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概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心脏病学概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马根山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书籍编号:30611589
ISBN:978711720740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810377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心脏病学概览/马根山,张代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0740-9
Ⅰ.①心… Ⅱ.①马…②张… Ⅲ.①心脏病-诊疗 Ⅳ.①R5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29056号
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心脏病学概览
主 编:马根山 张代富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0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740-9
策划编辑:赵改丽
责任编辑:卢冬娅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
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建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马根山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 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 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 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支翠菊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叶行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冯 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朱 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朱孔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任利群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华 靖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汤成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祁炜罡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李 静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李 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李拥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沈静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沈佳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张晓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张代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张新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张康建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陆 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陈 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陈 忠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周媚琼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金 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胡海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姚玉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夏小凤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徐志清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郭二兵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谈晶花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黄 瑛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智 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童嘉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戴启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鞠成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主编简介
马根山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现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状动脉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及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JACC(中文版)》等多种医学期刊编委。
张代富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心脏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常委,浦东新区大内科学组组长,心内科学组组长。擅长冠心病介入、瓣膜病介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序
《心脏病学概览》是一本系统介绍心脏疾病的教科书。它包括了心脏病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和介入性检查方法以及疾病危险分层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分论部分系统介绍了冠心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以及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该书特别重视系统性疾病和特殊状态对心脏的影响,强调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该书主编马根山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心脏介入和冠心病诊治方面颇有建树,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的研究曾获得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其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一主编张代富教授早年在瓣膜性心脏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作出较大贡献,在糖尿病心脏病变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所有作者均是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骨干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修养。该书图文并茂,写作深入浅出,文笔流畅通达,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难得的心脏病学指导用书。
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有益于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规范和发展。开卷有益,故乐于作序,并推荐给广大读者。
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15年7月
前言
经过几年的努力,《心脏病学概览》终于完成了。写这本书的起因是我们几个同事谈起现在年轻医生缺乏对疾病的系统认识,萌发出写一本既系统又相对简明实用的临床心脏病学指导书,于是就有了《心脏病学概览》的诞生。
该书从临床基本功着手,从病史和体格检查开始,详细介绍了与心脏病有关的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特别是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视以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系统性疾病中讲述了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心包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要点,以及最近诊治进展。在心肌疾病中系统介绍了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如何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鉴别。瓣膜性心脏病中介绍了经皮瓣膜置换术。在全书的最后两篇介绍了系统性疾病和特殊状态对心脏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肺动脉高压与血栓栓塞性疾病,以及血脂异常的处理。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心血管领域前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教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本书作者均是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内容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重点介绍各种疾病的处理要点和经验,目的是使读者从中领会处置常见心脏疾病的要领,希望本书能在临床工作中为各位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由于编写时间的限制和各位编者水平的差异,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望读者不吝指正。
马根山 张代富
2015年7月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病史和体格检查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师的终极目标。尽管某些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可提供极为宝贵的诊治线索,但总的来说,它们大多是补充或进一步证实,而不能替代临床资料的重要诊治作用。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有时仅仅根据准确的病史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或至少可将鉴别诊断的范围缩小,所以详细的询问病史加上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仍是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基础。本章重点阐述了有助于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一、病 史
临床医师通过仔细问诊获取大量信息。采集病史的关键是对主诉的分析和展开。详细询问与疾病相关的和潜在的症状,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初步诊断。心脏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晕厥或晕厥先兆。
(一)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对于反复发生、在发作频率和强度上没有明显变化的心绞痛称之为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的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详细描述心前区疼痛有助于确定疼痛是心绞痛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不适。首先,心前区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极为重要。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前区不适常常表现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轻度不适或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这种不适往往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其他相关部位,包括左肩、双臂、下颌、后背等。其次,心前区疼痛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因为典型心绞痛常持续3~5分钟,而持续时间非常短暂的疼痛(“数秒”或“一瞬间”),即使疼痛非常典型,心绞痛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同样,持续数小时的心前区疼痛,在缺乏心肌梗死客观依据的情况下,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后,还应考虑其他伴随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心前区疼痛可能是心绞痛,但心绞痛发作并不一定都有上述伴随症状。此外,应评估加重和缓解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典型心绞痛常由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诱发,疼痛多发生于活动或情绪激动的当时,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能缓解。缓解过快或过慢均提示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小。
除了上述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之外,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包括静息发作心绞痛和夜间发作心绞痛。这不仅基于对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深入认识,也表明这类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不稳定性,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具有以下特点之一:①静息或夜间发生的心绞痛,常持续20分钟以上;②新近发生的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且程度严重;③近期心绞痛加重(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疼痛放射至新的部位)。发作时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停止活动或含服硝酸甘油部分缓解或无效。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斑块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加重。临床上将心绞痛分级,即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的评定,这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多采用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标准(表1-1)。
心前区疼痛不一定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很多心外因素也可引起心前区疼痛(表1-2)。
表1-1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心绞痛分级
表1-2 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疾病
少数冠心病患者在活动时缺乏典型的心前区疼痛,而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疲乏或运动耐力下降。临床医师必须警惕并详细询问这些症状,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往往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同时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由于体力活动受限而不足以诱发心绞痛,从而可能掩盖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区分冠心病心绞痛和非冠状动脉原因引起的心前区疼痛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包括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症、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可根据其他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1.肋间神经痛常累及1~2个肋间,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经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时局部有牵拉痛。
2.心脏神经症胸痛常为短暂的刺痛或持久(几小时)的隐痛,患者常不时地吸一大口气或做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位于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当时,做轻微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含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心悸、疲乏、头晕、失眠及其他症状。
3.主动脉夹层引起的胸痛突发、急起、剧烈、持续,不能耐受,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测量双上肢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和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4.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常伴有尖锐的持续性心前区疼痛。
5.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引起的胸骨后疼痛常和心绞痛不易鉴别,因为运动能增加腹压,加重胃食管反流,特别是餐后更易出现胸痛症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缓解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胸痛症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似,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胸痛也能引起早醒,但后者常发生在入睡后的2~4小时,而前者常发生在起床前的1~2小时。
(二)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常伴随心绞痛,被认为是心绞痛的等同症状。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很快缓解,其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心肌缺血。与心绞痛相似,呼吸困难作为心绞痛等同症状或伴随症状常发生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明确诱发呼吸困难的运动负荷、症状发作的频率以及症状缓解和持续时间至关重要。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患者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