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好好吃饭的棒小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如何成为好好吃饭的棒小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7-12岁小学龄儿童饮食营养及食育指南,资深日本小学营养师63道关于“吃饭”的灵魂问答
作者:(日)松丸奖,陈鑫,江磊等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537518
ISBN:978755963084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3497
版次:1
所属分类:家教育儿-母婴养护
版权信息
书名:如何成为好好吃饭的棒小孩
作者:(日)松丸奖
译者:陈鑫,江磊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55963084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致正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着的妈妈们
大家好,我是松丸奖,一位在文京区某小学从事配餐(1)的菜单制定以及饮食教育教学工作的营养学家,偶尔会在电视里给观众上一堂饮食教育课,也会参加农林水产省举办的和食推广活动,但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制定配餐的菜单。
朋友和同事们都戏称我为脑子里只想着配餐的“配餐狂魔”。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旅行,我时常会去思考、研究和配餐相关的事情。在店里吃到好吃的东西时,我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能否受此启发,设计出让孩子们吃得开心的配餐呢?”“该如何把这种食材运用到配餐里呢?”这类问题。
我总能收到身边很多妈妈在孩子饮食方面的“烦恼咨询”。
“孩子太挑食该怎么办才好?怎么才能让他不挑三拣四什么都吃呢?”
“我很担心,我家的孩子好像有点儿厌食。”
“我家孩子食欲倒是旺盛,但我担心他吃得太多了。”
“能不能告诉我哪些食材是一定要让孩子吃的呢?”
咨询的内容各式各样,但能看出每位妈妈都非常担心自家孩子的饮食问题。
听完大家的心声后,我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父母时时都在牵挂着孩子啊!”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什么都不挑,肚子吃饱饱,健健康康长大”。也正因为如此,孩子的饮食问题才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我也经常听到妈妈们说:“对自家爱挑食的孩子严厉训斥,可同时自己也陷入自我厌恶之中。”实际上,这正是“肚子吃饱饱,健健康康长大”的愿望过于强烈所致。
对此,我有一个想法要告诉给正深陷其中、痛苦不堪的妈妈们:
对孩子饮食问题牵肠挂肚的父母值得表扬!
很不幸,世上还有一些父母根本不关心孩子的饮食,也不去考虑营养的均衡搭配,只想着把孩子的肚子喂饱就行。
那些不会为了孩子站在厨房开火做菜,光买些方便面、便利店的便当、快餐来对付一下的父母,或许压根儿不会为孩子的饮食问题烦恼。
在随便买点儿东西就能填饱肚子的情况下,还能认真考虑怎么提高孩子的饮食生活质量,怎么才能让孩子吃饭香香的妈妈们——
我不由得心生崇敬之情。因为在我看来,“为孩子着想”正是解决问题、改善情况时不可或缺的态度。
所以,本书的创作初衷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各位好妈妈解决烦恼和不安。
在此,我先向购买本书的读者传达几个观点。
各位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享受饮食。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希望全家人围着餐桌一起吃饭能成为最令人开心的时光。如果爸爸妈妈做菜时焦躁不堪,吃饭时惴惴不安,那么这些情绪很快就会影响到孩子。
回想一下,你家的餐桌上,这些话是否漫天乱飞过?
“别光吃肉,也去夹点儿蔬菜!你再挑三拣四的话,我就不给你做饭了!”
“赶紧吃掉,你打算拖拖拉拉到什么时候?”
“别剩下,全部吃掉!”
