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表达:高效沟通的金字塔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逻辑表达:高效沟通的金字塔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巍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书籍编号:30557660
ISBN:978730819679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6151
版次:1
所属分类:职场进阶-社交沟通
版权信息
书名:逻辑表达:高效沟通的金字塔思维
作者:张巍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ISBN:978730819679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序言 运用逻辑思维,成就高效沟通
在过去10年的培训咨询业务中,我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员工提出关于沟通表达的困惑:
职场中关于沟通表达的困惑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职场中经常遇到的情形。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之前任职亚洲培训经理的跨国公司里也常常耳闻目睹。人们在工作中对于大量信息的呈现表达,无论是以书面还是口头的方式,无论对于信息表达的一方还是信息接收的一方,都认为是件头疼的事情。
此时你可能会问: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要如何呈现和表达,才能提高信息表达的效果和效率呢?这就需要通过逻辑结构的设计来实现。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向朋友推荐9种健康食物,应该如何推荐?
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逐个介绍每种食物,比如:
像上面的这一段表达,朋友们听完之后能记住几种食物?过了30分钟后,还能记住多少?3天后,还能记住什么?估计3天后,大家可能只记住一两种印象比较深刻的食物,甚至1种都记不住。因为这一段的表达只是在简单地罗列信息,没有什么逻辑结构贯穿在表达的信息中。
逐一介绍9种健康食物
让我们来换一种含有逻辑结构的表达方式:
以逻辑结构呈现9种健康食物
如果换成上面这段有逻辑结构的表达,朋友们听完之后能记住几种食物?过了30分钟后,还能记住多少?3天后,还能记住什么?我相信大家应该能记住80%~90%的信息吧。
为什么相同的内容在设计了逻辑结构后再呈现,会让人记住更多的信息呢?
这就要追溯到人脑的结构,下面我们就去探探其中的奥秘。
据巴西神经学家苏扎娜·赫尔库拉诺·霍泽尔的研究,人类拥有的神经元细胞大约是860亿个。如果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长度将达到1000千米。这些神经元之间是由神经纤维连接着的,从而汇集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居于脑干的中央。
错综复杂的神经元网络
当我们表达的信息没有逻辑时,信息就会被随机地存储在各个神经元细胞中。这种随机的存储方式会导致我们在回忆和表达信息时感到困难。
就像我们回到家后,把外套、衬衣、领带、皮带、裤子、袜子、鞋子等随意地乱扔,等我们要去找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困难,有些东西已经不记得放在了哪里。
实际上,分组与归类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自然特点。大脑喜欢把相似的信息归类整理在一起,方便存储,也方便提取。
这就像我们回家后,把鞋子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衣服放在一起,这样的归类整理既方便我们存储衣物,又方便我们将来取用。
当我们所表达的信息有逻辑结构时,信息接收者在接收到逻辑时会感觉到一些兴奋。这种兴奋的感觉,就是生物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输的感觉。通过这些因逻辑而产生的生物电信号,神经元细胞在神经纤维上被连接在一起。信息就会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地存储在神经元细胞上。
比如上文介绍健康食物,当我说“会分别从餐前、餐中和餐后为大家介绍”时,逻辑就会让大脑产生生物电信号,并在大脑中申请三个神经元细胞以存储这些信息。而当我说“按个头从小到大为大家推荐”水果时,逻辑又会让大脑产生生物电信号连接出三个神经元细胞,以备之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存储这些信息。
此外,对比之前没有逻辑的表达方式,讲完9种食物后,听众可能会觉得信息不完整,会疑惑是不是在健康食物的推荐中还有遗漏。而当我设计出“餐前、餐中和餐后”的逻辑结构后再去表达,听众则会感觉关于健康食物的推荐是完整的。可见,准确恰当的逻辑结构,不仅可以帮助人脑去记忆信息,而且可以提高表达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总之,通过逻辑结构的设计,可以提升以下方面的沟通效果:
运用逻辑结构,提升表达效果
实际上,受众无论是在阅读书面资料(如邮件、报告、文章等),还是在聆听演讲或是接听电话,都是在获取信息,都是在面对一项复杂的任务。受众必须理解每一句话,寻找语句之间的联系,关联前后内容,并反复思考。
因此,我们在表达信息时,就要通过逻辑结构的呈现,使接收信息这项复杂的任务尽可能地简化,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而逻辑结构的设计,通常需要运用金字塔原理。比如,当我们要表达大量信息时,可以按照人脑结构的自然特征,对沟通内容进行归类和概括,形成金字塔结构,表达的顺序可以从金字塔顶部开始,逐层逐步向下展开。这样不仅符合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且会让受众更加容易理解与跟随。
将多项信息整理成金字塔结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本书将与大家分享活学活用金字塔原理的方法,通过金字塔原理这一“器”的运用,设计逻辑结构,从而使大家实现精准表达、高效表达。
本书会依次分享:
第一章“为什么要掌握金字塔原理”,即分享WHY(学习金字塔原理的理由和好处);
第二章“揭开金字塔结构的面纱”,即说明WHAT(介绍金字塔结构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灵活构建金字塔结构”,即教授HOW(如何构建标准的金字塔结构);
