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经:92个场景化祖孙教养示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隔代育儿经:92个场景化祖孙教养示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老经验、新方法,隔代育儿三代人幸福密码
作者:王老墨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31
书籍编号:30578232
ISBN:97875136522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9653
版次:1
所属分类:家教育儿-家庭教育
版权信息
书名:隔代育儿经:92个场景化祖孙教养示例
作者:王老墨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31
ISBN:978751365224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作者简介
王老墨,曾担任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主任,长期组织开展育婴师和幼儿护理早教专业培训工作。
长期致力于幼儿护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深厚的幼儿教养方面的理论修养。对幼儿身心发育发展规律进行了针对性实证探究和总结,对幼儿教养颇有指导价值。
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积攒了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少儿教育方面的素材,并出版《姥姥与奶奶的战争》等儿童小说多部。
内容简介
隔代育儿已成为当下众多家庭的自然选择。老人看护孩子有利有弊,就看如何正确发挥老人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和欠缺。
本书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为基础,针对隔代育儿的常见问题,剖析隔辈教育的误区,探讨隔辈人带出好孩子的方法,提高其育儿水平。
本书对隔代育儿涉及的现实情况,给予具体方法指导,给出隔代育儿的实用建议。既指导了老人如何看护孩子,又帮助了年轻父母有针对性地与父辈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彼此理解接纳。对孩子交往、玩耍过程中多发的问题纠纷,书中亦有明确的对策建议,便于老人对孩子进行实时教育,促进幼儿正确与人交往。
前言
在校门前,在公园里,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许多陪伴孩子的老人;他们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放弃安逸生活,殚精竭虑,倾其所有。这让很多年轻父母不禁喟叹:家有一老,如同一宝啊!
是的,有了老人的帮扶,年轻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放手打拼。但是,年轻的父母心中亦常有不安。他们担心老人太辛苦,影响身体健康;也担心老人育儿方式不够科学,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毋庸讳言,鉴于老人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育儿理念等条件所限,老人带孩子也有一些不足。因此,一些育儿专家建议,孩子在幼儿时期最好由父母亲自养育。可就许多家庭而言,现实条件决定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看管。因此,帮助老人转变育儿理念,提高育儿水平;既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又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才是当务之急。这也是笔者出版本书的初衷。
本书通过身边耳熟能详的事例,剖析隔代育儿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引起读者警觉和注意,更新育儿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任何方法都不是唯一万能的,建议并非最终答案。家庭和孩子不同,育儿方法亦有差别。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不仅是一本写给老年朋友的书,笔者更希望对年轻的父母有所裨益。因为父母才是家庭育儿的主体,其育儿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章 育儿需取经
在我国,老年人帮助子女照看下一代的比例高达66%,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作为子女,子女对父辈传统育儿理念有担心和忧虑。
老人带孩子常常力不从心。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帮助子女照顾看孩子的比例高达66%,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老人照顾的家庭高达70%。
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老人与子女一起带。子女白天上班,孩子放在老人家;或老人到子女家照顾孩子,晚上子女下班自己带。②子女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将老人接过来带孩子。③子女外出工作,或外出打工,将孩子长期留在老家,完全由老人照顾。④其他情况,如孩子母亲不上班,老人与孩子母亲一起带孩子;或家中雇有保姆,主要工作由保姆承担,老人做些辅助性工作。
对于隔辈人照看孩子,孩子父母什么反应,老人又有何想法?
