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调解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医患纠纷调解之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郭永松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01
书籍编号:30611607
ISBN:978711717985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3001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医患纠纷调解之路/郭永松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7985-0
Ⅰ.①医… Ⅱ.①郭… Ⅲ.①医疗纠纷 调解(诉讼法)-中国 Ⅳ.①D922.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14771号
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
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医患纠纷调解之路
编 著:郭永松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985-0
策划编辑:王缔
责任编辑:张乃戈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前言
近年来,医患冲突和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矛盾与冲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许多学者都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也开展了很多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一直欠佳。正如许多知情者所说的,医患冲突的原因很复杂,有个人的、社会的、行业内部的和体制的等。从表层看,是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卫生服务需求的矛盾,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一定与社会保障体制、社会利益和社会资源分配机制有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冲突的问题,还是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上着手。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可以放弃从不同层面解决矛盾冲突的思考和探索,本书正是这一探索的结果,虽然还不成熟,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医疗社会工作对医患冲突的介入性调解机制研究”先后发表于《中国医院管理》、《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等期刊20余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了有关研究的成果、报道和信息,通过对医患冲突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比较国内外医疗行业矛盾纠纷处理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借鉴社会纠纷调解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调查国内医务人员和一般社会人群对医患关系现状和医患纠纷处理的评价及意愿,在总结国内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机构进一步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具体设想,并根据社会工作理论和辩证冲突理论,深入探讨了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冲突调解的原则、方法、途径与可能性,提出了预防为主、平等沟通和公正合理调解冲突的三项原则。笔者还对医患纠纷的调解程序、工作流程、解决矛盾的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团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开展医疗社会工作,针对医患冲突和纠纷,建立预防、处理和善后三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和调解机制。同时还对国内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制度、岗位、工作职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郭永松
2013年10月
引言
【相关链接】 一则报道引出的话题
据《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报道:2009年6月18日,南平市村民杨俊斌患肾病住院,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双方大打出手,多人受伤。经当地市政府协调,村民从医院获得赔偿,但医生们选择集体上访。7月6日,警方称纠纷中5人被刑拘,另有3人取保候审。
据南平市政府7月1日给福建省政府的《关于处置“6•21”医患纠纷情况的报告》中称,杨俊斌入住南平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告知了患者家属术后风险,家属也签了字。手术顺利,但患者突发病变,经抢救无效于21日死亡。死者家属拒不移尸,扣留泌尿外科主任胡言雨和医师王波,提出高额赔偿要求。21日,死者家属将4名医务人员滞留在死者病房内。家属和院方大打出手,均有人受伤。后经多方做工作,死者家属与医院达成初步协议。23日,医院的80余名医务人员聚集到市政府门口集体上访,要求“严惩凶手,打击医闹”。当晚7时,上访人群散去。
官方主导下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是此间舆论的焦点之一。这份协议的内容包括:医方同意补助患方21万元;由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均有人员受伤,“双方同意责任自行承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此,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医生觉得很窝囊,直接诱发集体上访。南平市分管卫生工作的是副市长何三保。何也是这起事件现场处置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在3日接受采访时说,这份协议是“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处置小组认为应尽快平息事态,防止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建议医院顾全大局,做出让步。至于协议中“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据何透露,该条款是在草拟协议过程中患方突然提出的,并要求镇政府作为见证人签字。何称,这份协议虽然有“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内容,但不影响警方依法办案,因为“双方的承诺没有法律效力”。何副市长认为,这开始是普通的医闹事件,后来因为一些医生“不够冷静”,冲进病房解救被扣留的医生,使得事态突然升级。然而,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医生则认为,是现场警察的不作为,才迫使他们自行组织前往解救被扣医生。对于网民“公安不作为”的说法,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办公室谢主任说“不好评论”。
6日,南平公安局通报了医患纠纷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最新进展。延平公安分局办公室主任谢宏向介绍说,目前医患双方已进行法医鉴定人员达到12名,其中7名患方人员鉴定为轻微伤,2名院方人员为轻伤,3名院方人员为轻微伤。6月28日晚,该纠纷中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向警方投案。29日、30日,警方先后抓获该纠纷中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目前,5人被刑拘,另3人被取保候审。就在南平医疗冲突6天后,一名女婴在三明市第一医院死亡,家属围堵医生,当事医生从五楼跳窗,嘴唇缝了五针,右脚缝了六针。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闹”,而且“医闹”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行为。自我保护越来越成为医生行医时的第一原则。