第四章“拓展逻辑设计”,即属于EXPANSION(如何设计更复杂、更高级的逻辑结构);
第五章“精彩呈现逻辑结构”,即讨论SHOW(让大家得心应手地运用逻辑结构,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呈现)。
相信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在掌握了逻辑结构的设计和呈现方法后,就会从单纯地罗列材料(低效率的表达),转变为通过逻辑结构使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和重要度一目了然(高效率的表达)。掌握高效率的逻辑表达,定会让你收获富有成效的人生。
第一章 WHY:为什么要掌握金字塔原理
01 赋能表达的三大优势
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层级的重要性一般由上而下逐层递减,顶层的中心思想最为重要,一级思想次之,二级思想再次之,三级思想的重要性则更低,以此类推。
因此,运用金字塔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表达。
金字塔结构模型
同时在金字塔结构中,上一层级的观点或内容,必须是下一层级的观点或内容的概括;同一层级的观点或内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且必须符合某一逻辑顺序。
因此,运用金字塔结构,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形成清晰的逻辑,让观点和内容简单易懂。
在日常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使用金字塔结构可以提高沟通的效果和效率。对于受众而言,金字塔结构赋予表达三大优势。
一、易于受众理解
金字塔结构可以使表达者的观点更加明确。尤其当表达者按照受众的思维习惯或是容易理解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表达时,受众一方面会更加容易理解、跟随表达者所讲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更加准确和快速地掌握内容,从而与表达者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金字塔结构易于受众理解
二、易于受众记忆
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7项以上的要点。因此,如果所要表达的要点超过7项,甚至超过5项,就应该利用金字塔原理,对要点进行分组整理,归类概括后形成金字塔结构。因为金字塔结构更容易让受众抓到重点,方便记忆。
金字塔结构易于受众记忆
三、易被受众认同
对于表达者来说,有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说服力,让受众认同自己的观点,进而扩大思想观点的影响力。要达成这一目标,优秀的思想、精彩的修辞和易于与受众达成共识的逻辑结构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逻辑结构的设计是最容易提升的技能,可以迅速提升沟通表达的说服力,易于被受众接受。
金字塔结构易被受众认同
既然金字塔结构可以为沟通表达带来这么多的优势,那么让我们到下一节中去看看它可以应用在哪些工作情境中吧!
02 活学活用的四种应用情境
既然运用金字塔结构可以为沟通表达带来三大优势,让沟通表达的内容更易于被受众所理解、所记忆、所认同,我们就可以运用它来组织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从宏观角度来说,运用金字塔结构可以对思考、表达、写作、分析问题以及呈现解决方案等工作有所帮助。
金字塔结构的应用情境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会议主持、演讲汇报
工作指导、工作分配
书面表达、邮件联络
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一下金字塔结构在这些工作情境中的应用。
在会议主持中,通常主持人在开场时间内,要介绍会议的议题、议程、参会人员以及注意事项等诸多要素。如何让听众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要素,提高会议的运行效率呢?这就需要主持人利用金字塔结构,将开场时需要介绍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
应用于会议主持的金字塔结构
主持人只要按照这一逻辑结构,利用各项要素之间的关联,合理安排各项内容的介绍顺序,就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情境下,主持人不能照搬金字塔结构逐一介绍,而是要根据会议的实际时间灵活取舍,突出重点。
一般情况下,半天会议的开场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1小时会议的开场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宜超过10分钟。
如果开场时间相对充裕,会议主持人可以从一级内容展开到二级内容,甚至是三级内容。比如,可以展开议题,介绍一下各个主要议题和各个次要议题的具体内容和逻辑关联;再如,可以展开介绍参会人员的角色,比如介绍出席的领导、本次会议的主讲人等。但如果开场时间相对紧张,就不必展开二、三级内容。
演讲汇报的情境与会议主持相似,演讲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幻灯片的各个模块,并呈现出中心思想或论点。演讲者可以将分享内容梳理成金字塔结构。
在演讲汇报时,演讲者可以根据分享时间的长短决定是否在某一模块下展开,是否在该模块下的某些幻灯片上展开。当然,选择展开的演讲重点需与受众的知识层次和关注点、演讲目的等相匹配。
如果演讲者有30分钟的汇报时间,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逐个分享模块1、模块2、模块3,并且讲到每个模块下的所有幻灯片。
但如果演讲者只有15分钟的汇报时间,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重点分享模块1和模块2,简单带过模块3;或是模块3下面只讲幻灯片7,而不讲幻灯片8和9。
应用于演讲汇报的金字塔结构
如果汇报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演讲者可以选择模块1来重点展开讲述,而模块2和模块3只是简单带过;或者只讲述模块2、模块3下面的部分幻灯片。采取这样的决策后,幻灯片呈现的顺序就可能是1、2、3、4、7。
因此,无论在会议主持还是演讲汇报中,运用金字塔结构可以帮我们理清表达思路,并根据时间进行灵活调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