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进口原版 > 医学 >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康健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611592

ISBN:97871172298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59772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全书内容: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康健,樊碧发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ISBN 978-7-117-22984-5

Ⅰ.①脊… Ⅱ.①康…②樊… Ⅲ.①内窥镜-应用-脊柱-外科手术 Ⅳ.①R681.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6)第176952 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

主  编:康健 樊碧发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0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2984-5

策划编辑:刘岩岩

责任编辑:孙雪冰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主编简介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康健 教授、主任医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东莞医院)疼痛科主任,东方国际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客座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微创诊疗组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内镜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疼痛医学相关临床工作30 余年,开展了以微创介入为核心的多项诊疗技术,如:射频、等离子消融,神经调控等,尤其对椎间盘源性疾病有较深的认识。率先在疼痛医学领域开展了脊柱内镜技术,并应邀在全国40 多家三甲医院会诊和脊柱内镜技术示教,为脊柱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对椎间盘源性疾病,秉行“能保守,不手术;能简单,不复杂;一切为了保护患者的劳动能力”的治疗理念。重视椎间盘源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坚持每周1 次的“椎间盘学校”讲座。

擅长疼痛学科建设与管理,目前所在科室自2011 年始拥有62 张病床,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学科。目标是做最好的疼痛医学科,并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从而推动疼痛学科的发展。

参与了包括广东省科学基金项目及东莞市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 篇被SCI 收录、9 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获东莞市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

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樊碧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84 年山西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9 年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学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大学系统研修临床疼痛学。主要承担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国际疼痛学会(IASP)疼痛医师培训中国项目负责人。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临床疼痛学的论文90 余篇,主(参)编(译)专业书籍9 部。

主要学术团体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通讯编辑,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等。

应用交感神经检测技术、感觉神经测量技术、内脏神经松解技术、椎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微创神经介入镇痛以及疼痛临床综合治疗等技术与方法,治疗难治性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丰富的疼痛临床诊疗经验。主攻方向:应用神经调制技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

序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止是单一的椎间盘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面对这一综合征,我们不仅要关注椎间盘疾患本身,也要关注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脊柱周边骨性及软组织问题,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角色。我们不仅需要精准的靶点治疗,也需要医患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鉴于椎间盘突出症表现的多样化,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认真分析,全面评估,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树立“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手术”的治疗理念。从而提高“精准治疗”的满意度。

我国疼痛医学在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治疗脊柱关节相关痛疾患的路径由单一的解决“化学刺激”过渡到“化学刺激与机械压迫”兼顾。疼痛科医生不仅运用“神经阻滞、神经调控”等方法解决化学刺激,也广泛应用脊柱内镜精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怎样规范运用该技术并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摆在国内疼痛科医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使命。细究原因很多,较突出的体现在:①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②缺乏国内权威专家操作该技术的经验总结性著作作为参考。由康健教授和樊碧发教授两位疼痛界专家合作主编的《脊柱内镜技术精要》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疼痛学界一大喜事,也是中国脊柱内镜界一大幸事。

本书的出版有两个特点:

一是迅速。本书从创意到编著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其实对于编书来说,快速并非首要因素,又快又好才是编者通力配合敬业精神的体现。本书着重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内镜治疗,书中强调脊柱内镜围术期团队配合及操作规范化、流程化。

二是实用。本书编者均为临床一线医生,处在脊柱内镜发展最前沿开展工作,1000 余幅图的著作工程浩瀚,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各取所需。本书将脊柱内镜技术繁琐的操作步骤进行拆分,在图片和说明的帮助下,简单直观,力求使该技术的学习曲线平滑,促进该技术的推广,达到实用的目的。

任何一部著作,均不可能首版即达到完善之地,何况脊柱内镜本身就在不断发展之中。对此编者在前言中已经充分说明。实际上,本书首版发行之日,即是收集意见不断改进之始。衷心祝愿此书为中国疼痛医学长久发展作出贡献。

此为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主任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016 年7 月1 日于北京

序二

认识康健主任是在2013 年,在台北举办的国际脊柱微创研讨会上。在那次研讨会中邀请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专家参与,我因为是主办人,所以题目及参与项目最吃重。除演讲介绍脊柱微创手术各种方式外,还介绍了脊柱微创标靶治疗的概念。此次研讨会还进行了大体实际操演。因大体来之不易,得以敬畏之心,谨慎实习,由浅而深、由破坏性少的步骤优先、渐次把各种脊柱微创手术步骤操演完毕。

会后参与学员反应热烈,唯康健主任,经由领队柳忠、何艳夫妇牵线,一直保持联络。且在之后多次会议邀请我参与,渐次在理念和手术技术上与康健主任有更深一层交流。

我是骨科、脊柱外科出身,施行传统、开放式脊柱手术多年,在追踪长期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现有无可避免的后遗症,例如: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器断裂、移位等,才重新思考采用破坏性少、但要更精准找到疼痛源的脊柱微创标靶治疗。

