫卵形态结构基本相似,光镜下不易区分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模式图

(A外翻型 B内陷型)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细粒棘球蚴包囊液中分离的原头蚴,可见吸盘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标本(普通光镜,无染色)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手术中取出的细粒棘球蚴子、孙囊,乒乓球样大小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家犬人工感染的泡型棘球绦虫

(无数白色米粒样大小成虫)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9 泡型棘球绦虫(图1-8放大图像)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0 疫区防控人员现场捕捉野狗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1 小鼠泡球蚴(人工感染)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2 小鼠泡球蚴(人工感染)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3 高原鼠兔肺泡球蚴(自然感染)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4 高原鼠兔肺泡球蚴(自然感染)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5 羊肝棘球蚴标本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6 羊肺棘球蚴标本

第二章 包虫病传播途径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1 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示意图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2 细粒棘球绦虫中间宿主——藏系绵羊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3 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家犬

(在大多数流行区,也是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4 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示意图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5 多房棘球绦虫终末宿主——狐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6 多房棘球绦虫中间宿主——啮齿动物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7 肝囊型包虫多次术后再复发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8 肝囊型包虫破裂腹盆腔种植转移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2-9 肝囊型包虫破裂腹盆腔种植转移

第三章 包虫病病理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 肝囊型包虫内囊呈粉皮样物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2 肺囊型包虫内囊,穿破支气管时可随痰咳出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3 肝囊型包虫,图左粉皮样物质为内囊,图右暗褐色物质为外囊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4 肝泡型包虫切除标本,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多个小囊泡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5 肝泡型包虫切除标本,中心液化坏死,周围可见豆腐渣样物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6 肝泡型包虫切除大体标本,可见多发小囊泡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7 肝泡型包虫自体肝移植切除标本,中心液化坏死呈空洞样改变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8 人腹腔内多发囊性包虫切除标本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9 脑泡型包虫大体标本,见多发小囊泡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0 脊柱囊型包虫手术示意图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1 肝泡型包虫自体肝移植示意图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2 肝囊型包虫,内囊为相互平行的粉染板层结构,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包膜伴透明变性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3 肝囊型包虫,角质层呈红染板层结构,其内见薄的生发层,细胞呈单层,胞质嗜伊红,生发层内见三个原头节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4 肝泡型包虫(大切片),镜下可见病变呈多个结节状,浅色,大小不一,中间为小囊腔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5 肝泡型包虫,呈大小不等结节,结节内可见多个小囊泡,囊泡之间为坏死组织,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6 肝泡型包虫,肝门淋巴结转移,仅在边缘残留部分淋巴结边缘窦和淋巴滤泡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7 肝泡型包虫,病变向周围肝组织内浸润,界限不清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8 肝泡型包虫侵及胆管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19 肝泡型包虫侵及胆囊,病变位于黏膜下及肌层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20 肺囊型包虫,囊壁外层为角质层,呈红染平行的板层结构,内层为生发层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21 肺泡型包虫,囊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囊泡间纤维组织增生伴透明变性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22 脑囊型包虫,外层为平行的板层结构的角质层,内层为单层生发上皮

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3-23 脑泡型包虫,可见大片坏死和小囊状结构,并见匀质层及钙化小体,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第四章 肝脏包虫病

肝脏是人体最适宜包虫寄生的器官,肝包虫病占人体包虫病的70%~80%。丰富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条件为包虫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无论是囊型包虫还是泡型包虫,都能在肝内完成其感染、生长发育、衰变直至凋亡的全部生物学演变过程。寄生于不同组织器官的包虫,其基本生长方式与病理特征是一致的,但以肝包虫最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也最为典型,而其他组织器官的包虫则可能仅仅表现为其生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或单独类型,而不是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影像学表现。肝包虫病临床多为囊型肝包虫病,约占90%,但以泡型包虫病对人体危害更大。

囊型包虫病

包虫囊肿可单发或多发,以肝右叶为多见,也可同时累及左右两叶,最大可达20~30cm。包虫囊壁分内囊和外囊两层,两者之间有1~2mm的间隙,从而形成包虫囊肿所特有的“双层壁”结构。当包虫发生退变或囊内外压力变化时,内囊可破裂塌陷并从外囊分离,呈带状卷曲漂浮于囊液中。中晚期囊液吸收浓缩,囊壁钙化,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根据其生长方式和病理特征,影像学可分为:单纯囊肿型,约占28.1%,可单发或多发,囊壁呈“双层壁”改变,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多子囊型,约占25.3%,反映了包虫旺盛的再生能力和生物学活性;内囊分离型,约占5.4%,提示包虫退变、生物学活性降低;实变钙化型,约占36.3%,提示包虫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混合型,约占4.9%,反映了包虫病不同的感染和生长阶段,以及术后复发的特征。

肝包虫病经常出现并发症,使影像学表现更为复杂多样,最常见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包囊破裂可引起广泛腹腔种植转移,穿破胆管可引起黄疸和胆绞痛。

泡型包虫病

肝泡型包虫具有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方式,以密集小囊泡、坏死液化、远处转移和钙化为特征,在人体内可长期生存。早期多无明显不适与临床症状,随着肿块生长可导致肝组织代偿性肿大,肝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常累及肝门或侵蚀胆管出现梗阻性黄疸,肝功能失代偿等,晚期常发生脑、肺或全身多脏器转移,预后不良。影像学可分为:结节型,约占6%~7%,可单发或多发;巨块型,占50%~60%,肿块多在5cm以上,大者可达20cm左右甚至浸润全肝;坏死液化型,约占20%;钙化型,钙化可伴随其全过程。晚期发生广泛钙盐沉积钙化,逐渐失去生物学活性;混合型,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改变,占10%~20%。

病例1 肝脏囊型包虫病:单纯囊肿型

【病历摘要】 女 39岁 藏族,牧区生长、密切犬接触史。右上腹痛数年,加重2个月。

【影像表现】

图4-1A~D腹部超声:肝脏形态失常,肝右叶内可见巨大囊性肿物,约180mm×170mm,边界清楚,可见明显“双层壁”结构,囊肿张力大,囊内可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