妈妈们的担忧
小米自生下女儿妙妙后,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席间面对久未见面的同学,她忙不迭地倒起心中苦水:
“你们帮我出个主意,我该怎么办?我家妙妙今年1岁7个月。平时我和老公上班,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下班我们过去吃完晚饭,带孩子玩一会儿。我和老公回自己家睡觉,孩子留在爷爷奶奶家。首先声明一下,本人不是懒惰,也想带孩子睡。可妙妙夜里太闹,我睡不好觉,第二天上班都没精神。婆婆说还是由她带好,我就随他们了。可是,我发现公公婆婆太宠孩子,凡事都由他们包办,孩子得不到锻炼。孩子1岁7个月,走路还摇摇晃晃。孩子的话他们从不违背,孩子越来越任性,坏毛病越来越多。我委婉地公公与婆婆谈过几次,小孩子要有规矩,不能惯。可他们却振振有词,一句话把我顶回去,说孩子太小大了就好了。你们说这是什么逻辑。大了性格已形成,还能改过来吗?还有,我和二位老人之间,育儿理念分歧太大。我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他们死活不让。说一点用处都没有,净骗钱,搞得我哭笑不得。我现在怀疑,把孩子交给他们带是不是个错误?你们家里都什么情况,快跟我说说。”
小米话刚说完,大家便七嘴八舌插起话来。
小麦一摆手,说:“停,先听我说。孩子当然由妈妈爸爸带好,无人能替代。可问题是,我们能办得到吗?有谁能一直待在家里养孩子?小米,主意我给你出,你辞职待在家里自己带。要是嫌累,请婆婆搭把手,省去你多少烦恼和忧虑。你敢不?”小麦反问小米。
小米摇头,无奈地说:“我不敢。没我每月几千元工资,光靠老公养活不起我娘俩,再说……”
小麦又说:“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有人带;下班有吃有喝,吃饱喝足拍拍屁股走人。去哪儿找?我家四位老人,离得太远,身体又不好,一个也指望不上。没法子,只得掏出我大半月工资雇阿姨。问题是阿姨也不称心,不是年纪太大就是缺少育儿知识;再说,哪有自家老人放心?我两个月换了三位阿姨,家政公司都烦了。我是愁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你还顾虑这个顾虑那个,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小麦话没说完,小丽抢话反驳小麦:“米米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隔辈人带孩子,年龄差距太大,带出来的孩子毛病多,性格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就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
小丽被大家打断,众人一起问她:“小丽,难道你准备辞职在家带孩子?”
小丽说:“我把孩子送幼儿园,也不让老人带。”
众人笑道:“想得美,一岁孩子哪家幼儿园能收?”
小瑞说:“孩子最好三岁以后送幼儿园,否则问题太多。当然,有个别幼儿园收两岁前幼儿。我家孩子两岁就送幼儿园,孩子太小,总闹毛病,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流鼻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月去不了几天,后来干脆退园了。我把爸妈从黑龙江接来照顾孩子。现在,孩子由爸妈带我放心,可我们之间矛盾很多。他们太宠孩子,我们之间育儿理念不一样,常常争吵。吵后我就后悔,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千里迢迢来帮我带孩子,很辛苦,非常不易。想到这些,我就偷偷掉眼泪。可为了孩子,也不能一味迁就。唉,不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小瑞说到这儿哽咽了。
提起老人带孩子,有说不完的话。说心里话,老人非常不易。为儿女操劳一生,现在又为孙辈忙前忙后,操碎心,非常辛苦,让人心疼。可孩子交给他们,子女心中亦有许多担忧和顾虑。
老人的心思
某住宅小区,十多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带着孙辈在庭院里玩耍,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一岁半的女孩妙妙,走起路摇摇晃晃像只笨小鸭。妙妙走路比同龄孩子晚,这可急坏了爷爷奶奶。只见二老弯腰驼背,一人牵只小手,拉着她学走路。爷爷性急快了半步,妙妙没有站稳,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哇哇大哭。奶奶心疼,一把将妙妙抱起,边哄孩子边数落老伴。
家隔壁邻居马大叔看到这一幕,感叹道:“瞧这老两口,一天到晚围着孙女转,没一会儿闲的时候,可别把自己累垮了。”
刘姥姥怀抱外孙女,接马大叔话:“你儿子现在没结婚,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当上孙子,就全明白了。”
马大叔听刘姥姥这话顿时不高兴了,瞪她说:“你这老太太,太不会说话!我当爷爷,怎么是孙子?”
哈哈哈哈……小区里的老人一阵哄笑。
刘姥姥一本正经地说:“你以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那么好当,得挨够累才有资格。你没看见幼儿园、小学校门口,站那么多接孩子的老人?就说咱们小区的老家伙们,谁家不是成天围着孙子、外孙子转,有的还得做饭。我说错了吗,不是‘孙子’是啥?”
马大叔恍然大悟,嘿嘿一笑:“老太太话虽糙,多少有点道理。我看妙妙爷爷奶奶,孩子刚出生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现在变得萎靡不振,是不是太累了?”
妙妙奶奶叹了口气,接话道:“家家如此,家家如此,带孩子哪有不累的?咱小区刘姥姥、赵姥姥、马奶奶、李奶奶,谁家不是这样?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每天起早贪黑,忙得脚打后脑勺。工作压力那么大,当老人不帮指望谁帮?唉!挨累倒是心甘情愿,自己孩子嘛。只怕费力不讨好,到头来,人家一大堆意见。”
刘姥姥赞同妙妙奶奶的话,说:“这话太对了,咱们与年轻人想法不一样。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天没个好。那叫什么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些老人的话,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许多老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他们也想安度晚年生活,他们有些牢骚、抱怨,但并不影响实际行动。在他们看来,自己倾尽所有,为什么子女还有那么多抱怨和不满意呢?
