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选.第二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选.第二辑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刘晓华编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书籍编号:30596838
ISBN:978751212275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751000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职业技术
版权信息
书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选.第二辑
作者:刘晓华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ISBN:9787512122758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本书编委成员
(以姓氏拼音排序)
卜庆梅 董希文 范秀英 胡瑞琴
靳小雨 刘文旺 吕筠 仇莉娜
孙树萍 王刚 魏新江 衣华鹏
张夫伟
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我校成为全国第四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同年开始在教育管理等5个专业领域招收在职教育硕士,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2012年开始招收特岗教师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现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思政、历史、地理、生物、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13个招生专业领域。截止到2014年7月,已累计招生1 941人,累计授予学位1 164人。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山东省,特别是烟台、威海、潍坊等地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我校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6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践基地,改进教学评价,完善培养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个“立足质量,服务需求,职业性应用性融合”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给教育硕士提供学习交流平台,2014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选》继续出版第二辑。入选成果经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初审、推荐,由编委会审查确定,类型包括调研报告、原创性案例及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本次全校12个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共有105篇优秀成果入选。成果育人质量是教学的灵魂。希望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汇编等途径,在研究生培养中,形成普遍的质量意识,齐心协力,多措并举,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品牌。
由研究生处组织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汇编工作,得到了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学院的有关领导和教育硕士导师,特别是编委会专家们的大力支持,我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支持!
2014年12月24日
调研报告
“班班通”系统在高中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以烟台三中为例
作者:黄丽君[1] 指导教师:张光旭
摘要:2012年3月,教育部提出“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在这个背景下,芝罘区自2009年开始实施“班班通”工程,由最初的惧怕到现在的熟练使用,针对“班班通”系统的使用频率和应用价值,对高一、高二4个班级进行了“班班通”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班班通”系统的使用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系统的情况,以及使用“班班通”系统后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研究,为“班班通”系统的使用推广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班班通”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一、引言
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背景下,芝罘区自2009年开始实施“班班通”工程,推动芝罘教育信息化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烟台三中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每个教室配备了高标准的“班班通”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包括:高性能多媒体计算机、3 000流明投影机、实物展台、扩音设备,后来更配备了电子白板,这一系列的软硬件工程建设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班班通”系统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1]
“班班通”工程实施已经有3年多了,由最初的惧怕到现在的熟练使用,在“班班通”系统广泛使用的今天,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班班通”系统在各个学科中的使用情况,教师主要以何种方式呈现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使用过程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等,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班级“班班通”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希望为“班班通”系统使用的推广提供实证参考。
二、方法和步骤
本次调查资料是通过对高一、高二2个年级抽样问卷而得,主要从“班班通”系统的使用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对“班班通”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班班通”系统后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几个方面进行。
(一)被试
烟台三中高一、高二的4个班级施测203名学生。其中男生占59.99%,女生占43.01%,有92.47%的学生接触“班班通”的时间为2~3年。
(二)调查记录回收情况
发放调查记录表203份,回收有效调查记录表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
(三)调查方法
在调查中采用普查的方法,统计调查结果。
三、材料分析
对班级日常上课最常用设备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5种常用设备的使用频率
从图1可以看出,在5种常用设备中电子白板的使用频率为98.92%,投影仪的使用频率为70.97%,计算机已经代替了录音机和电视机的功能,所以电视机和录音机的使用频率非常低,相对来说实物投影的使用频率偏低了些。
从图2可以看出,87.1%的班级每周使用“班班通”系统达到10节课以上,结合图3,可以看出“班班通”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在地理学科和音体美学科的使用更为频繁些。
图2 每周“班班通”系统使用的频率
图3 “班班通”系统在各个学科的使用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超过50%的学生认为“班班通”系统的使用让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只有10.75%的学生认为“班班通”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学习成绩, 30.1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图4 “班班通”系统使用结果调查
四、结论
从图1~图4的数据可以看到,“班班通”系统在我校已经被各个学科的教师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班班通”系统的使用程度,学校还为每个班级设置一本“班班通”系统的使用记录表,安排专人进行教师使用情况登记,以加强“班班通”系统的使用频率,使学校和老师能跟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问题来,在现代电子白板全面代替传统黑板的教学环境下,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下,一方面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兴趣,让学习的方式从教师“说”和“黑板+粉笔”形式向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转变,让课堂教学内容动态感强、大容量、多信息;另一方面只有10.75%的学生反映“班班通”系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30.11%的学生反映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了“班班通”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
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学科课程教学,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寻找学生学习方法的新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个目的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备课方式的改变。教师备课的方式从传统备课本转到电脑上,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和班班通资源库中去寻找适合的资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本身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就是挑战和压力。
其次,过于丰富的教学资源会增加教师的依赖性,让教师全盘借用,没有自己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设计,这种“拿来主义”势必也会造成“热闹”了课堂,降低了效率。
虽然“班班通”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部分使用“班班通”系统的教师反馈的信息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班班通”系统的使用一方面优化了备课的方式,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优化了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顺畅和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增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动力,不断发展自己,成长自己,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弄潮儿。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系统的使用必将会为高中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新的契机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化教育馆.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
[2]李治.别告诉我你懂PPT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关文涛.选择的艺术: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深度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罗明东.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孙海珍.“班班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与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0(9):60-63.
导师点评:
为了解“班班通”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对高中教学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班班通”系统不同设备的使用率、“班班通”系统在不同课程上的使用率以及“班班通”系统对高中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结论如下:(1)“班班通”系统中,电子白板的使用频率最高;(2)地理学科和音体美学科使用“班班通”系统最为频繁;(3)大部分同学认为“班班通”系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作者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班班通”系统的推广给任课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本论文立意清楚,方法得当,结论正确,行文流畅。为完成本文,作者阅读并引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引文规范。总体上看,这是紧贴实际的教学研究论文,对一线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1].黄丽君:女,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烟台第三中学教师,山东,烟台,264025。E-mail:yantaicyl@126. com。
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命题特点的调查
作者:李凯[1] 指导教师:曲照军
摘要:本文分析和比较了2012—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发现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命题在结构、难度和能力要求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尤其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察力度。该调查结果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考试方向,积极复习备考。
关键词:山东高考 物理命题 特点
从2014年山东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我们看出方案取消了原来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叫法,改称综合1、综合2[1]。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试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山东作为非试点省份,在2017年之前也将继续沿用当前的高考方案。因此研究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命题的新特点,对未来几年教师教学和学生备战高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命题结构的特点
(一)题型特点
2014年高考方案实施前后,高考物理山东卷题型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依旧是第Ⅰ卷第二题为物理选择题(14~20题),第Ⅱ卷必做部分的前几题依次为物理填空题(含绘图题)、力学计算题和电磁学计算题,第Ⅱ卷选做部分最后三个大题依次考查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考生三选一即可)。而各题型比重变化不大(见表1),依旧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
表1 2012—2014年高考物理山东卷部分各题型题目分值及比重统计表

相较于前两年的命题,2014年高考物理山东卷选择题必做部分依旧以不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题目数量不变。虽然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