像这样边被最喜欢的爸爸妈妈训斥边吃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父母难得为孩子做的饭菜,也会因此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下吃饭,或许在不知不觉间,孩子就会觉得吃饭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了,这实在让人可惜。
正因为如此,我最想对深受“孩子挑食怎么办”“吃得太多怎么办”等各类吃饭问题困扰的育儿期妈妈们说:“首先,你们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享受饮食。”
当孩子看到父母笑眯眯地做菜,并且吃得津津有味时,他们的心情也会跟着明朗起来。
全家人围着餐桌,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在孩子吃得很多时父母还能及时表扬,这段时光将成为孩子心中非常温暖、深刻的回忆,他们也能因此认识到吃饭的重要性。为了营造如此美妙温馨的画面,父母的笑容必不可少。
要想打消多数母亲在孩子饮食方面的不安情绪,就必须给予孩子“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吃的东西味道非常好”的切实感受,使他们对饮食留下积极的印象。
我相信,只要孩子爱上吃饭,那么厌食和挑食的情况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为此,我希望家长务必和孩子一起享受饮食。
身为一名营养学家,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享受吃饭,如何才能让他们吃下不合口味的蔬菜。
思考的结果使我意识到:解决饮食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所以,不必再为孩子的饮食过度烦恼了,一直期望他们能够“什么都不挑,肚子吃饱饱,健健康康长大”的家长们,只要有这本书在手,就能让您家的孩子成功做出改变。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让孩子克服在蔬菜等食材上挑食的方法,以及让他们对某些食物转厌为喜的窍门。从吃饭前的准备流程,到餐桌上要保持的状态,食材的大小、切法,烹调的方式,以及精神鼓励的应有形式,各式各样的方法旨在帮助孩子喜欢上曾经让他们头疼不已的食物。
敬请家长活用书中提供的多种让孩子主动吃饭、爱上吃饭的方法。
如果这些都管用的话,我还有一招希望您一定要用上,千万别忘了。
那就是——表扬孩子。
比如,当孩子开始吃原本讨厌的东西,或今天的饭量比昨天增加时,父母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们一番。即使是平时一直会吃的东西,当他们全部吃完时,父母也应当给予表扬。
有家长反映说:“我家的孩子在感冒时还能吃下汉堡肉。”碰到这种情况,请同样不要吝惜您的表扬。
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在擅长的方面受到表扬时,孩子的兴趣会越发浓厚。与此同时,他们会心生挑战新事物的勇气,对待饮食也是一样。
所以,请让孩子多积攒一些吃了就能受到表扬的体验。
别忘了,父母也要展现出积极吃饭的形象给孩子看。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向您保证,本书所介绍的解决吃饭问题的指导方法,一定能起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1) “配餐”即“学校分配的饭菜”之意。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小学)会给在校学生提供专门的配餐服务。配餐的菜单由校方(或专门机构)统一制定。
第1章
致对挑食束手无策的妈妈们
Q1 孩子讨厌的东西,也要让他们硬吃下去吗?
确实,什么都不挑,什么都吃的人活得更安逸,身体更健康,所以吃还是要吃的。然而,强迫却不是一个可取的方式,应该从“舔一下,吃一口”开始训练。实际上,光舔一下,是几乎尝不出味道如何的,但舔一口自己讨厌的东西就能获得大人的表扬,孩子还是会因此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自信。
孩子用舌头品尝过的东西太少,所以能接受的味道的范围很小,吃不惯的东西肯定比大人多。回想一下,各位是否也有在孩提时期吃不下的某样食材,不知不觉间就能吃得津津有味的经历呢?
就像我,小时候一点儿都不喜欢吃生姜,而现在却能吃下去,甚至还觉得挺好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味道越来越多,舌头的味觉体验愈加丰富,曾避而远之的东西也能欣然入口了。
因此,即使不能马上吃下去,至少也要让孩子从一小口开始尝试,循序渐进地习惯一种味道,这在孩提时代非常重要。因为不喜欢而连筷子都不肯动一下的话,是永远习惯不了这种味道的。
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不采取任何措施,放任自流。比如蔬菜一类的食材,只要改变一下切割的大小,孩子的反应就会不一样。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吃水菜(1),但并非接受不了其味道,最重要的原因是吃着不顺口。碰到这种情况,只要把水菜切得再短一些,孩子们就会毫无抵触地吃下去了。
此外,“烹调方式由孩子来决定”也是一个妙招。
“你想要妈妈怎么烧呢?烤、炸,还是包起来?你觉得怎么烧最好吃?”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就会向自我暗示——“这是我选择的”,并吃下用这种方法烹制的食物了。
作为一名营养学家,经验告诉我孩子有三种最讨厌的食物——蔬菜、鱼肉、豆类。
如果他们讨厌薯片,想必各位妈妈也不可能费尽心机一定要让他们吃下去了。正因为都是些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食材,所以妈妈们才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吃下去。
把这一点好好传达给孩子也很重要。虽说他们年纪还小,但我们也不能不由分说地下“赶紧吃下去!”的命令,而是详细地告诉他们:吃了这种食材,对身体具体有哪些好处。如此一来,孩子们就能顺理成章地接受,并心生克服挑食的挑战意识了。
大豆和扁豆经常被放进日本小学的配餐“辣豆汤”里。明明用了孩子讨厌吃的豆类,为什么这道汤却深受欢迎呢?那是因为用来调味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番茄酱。
其他的配餐,比如咖喱,里面也放了豆类。调好味的话,孩子就能轻松吃下原本不爱吃的食材了。此外,无论是辣豆汤还是咖喱,关键就在孩子们能够看出这道菜里放了什么。
经常听到妈妈们说,为了让孩子吃下不爱吃的食材,特意将其切得细碎,混进汉堡肉里。我并不推荐这种方法。
“今天的汉堡肉里加了豆子呀,你居然全都吃下去了,真棒!下次要不要尝尝煮豆呢?”