而康健主任是麻醉、疼痛科出身,在传统疼痛控制疗法外,亦不约而同、利用新发展的各种脊柱微创手术器械如内镜等,扩展颈、腰脊柱疾病的治疗方式。

由于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是在局部麻醉、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减压、扩孔等术式,患者和医师之间可即时互动、确定疼痛源外,亦可即时反应手术效果,而大大提升安全度。在综合回顾、检讨过去用传统、开放手术的病例所发生的后遗症,配合对疼痛机制更通透了解,加上新近发展的各式微创器械,我们建构了脊柱微创标靶治疗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我们以患者为中心,尽量准确寻找患者的疼痛源,采用破坏性少、保留自然结构多的手术为优先。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多留点后路。

在我们交流了以后,康健主任不但认同这一概念,且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把这概念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他会针对患者病灶解剖位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术路径,有经椎间孔、经椎板间隙、尾骶骨孔、前路、后路等,并详细记载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程度,检讨各种改进的空间,也提醒各种步骤、小节中所有可能碰到的陷阱。其用心提携后进学习之心细,一表无遗。甚至把这一概念更提升至科室之经营、管理,从而全面建立了标准作业流程。

拜读了康健主任的大作后,深感他不只是脊柱内镜技术很高的医师,还是一位教学相长、提携后进的学者,更是善于经营、管理的经营者。

台北医学大学教授


2010 亚太脊椎微创医学会(PASMISS)理事长脊柱内镜技术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2016年7月3日 于台北

前言

脊柱内镜技术,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其颠覆了传统的手术方式,由直视下逐层切开暴露病灶变为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到病灶基底部(靶点),再从1mm 的圆点同轴扩张到直径75mm 的工作区。由于镜下操作存在二维视频和三维空间的转换、组织结构的正确辨识等难点,使得脊柱内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陡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承蒙同道的厚爱及认可,本人应邀至40 余家三甲医院进行脊柱内镜技术演示。在与国内外同道的交流学习中,发现脊柱内镜技术正在逐渐被推广、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放大适应证、错误选择术式、并发症频发等。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脊柱内镜技术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可供参考,但为什么真正掌握该技术的医生却为数不多? 经过分析后认为,除脊柱内镜技术本身的学习曲线陡峭,难以通过传统的进修、观摩、短期培训等模式掌握以外,运用传统手术思维进行微创手术而引发的理念冲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将脊柱内镜技术的操作步骤分解、细化,逐步树立微创手术理念并进行系统地培训,应该是解决脊柱内镜技术学习困难的好办法,由此萌发了写此书的念头。之后得到吴兴盛教授、佘守章教授的鼓励,才放下种种顾虑,下决心动笔。

本书共十五章,第一章:概论,系统介绍了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仪器和设备,针对目前脊柱内镜领域器械名称混乱的现象,进行了统一命名,便于交流、使用;第三章: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解剖,对工作路径的微创解剖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四章: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的选择关键在于手术有明确的靶点;第五章:术前准备,着重阐述医、护、技三位一体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使其明白椎间盘突出症不能根治、有复发的可能,从而达到降低期望值、提高满意度的目的;第六章:麻醉及药理,针对脊柱内镜技术的麻醉要求,介绍本人采纳的麻醉方法;第七章:相关操作规范,将内镜技术操作步骤精细化、规范化;第八章:不同术式介绍,重点介绍本人改良的脊柱内镜技术,力求学习曲线扁平化;第九章:操作流程与质控,通过学习牢固树立起“流程错,结果对,还是错! 流程对,结果对,才是对!”的理念;第十章:手术病例个体化方案的设计与应用分析,通过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流程演示、剖析关键点,并总结临床经验;第十一章:并发症及其防治,学习一项技术,首先要了解其风险及防治,精准的脊柱内镜技术也不例外;第十二章:围术期护理流程与疗效评价,面对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精准的脊柱内镜技术,需要精细的护理团队配合,个体化的手术需要个体化的护理;第十三章:器械的清洗保养与灭菌,脊柱内镜系统是贵重精密的仪器,正确的清洗、保养与灭菌,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第十四章:培训,脊柱内镜技术的培训要通过有别于传统手术的方式进行;第十五章:应用展望,就脊柱内镜技术器械的改进、介入方式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进行了畅想。

应当指出,医师如果仅仅学会脊柱内镜技术,充其量只是个手术匠,所谓“医病医身医心”,手术做得再好,患者的社会角色、心理状态,仍会影响其满意度。更何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综合征,除髓核压迫、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外,窦椎神经的牵涉痛、继发于椎间隙高度丢失的关节突关节综合征、黄韧带皱褶、肌肉痉挛、筋膜炎也会引起疼痛,不可能通过单一一项脊柱内镜技术去解决。术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结合患者的生物模式、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综合判断,并在说服患者之前说服自己,才能提高脊柱内镜手术术后的满意度,从而使脊柱内镜技术升华为脊柱内镜艺术。

本书由疼痛科、骨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内容突出技术的前沿性,并结合本人多年的体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