6月18日,福建农民杨俊斌决定去南平市第一医院做手术,打掉结石。没想到,此去竟然不回。借着他的死,潜伏在医患双方胸中的怒火喷发出来,演变为一度失控的暴力冲突、堵街静坐。南平“医闹”事件遂举国知晓。
6月18日8:00,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杨厝村村民杨俊斌,因“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入住南平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术中术后风险,患者家属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于6月20日对患者施行手术,手术顺利。
6月20日22:10,患者突发变症,经抢救无效于21日0:20宣布死亡。对此,死者家属认为院方对患者的死亡负有责任,当晚就聚集在泌尿外科,要求院方做出解释,拒不移尸,同时将参与抢救的泌尿外科主任胡言雨和医师王波扣留在病房,并提出高额赔偿要求。
6月21日7:30,死者家属到医院门诊大楼打横幅、摆花圈、烧纸钱,封堵大门通道,并将4名医务人员滞留在死者病房内。21日起,南平市、延平区两级政府和卫生、公安部门及患者所在镇、村领导多次协调处理,均因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分歧较大,协商未果,并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均有人员受伤。后经多方做工作,死者家属与医院达成初步协议。
6月23日上午,南平市第一医院80余名医务人员聚集到市政府门口集体上访,打出两条写有“严惩凶手,打击医闹”,“还我尊严、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横幅,要求政府严惩伤人凶手,出台相关措施,确保今后安全的医疗秩序。随后,南平市人民医院、仁爱医院、延平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也加入其中,经多方做工作,上访人员于当天19:30左右全部撤离,事态得到平息。
【讨论话题】 医患之间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何在?为什么过去不是这样的?这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中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并给医患双方造成了伤害,全社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关研究表明,医患纠纷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社会的、体制的,也有行业内部和个人的,一般的处理方法效果欠佳。因此,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的热点。在每一起冲突事件发生后,人们不仅想搞清楚是非曲折,更多的人在思考为什么曾经或者应该是在同一条战壕抗击病魔的战友、合作者却变成成了纠纷冲突不断的对手;曾经有过的信任与理解却变成了相互的怀疑和猜忌,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虽然医院和政府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缓解医患矛盾冲突,但效果一直欠佳,而且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人们在思索着,同时更关心和期盼着找到解决医患纠纷与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分析,研究和比较国内外医疗行业矛盾纠纷处理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借鉴社会纠纷调解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调查国内医务人员和一般社会人群对医患关系现状和医患纠纷处理的评价及意愿,在总结国内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机构进一步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具体设想,并深入探讨了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冲突调解的原则、方法、途径与可能性,对调解程序、工作流程、解决矛盾的机制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同时还对国内开展医疗社会工作的制度、岗位、工作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书还在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可读性和通俗性,补充了案例、报道、概念述说等相关内容。
近年来,医患关系和医患冲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5年有关机构对全国270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约30例,二级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约5例,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左右。此外,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其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一些地方甚至酿成打杀医务人员的严重后果。
从目前情况看,医患冲突呈逐年上升趋势,涉及的社会面逐渐扩大,医疗行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由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不良诱发的冲突逐年增多,医患冲突的的处理越来越复杂,一般医务人员很难应对,而且在医患冲突前或冲突发生中,缺少有效的调解机制,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处理冲突的应急预案,导致民事纠纷向刑事转化,经常引发恶性事件。
解决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以往的实践结果看,无论依靠医德医风建设,还是依靠加强监督管理,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十分理想。关键还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缺少保证道德、法规、制度有效运行的载体。为此,本课题以一个新(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医疗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重点研究如何以医疗社会工作为载体,从机制和方法上找到突破口,着力解决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进而创造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
“医疗社会工作(又称医务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的概念源于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向医疗行业发展和延伸的结果。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一项专业活动,它帮助个人、群体、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高或恢复其社会功能运作的能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不仅涉足社区、司法等领域,并开始向卫生、教育、心理辅导等领域扩展。
医疗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与医学结合的产物,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疗效果;医疗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理念,通过专业化服务,不仅直接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而且积极促进医患间的良好沟通,处理医患之间可能的和已经发生的冲突与纠纷,进而改善医疗环境。
我国最早的医疗社会工作从上个世纪的30年代就已经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开展了,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不多,但在帮助病人,处理医患关系和矛盾等医疗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的许多医院和社区都有医疗社会工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