就算对孩子这么说,我也不认为他们马上就能吃下煮豆。
“在亲眼看见里面放了豆子的前提下吃进去”和“在没发现里面放了豆子的情况下吃进去”是完全不同的。某种程度上讲,不在认出食材原形的基础上吃下它,孩子是无法获得“我能吃这样东西了”这一成就感的。总之,要想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先要树立不急于求成的态度。
这并不是说任由孩子讨厌这种食材,而是哪怕只有一点儿,也要让他们挑战着吃吃看,不加以强迫,在理解和接受后多少吃一点儿即可。我们要在孩子大胆地舔了一口时立即表扬,并以充足的耐心持续这一行为。即使孩子现在吃不下去,各位也不必过分忧虑、焦躁不安,请放下心来。
(1) “水菜”又被称为“京菜”,是日本育成的一种外形新颖、富含矿物质的蔬菜新品种。
Q2 警惕心太强,不敢吃第一次接触的菜,该怎么办?
对入口的东西抱有强烈的警惕心,是人类的本能,特别是孩子,不愿去尝试苦味、酸味。据说,因为腐败的、有毒的东西带有这些味道,所以为了保命,身体会本能地排斥它们进入,而这些味道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
前阵子,学校的配餐里新推出了“黑芝麻栗子豆沙面包”,一些没吃过豆沙面包或不喜欢豆沙的孩子,在看到这款面包的瞬间,就心生不想吃的想法,吃之前还会掰一半放回配餐台。而那些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的孩子,大多都为这份美味所征服,最终狼吞虎咽地把它吃完。接下来,陆续有孩子后悔之前掰掉了一半,跑来参加“加量猜拳”(1)游戏。和大人一样,孩子也很难想象第一次接触的食物的味道。或许吃起来非常苦,或许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感到害怕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而且,如果第一次吃的东西正巧特别难吃,那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再吃一些来历不明的东西时,警惕心会变得更强。
要想孩子如你所愿,能尝试着吃吃看,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看到父母很享受这份食物的样子。即便有本能的警惕心,只要有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慢慢放下这道心墙。
就拿紫薯点心来举例。鲜艳的紫色,让不少第一次见到紫薯的孩子大吃一惊。这时,各位妈妈可以说说这句话,看下效果如何:
“这个呀,虽然它是紫色的,但也是一种番薯,是一种颜色非常漂亮的番薯,而且很好吃啊,妈妈就非常喜欢。你要尝尝看吗?”
你看,比起害怕,孩子会把想法转移到“要不要尝尝看”吧。
但是,如果你说的是:“哇,这是什么颜色?!番薯居然还有这么奇怪的颜色呀!”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妈妈仅凭直观感受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反倒加剧了孩子的恐惧心。
孩子比大人想象中还要害怕第一次接触到的食物。这一点千万别忘了,一定要好好鼓励他们才行。
孩子不敢伸手夹来吃的那些菜,也要先摆到餐桌上,大家分着吃。就算孩子不吃也没关系,关键是大人要告诉他们这道菜味道很好,并把进食的过程展现出来,绝不能因为孩子不动筷子而生气。
每天在餐桌上摆好饭菜,耳濡目染父母的声声“好吃”;和朋友们利用学校的配餐反复提升味觉体验——通过这些方式,孩子的内心会不知不觉地萌生对吃饭的兴趣,面对未知的东西时也能涌现“要不要尝尝看”的想法。而父母,就请从旁守候,静待花开吧。
另外,把做菜的过程展示给孩子看,也能成为他们对食物放下戒备心的一个契机。即使是第一次在家里做的菜,只要把制作的过程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也一同参与,恐惧感就能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不仅是女孩子,其实男孩子也很喜欢动菜刀。在还没习惯前不需要用手固定食材,只管用单手“嚓嚓”地切下去就行。父母要给孩子这个挑战的机会。
我推荐的帮工方式是,孩子也能顺利完成的“搓丸子系列”。
比如在制作甜薯点心时,可先把蒸好的番薯碾碎,在里面加入砂糖等材料,搓成丸子后烤起来便大功告成了,非常简单!如果父母还能加上这些评价的话,就更完美了:
“今天的甜薯点心是××做的!”
“哇——让我看看,看上去好好吃啊,真厉害呀!”
要想治好孩子挑食的毛病,家人的协助必不可少。这份责任不能光落在妈妈的肩上,爸爸也要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