大爱的无奈
很多年轻的父母对老人带孩子有种种担忧和顾虑。他们不认同老人的育儿方式和方法,两代人之间常产生分歧和矛盾。育儿专家建议在幼儿时期,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带,或交由条件完善的社会托幼机构照看,不赞成隔辈人育儿。但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社会上又缺乏足够条件完善的托幼机构;雇保姆照顾孩子,除经济负担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别无选择只能将孩子交由老人来带。
作为老人,他们倾尽所能帮助子女,减轻其工作生活压力,承担起照看孙辈的任务。无奈,由于年龄、生活经历、习惯不同,育儿理念、方法等方面与子女存在分歧,加之精力和体力所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继续壮大的老年育儿大军
实施普及二孩政策后,有媒体发起在线调查,结果显示,40%的人表示不会考虑生二胎,原因有担心养不起、没人带等。许多年轻人生不生二胎主要看父母,老人如愿意带孩子,他们就准备要二胎,否则不敢生。由此可以预见,又将有一批老人加入育儿大军之中。
第二章 老年人育儿的优势与弊端
老年人育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经验丰富,细心且有耐心,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有些老人育儿理念、方法陈旧,常溺爱孩子,容易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老年人与年轻人育儿方式的区别
老年人与年轻人育儿方式有何区别?不妨从下列几个情景来观察。
1. 某日,某小区门前
雯雯上身穿米色小衫,下身穿小花裙,头上别一蝴蝶结;雯雯妈肩挎小包,和孩子在住宅小区门前等候出租车。
邻居瑶瑶和奶奶走过来。瑶瑶长衣长裤,奶奶肩背一大包。
雯雯妈热情地与瑶瑶奶奶打招呼:“婶,您背这么大包,带瑶瑶去哪儿呀?”
瑶瑶奶奶笑道:“去公园。包里给瑶瑶带的是吃的喝的玩的。你们去哪儿?”
雯雯妈笑道:“太巧了,我们也去公园,一起打车走吧。”
瑶瑶奶奶摇头:“打车多贵,还是坐公交车吧。才两站地,不远。”
瑶瑶摇着奶奶的手:“奶奶,我要打车,不坐公交车。”
雯雯妈说:“打车没几块钱,不贵。坐公交车人多,太挤,您还背个大包。”
雯雯和瑶瑶欢呼跳跃:“太好了,咱们一起去公园!”
瑶瑶奶奶没有再吱声,默许了雯雯妈意见。她上前打量雯雯。
瑶瑶奶奶说:“雯雯妈,雯雯让你打扮得太漂亮了,可孩子穿得有点少。早晨天凉,还有风,应该多穿点。”
雯雯妈看着女儿摇头:“不少。婶,你看现在谁还穿长袖衣服,我倒觉得瑶瑶穿得有点多。”
瑶瑶奶回头摸下瑶瑶的头,“说:不多,不多,这孩子见风就流鼻涕。”
瑶瑶奶奶看了眼雯雯的脚,对雯雯妈说:“你这妈妈真是个马大哈,怎么能把孩子袜子穿错?”
雯雯妈一愣,蹲下身子细看,拍手哈哈大笑:“真是,这是两双袜子,一样穿一只。是雯雯自己穿的,我也没在意。算了,天不凉,干脆光脚吧。”
瑶瑶奶奶说:“不穿袜子可不行。我包里还有一双瑶瑶的袜子,她俩一般大,给她穿上。”
于是瑶瑶奶奶翻包,掏出一双袜子给雯雯穿上。
2. 公园林荫路上
雯雯、瑶瑶欢快地奔跑。
瑶瑶奶奶穷追不舍,口里喊着:“别跑,小心摔着。”
雯雯妈若无其事、不慌不忙地跟在后面。
公园小路有些湿,两个孩子脚下一滑,同时摔倒。两人谁都没有哭,趴在地上,回头望大人。
瑶瑶奶奶吓了一跳,跑上前,一把抱起瑶瑶,心疼地问:“瑶瑶,摔疼没有?叫你别跑,你非要跑,你这孩子太不听话。”
雯雯妈若无其事地走到雯雯面前,问:“摔伤没有?自己起来。”
雯雯没有吱声,自己爬了起来。
3. 公园树荫下游人休息区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
瑶瑶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个孩子。
雯雯妈掏出手机,翻看着网页。
雯雯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偶,玩得很专心。
瑶瑶把手里的小汽车扔掉,去抢雯雯手中的玩偶。
雯雯向一边躲闪,不给瑶瑶。
瑶瑶上前一把抓住,口中说:“给我。”
瑶瑶奶奶拉住瑶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